青少年法治教育,关乎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道路。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今年以来,朔州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聚焦“转变视角”“转变角色”“转变重心”,专群结合、循法而行、通联合力,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如今,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朔州市蔚然成风,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转变视角:抓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什么是校园欺凌,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真可怕,我们遇到了怎么办?”……暑假前夕,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共青团朔州市委走进朔州市实验中学开展“法润少年护航成长”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不断地举手提问。
随后,朔州中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刘英以刑事责任年龄为切入点,结合近期热点事件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不做霸道的欺凌者、助威的附和者、冷漠的旁观者、沉默的被害者。
每年开学季,朔州市委政法委都会联合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开展“法治第一课”活动,组织政法干警走进校园,深入解读典型案例、开展优秀法治漫画作品展播、创作校园法治文化作品、讲好“青少年法治小故事”,不断提高青少年普法产品的供给水平和宣传质效。
朔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关工委为应县第二小学捐赠各类图书700册,市检察院未检干警还给小学生送上了自己编写的法治漫画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性侵害、远离毒品侵害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法律知识,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朔州市法院、检察院分别开展“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检察院,“零距离”感受法治力量。
转变角色:让普法小课堂成为“必修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校园的普法水平决定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如何在“幼苗”阶段就注入法治教育的养分,让法治意识在每一名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朔州市以“青少年视角”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热情为出发点,以学生身体力行为着力点,组织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作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随后,市七中初二年级师生实地参观了市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小叶杨”未检团队向同学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知识宣传、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常见犯罪案例解读、青少年自我保护知识等法律常识,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在互问互答的欢乐气氛中引导他们树立防范校园欺凌意识,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前不久,朔州市实验中学礼堂里,一起因校内学生口角冲突引发的“李菲菲校园伤害案”正在“审理”。只见一群“小法官”神情专注,严谨地推进着庭审程序,生动形象的现场演绎让法律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场模拟法庭审案,让同学们对法院庭审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深刻地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组织学生参加法治实践已成为朔州市创新普法小课堂的“必修课”,用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采用法治游园、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担任义务宣讲员、组织员、引导员,模拟调解员、书记员、公证员,通过身体力行参与法治实践,达到了感受文化熏陶、浸润法治思想、接受警示教育的重要作用。
转变重心: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朔州市司法局组织市“八五”普法讲师团走进朔州市一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微课堂示范活动。讲师董海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普法小课堂之未成年人的‘双向’保护”主题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