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基本规则

民法典基本原则,是指其效力贯穿于民法典始终的民法根本规则。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中有两条价值线索。一条是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另一条是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公平原则。

(1)平等原则使得民事主体适用相同的经济社会生活规则;自愿原则使得民事主体可以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凭借自己的自由意思追逐合理利益;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使得民事主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合理利益能够得到法律保障。

以上三原则是社会效率的源泉,构筑了市场经济及自由竞争的法律基础,被称为“基本体制原则”。

然而,基本体制原则的功能经充分发挥,时日既久,民事主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成败效果会逐步累积,导致日益严重的强弱分化。严重的强弱分化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使社会正义价值受损。

2、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后一条价值线索逐渐在民法中突显出来,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则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前一条线索形成限制和修正。其实质是国家以公权力之手对自由市场机制进行一定的干预,从而使社会正义价值得到体现。

3、基本体制原则与体制限制原则并非平行关系,而是有主有辅。平等、自愿、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构成基本体制原则,居于主导地位,这条价值线索若不存在,民法本身就不复存在,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机制也不复存在。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则、绿色原则构成体制限制原则,居于辅助地位,其功能在于使基本体制妥当发挥功能,故其虽对基本体制原则形成一定的限制和修正,但决不是颠覆和取代。

从根本上讲,社会正义价值主要依靠公法和社会法去实现,作为私法的民法虽然也对社会发展和需求做出回应,并在自己弹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绝非否定自我;否则,社会效率价值在法律上就无从贯彻了。

民法典只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作出规定,但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是法律主体没有作出规定,但一般情况下,自然人属于法律的主体之一。

第二条【调整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典中股权质押合同是否属于民间借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民法典规定,质押合同属于担保合同的一种,质押合同要以书面的形式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四百二十七条【质押合同】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THE END
1.马怀德:行政基本法典模式内容与框架[摘要]:行政法法典化是一个国家行政法律制度日趋成熟的表现。综合考虑行政法治发展的规律和特性、行政法法典化的目的和基础条件,我国行政法法典化应选择行政基本法典模式。行政基本法典包括行政组织法、全部行政活动和行政监督救济法等内容。具体而言,应当以行政活动作为核心概念,由此形成总则、行政组织、行政活动、行政程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137/14953.htm
2.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3.民法法典化(精选十篇)四、民法总则与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关系 制定《民法总则》最主要的优点在于,为自然人、法人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确立行为标准,并为法官裁判民事纠纷提供基本的准则。《民法总则》将各项私法规则的共同要素加以归纳和抽象,并在民法典总则中集中规定,从而避免民法典各分则将同一个问题重复规定,或设置大量采用准用性条款。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obhwnf.html
4.国家宪法日一图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二、《民法典》有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U3ODEzOA==&mid=2651929796&idx=8&sn=8775f383ae7c90bfb5bd47a3b6e7fe04&chksm=8a850e7505c3116b601b1497cfeedf146a68b5ce070854f06fe3f3f3f4b12fdb0742aef2ece0&scene=27
5.法律公民社会 10法律逻辑 11历史发展 历程简介 著名法典 12词条图册 1基本内涵编辑 法律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 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https://baike.sogou.com/v57328.htm
6.民法典是什么法律律师普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1、民法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https://www.110ask.com/tuwen/5675478551194232895.html
7.民法典详解:民事权益保护与合同法实践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 ) A. 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B. 适用社会公德,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C. 适用国家政策 D. 适用习惯,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12、潘老板将与刘老板签订书面合同,以购买刘老板的一套高端限量款球拍。刘老板的球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827475
8.最新权威解读《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共5篇)由此所决定,民事法律的发展演化呈现出显著的保守性和延续性。在作为司法解释或指导意见之前提的法律规定已被民法典承继的情况下,传承司法解释或指导意见的有益经验,对于维持法官长久以来形成的规范理念和规则认同、保护人们对法律概念的基本认识和信任,并由此维护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依据《https://victory.itslaw.com/html/detail/f274db83-369e-4690-baa0-42bfc5a6ad41/
9.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虽然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但德国民法本身并未像《法国民法典》那样明文规定私法自治原则,而仅于债编中的第305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依民事法律行为创立债之关系,及债之关系内容之变更,以当事人间有契约为必要。”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德国基本法第二条第一项关于任何人有自由发展其人格之基本权利的规定,保障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1/id/233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