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应是一门最讲理的学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一、为什么法学应是一门最讲理的学问

这是由法(律)和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法律是人的行为规范,而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所支配,法律要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贵在做通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而要有效地做通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讲清讲通其中的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把道理讲到人们的心坎里去,让人心服口服,不得不服,人们从内心里从思想上认可法、接受法、信从法,法才能深入人心,化为支配人行为的思想,并体现在人的行为上。法律通过讲理使人良心发现,并归依法律,可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世界上做人的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所以韩非子指出:“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子·解老》))。

们对它是否讲理以及讲理如何的要求就不会像人们要求法学讲理那样高那么严。

第三、法律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法律是大众智慧的结晶,所以西塞罗说“法律是最高的理性”;法律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严格的程序是对法律的层层把关,道道过滤,步步改进,使法律尽可能地杜绝任性、私见和偏见,使之成为“天下之公器”,法律应是天下之公理,所有这些都使得法学成为最讲理的学问。而其他学问如号称是“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大都只是个性化的学问或者是私人学问,自言自语,都难免成为一孔之见,一家之言,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第四、法律的规则是有限的,但法律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无限复杂多样的,其实,法律是用有限的规则把握无限世界的一种方式,当有限的规则不足应对无限世界时,总要诉诸真情和至理,真情和至理是法律最高和最后的一条,真情和至理是法律规则不敷运用时可供援引的最后依据,也是法律规则取之不竭和用之不尽的源泉,只有它们才能填补法律规则的漏洞和空白以克服其有限性和局限性。法律规则是固定的,而其适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法律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使固定僵硬的规则能够灵活地适应活生生的人,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法律要讲理。理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涉、无人不讲,理才是活灵活现、神通广大的,理才具有普适性,“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只有真理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讲真理的法律才能通行天下,所以管子认为,要“治之以理”,“以法数治民则安,故事不广于理者,其成若神”(《管子·形势解》)。

第五、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是一个社会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最后评判标准,自应是最讲理的事情和地方,如果连法律和法院都不讲理,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是非颠倒、真假不辨、善恶不清、美丑不分的社会,这种社会无正义可言,也无可救药。人们之所以对法律、对社会还有信心,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人们相信无论怎样,最后还是有讲理的事情和地方,不讲理的法律是恶法,这种恶法极大地败坏了法律的声誉,甚至使法律声誉扫地。

所以难于执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判决书讲理不充分细致,不能令人信服。

二、法学讲的是什么理

法学讲的是常理。这也是由法律和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就是要普遍适用,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事不分大小轻重,都要普遍适用。由于各地的人们绝大多数不是专家学者而只是普通的公民,这就使得要普遍适用于他(她)们的法律只能是最普通或最通常的,也只有这样的法律才能普遍适用。其实,一个社会的法律从根本上说是由该社会最广大最普通民众的日用常行、风俗习惯和认知能力所决定的,所以,法谚说“习惯是法律之母”、“国法莫大乎人情”、“法律是成年人的学问”;法学家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不要精微玄奥,它不是逻辑的艺术,而是家庭父亲简单平易的推理”,“法律的体裁要精洁简约,要像十二铜表法一样,连小孩子都能背诵出来”;大法官霍姆斯也指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凡此种种,都说明法律要大众化、通俗化,法学讲的就是人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安身立命等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法律关乎人们的日用常行,法典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讲法学就是讲经验、拉家常;法律是为具有一般理解力的人们所制定的,

法学必须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把其中的道理说清道明,法学讲的是常理,是常人都能懂的道理,甚至是常识。

当前,在法律界和法学界有一种法律专业化和法学教育精英化的思潮。如有人认为要掘深法律的“专业槽”,因为法律的“专业槽”太浅,以致于谁都可以到里面吃上一口;也有人提出要去掉“人民法院”中的“人民”二字,因为“人民”二字会使人联想到法律可以搞群众运动,会误认为法学是一门非专业化的学问和职业;还有人认为:“法律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学素养上,这种严格的要求在法学教育上体现为对精英化的教育,精英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础,也是遵循法学教育自身特点的必然要求。”(参见

秦玉彬:《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困境探微》)这些观点值得商榷和警惕。

如果法律知识的专业化,使法律知识成为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知晓的学问,而广大民众蒙在鼓里,法律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而广大民众无法问津,这样的法律不仅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属性和根本要求,而且由于广大民众不能知晓而无法通行。事实上,法律知识连同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是所有知识中少有的几种应该普及也能够普及的几种知识,即所谓的“扫盲”、“科普”和“普法”。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知识已成为一个公民日用常行须臾不可缺乏的知识,已成为一种普及化、大众化的知识。因此,法律(学)应“体至理于常行”,

“求规则于正学”,那种过于专业化因而也是特权化的法律知识脱离大众,不能普遍适用,根本就不是法律知识。

到底什么叫法律精英?我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法律精英不是垄断法律知识的特殊人物,不是因为垄断法律知识而高人一等的上层人物,从根本上说,我们需要法律精英以及法律专家,并不是需要他们去垄断法律知识,而是需要他们去普及法律知识;不是需要他们去把法律问题复杂化,而是需要他们把复杂的法律问题简单化,使普通的民众都可易知能行。如果不能这样,那么法律精英和法律专家不仅性质可疑,而且作用不大。因为各种矛盾和纠纷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之间的,在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时,它们面对的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他们讲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的法律,只能也必须俗言俗语,“家长理短”,满口法言法语,讲那些高深莫测的法律专业知识,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反而收效甚微。有时陪审员审理案件之所以比专业法官审理案件效果更好,以及之所以需要陪审制度,就是因为陪审员来自普通老百姓中间,他们和当事人在许多方面都相同或相通,尤其是有共同的语言和判断标准,易于沟通和协商。

这些都说明大众化、通俗化的法律知识要比那些高精尖的法律专业知识更有用途。

我们还有一种误解,认为法学如果大众化、通俗化,成为了常识,还用得着长期学习和反复研究吗?这岂不是有损法律(学)的尊严吗?其实不然,深入不易,浅出亦难,甚至更难,因为深入的目的正是为了浅出,否则就是故弄玄虚,实践证明,不能浅出往往就没有深入,为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需要长期学习和反复研究。因为大道至简,就像大师总是用平实浅显易懂的三言两语就能把复杂深奥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一样,如黑格尔认为“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在家里的那种感觉”,他这样定义自由,胜过那些鸿篇巨制和高台讲章论说自由,但要说出如此通俗易懂的道理,非经深思熟虑不可,也非要大师不可。我们的法学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大师和这样通俗易懂的

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为法律和法学赢得尊严。

三、目前法学讲理如何

考查我们现行的法律和法制实践,不难发现目前我们的法学讲理

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

有的不太讲理。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严

有的讲理不充分。如“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对法学存有误解。如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法学是一

有一种做法,就是把中外法律思想史排除在大学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之外,仅作为选修课,有的根本就不开这两门课。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法律思想史是人类关于法律所形成积累起来并经过历史筛选流传下来的思想,能写在里面的都是堪称经典的,是很好的教材,大可以之为师,能够用来教人。恩格斯曾指出,要学习哲学,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以外至今没有别的途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84页。)其实,学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如此,法学亦然。像目前这样对待法律思想史,势必形成一种轻视思想、蔑视理论的倾向和氛围,这也有违大学的性质和宗旨,大学不仅是“习艺所”更是“思想库”,不学思想史,没有思想,其结果只能培养一些专家,但造就不出大家和大师。而没有大家和大师,法律(学)就讲不好理,就不能大有进步和大有作为。

四、法学怎样才能讲好理

以人为本。法律是人的行为规则,它作用于人并通过人

而起作用,法律怎样对待人,人就怎样对待法律,要想人很好地对待法律,法律就必须很好地对待人,而法律要想很好地对待人,法律就应以人为本。法律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对人讲好理,只有以人为本的法律才是讲理的法律,因为“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中庸》),马克思也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离人而言理大多是歪理邪说。法学要想对人讲好理,必须尊重人,顺应人,人性即天理,人性即法理,“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是法律(学)的最高命令(参见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9页。)只有尊敬人并使人成之为人的法律才是讲理的法律。法学要想对人讲好理,必须研究人。孟德斯鸠在研究法的精神前“首先研究了人”(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序言。)只有首先认真研究了人,才能认识人、理解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人讲好理,只有研究了人并认识了人的法学才能讲好理,从这个角度看,法学是人学。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全面解析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法律体系。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法系分为两大类:一是英美法系,也称为普通法系;二是大陆法系。这两个体系在制定、执行和司法解释上有着不同的传统和方法。在学习法律时,要熟悉自己的国家所处的法系,以及其特点,这对于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至关重要。 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71818.html
2.普法专栏法律是什么?行业资讯所谓私法公法化,是指国家权力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突破了传统的私法界限,从而使公法关系向私法领域延伸。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俗地讲法律就是我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矩,我们绝对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一定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转载:互联网http://anlihk.com/detail/id/83/cid/44
3.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律? 狭义法律在我国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广义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它包括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一些国家地方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等。http://jxjg.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67001
4.注册资本的概念通俗讲是什么?一、注册资本的概念通俗讲是什么? 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的或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的总和。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合营企业成立之前必须在合营企业合同、章程中明确企业的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并向登记机构登记。通俗的https://www.64365.com/zs/1071724.aspx
5.税务师涉税法律听谁的课好?周靖老师讲课通俗易懂记忆口诀很棒“听周靖老师讲涉税法律,通俗易懂!” “去年考前1个月做模拟卷,法律都70多分,很着急,听了周靖老师的课后,99分,考试过了! 涉税法律周靖老师的课比较通俗易懂~ 回顾之前批次的税务师考试,就有好多学员夸赞周老师。 在税务师考试前,周靖老师直播公开课直播间,当时就有学员感慨:周靖老师的记忆口诀,事半功倍!https://m.chinaacc.com/zhuceshuiwushi/fxzd/pe20230404161009.shtml
6.“听家常故事学法律知识”:专业律师“讲故事”居民连称“很生动“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准备了几个平时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大家聊聊。”谢亮律师的法律知识讲座一开场就吸引了居民们的注意。婚前男方买的房子,婚后想加上媳妇的名字,急坏了老两口;小伙子开公司,不懂法律被人钻了空子……一个个案例,谢亮律师讲得通俗生动,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 https://news.lyd.com.cn/system/2017/03/27/030262180.shtml
7.讲老百姓听得懂的民法典24民事法律行为,来听李屏律师的分享#法律讲老百姓听得懂的民法典24民事法律行为,来听李屏律师的分享#法律 #法律 #法律咨询 #民法典 #教育 #通俗 - beijingshanghe于202009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34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6873061162242608387
8.民事法律行为通俗解释民事法规行为通俗解释 律师分析: 民事法律行为通俗的讲就是一种有可能归民法所调整的行为,比如买东西,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 查看全文 王立红律师 执业16年 资质认证 2023-05-12 解答律师 谢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991519320969901979.html
9.法律讲堂案例范文8篇(全文)“巫师和祭司在神坛上讲故事, 吟游诗人在村舍和集市里讲故事, 说书艺人在勾栏瓦舍中讲故事, 老奶奶在炉边讲故事……人们听得如痴如醉,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同情关照自己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正是通过故事来理解生活的。” (1) 在此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人们是通过《法律讲堂》所讲述的法律案例中的故事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gsaycm5.html
10.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精选8篇)篇2: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学法、懂法、用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虽然我所讲的有些内容,对大家来说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很有必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讲座,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做个知法、懂法、守纪的好学生、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pj0bms6.html
11.“声”动开讲向未来——“映山红”青年宣讲团走基层助推农业兴旺,讲好法律知识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是重要的前提条件。7月6日上午,政法学院实践团举办了“普及农法助乡村,筑牢民生奏强音”普法宣讲活动。深入基层,走访村民,为他们发放农业法宣传册,并普及农业法相关知识。开展了“反诈https://www.jgsu.edu.cn/info/1048/11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