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核工业发展之始,就十分重视核安全,明确制定了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根本方针,以保护公众健康与保护环境安全为根本目的。
我国现已发布实施的条例以及规定等20多项,核安全导则及技术文件等100多项。形成了纵向由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核安全导则、标准及规范等不同层次。
三角形的层次依次为:国家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主席令发布如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务院条例:国务院批准,国务院令发布如核安全管理条例。部门规章:各部委批准和发布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附件等。标准和导则:核安全导则、推荐标准等;技术文件:核安全法规各类技术文件。总体来说,有法可依是基础,有法必依是根本,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框架
生态环境部挂有国家核安全局的牌子,同级别还成立有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下属有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管机构,配有5个技术支持中心和6个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管理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为辐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机构保障。
(三)湖北省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框架
在这次的机构改革中,省生态环境厅加挂有湖北省核安全局的牌子,设有辐射处,下面技术支撑单位为省核与辐射监测技术中心,全省共有13个地市级辐射管理站:武汉辐射和危险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襄阳市辐射管理站、荆门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十堰市辐射与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孝感市辐射环境管理站、黄石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站、黄冈市辐射监督管理站、咸宁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站、随州市辐射管理站、鄂州市辐射与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站、仙桃市辐射环境管理站、天门市辐射管理站、潜江市辐射环境管理站。
13个地级行政区目前仅我市和荆州市未成立。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仅神农架林区未成立。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辐射工作职能划在行政审批科,负责全市辐射监督管理及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
二、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基本概念
1、辐射:指以波动形式或运动粒子形式向周围介质传播的能量,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广义的辐射概念包括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等。
2、电离辐射:根据辐射能量的大小所产生的辐射形式,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高能电磁辐射电磁波和粒子辐射。通常辐射防护上关心的对象就是电离辐射,也是我们日常监管的重点。
3、电离辐射的分类。
(二)射线种类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χ射线、中子、质子、重离子、介子等。通常在辐射监管中,我们会把射线分为两类管理,一是放射源的管理,二是射线装置的管理,下面我分别给大家介绍下。
1、放射源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的放射源分类办法,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⑴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⑵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⑶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⑸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中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离世:无意一伸手,缠斗23年。1996年1月5日,19岁的工人宋学文在上班途中捡到一个疑似钥匙链的金属条。他只是揣着金属链9个小时,就毁了他的一生。原本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四肢溃烂截去,靠着镇定剂熬过最初一个个剧痛难耐的夜晚。他还相继患上放射性白内障、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于2019年4月23日离世。
铱-192,其实是铱元素的同位素。铱-192与钴-60一样能稳定放出γ射线,因此被应用于机器的探伤作业。宋学文捡到的铱-192,便是吉化集团的操作人员违反程序,导致其从容器中脱落,遗落现场。
2、放射源的应用领域很广泛。
应用领域
典型应用和放射源
医用、卫生、农林牧渔业;
食品和饮料、卷烟轻纺;
纸和纸制品生产、冶金;
木材加工、印刷和出版;
橡胶生产、探矿和采矿;
石油和煤炭加工业、化工、玻璃、水泥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加工业机械制造、运输设备
建筑、水文、公共工程、环保、电力
远距离辐照治疗肿瘤,接触和植入辐照治疗,骨质密度分析,甲状腺吸碘测量(低能光子);
辐照育种、杀虫、保鲜;
测密度、厚度,料位,水分,磨损,消除静电,辐射加工;
分析元素:
应用α、β、γ、中子源。
我市是省内继武汉市之后的第二大核技术利用城市,上图画横线的部分都有涉及。
3、射线装置的分类。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⑵Ⅱ类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较高;
⑶Ⅲ类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相对简单。
4、射线装置的应用。
医用射线装置
非医用射线装置
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医用电子加速器;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医用诊断、治疗X射线装置;牙科X射线装置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用加速器;非医用、工业辐照、探伤、安全检查等加速器;车辆检查、人体安全检查、行李货包检查X射线装置;工业用X射线装置;其他各类X射线检测装置等
射线装置在医疗方面应用普遍较为广泛,我市目前统计的射线装置数量大约有500多台,医疗机构射线装置变动更新较频繁,因此该数字是个动态数字。
前面我把射线的两种管理方式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现在我把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人们最关心的、能直接体现辐射具体数值的辐射剂量限值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辐射剂量限值
1、剂量限值是指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的值。
2、辐射量单位:希沃特(Sv)
国际标准单位是Sievert,标准译名为希沃特,也译为希伏特、西伏,英文简记作Sv,中文简称为希,定义是每公斤(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为1希沃特。
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v)”、“微希沃特(μSv)”,简称毫希伏、微希伏。
1Sv=1000mSv,1mSv=1000μSv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对辐射剂量制定了辐射防护剂量限值体系,辐射防护剂量限值体系对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有明确的剂量限值,如图:
职业工作人员就是具体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如医疗中放射工作人员,工业中探伤人员等,公众人员就是不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
应用范围
职业工作人员
公众人员
有效剂量
连续5年内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一单一年份中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5年内总和不超过100mSv。
连续5年内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任一单一年份中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5年内总和不超过100mSv。
当量剂量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
四肢(手、足)或皮肤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0mSv。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mSv;
四肢(手、足)或皮肤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
以上规定的限值是国际上通用的,基本上只要人们接受的受照剂量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是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的。
(四)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辐射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放射性物质及射线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辐射的人体效应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从他们对人体细胞产生的后果可以看出来,导致细胞死亡的就为确定性效应,导致细胞变异的为随机性效应。
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依次为:性腺、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肺、肝、甲状腺、皮肤及其组织或器官。
2、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无处不在,全世界人均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照射剂量为2.4mSv/a。但是通过合理正当的辐射防护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辐射造福人类,并有效避免所产生的危害或使辐射危害最小,这就是辐射防护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⑴实践的正当性:利益-代价=纯利>0
在判断辐射实践正当与否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辐射防护仅是其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简单地说辐射实践的正当性是要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⑵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射的人员数目和个人所受到辐射剂量的大小均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限的降低剂量。
⑶个人剂量限制:用剂量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
除了患者的医疗照射外,任何个人受到来自监管辐射源的计划照射的剂量和不能超过相应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原则的约束条件,是国家法规规定的强制性限值。
以上三原则必须综合考虑,缺一不可。
3、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⑵距离防护:增大距离
尽可能增大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因为人体所受辐射照射剂量和人与放射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辐射源越远越好。
⑶屏蔽防护: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4、内照射防护一般方法。
⑴包容、隔离
包容是将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或在密闭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隔离即根据放射源的毒性、操作量、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
⑵净化、稀释
净化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等去污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稀释就是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⑶遵守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正确对待辐射现象。
⑴辐射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mSv,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mSv。
人类的很多活动也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mSV/年。戴夜光表每年有0.02mSv;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4mSv;每天抽20支烟则每年有0.5-1mSv;一次X光检查0.1mSv等等。我们工作中受理了很多“离高压线近、基站离家较近担心辐射对身体有害”等投诉,对比以上数据,与其担心这些辐射不如少抽点烟。
⑵生活中的非电离辐射
三、宜昌市辐射管理主要工作简介
辐射安全行政许可背景情况
2003年10月1日前,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或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200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
2004-2005年的过渡时期内,环保部门通过以文代证方式进行辐射安全许可。
2006年3月,环保部门启动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及换证工作,我市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了办证工作。截至目前,我市22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都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率达100%,其中放射源使用单位41家,在用放射源162枚、6处非密封性放射源工作场所,分布在各县市区。
(一)辐射环境管理行政审批流程
辐射项目环评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辐射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备案
1、辐射类环评
⑴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定义:是指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的项目;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等核技术应用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辐射类项目环评主体: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单位。
环评文件编制及批复: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文件,由具有相应审批权的环境生态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⑵环评管理体制
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分级审批即是按项目的性质、区域、规划、投资额,由国家和省划定环评审批权限,一般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审批。这里的管理体制与非辐射类环评是一样的。
⑶辐射类项目分级审批权限
环境生态部委托省生态环境厅的项目:生产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Ⅰ类放射源、销售(含建造)和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等环境生态部负责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环评文件由环境生态部委托省生态环境厅审批。
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的项目:⑴销售、使用Ⅱ、Ⅲ放射源项目;甲、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项目。⑵核技术利用退役项目:生活放射性同位素的;甲、乙级非密封放射物质工作场所;水井式γ辐照装置;除水井式γ辐照装置外其他使用Ⅰ、Ⅱ、Ⅲ类放射源场所存在污染的;使用Ⅰ类射线装置存在污染的。⑶500kV输变电项目及跨市州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跨市州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项目,以及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其他广播电视项目。
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的项目:⑴使用Ⅱ类射线装置项目;丙级非密封放射物质工作场所。⑵220kV输变电项目;跨县市区的110kV输变电项目;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球上行站、雷达项目。
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审批的项目:⑴生产、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项目由市生态环境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评文件由各地生态环境分局审批。⑵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项目。⑶110kV输变电项目。
2018年,我局共审批辐射类项目环评文件7件。
2、辐射类许可
⑴分级许可:目前实行三级许可(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四级监管(国家、省、市、县)的管理体制。
生态环境部负责发证单位: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销售、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单位(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除外);销售、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单位。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发证单位:制备PET放射性药物的;销售、使用Ⅱ、Ⅲ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甲、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发证单位:生产、销售、使用Ⅱ、Ⅲ类射线装置的;生活、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的;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
2018年,我市共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39家。
⑵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流程
目前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全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我市负责核实申报单位所填数据的真实性。其办理流程如下:
2018年,我市共办理了10家/次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预审意见。
(二)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
1、核技术利用的作用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能源、交通、科学研究、国防、航天、仪器仪表、辐照消毒保鲜、材料改性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新兴产业。
2、我市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应用
⑴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在工业中的应用
密度计:主要用于液体传输管线的密度检测,如湖北省化肥厂、三宁矿业等。
核子秤:主要用于流动物体重量秤重,如金丝烟草、东阳光火电厂。
料位计:主要用于液位或料位的测量,如鑫物纸业、华林木业。
测厚仪:主要用于纸厂、塑料厂厚度的测量,如宝塔纸业、书林纸业等。
工业X探伤:主要用于铸件、焊接件、电子元器件等大件物品的探伤,如宜昌达门船舶公司、葛洲坝机械工业公司等。
⑵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于核医学科的治疗,主要有碘-131、锝-99。用于肿瘤的治疗有铱-192、钴-60等。
医用直线加速器:利用电磁作用使带电粒子及其他离子获得高能量的装置。
X射线治疗机:当高速运动的电子被物质突然阻止时,其动能以热辐射和X射线的形式释放,治疗机按X射线能量高低分为浅部治疗机和中、深部治疗机。
医院内X射线机应用较广泛,常见的有:介入放射学透视设备(DSA)、CT、牙片机、DR等。
3、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程序及方法。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明确了法律责任,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即要防止放射性污染,又要促进核能和核技术开发利用。
总原则:法人负责,政府审管。
法人是辐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接受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承担责任。
⑵各职能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对照PPT)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放射源生活、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负责从事辐射安全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负责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备管理。参与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生态环境部门与卫生部门的部分职能有交叉,但是侧重点不同,卫生部门主要侧重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生态环境部门则侧重于公众环境的防护,其中包括了工作人员的防护。
公安部门:负责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工作。
商务及海关部门:商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公布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海关根据管理目录凭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分别负责放射源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和放射源铁路、公路、水路、发航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人员的安全监管。
邮政部门:负责邮寄放射源的安全监督检查。
⑶监督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部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大纲
⑷监督检查模式
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模式大体分为三类:
例行监督检查:即发证后按监督检查大纲规定的监督检查频次进行监督检查。
非例行监督检查:包括发证前的现场监督检查、退役的监督检查、突发(或举报)事件的监督检查和抽查式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检查:针对某类活动或为达到某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监督检查。
⑸检查频次
监督检查计划按照辐射安全风险大小,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我市对于市管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基本做到了全覆盖,检查频次为1年1次。同时对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状况相对较差的单位视情况增加检查频次,对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状况相对较好的单位视情况可适当减少检查频次。
⑹检查流程
⑺检查方法
采用四看四查方式进行检查。
四看:看辐射安全与防护档案是否齐全,看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运行情况,看法规执行情况。
四查:查上次监督检查要求整改的落实情况,查目前存在的隐患,查现场管理依据如巡查记录、监测记录等,查出处(核实巡查记录、监测记录的出处,核实真实性)。
四试:试联锁如探伤室门机联锁是否正常;试报警如现场的报警类、报警声音是否正常;试仪器如个人佩带的个人剂量报警仪、监测仪器是否正常;试急停如现场探伤室内的急停开关是否运行正常。
(8)监督检查经验总结
1、监督检查技术程序的应用不能全面替代现场检查工作,现场监督检查根据个人知识和经验对辐射安全与防护其他方面开展检查,不限制现场检查人员对其他标准的参照。
2、辐射监管人员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质疑的工作态度,避免任何自满情绪,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观念,持续提升个人的核安全文化素养。
3、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难度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克服走马观花,确立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问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结语
我市核技术利用工作经历近数十年发展,从弱小开始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我市辐射机构及辐射监管人员的不足,使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事业面临着许多挑战。所以我们要科学规划、系统布局、积极实干,力争使我市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尽快完善起来,使之与我国的核技术利用发展相适应。也只有这样,才能是对我国核技术利用发展最好,最积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