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政治法律必背知识点最新

3、主权国家的标志和国家威严的象征:国徽

4、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

5、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制工具

6、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的标志: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

7、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的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8、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9、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0、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

11、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封建国家的建立

12、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冶铁技术的发展

13、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15、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16、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

17、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21、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标志: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22、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

(二)基础

1、实现权利的基础:义务

2、国家机构产生的基础:人民选举

3、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4、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

5、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劳动

6、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7、产生国家的基础:阶级对立

8、脑力劳动者任何成就归根到底建立的基础:广大体力劳动者的劳动

9、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

12、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

1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14、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5、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基础:经济极端落后

17、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18、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

19、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

2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

2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24、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

2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三)根本基本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2、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守法

7、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8、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9、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受教育

11、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生产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又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1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5、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16、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1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1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目标

1、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的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3、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基本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转变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实现最高理想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五)本质实质

1、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从事生产劳动

3、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5、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

6、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

8、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金融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走近法律

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生活规则。

⑵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等。

⑶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⑷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⑸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生活的“卫士”。

①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⑺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⑻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生活中处处充满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同学们能很好的守法,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惩罚、刑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THE END
1.《民法典》法律知识点《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发布,2021年1月1日实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5月是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让我们通过49个法律要点再次学习《民法典》的部分重点内容。 一、总则编的8个重要知识点 http://fj.spb.gov.cn/fjsyzglj/c103118/c103120/202205/80403620d77042d6ac81ce4eefada200.shtml
2.每天一点“典”《民法典》人人应知的49个法律知识点三、合同编的6个重要知识点 16.电子合同开启无纸化时代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及百姓网购需求的增多,民法典规定,数据电文也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纸质合同将逐步退出互联网时代。(第五百一十二条) 17.有理有据,向霸座者说不 针对近年来客运合同领域出现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运人采取安全措施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https://www.meipian.cn/41bbd4if
3.思修知识点法律部分*2.、以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为基础,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 A、法治观念 B、法治理念 C、法治文化 D、法治思维 *3.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 )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https://www.wjx.cn/jq/103877324.aspx
4.《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PAGE PAGE16 精品文档 PAGE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绪论、1-4章)一、判断正误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4、法律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7/8016063050003114.shtm
5.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精选8篇)篇1: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三大诉讼法共同原则篇(下)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aiq5e.html
6.公考干货丨常识知识点:关于法律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是相当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ttps://www.jianshu.com/p/daff66fd2c87
7.公基这些知识点一定要会背!(法律篇)公基当中包含非法和法律两个大部分,在上一篇中我们知道了非法当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那么法律当中哪些是备考中必须要记住的知识点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都包含哪些大的模块,包含法理、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典、诉讼法(包含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其他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等)。其次https://www.gaotu.cn/information/886991/32
8.法律常识思维导图及法律常识知识点转给公考路上的小伙伴1/ 8法律常识思维导图及法律常识知识点转给公考路上的小伙伴 ? 2/ 8法律常识思维导图及法律常识知识点转给公考路上的小伙伴 ? 3/ 8法律常识思维导图及法律常识知识点转给公考路上的小伙伴 ? 4/ 8法律常识思维导图及法律常识知识点转给公考路上的小伙伴 ? https://k.sina.cn/article_1653395705_p628cd0f90270192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