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JilinNormalUniversity),简称吉林师大(JLNU),位于吉林省,受吉林省人民政府管辖,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时名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至1966年吉林省政府先后将通化师专、白城师专、吉林师专并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1973年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四平师范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2004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2021年,吉林师范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吉林师范大学获批化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73年,经上级批准,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
1998年,经国务院读帮织永得学位委员会批准,四平师范学院千某展钢氢般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2年3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四平师次怎力儿等范学院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2004年12月1日,假起儿系足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2006年4月3日,学校被孔器他鲁振据建作县科买教育部批准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项目”院校,也是吉林省属院校第一家项目院校。
2008年9月,吉林师范大学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
2011年3月,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化学)轮、学科教学(地理)4个教育硕士销重预图岩探铁氢试药选学科领域获得批准。
2016年12月,吉林师范大学与东辽县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师范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吉林师范大学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成立了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省际、校际交流合作。
2023年,经拿袁本宪片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吉林师范大学获批化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年5月,吉林师范大学与绿园区教育局共建学生实习与就业实践基地,实现“学、训、损级据进出研”相互融合,提升师范生综合教育实践能力。
截至2024年6月,吉林师范大学设有有20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6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
学院
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书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民族学
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德首顶际序边语、西班牙语
心理学、小学率教育、教育学、学易卷视走前教育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轴况边着供离论普亚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月慢准另销何石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挥晚末数刚极浓逐印律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化学、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过冲有附群争协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析每媒体艺术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音乐学、音乐表演
吉林师范大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科随刘素势饭防学与工程
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吉林师范大介操学经济管理与法学甚升征科增复角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ISE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ISEC)、人力资源管理(ISEC)、法学、法星肥学(专升本)、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方向)
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红城培训学院天适车六依行卫岩无副、四平干部学院(分院)
职业品格与职业能力教研部
(截至2024年6月)
类别
名称
化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全球排名前1%学科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
服务国家特殊应若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满族语言文化
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
物理学、中国史、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可故紧在衣汽言文学、数学、地理学、信搞气尽生物学、美术学、文化传播与数字技术
金融、教育、客万弦定富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旅游管理、出版、新闻与传播、法律(非法学)、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艺术、学科烈孔练维钟军汽常减密花教学教育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美术学、法学、心理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哲学
门析切的耐一牛明该素截至2024年6月,吉林师范大学有教职工1621人,其中正高级213人,副高级478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86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次,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4人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7人,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5人,吉林省主讲教授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6人,吉林省优秀教师8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吉林省教学新秀4人。
名单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幸志明、宫子吉、梁韦弦、李海波、杨景海、沈永祥、杨卫东、徐洪伟、华中、杨小天、冯明
全国优秀教师
刘国权、刘万民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李海波
吉林省高级专家
杨景海、李海波、宋宝安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华中、李海波、杨景海、常立民、谭振江、杨小天、薛柏成、周晓馥、徐占林、徐洪伟、秦政坤、祖国华、刘吉平、许彦红、孙艳红、杨丽丽、冯明、郎集会、王奉友、兰玲、刘洋、马光焱、刘剑锋、杜会石、逯洋、赵靖华等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孙斌来、杨卫东、杨景海、李海波、周晓馥、徐洪伟、祖国华、常立民、徐占林、孙艳红、刘惠莲、谭振江、杨丽丽、冯明、刘春波、郎集会、逯洋等
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
许彦红、李海波、吴振利、付庆义、李娜
吉林省主讲教授
张勇、范钦杰
吉林省教学名师
杨卫东、刘国权、刘树仁、邹之坤、刘春雷、李秀云、李淑华、杨慧、周晓馥、谭振江、刘惠莲、夏凤琴、夏宇旭、马光焱、夏维波、赵晓光
吉林省优秀教师
周殿龙、梁韦弦、沈永祥、王桂波、滕国文、王军、张力宏、刘惠莲
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杨景海、梁韦弦、李海波
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李海波、华中、徐占林、常立民、邹之坤
吉林省教学新秀
宁国利、陈莹、程晓亮、张勇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物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物理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华文化选讲、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超高压物理实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师语言、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案例诊断、数据结构、出版学基础、旅游学概论、穆斯堡尔效应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
教师语言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东北民间艺术选讲、满族文化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思想政治教育、英语、俄语、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运动训练、统计学、软件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
固体物理、俄语泛读、教育心理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分子生物学、古代文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化学教学论、分析化学、动物学实验、教育心理学
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数学类国家一流专业教师团队、中国史教师团队、物理学教师团队
截至2024年6月
截至2024年6月,吉林师范大学8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3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72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1989年
写作教学系统工程
国家级奖
1993年
高师本科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
练的实践与探索
国家级二等奖
1997年
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改革高师电磁学教学
2001年
地方高师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2009年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品格与职业能力渗透融合性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
温润·激导.训践提升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温润激导训践——提升地方高师院校非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13年
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地方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中学语文教师的“五个一”工程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奖
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系统工程的实施
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相辅相成的改革与实践
三等奖
地方高师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历史学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生命科学“四层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培研结合、以成果化为主导,提升地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
一等奖(基础教育)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二等奖(基础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基础教育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云技术的基础教育资源信息平台
三等奖(基础教育)
基于数字化传感器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吉林师范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项目院校”。截至2023年10月,吉林师范大学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30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1000余人次。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6个。
截至2024年6月,吉林师范大学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6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其中包括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
新型低维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与省社科院合作)、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吉林省属高等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东北满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外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吉林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丰农民画研究中心、东北亚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
磁性与发光材料科技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满族文化研究基地、东北谱牒文化研究基地、二人转文化研究基地(与省艺术研究院合作)、东北民间文化研究基地
吉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医药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
吉林省教师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语文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现代传媒研究基地、吉林省农村金融研究基地、吉林省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环境信息重点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医药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新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名称
成果类型
2014
一种苜蓿遗传转化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
一种长白山牛皮杜鹃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
2016
自清式土壤碾磨机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野外土壤采样踏力计系统
2020
一种对榛椿象具有强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及其应用
2021
一株对榛实象甲具有强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小型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发酵生产装置
一种埋于地下的盆栽土壤养分淋失液收集装置
获奖名称
奖励级别
授予单位
2012
玉米根系育种技术及应用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长白山耐寒常绿极地杜娟驯化繁育及应用
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保质的离体保存与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
2013
季节和温度对东亚飞蝗发育影响及其应用研究
耐寒紫花苜蓿生产及示范研究
2019
榛子丰产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大豆高产高抗的生理机制解
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我们是祖国栋梁
--吉林师范大学校歌
松江辽水源远流长,莘莘学子沐浴朝阳。
青春在这里飞翔,理想在这里起航。
我们挽起气色阳光,奔向知识的海洋。
好学近知惟实创新,力行近仁团结向上。
我们是人民园丁,我们是祖国栋梁!
白山黑土雄浑坦荡,灿灿桃李播撒芬芳。
青春在这里闪光,理想在这里高昂。
我们采集百花芳香,回报智慧的土壤。
好学近知为人师表,力行近仁志在四方。
我们是时代骄子,我们是祖国栋梁。
截至2023年11月,吉林师范大学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四平校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英雄街道师大社区海丰大街1301号。
长春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谷街道卓越社区卓越大街399号,挂牌名称为“吉林师范大学长春科技创意文化产业园”。截至2024年6月,园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园区内建有文化产业研发大楼、实验中心、职业培训中心(附带食堂)、学生公寓(分A座、B座)和文体馆等5个单体建筑,是集人才培养培训、科研产业开发及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综合楼是新校区的建筑之一,六层建筑。每间教室内都装有全新的多媒体设备、书写舒服的黑板,还摆放着近百套桌椅。
姓名
职务
党委书记
杨小天
校长
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文
1959.8-1969.12
张东凤
1959.5-1959.8
张文江
1959.9-1960.10
李金中
1963.12-1966.7
彭山
1972.8-1978.3
王春先
1978.3-1980.1
刘震海
1980.1-1983.2
康子重
1980.1-1983.12
程永亮
1983.12-1988.11
胡文勤
1988.11-1990.6
孙兆坤
1990.6-1991.5
徐作宣
1992.7-1996.7
李克声
1996.7-1998.6
郭志林
1998.7-2001.4
赵淑华
2002.3-2006.9
卓越
2006.9-2011.4
张波
2011.4-2016.5
许才山
2016.5-2021.3
邹群
1958.9-1958.12
苏醒
1962.10-1965.10
贺凌
1959.9-1960.5
孟宪林
1960.4-1964.4
吕潼
1964.5-1969.12
郭恒权
1978.3-1982.4
方嘉琳
1982.4-1983.12
1988.12-1990.6
肖振常
幸志明
1991.5-1996.7
宗占国
2002.3-2003.12
张伯军
2006.1-2013.4
杨景海
2013.8-2020.4
简介
安郁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氏雕刻技艺传承人
王佳一
长春市王佳一教育学校校长
王金山
十二届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小良
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
何曼丽
吉林省吉林毓文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开山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员
林乾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
奖项名称
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10年
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15年
吉林省文明单位
2019年
全省文明校园
2022年
吉林省文明校园
2023年
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不错的专业,主要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做实验比较多,就业也还不错,一旦当补课老师收入不菲
教风比较好,学风也很好,职业技能全国有名,就业率几乎百分百,有前途,毕业生多到大中小城市从事小学生教育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教书育人,学生满天下
吉林师范大学头牌专业,毕业之后主要到各城市高中去当语文老师,专业很好,就业方向也不错,学风不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继续深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包括两个方面:(1)属于教育学专业,将来到学校教思想政治课。(2)属于非师范类的政工工作,将来到企事业单位搞政工工作。
数学是吉林师范传统的优势专业,主要是到各地的中学做数学老师,就业基本是整个学校就业最好的,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在国内大学深造,或是出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