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常识1000题答案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帝王,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身世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赵氏所生。但也有观点认为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同时包括了这两种说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异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却又说是吕不韦出於政治目的将已经怀上吕不韦骨血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因为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因此异人并没有怀疑。

很多人质疑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一说的真实性,因为根据常识和医学统计,怀孕十二个月的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徵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但也有人支持这个说法。毕竟,秦始皇的真实身世,已成为历史之谜。

登上王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进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异人虽然是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当时在秦国的地位并很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著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即秦始皇的母亲)。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在吕不韦的斡旋下,异人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即位时由於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帮助赢政铲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潜在威胁,包括赢政的弟弟成蛟。吕不韦不仅大权独揽,还与太后(赵姬)偷情。随著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的行为有所收敛,并献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结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21岁的赢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赢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秦王的军队,嫪毐最终逮捕。赢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诛灭三族,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赢政皇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赢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赢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赢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嬴政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理国事。当年,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此后,嬴政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积极准备统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济济,文臣如尉缭子、李斯等人,武将如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还有善於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於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於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前230年(秦王十七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

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於赵国名将李牧。前229年(秦王十八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秦军大败赵军,赵王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前225年(秦王二十二年),魏国被秦军吞灭。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前222年(秦王二十五年),燕国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前221年(秦王二十六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国家。

集权统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於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军事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辅佐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别主管宗庙礼仪、国家外交、中央财政等方面的政务。

秦始皇对国家体制做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其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集权。在讨论国家体制时,李斯反对历史上的分封制,认为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天子无法有效控制,几代之后,关系疏远,最终致使周朝分崩离析。秦国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的手里。秦始皇支持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郡,郡下设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这样,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全国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国理念,他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朝对於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秦朝还要求官吏必须通晓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学习法律,所谓「以吏为师」。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这些对於中国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秦始皇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采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其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但秦皇的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各种指责纷纷而来,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种种学说不绝於耳。由於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并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所谓「焚书」,就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销毁除《秦记》之外的其他六国的史书,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学说和史书,以及关於农业、技术、卜筮和医药的书籍。敢私藏禁书、非议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这一政策从前213年一直执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所谓「坑儒」,即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扩大了国家的疆土。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逝世

秦始皇晚年寻求长生不老。为求不老之药,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太监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后4年,秦朝灭亡。

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度同衡,钱同币」的大一统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也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谤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暴君」。

正面评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确立了中央的权威和集权。除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秦始皇还广泛统一了其他各种制度,包括全国的水陆交通建制(车同轨)、全国的文字(书同文)、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国的币制(钱同币)。他还试图统一全国的思想(焚书坑儒),但由於手段过於暴力而没有完成(统一思想要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而得以初步完成)。应该说,正是由於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的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凯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建设,才使得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才使得中国在以后几千年中都没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样经历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灭亡,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位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於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有人认为,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战争时期,秦始皇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认为,后世儒家倡导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国不依法而依人情礼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决,致使至今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在经济上,秦始皇重视农业,重视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秦始皇还大力发展了全国的水陆交通,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并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此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统一币值,也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秦始皇在统治期间还发兵南征北讨,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载「北扩千里」,「百越之地,尽皆俯首」。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为了大力开发南越地区,秦始皇强令50万人口迁移进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长期的融合和统一。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强令修筑了长城抵御匈奴,至今,万里长城已经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标志之一。

总之,秦始皇对於全国之大一统、对於中国政制之创建、对於中国版图之确立、对於中国民族之传承,都有著极其关键的作用,堪称「千古一帝」。所谓「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历代君王无秦始皇之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也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前***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他不仅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还说过:「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在某些场合,毛泽东甚至说他自己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当然,毛泽东对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说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负面评价

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15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识分子阶层)。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为庞大,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这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国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这些工程是功大还是过大,一直是史学家的争论点。对於长城,有人指出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可见,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作用微乎其微。

历代文人对秦始皇大加批判的同样不乏其人,例如: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但也有很多史学家指出,要区分秦始皇的个人性质的「暴」和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因为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藉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和秦始皇个人并没有太大关系。

请大大点评!全手工,打字不容易,多加几分吧!

1.有关数字1到10的文艺常识

***数字1、2、3、4、5、6、7、8、9。

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人,但也不能抹掉***人的功劳。

***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

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

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

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的崛起,***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

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

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

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西方人接受了经***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数字。

2.关于数字的一些小知识

数字的由来数字可谓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也是人们最早研究的数学对象。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

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我国古书《周易》上就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载。

即当发生一次重要事件时,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作为标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至少表明人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

文字出现以后,人们试图数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种样的记录方法。

古埃及人用“|”表示一,用“‖”表示二;古罗马人用“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当数字很大时记录起来十分不便。

例如我们要表示一百时,难道要写一百个“|”吗?当然,古罗马人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他们发明了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L,C分别表示1,2,3,4,5,6,7,8,9,10,50,100。看来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要表示一万还是十分困难。

这也是罗马数字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罗马数字的失败表明,任何想使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符号的记数方法都是徒劳的。

直到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八个十,而9表示九个一。

这样一来表示任何数都是轻而一举的事情了。于是,这一发明很快被商人带入***首都巴格达城。

并很快得以流传,并称之为***数字。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

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

****************************数字的由来世界各国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数字:0、1、2、3、4、5、6、7、8、9。其实,***数字并不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

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等。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人的驼群,来到了***的首都巴格达城。

这时,中国的造纸术正好传入***。于是,他的书籍很快被翻译成***文,在***半岛上流传开来,***数字也随之传播到***各地。

随着东西方商业的往来,公元12世纪,这套数字由***商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很喜爱这套方便适用的记数符号,他们以为这是***数字,造成了这一历史的误会。

尽管后来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由于习惯了,就一直没有改正过来。***数字传人欧洲各国后,由于辗转传抄,模样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1000多年的不断改进,到了1480年时,这些数字的写法才与现在的写法差不多。

1522年,当***数字在英国人同斯托的书中出现时,已经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了。由于***数字及其所采用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逐渐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所使用。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罗马数字的由来罗马数字是一种现在应用较少的数量表示方式。它的产生晚於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於埃及人的一进位数字。

但是,它的产生标志著一种古代文明的进度。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1、2、3、4个物体,就分别伸出1、2、3、4根手指;表示5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10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

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表示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之后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100,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100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1000。

M是拉丁字"mile'的头一个字母,mile就是1000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50。

用字母D表示500。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

3.·有关于含有数字文学的常识,谁知道

4.有关数字1到10的文艺常识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文学家。

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不过,据说当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候,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凡,曾经兴起休妻的念头。

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意思是"无意(亿))卓文君看了信,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十分伤心。

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美丽往事,於是提笔写道: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收信后心中惊叹不已。

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很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5.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6.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7.一个很纠结的数学题~貌似还带点文学知识.一幅《百鸟归巢》画上题诗

李善兰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数学家,他自幼勤于思考,少年时代就已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智力.有一天,他随父亲到海宁城里一位大绅士家做客,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百鸟归巢》图.画家是当时很有名的花鸟画高手,在他的妙笔之下,看画的人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画的右上角还有一首题画诗:一只过了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雀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这诗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读者们知道,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大大小小的官吏,真是多如牛毛.他们挥金如土,吮吸民脂民膏,就像民谣说的那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官吏就像是麻雀,把老百姓的粮食统统偷吃光了!李善兰看到这幅画后,心中也顿然一动.他不仅仅明白了这幅题画诗的含义,而且注意到另外的一些东西.题画诗上的数字,好像是题诗人的有意安排,除了人所共知的意思外,会不会深藏着什么秘密呢?看着这些数字,他想了又想.回到家里,这首诗还在脑子里盘旋着,这些数字到底暗示什么意思呢?当他把这首诗又写了一遍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在脑子里涌现出了几个算式:1*2=2;3*4=12;5*6=30;7*8=56;2+12+30+56=100答案正好等于100,这不是像“画龙点睛”一样,毫厘不差地点出“百鸟归巢”的“百”字吗?。

8.词的文学常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这种分法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创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的。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1.年轻人必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年轻人必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1.《中国人最应知道的1000个文化常识》读后感

每个中国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当一个能把智慧的结晶编著成书籍传授给人们的作家。

自从在网上看到《中国人最应知道的1000个文化常识》这本书之后,我就更加确定了这个小小的中国梦。这本书将中国文明分为“传奇、事件、文化、艺术、魅力、文明、神秘、特色”八个部分,讲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知识。

其中,我最欣赏的就要属“特色中国”了。这一章把中国的传统小吃、名茶,还有古人的娱乐融为一体,解开了我脑海里的很多疑问,让我深陷其中。

每天吃饭时,手中的筷子是谁发明的?他又是怎样发明的?终于,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锅煮肉。

从此,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如此久而久之,大禹便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

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筷子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类似这样有趣的文化常识还有很多,“东来顺”、“狗不理包子”、“京菜”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小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中华儿女有多少人还知道这些传统的文化常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从中吸取古人的智慧,在发扬名族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真正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一座高山,只靠自己的绵薄之力无法攀爬,但只要有了垫脚的基石,攀登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在人生的道路里,前人的文化就是基石,只有掌握住它,才有可能完成中国梦。

2.求些青年必知的生活基本常识

3.求《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读后感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读后感

《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蕴涵了人生的智慧和精髓,包容了处世的道理和技巧。《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是年轻人社会能力的培养者,是年轻人精彩人生的引路人。

理想与现实呼应,实用与趣味兼备,

浓缩社会常识的智慧锦囊,

凝聚行走社会的精髓奥义。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才能在与人交往中游刃有余?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护自己?

如何打理自己的财富,享受增值人生?

针对以上问题,《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我们相信,阅读《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将使你的人生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最实用的素材,培养你的人生经验:最贴心的指导,升华你的人生智慧。

最理性的点拨,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最深刻的道理,成就你的精彩人生。

如果你是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这《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会引领你轻松认识社会、把握社会。

年轻人都知道在社会上“关系”很重要,但真正懂得培养自己的人情资源的人却很少;年轻人都知道社会“复杂”,防人之心不可无,但真正学会“保护”自己的人却很少;年轻人都知道要提高自身“修养”,但清楚应从哪方面提高、如何提高自己修养的人却很少……

人生需要启迪和指点。《年轻人必知的600个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可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把“核心竞争力”化为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给正在人生征途上奋斗的你一个处世良方。

4.青少年必知健康常识有什么

1、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3、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反正茶类的不要喝就对了,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番茄、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29、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烟:关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引发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亚硝酸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38、适量饮酒,不拼酒,不醉酒。

39、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不过量。

43、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5.朱熹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朱熹19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

22岁授泉州同安县主簿。24岁求师于李侗,树立了儒家思想的坚定信念。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朱熹上书陈事,第二年得孝宗召见,朱熹面奏三札,不被皇帝采纳,后因主张抗金,与主和派首领、宰相洪适意见不和辞职而归,差监南岳庙。屡次上谏被拒后,朱熹致力于授徒讲学,潜心学术,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

15年后,又先后任南康军、直秘阁修撰。在任上他勤勉为民,深得百姓爱戴。

后被推荐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给宁宗皇帝讲授《大学》。可是没多久,就因激烈党争而被罢免,从此绝意于官场。

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被定为“伪学之首”,史称“庆元党禁”,还被编造了十大罪状。两年后,朱熹病逝。

9年后,宁宗皇帝诏赠他“遗表恩泽”并赠谥号为“文”,追赠中大夫,还特赠学士等头衔。20年后,理宗亲题“考亭书院”,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信国公,从祀孔庙。

THE END
1.民法典宣传内容简介解读新时代法律体系的基石法律基础与普及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和尊重法律,民法典宣传内容强调了法律的普及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印刷物等,公众能够获得关于民法典的基本知识,这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法律适用性与灵活性 民法典宣传内容还需强调其适用范围广泛且相对灵活性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城市居民,也涵盖了农村地区和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59252.html
2.民法典铸就生活之基石的法律宝库在中国历史上,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它为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框架。以下是对民法典对我们生活意义的六个方面探讨: 维护合法权益 民法人身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定,为个人和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套公平正义的法律关系,保障了每个人的合法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cai-pu/452933.html
3.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docx全文免费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docx,《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 导语: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文章,仅供参考! 《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 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22/8047031120002013.shtm
4.“律政家人——法治惠民之律师普法”第一讲:懂法的重要性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懂法”,我们才能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哪些权利是受保护的,哪些责任是必须承担的,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 http://www.bznews.org/newpc/content_link.html?id=4622036
5.法律英语口语对话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律英语口语对话,希望对大家有用! 法律英语口语对话 A: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aw environment here? A:您认为这里的法律环境怎么样呢? https://www.engpx.com/view-19682-1.html
6.《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精品]》最新章节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采撷生活中的真实法律事例,用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语言,描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法律关系,并给予深入的解析,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哪儿?去哪儿了?怎么办?使法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老百姓掌握法律知识的必备宝典,大众维权的必用利器。 法律 同类https://m.zhangyue.com/detail/11786997
7.青少年10个必知的法律常识青少年10个必知的法律常识 法律虽无情,人间有真爱,即便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也终究是有情感的血肉之躯,象征正义的同时,也背负着仗义的特质。法律是一秆平衡的秤,它维护着每一位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它既保证了社会的公道,又不缺失人性。必懂:生活中10个法律法规小常识你都掌握了吗?https://www.51zlaw.com/xingfa/88863.html
8.担保必知的法律常识有哪些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知道的法律常识有:担保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担保;当事人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就是一般保证;而当事人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就是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在承担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担保https://www.lawtime.cn/zhishi/a3918688.html
9.刑事案件必知法律常识刑事拘留但较之生活琐事的纠纷,大家对于刑事案件的法律认识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接触刑事案件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刑事法律知识的宣传并不如民事法律知识那么普遍。 今天,律工场就跟大家说说,刑事案件必须了解的法律常识。 ●被刑事拘留后,如何与外界联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律师在犯罪https://www.jianshu.com/p/b373e6d98fca
10.2020年云南始公基知识:必知的七条法律常识公务员考试网2020年云南省考公基知识:必知的七条法律常识 资料分析题型 资料分析公式 数资易错点 数量关系公式 常识百年党史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在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不易记忆,华图教育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常考的法律知识点,希望各位https://www.huatu.com/2019/0516/1728900.html
11.法律百科:职工必知法律常识(书籍)爱问法律百科系列丛书,是一批法律专业人士为广大读者撰写的必备法律知识读物,关注民生热点,通俗易懂。本书设置了与职工群体相关的 226 个问题,涵盖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薪酬待遇与个人税收、…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 简介 讨论 精华 https://www.zhihu.com/topic/27433766/top-answers
12.《新编公民必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胡占国主编)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新编公民必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作者:胡占国 主编,出版社:海潮出版社。最新《新编公民必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新编公民必知的1000个法律常识》,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0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