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2024年第4期要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目录

代表作

1、宪法中的国策及其对立法权的指引陈征

数字法治

2、算法公平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实现张欣

3、人工智能伦理的法律性质李学尧

专论

4、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的体系证成陈小君

5、法律漏洞填补的原理与方法解析——以《彩礼纠纷规定》为例张新宝

6、动产抵押登记对抗规则与优先顺位规则的体系关系朱广新

7、认真对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巩固

9、程序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说之否定杨登峰

10、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柏浪涛

11、牵连犯成立要件的判例研究——基于对1700余件裁判文书的观察分析王彦强

青年

12、法律家长主义视角下《民法典》合同制度的发展包丁裕睿

13、牵连关系下民事案件审理进行之立法原理与裁量类型马家曦

14、司法鉴定中的无关信息污染:规范、实践与治理何宁

内容摘要

1、宪法中的国策及其对立法权的指引

陈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国策已经成为多国宪法中除基本权利和国家组织规定以外的“第三种结构”。国策存在于实定法中并具有规范效力,具有任务关联性、抽象性、公共利益关联性、全局性、长期性等特征。宪法规定的国策往往高度依赖于立法形成。国策对立法权所发挥的作用,与其说是约束效力,不如说是指引效力。从国策规定中无法导出公民的主观请求权。国策可以在消极面向和积极面向上发挥效力,两个面向均涉及将国策同对立原则进行权衡,应适用权衡法则并可同时适用实践调和理论。国策的实现存在于“可能性保留”中,不包含在任何情况下均必须由立法实现的核心领域,同时也未绝对禁止立法实现程度的倒退。合理的审查标准和审查强度可以在发挥国策效力的同时对立法决策空间给予充分尊重。当国策与基本权利冲突时,前者无法直接限缩后者的保护范围,也无法直接使立法限制行为正当化。无论是解决国策与基本权利的冲突还是解决不同国策之间的冲突,均需在规范层面探寻具体的权衡依据、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国策基本权利立法权可能性保留

2、算法公平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实现

张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伴随智能社会的兴起,算法公平已跃升为人工智能治理最为核心和紧迫的议题。基于主体和技术生命周期,算法公平可被归类为个体算法公平和群体算法公平;起点算法公平、过程算法公平和结果算法公平。以此类型框架为据审视我国算法公平规范现状,可见其呈现出体系化不足、可操作性欠佳、规范维度失衡、治理工具缺失以及对具备通用目的的人工智能与特定人工智能存在治理盲区等问题。为破解算法公平治理之困,应依循算法公平的技术机理和伦理关切,凝练法律、伦理和科技之间的内在共识,将算法非歧视原则作为算法公平治理底线,实现跨领域共识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我国应立足反歧视法理,通过动态构建差异化的受保护特征清单、打造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的算法歧视审查框架,建立合法性与必要性并重的算法影响评估机制,探寻算法公平的融贯理路与法治化实现路径。

关键词:算法公平算法歧视数字正义人工智能治理通用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伦理的法律性质

李学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摘要:将人工智能伦理从道德原则转化为可操作、可预期、可计算的伦理合规实践,需要探究人工智能伦理的法律性质,特别是法律体系如何评价以及纳入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可以用“法化”和“事物本质”这两个传统法社会学理论用以反思规范理论的分析工具。一是,相比于“法治化”“规范化”等被泛化的概念,“法化”用以分析人工智能伦理的实操问题,具有更好的理论收敛性。科技伦理的既有法化路径主要有三:道义论持有者常用的新兴权利证立(如人格权)、结果论持有者常用的软法化(如政府监管工具创新)、美德论持有者常用的共同体伦理化(如职业伦理)。二是,立法者或者“法律发现者”,在试图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业的特征中推导出规范性的伦理要求的过程中,可以将事物本质的理念纳入,通过与生物医药伦理比较,抽象出人工智能伦理法化的三个约束性要件:道德规则的技术可嵌入性、更强的场景性以及依赖于技术过程的程序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伦理科技伦理伦理审查法化事物本质

4、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的体系证成

陈小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教授

摘要:司法解释作为我国法律解释制度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民事裁判文书可以援引的裁判说理依据。以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可以在细化既有权利规则基础上丰富农地政策的私法实现路径、回应农地纠纷的司法审判困境,且有益于助力农地权利救济体系类型化,突破实体法和程序法、公法和私法的区隔,为农地政策的法律化提供过渡形式。当前,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未能为农地权利规制提供充足法制供给。司法解释在农地权利规制上已有“作为”,然仍凸显出“无为”和“难为”特征。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的体系展开应包括“应为”“慎为”“不为”三个面向。司法解释应着力细化当前涉农地权利法律条文的司法适用规则,谨慎填补立法留白但裁判亟需的实体权利规则,认真对待新型农地权利生成和既有农地权利物权化问题,恪守不与法律冲突、不明显缺乏适当性的底线。

关键词:农地权利农地法制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备案审查

5、法律漏洞填补的原理与方法解析

以《彩礼纠纷规定》为例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键词:法律漏洞填补法律解释彩礼规则司法解释习惯

6、动产抵押登记对抗规则与优先顺位规则的体系关系

朱广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登记对抗规则是针对意思主义权利设立模式可能产生的担保交易风险,向动产抵押权人提供的一种可自主选择的交易安全保护机制。依其规范意义与功能,动产抵押权与以同一动产设立的其他担保物权之间的权利冲突是登记对抗规则的重要规范内容。以优先顺位规则为据,断言登记对抗规则中的第三人不包括担保物权人而主要是指抵押财产买受人与承租人的观点,严重限制了登记对抗规则的意义与功能。深入分析登记对抗规则与优先顺位规则在解决竞存动产抵押权之间权利冲突上的意义与功能可以发现,优先顺位规则是为化解竞存担保物权之间的权利冲突而不得不设置的规则,其目的不是改变、偏离或超越登记对抗规则,而是在登记对抗规则的基础上为担保交易提供客观的交易风险判断标准,以降低交易成本,便捷担保交易。

关键词: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规则优先顺位规则善意登记

7、认真对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

巩固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摘要: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认为宪法资源国有条款赋予国家对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进行“公权性支配”的宪法权力,应从公法角度理解和适用。学界对公权说的批评经不住推敲,难以成立。公权说广遭拒斥的根源在于学界诸多基础性认识偏失,在所有权概念的多样性以及私权与市场、财产与权力、公法与私法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认识局限,一旦纠正更新,接受公权说并不困难。公权说与私权说实际指向的并非同一层面事物,二者并非水火不容。公权说虽集中探讨宪法层面的公权性资源国家所有权,但并不否认民法层面私权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存在,并为规范其产生和实施奠定基础和条件。公权说具有包容开放、解释建构、现实前瞻、科学规范、便捷高效等优势,符合现代财产权和资源法的发展方向,值得认真对待。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批评回应基础性认识与私权说关系

王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9、程序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说之否定

杨登峰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规定:“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哪些程序违法会导致行政处罚乃至所有行政行为无效亟待研究。通过检索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的300多万份行政裁判文书,可以发现,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级以上三级人民法院以程序违法为由认定行政行为无效的仅有21份,且在其他案件中对同类的程序违法行政行为均作了截然不同的裁判,足见我国各级法院还没有发现公认的能致行政行为无效的程序违法情形。追溯“重大且明显违法”无效标准的立法渊源并从《行政诉讼法》第75条来解读,“重大且明显违法”应以“违背常理”和“维持不能”作为共同认定基准。采用这一标准并结合行政行为效力的一般原理,全面审视行政行为的所有程序瑕疵,可以看出,没有一种程序瑕疵可以达到“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无效要求从而能够导致行政行为无效。因此,应从根本上否定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无效制度。

关键词:行政程序程序违法重大且明显违法行政行为无效

10、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

柏浪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传统的过失论认为,“避免结果发生”这种规范是行为规范,因此判断行为不法不需要注意义务。然而,该规范仅表达结果不法,不具有行为指引功能和自由保障功能,不能塑成行为规范。唯有确立注意义务的规范,才能塑成过失犯的行为规范。基于此,“实质危险”不能代替注意义务。“法不容许的危险”也不能代替注意义务,其不是论证依据,仅是论证结论。结果不法从属于行为不法。针对行为不法的注意义务与针对结果不法的注意义务存在区别。前者针对抽象危险,后者针对具体危险及其结果。不能因为过失行为的抽象危险缺乏可罚性而否定其不法性。注意能力只是不法评价的前提条件,仅能决定注意义务是否失效,而不能决定注意义务的有无。产生注意义务的实质根据不是利益衡量,而是风险管辖。信赖原则是注意义务的分配规则,而不是预见可能性的判断规则。

关键词:过失犯行为不法注意义务行为规范法不容许的危险

11、牵连犯成立要件的判例研究

基于对1700余件裁判文书的观察分析

王彦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通过分析否定牵连犯成立的裁判文书中的否定理由,可以反向凝练出牵连犯成立的必要条件及其司法适用难题。类型化牵连关系、客观牵连事实和主观牵连意图是牵连犯成立的必要条件。类型化牵连关系的判断,应当在“通常性”(罪质的通例性)标准的基础上补充适用“必然性”标准;手段过剩、牵连搭扣等特殊情状的处理,误将同为手段(或目的)的数行为当作牵连犯以及手段与目的行为顺序颠倒等现象,是“客观牵连事实”要件在司法适用中的突出问题;主观牵连意图则强调在实施一个犯罪目的的统率下,行为人对数行为之间手段(原因)与目的(结果)关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意将该数行为付诸实行的主观心理状态。

关键词:牵连犯判例研究类型化牵连关系客观牵连事实主观牵连意图

12、法律家长主义视角下《民法典》合同制度的发展

包丁裕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法律家长主义是限制民事主体自由的一项正当性依据,旨在通过强制性或引导性手段提高民事主体的福利。《民法典》中诸多合同规范的设计和解释都可以从法律家长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检讨。就体现强制性的传统法律家长主义的规范而言,部分规范未能根据保护特定民事主体的目的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对此类规范应进行目的性限缩;部分司法解释和法院裁判也存在以保护当事人之名过度限制合同自由的情况,在将法律家长主义纳入目的解释时,需予严格限制。就体现引导性的自由意志家长主义的规范而言,在设计民事法律规范时可以提供“菜单式”的提示性规定,在当事人地位不平等时还可以考虑惩罚性任意性规定;在解释上,如规范仅涉及当事人自身利益,应当尽量将其解释为倡导性规范而非强制性规范。有权机关运用法律家长主义时,应在正确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充分说理论证。

关键词:法律家长主义助推任意性规定倡导性规定合同解释

13、牵连关系下民事案件审理进行之立法原理与裁量类型

马家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与另案存在牵连关系的民事案件应当由法官并行审理,还是停止并等待另案先行审理确定,其裁量标准尚不明确。现行立法及传统“预决性”解释过度扩张强制性的停止审理范围,其审理进行的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安定性。在法典化的预期下,我国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典》应当将停止审理作为法官裁量事项,在总则编将其与诉之合并和诉之分离纳入“诉讼指挥”章节。在不能优先适用合并审理时,本案原则上应并行审理;强制停止审理应仅限于法定特殊情形;裁量停止审理应分别规定两种裁量情形。其一,“法律上影响”的牵连类型指另案审理对象是本案审理对象的先决问题,其不仅以实体法构造产生的依存性为要件,通常还需要裁判效力及于本案当事人,并有未来产生冲突的较大可能性。其二,“事实上影响”的牵连类型以“刑民交叉”案件为代表,其裁量标准在于相较于本案自行调查,援用另案共同审理内容是否具有避免不必要重复审理环节、促进诉讼经济等明显优势。

THE END
1.侵犯网络域名的刑事法律分析侵犯网络域名的刑事法律分析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态正蓬勃发展,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制约其发展。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实现对新型互联网违法犯罪的打击,为其发展保驾护航,是当前司法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中对于虚拟财产、域名的法律属性存在不同认识,导致定罪量刑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同案不同判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1/id/3195932.shtml
2.法律分析(精选十篇)法律分析 篇1 在现代汉语中, “程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 它可以指称事项的展开过程、机器的操作规程和先后顺序, 也可以指称诉讼的法律过程等等。程序从法学的角度分析, 是做出某种决定、从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方式和过程。这里, 关系和方式是空间的概念, 而过程是个时间的概念。关系、方式和过程这时空三要素所构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93evxs.html
3.法律分析范文12篇(全文)法律分析 第1篇 近40年来,在战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法经济学。著名的法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波斯纳,为其领域的领军人物。法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通过跨领域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法律制度的原则以及效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愈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8q1y15i.html
4.第一节法律方法概说1 、专业性。法律方法是法律职业者的专门方法。 2 、法律性。法律方法是根据法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性。人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两种类型。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 由 从司法过程的整体来看,司法过程的法律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是法律推理。若对司法过程加以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法律推http://dec3.jlu.edu.cn/webcourse/T000218/files/bjjx/25_1.htm
5.法律知识内容全面解析法律实证研究 除了理论之外,实证研究也是提升法律知识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包括对现行有效的立法文本分析,对判决书和其他司法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实际案件进行调研分析。此类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有的法律规定,还能促进新政策、新立法的提出,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71818.html
6.法律知识内容的全方位解析与实用应用指南法律体系构建 法律知识内容大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体系,这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规章制度等。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都是独特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这决定了它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在分析这一点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如何通过立法来规范社会关系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402928.html
7.法律分析:什么是法?【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的规定,订立婚约是男女双方自愿的事实行为,不受形式限制。婚约不具有强制力,任何一方均可解除婚约。解除婚约的一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返还或者赔偿因订立婚约而收受或者给付的财产。因解除婚约造成对方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小王向小李求婚属于订立婚约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961288503580359&wfr=spider&for=pc
8.法律分析报告模版.pptx法律分析报告模版引言法律分析方法法律分析报告的结构法律分析报告的写作风格法律分析报告的实例contents目录引言01明确法律分析报告的目标,例如,为解决特定法律问题提供依据,或为决策者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介绍与报告主题相关的法律环境、事件或情况,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背景目的和背景界定报告的分析范围,明确涉及的主题、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1609252.html
9.恩平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清单四、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法律分析、论证 (一)重大决策 1、听取重大决策的有关情况介绍,收集重大决策事项资料。 2、征询决策部门的意见。 3、整理收集决策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资料,对决策中存在的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之处进行论证。 http://www.enping.gov.cn/jmepssfj/gkmlpt/content/2/2312/mpost_2312644.html
10.汽车配件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二、法律分析 本案纠纷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因此,解决纠纷的关键在于认定市场主体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的规定,案涉焦点主要有二:1、所涉“相关市场”如何界定;2、两被上诉人是否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以及两被上诉人是否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 http://www.camra.org.cn/content/Content/index/id/9041
11.法律数据分析法律数据分析与运用索姆拉的技术博客本文简单列举了法律AI目前的应用,数据集,研究方向。 历史 1970年,Buchanan和Headrick发表文章“关于人工智能和法律推理的一些猜测”,讨论了对法律研究和推理进行建模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建议、法律分析的构建。 1977年,TAXMAN系统的论文,该论文以公司税法中的问题为缘由提供了一个定理证明的方法。基于他对这个早期系统的https://blog.51cto.com/u_14191/8432631
12.民法学方法论两大核心:请求权基础与法律关系分析法大家风云法学方法的理论是围绕着法律适用的过程和司法“三段论”的模式展开的。长期以来,在民法案例的分析中,我国一直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法律推理本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采取三段论模式:大前提是“找法”,即寻找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小前提是确定案件事实;最后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将抽象规范适用于具体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14306
13.简短的法律案例分析.doc简短的法律案例分析.doc,简短的法律案例分析 1.关于几道简单的法律案例分析的求助 简单的法律案例分析如下: 1,某山区农民赵某家中有一花瓶,系赵某祖父留下。李某通过他人得知赵某家中有一清朝花瓶,遂上门索购。赵某不知该花瓶的真实价值,李某用1万5千元买下。随后,李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23/5242333234010232.shtm
14.法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校园安全法律案例 2.电子商务法律案例 3.如何写法律分析报告 4.法律案例分析论文格式 5.试用期法律风险案例分析系列一-强禺 6.经济法律基础案例分析题 7.企业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案例分析 8.企业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案例解析 9.法律实习总结范文 10.法律实习小结范文https://www.unjs.com/z/808025.html
15.案例分析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法摘要:分析案例, 要讲求方法。看起来复杂的案件基本是由于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造成的。如果能够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 将各种法律关系分割开来, 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就可以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本文就从一个案例开始, 阐述法律关系分析法的应用。 关键词:法律关系; 权利; 义务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