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卧龙焦点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法学"五院四系"以及法学界的一些"新秀"!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五院四系“?
有很多小伙伴可能并不知道”五院四系“代表着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地科普一下!
所谓的"五院",指的是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以及华东政法学院。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纳闷了:这些学院我怎么一个都没有听过呢?其实,经过几十年发展,这些高校都已经改名了!按上述顺序对应如今的这5所高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原名北京政法学院,简称“法大”,位于北京,为我国教育部直属院校,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社会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被评为唯二的A+类学科,北大清华仅被评为A类学科。
西南政法大学
原名西南政法学院,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是教育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也是我国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学校以法学为主,文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重庆,西政的地位无人能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
西北政法大学
原名西北政法学院,简称“西法大”。位于西安市,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高等政法学院之一,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由中央和陕西省共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师资力量强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直属于我国教育部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特色专业,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重点综合大学,位于武汉市,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华东政法大学
原名华东政法学院,位于上海市,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师资力量强大,底蕴深厚。
学校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被评为A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五,与上一轮评估相比排名并未发生变化,实力稳定。
所谓的"四系",指的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这4所高校的法律系。当然,如今“四系”也变为所在高校的法学院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是新中国第一批开设法律专业的单位,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极为强大,悠久的办学历史伴随着的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法学大类被评为A级学科,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位列全国第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而法学院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我国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我国"法学家的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拥有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事实上,人大法学院已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的行列,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上百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系。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位于湖北武汉,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于2017年获批法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法学被评为A级学科,位列全国第六。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位于吉林长春,建院于194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法学理论专业以及刑法学专业最为出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的法学大类被评为A-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九。
吉林大学作为老牌强校,其教学和科研实力不可小觑,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等原因,近几年来,师资力量流失较为严重,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流出”给吉林大学带来不小的损失,尽管如此,吉林大学的影响力仍然强劲,而分数线对比五院四系中的其他院校较低,于考生来说是好事。
虽然说“五院”现已全部更名为大学,而“四系”也都变为所在高校的法学院。但一直以来,它们在民间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政法界也遍布它们的校友!
”五院四系“实力如何?
从院校属性来看
在“五院”中,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均为“211工程”高校,其他3所高校虽然不是“211工程”高校,却在业内享有“211工程”高校的待遇。
而“四系”所在的高校则全部为“985工程”高校,其影响力自然不用多说。
从学科评估来看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院四系“在法学学科表现可以说都相当地不错。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评估等级均为A+,并列全国第一;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评估等级均为A;吉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评估等级均为A-。
可以说,除了西北政法大学没有得A外,其他8所高校全部处于法学的A类领域。
从录取分数来看
在历年的高招录取中,”五院四系“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双非”高校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在不少省份的录取分均超越了部分”211工程“高校;在个别省份,这2所高校的录取分甚至超过东北大学等多所”985工程“高校。
法学界”新秀“有哪些?
随着"五院四系"这些老牌法学院校的发展,国内一些高校的法学专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堪称法学界的"新秀"。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清华、复旦、南大、浙大、山大、厦大、南开等高校的法学专业,也成为众多考生争相填报的对象。
看完对”五院四系“的介绍,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它们近几年在福建省的投档最低分吧~
各高校近几年在福建省
投档最低分汇总
近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发布了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位居2021校友会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前3甲。
详细排名如下: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
2018年7月26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
0351法律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A
10003清华大学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10183吉林大学
10276华东政法大学
10486武汉大学
10652西南政法大学
A-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246复旦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35浙江大学
10384厦门大学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B+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10055南开大学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10284南京大学
10285苏州大学
10422山东大学
10533中南大学
10558中山大学
10610四川大学
10726西北政法大学
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B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140辽宁大学
10286东南大学
10357安徽大学
10530湘潭大学
10532湖南大学
10542湖南师范大学
10611重庆大学
10651西南财经大学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11066烟台大学
B-
10151大连海事大学
10166沈阳师范大学
10247同济大学
10353浙江工商大学
10421江西财经大学
10459郑州大学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0589海南大学
10673云南大学
10730兰州大学
C+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0108山西大学
10212黑龙江大学
10423中国海洋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0561华南理工大学
10590深圳大学
10657贵州大学
1162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C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10075河北大学
10173东北财经大学
10280上海大学
10385华侨大学
10386福州大学
10403南昌大学
10511华中师范大学
10592广东财经大学
10593广西大学
11646宁波大学
11832河北经贸大学
C-
10011北京工商大学
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
10126内蒙古大学
1017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1027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697西北大学
11406甘肃政法学院
1184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另附上一次教育部公布的法学学科评估结果:
教育部全国高校文科类学科评估
学科代码0301法学
此外,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高校中,“双一流”建设学科包括法学的共有6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2所,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定)。
◆◆法学◆◆
87、法学(法学)
培养能在律师、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另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法律咨询、观摩审判、模拟审判,专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在法院、检察院等从事政法工作;在工商、税务、房地产、海关以及各类公司律师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法律教育及法律研究工作。法学类专业就业差异度很大,业内专业人员收入差异度也很大,据说多少相差100倍以上。
88、知识产权(法学)
培养目标: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具有普通高校法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专门学科知识,能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89、监狱学(法学)
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侦查学基本知识、技能和各种法律知识,能够综合使用各种侦察手段和方法,掌握射击、驾驶、自卫、擒敌等特种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胜任监狱及其他司法部门的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以及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刑罚学、狱政管理学、监狱教育学、狱内侦查学、罪犯改造心理学、监狱经济管理学、比较监狱学、法律文书、劳动教养学、刑事照相、审讯学、计算机技术、射击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公检法司和其他机关从事执法工作;在监狱、戒毒所、看守所等机关从事罪犯管理、罪犯教育和罪犯心理矫正工作;也可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和安全保卫工作。
90、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法学)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是以开展化解信用管理领域法律风险、妥善处置矛盾纠纷,保障经济安全,增强社会诚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宗旨开办的专业。
主要课程:金融投资分析与理财、囯际金融学、金融计量学、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风险管理、风险投资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公司法与企业法、金融风险管埋
91、国际经贸规则(法学)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被视为一门新的专业,20世纪80世纪年代,在改革发展大潮汹涌之际,许多高校开设了国际经贸专业,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瓶颈”,许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专业受到青睐。所以现在这个专业很有前途,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达到这个专业的水平,所以要上这个专业,我们应该选择财经类的学校。而且,英语基础一定要好,否则很难适应专业的发展。如果有其他外语,那就更好了。
主要课程: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商事仲裁、非诉业务模拟、WTO争端解决案例模拟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国内外与经贸有关的政府机构、中外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等单位工作,也可选择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92、司法警察学(法学)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民法学、法律文书、计算机技术、刑法学、射击技术、行政法学、经济法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岗位。有的院校专业设置的司法警务(教育管理类)专业专向培养监狱警察、公安机关看守所人民警察等职位。
93、社区矫正(法学)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刑法原理与实务、社会学概论、社区矫正理论基础、社会心理学、社区矫正信息化应用、人民调解实务、犯罪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干预
94、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
培养具有国家管理、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智慧,掌握政治与行政的一般规律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改革与发展、电子政务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电子政务;管理学、行政学原理、宪法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西方政治思想、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当代西方政治学说、公共政策分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等。
就业方向:可在各级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含外资、合资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理论宣传、政务管理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95、国际政治(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法、国际经济学、美国政治与外交、当代政府与公务员制度。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96、外交学(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工作能力,对国际问题有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能够在涉外事务领域从事管理、研究咨询与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电子政务;外交学概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原典选读、当代中国外交、外事管理概论、国际礼仪、国际组织学概论、专业英语、涉外英文文书写作、国际英语新闻听说评、涉外谈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外交、国际法、世界经济概论等。
就业方向:可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外事部门、国际组织与机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众传媒的国际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策研究、理论宣传、咨询与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97、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的知晓与理解。熟悉和了解世界各国的知识和国际关系;了解世界各国的国际事物与国家、地域间的交往活动,具有从全球视角观察决定当代国际事务进程的结构、动力和网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认识和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所需要的相应语言能力;熟练地掌握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翻译能力和较好的听说能力。
主要课程:比较政治学导论、资本主义的起源、全球关系认识、全球关系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国际组织、中国与世界、发展政治学、中国和世界、当代欧洲形成、语言、资本主义的起源、全球关系课题、欧盟组织、国际政治经济、欧盟:政策与法规、语言中级2a、中国与世界、发展政治学、中国和世界。
98、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法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文科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体育系列课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政治学原理、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导论、比较政治学概论、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全球化问题研究。
99、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法学)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该交叉学位课程以国际学学位课程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当今全球力量的整体认识。该课程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与解决问题为导向等。
主要课程:国际组织概论、国际政治概论、联合国研究、国际公法,全球治理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援助与全球发展、国际谈判、非政府组织研究、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专业英语、专业法语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定位在政府对外政治经济部门和学术机构。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报考国内外大学的研究生。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及升学考研。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部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中外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等单位,从事外交外事领域工作。
100、社会学(法学)
培养具备较全面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
就业方向:可在教育与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评估与预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101、社会工作(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基础知识、较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及反思批判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组织学、管理学、犯罪学、人类行为与成长环境等。
就业方向:可在教育与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福利机构、城乡社区从事教学与研究、管理与(辅导)服务等工作。
102、人类学(法学)
培养目标:人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掌握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人类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人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并熟悉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考古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世界民族志,中国民族学,中国民族志,宗教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田野调查方法等。
103、女性学(法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与制度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法学概论、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教育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女性学理论、女性史、女性心理学、女性与健康、女性领导学、性别与发展、妇女与NGO组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国际组织、社区和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妇女工作、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际推动、性别与政策分析、性别与文化传播、女性学教学工作。考研和进一步出国深造,将来加入国际妇女学的研究队伍也是毕业生的选择之一。
104、家政学(法学)
主要课程:家政学概论、家庭社会学、家政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社区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服装美学、服饰美学、家庭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婚姻家庭法、公关礼仪基础、居室装潢与设计、艺术欣赏、形体艺术、插花与花卉栽培、美容美发与化妆等。
就业方向:能在政府部门和民政系统、妇联系统、社会工作系统、社区指导、服务与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等从事生社区管理与服务、生活与家庭教育指导、婚姻与家庭咨询等工作,能在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从事生活教育、生活管理等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职工保健与生活管理等工作;从事生活科学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如家庭产品、老年用品的开发、医疗保健用品的推广等。
105、老年学(法学)
老年学是研究人类老化规律的学科。是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的经济和自然的诸问题,以及老化现象本身规律的一门综合学科。老年学最初主要是研究人类衰老的生物和医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从生物、医学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并与生物学、医学共同构成对人的老年、老龄过程和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发展为现代老年学。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SPSS应用、老年学概论、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保障学、老年教育学、家庭老年学、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老年护理学、老龄工作管理、国外老年学研究新进展、比较老年学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级各类综合性医院、医学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校,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及相应条件后独立开业。
106、民族学(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等。
就业方向: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107、科学社会主义(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理论写作和外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邓小平理论、国际政治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史、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中共党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一般安排18周。
就业方向:进行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108、中国共产党历史(法学)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我关系协调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外语这两门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个适合自己特点同时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型、创新型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能在高校和中央、地方的学术研究、政策研究部门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理论宣传等深层次的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以专业为基础的党务政务管理、文字、秘书等实际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普适性人才。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社会、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当代中国统一问题、中共党史人物、中共党史文献、中共党史学、海外中共党史研究等。
就业方向:政府、事业单位:党史研究、理论宣传、党务工作;深造:保研或者考研,继续中国共产党历史方面的学习深造,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109、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
110、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类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特殊规律,并由此产生的各种理论问题。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政治学、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思想史
111、治安学(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边防、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治安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侦查学总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卫擒敌、射击、安全防范技术、道路交通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治安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是:范围窄,但就业率高。绝大多数到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刑事执法、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在公安机关见习6周,毕业实习10周。
112、侦查学(法学)
主要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卫擒敌、射击、刑事侦查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侦查讯问学、现场勘查学。学生在公安机关见习6周,毕业实习10周。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在检察、国家安全、军队保卫以及公安、工商、税务、审判、海关、纪检、监察等部门从事侦查、稽查、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能在各级公安、边防、国家安全、海关等部门和人民检察院系统从事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缉毒、缉私等方面工作。第二是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治安保卫与防范、行政执法等工作。第三个方向是在劳教劳改系统担任监狱、劳教劳改干警等。还有一个方向是在各级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侦查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113、边防管理(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国(边)境管理、部队管理和出入境边防检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公安边防部队和出入境管理部门从事国(边)境管理和出入境边防检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法、边防公安法规、公安学概论、治安管理学、刑事侦查学、边境管理学、边防勤务学、边防战术学、边防情报学、边防检查学、护照鉴证制度、口岸管理、国际移民管理概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就业方向:边防部队、人民警察和武警部队中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和出入境边防检查部门,从事国境管理和出入境边防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114、禁毒学(法学)
115、警犬技术(法学)
主要课程:治安管理学、刑事案件侦查、警察查缉战术、犯罪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学、警犬学概论、犬解剖生理、养犬学、犬病学、犬行为学、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基层公安机关实习、社会调查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公安机关的警犬技术工作。
116、经济犯罪侦查(法学)
主要课程:经济犯罪侦查的措施与策略、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案件侦查、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公司犯罪案件侦查、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及基层公安机关实习、社会调查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公安机关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
117、边防指挥(法学)
主要课程:部队基层政治工作、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参谋业务基础、公安学概论、边境管理学、边防情报学、边防勤务学、边防战术学、公安边防部队实习、社会调查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公安边防部队。
118、消防指挥(法学)
主要课程: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基层消防部队政治工作、消防技术装备、灭火战术、抢险救援及救助技术、灭火技能训练、火场供水、火灾调查、消防战训参谋工作、消防通讯调度指挥、防火工程概论、消防监督管理、公安消防部队实习、社会调查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公安消防部队。
119、警卫学(法学)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在公安警卫部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重要外宾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全警卫工作,以及执勤训练、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治安管理学、散打、驾驶技术、防暴技术、警卫基础理论、警卫参谋学、警卫勤务学、警卫战术学、警卫指挥学、部队管理科学基础、治安管理学、汽车驾驶等。
就业方向: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120、公安情报学(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安情报理论基础,掌握情报收集、处理、分析、评估、判断和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公安情报活动的能力,能在公安各警种从事个情报公安收集、分析、研判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情报学导论、公安情报学、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组织与利用、公安情报工作实务、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从事公安情报工作,包括国内安全保卫、各类刑事犯罪侦查、社会治安管理情报的搜集、整理、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121、犯罪学(法学)
主要课程:犯罪学原理、西方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犯罪被害人学、犯罪预防学、犯罪心理学、罪犯矫治学、犯罪评估导论、犯罪学研究方法、犯罪统计学、公安学概论、刑事侦查学、治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为科研、教育/培训和公务员,毕业岗位主要有刑事犯罪鉴定人员、犯罪心理研究员、犯罪调查员、执法人员、警务人员、狱警、感化主任、假释官、社会工作者等。
122、公安管理学(法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决策学、公安指挥学、公安政工学、警察人力资源管理、警察组织行为学、公安信息系统管理、警察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工作、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3、涉外警务(法学)
主要课程:涉外警务基础、涉外警务法律制度、外国出入境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在华外国人管理、涉外案(事)件处置、国际警务执法合作、跨国犯罪对策、边防管理学、国际移民、外交学概论、公安外事礼仪、警察执法与人权、中外警察执法比较、反恐国际合作、涉外安保、维和警务、警务英语笔译、口译。
就业方向: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武警边防检查机构,还是在其他涉外警务工作部门从事出入境管理、国际警务合作、联合国维和警务、边防检查、涉外案件处置、跨国犯罪调查、跨国罪犯追捕与遣返、国际执法联络、国际警务合作、司法协助、中国驻外使领馆警务联络工作。
124、国内安全保卫(法学)
主要课程:国内安全保卫学基础、专案侦察、国内安全保卫情报学等。
就业方向:基层公安机关和行政、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其毕业去向。
125、警务指挥与战术(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与警察基本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警务指挥辅助技术,具备分析、研究、预测指挥活动的能力;培养拟制和论证行动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指挥决策依据的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警务技能、战术基本技能与较强的警务实战训练组织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警务指挥与战术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一线从事警务指挥辅助以及警务实战训练组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安指挥、运筹学基础、公安通信与指挥中心技术、警务地形学、警务参谋工作、警用武器装备与使用、警务战术学、警察防卫与控制、警务实战心理、警务实战法律法规、警务实战训练指导方法、反劫制暴战术谈判、泅渡、攀降越障技术等。
就业方向:武警、特警部队。
126、技术侦查学(法学)
技术侦查学是刑事法学的重要分支,它以技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技术侦查制度和技术侦查理论、犯罪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侦查主体对刑事犯罪进行侦查活动所采用的各种侦查技术、措施和方法的学科。也可以称之为研究刑事犯罪行为、侦查行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对策性应用学科。
主要课程:该专业主要学习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卫擒敌、射击、刑事侦查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侦查讯问学、现场勘查学等。
127、海警执法(法学)
主要课程: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治安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安全防范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安行政执法和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就业方向:海警部队
128、公安政治工作(法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决策学、公安指挥学、公安政工学、警察人力资源管理、警察组织行为学、公安信息系统管理、警察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是:范围窄,但就业率高。绝大多数到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政治工作、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该专业主要学习政治学、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决策学、公安指挥学、公安政工学、警察人力资源管理、警察组织行为学、公安信息系统管理、警察公共关系等。
129、移民管理(法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来华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不断增加,对做好移民管理服务提出新要求。为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管理的统筹协调,更好形成移民管理工作合力。协调拟定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口岸证件查验和边民往来管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牵头协调"三非"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服务管理,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等。
主要课程: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边防公安法规、公安学概论、治安管理学等
130、出入境管理(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国(边)境管理和出入境审核检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出入境管理部门从事国(边)境管理和出入境审核检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边防公安法规、公安学概论、治安管理学、刑事侦察学、边境管理学、边防勤务学、边防情报学、边防检查学、护照签证制度、边防专业外语等
就业方向:出入境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固定,即边防部队、人民警察和武警部队中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和出入境边防检查部门,从事国境管理和出入境边防检查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到政府外事部门、安全、海关、金融、税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的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毕业生能在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武警边防检查机构或者在其他涉外警务工作部门从事出入境管理、国际警务合作、联合国维和警务、边防检查、涉外案件处置、跨国犯罪调查、跨国罪犯追捕与遣返、国际执法联络、国际警务合作、司法协助、中国驻外使领馆警务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