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公考,你发现行测里有哪些坑?

从小白到上岸,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坑。综合自己和大部分考生不小心跳的“坑”,下文将会一一罗列。

行测部分

这个是我自己跳的坑。刚开始着手学习,由于对公考不熟悉,学习较为慢热,导致看书效率非常低,而且看完一点印象也没有。建议各位第一轮学习先看视频网课,网课虽然内容和教材无异,但视频形式更易于接受(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抖音、快手),调动听觉视觉器官,更有效率的记下知识点。

行测各板块的做题技巧需要前期学习好,这是刷题的基础。不少同学越刷分数越低,有可能是陷入盲目刷题陷阱。一旦放弃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始乱做瞎做行测题,你会发现行测正确率永远有一个天花板,因为你原有的思维习惯的极限就在那里了,想走更远就要放弃双腿,骑上自行车。

初学的时候往往有这种感受,学了方法有毛线用……比我裸考行测还差。道理还不明白,就想一下刚骑自行车比步行还慢。

刚学骑自行车,由于不熟练经常骑骑停停,甚至摔上一跤,不如步行快。但骑术熟练以后,绝对比步行快多了。行测大抵也是这样,没学过方法的时候,凭感觉做题正确率还可以,学了方法,由于不熟练导致正确率更低,类似于刚学骑自行车的情况。

不学技巧就开始乱刷题,结果事倍功半。科学的方法比盲目刷题更重要。

比如学习各种秒杀大法,奇技淫巧学的不少,遇到题目该不会做还不会。巧解速度快,减少计算量。但注意适用性,不少秒杀技巧只适用小部分题目,绝大多数题目是不适用的;减少计算量是很好,但巧解通常增加了思考量,思维不够敏捷或是方法不熟练,往往还不如笨方法。

行测方法的终结:方法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各大机构在行测上的方法,至少70%以上是雷同的,学生比拼的是熟练度和技巧的吸收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寻仙问药上,有可能你报的大神行测班,讲的内容跟机构差不多。

一方面有可能是没认真听,不做笔记,过眼不上心;更重要的,我觉得是现在公考课程的设计有问题,方法和实践割裂,导致学生学了方法不会用。

机构老师讲课,总是先拿一些例题,通过例题来讲方法。

这样讲是没错的,可以加深同学对方法的理解。但换个角度看,学了一堆方法,怎么把方法和题目对应起来?

授课和做题的模式如下:

授课模式:题型分类→→例题→→学生学习

做题模式:???这题属于哪类?→→到底用哪个方法?

做题往往不是填坑式的思维,遇到的题目也不是那么“典型”的例题,对于习惯“一听就会”的学生,做题可不是“一做就懵逼”嘛。

行测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不大量做题,是很难提高分数和速度,这是一些行测课程所缺失的。所以现在不少机构推出了刷题课,边刷题边讲解,效果会比单纯讲技巧好一点。

许多进群的同学有类似问题,明明考了很多年行测却仍是原地踏步,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商……

遇到这种同学,稍微问问就知道,压根没有系统学习,考前几十天随便一刷题就上战场,次次做炮灰就发出类似感慨“我是不是特别笨!”

其实和她类似的考生非常多,往往以在职备考,考前一个月、半个月稍微复习一下就上考场。

参加公考的考生中,是以这些“裸考”或“半裸”的学生为主,报考心态也是“试试看,万一考上了呢”。

这种同学其实不在少数,针对这类公考群体,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比基尼考”。

事实上,国考笔试弃考的同学,占通过审核人数的30%左右。

例如2019年国考共计招录1.45万人,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37.93万,缴费人数为108万,而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数量为92万。通过资格审核后弃考考生数量为46万,缴费后弃考考生数量为16万。

今年也毫不例外,共有114.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缴费确认、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为84.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1。

大量考生报名的同时,大量考生弃考、裸考才是公考的现实。这种心态和学习态度能理解,不少人原有工作尚可,考上公务员最好,考不上也行,反正工作也可以做。态度决定用心程度,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不是所有考生非公务员不做。

但是,如果抱着“摸奖”的心态,去质疑为何中不了“五百万”,这就有点意思了,“半裸考”属于买了几块钱彩票,却总是想得大奖,能不能中奖怎么没点数呢?

上边说的是心态,之后解释一下行测学科的特点,道理明白了就知道为何越来越差……

行测是极度依靠做题敏感度的考试,如果不长期做题保持手感,一旦荒废等于从零开始。不少在职同学这么想,我每年学一个月,累加N年就有N个月的学习效果。

这是大错特错的!一旦考完试不再做题,来年就基本从零开始甚至更差。就像烧开水,除非一鼓作气烧到100度,弄到80度放一会就又变0度。

所以真诚的建议各位“裸考”或“半裸”的同学,如果下定决心要考上公务员,不妨提早准备,特别是在职备考的同学,最起码提前半年以上,花心思、多刷题才是上岸的捷径!

从两个角度考虑:一、看个人基础;二、看报考职位;

看个人基础

给各位一个标准,把17-19年国考地市级行测真题卷子模拟一下,按照110分钟做题(考场涂卡需要10分钟左右),算一下平均分。

情况一:平均分不到55分,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平均分55-7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70+,大神你可以去裸考了

首先给大家说一下,按照国考行测的要求,如果你想考发达地区和较好的岗位(西部偏远地区或是冷门单位自动忽略以下内容),行测要在65以上进面较稳,部分竞争激烈地区,70+是必备的。

为什么55分以下就要学这么久,乍一看50分到70好像差距并不大。

但你要注意,行测四个选项出现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你全蒙一个B,也至少得25-30分左右。

换个角度,如果你只考了40多分,也就比全蒙一个多对了十几分吧……

而且行测提分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定律,50分到60较容易,再往上走,多考5分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看报考职位

需要查找近三年的国考、省考招考招考公告。打开百度,搜索,国考或专业参考目录,ctrl+F找到你的专业,看对应的是哪个专业。

具体参考:

如果是招考岗位较多的专业,再参考近三年的笔试进面分数线。

因为各省笔试难度波动较大,以国考分数为标准分类。

情况一: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30以上,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20-13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10-120,建议400-500小时,1万真题以内

情况四:专业只能报考三不限,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往年分数并不代表今年分数一定如此,报考人数多也不代表一定难考,完全取决于你报考岗位里大神数量,难易度=大神数÷岗位人数,含“大神”量系数越低越好考。

首先明确一点,公考行测和你上学以来参加的大多数考试不同,并不要求你必须认真做出每道题目,包括数量关系和常识题。这是由行测考试的设计思路决定的。

行测考试的设计思路:据国家人社局的专家称,曾经随机抽选大学生限时做国考行测试卷,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做不完所有题目。行测考试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一个压力性测试,正常人是做不完的。

再讲一下数量关系题。大家做过国考数量关系真题(非部分难度系数低的省考)就知道,数量50秒一道题且保证较高正确率是异常困难的。即使是数量关系高手,能在1分半以内,保证正确率超过80%,已经非常不容易。

想学好数量关系,还有一定的门槛。我了解到数量关系较好的同学,大部分是在中小学长期学习奥数,之前打过扎实的基础,做数量关系题才游刃有余。很多理科生尚且畏惧数量关系,更别说文科生了。

关于常识如何学习,我在知乎上曾经写过:

如何学习常识,首先要纠正一个观念“因为常识太差了,所以我要学”

学习行测某个部分,应该是“正确率低,且该部分有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法”,如果该部分找不到做题方法和规律,即使分数再低也不应该花力气学习。

打个比方,本人身高1.6米,非常希望找到办法把身高增加到1.8米,无奈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无法提高身高,认清楚这点,就不会花大把冤枉钱买“增高剂”等产品交智商税。

如何学习常识?辅导机构会给出一摞又一摞知识点,然后告诉你“背吧!”。我建议各位决定复习常识前,把国(省)考近10年的常识真题找出来,仔细研究真题寻找出题规律。

当初我曾经把99-考前1年的所有常识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所有题目,寻找是否有出题的思路和规律。情况如下:

一、部分国考常识题反复出现。如99-2004年,曾经有个别题目前几年考过,又出现原题;

二、2005-2008,常识以法律常识为主;

三、2009-至今,常识无任何规律;

得出结论:

一、近几年国考未出现考过的原题,且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二、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我当年常识的备考方法:

一、鸡贼的把国考常识真题都背了一遍(万一考原题呢);

二、大三暑假浏览一遍法律基础知识;

一套行测真题100-140道题(国考和各省省考题目范围),大部分人没办法每道题都能够认认真真做下来,必须有所取舍,先把正确率高的部分拿下来;

至于有没有推荐的学习方法,我建议:

二、考前浏览中公、华图、粉笔等机构的常识预测题。有没有用?据说考完试各大机构都宣传自己猜到了题目;

三、法律知识点需要积累;

备考的时候,总有同学怕真题不够用,担心做过真题就浪费了,甚至还有同学觉得“真题很宝贵”,要留着最后考试的时候用。所以练习是总是做模拟题,但由于各家机构的模拟题质量较差,特别是言语、申论和真题差距较大,长期做题会影响正确的做题思路,所以不推荐做太多的模拟题。

真题解析一向很烂,主要原因是编写解析的人水平不高,市面上三大机构,中公、华图、粉笔,

粉笔的解析稍微走心一点。所以建议各位只看做错和蒙对的解析,做对的题目解析尽量不要看,避免误导。

需要以下步骤:

一、发现错题对机构答案和解析,如果是争议题可以选择跳过不纠结,找到做错的题目

二、区分错误原因错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马虎粗心导致的,公考中以资料分析居多;另一类是思路和知识点有问题;

三、分析错题对于马虎做错的题目,日常多提醒和记忆,做题少跳坑。思路和知识点做错,看下图

四、反思改进对薄弱知识点,要多看教材和视频,有针对性攻克遗漏或者忘记的知识点;要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思路,特别对于言语和资料,因为这两块内容方法较多,但是方法和具体题目并不是完全适配。打个比方,有同学经常会问,学了言语的方法或资料的方法,做题的时候用不出来,这个问题就是适配性的问题。

题型和方法本就是便于形成自己做题方法的“拐棍”,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填坑式做题思路。我自己言语和资料是学习了多家机构方法,不断做题摸索和改良出来的,不经过刷题的大浪淘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真金白银。

正确率:针对每个版块对多少题,或者错多少题比较达标的话,因为国考和省考题量是不同的,每个板块的题量也是不同的,我觉得你们就按照正确率来估算。言语能够达到90%左右,逻辑大概达到85%左右,资料分达到100%,即使你的数量和常识不是特别好,基本上也能维持在70分左右。

通过题量提升速度,核心在于:多练

大家都学过古文《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THE END
1.法考推荐老师,个个都是救命恩人。李佳启发李建伟网易首页 应用 无障碍浏览进入关怀版 快速导航 登录 注册免费邮箱 移动端 网易公开课 网易严选 支付 邮箱 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法考推荐老师,个个都是救命恩人。2024-12-08 10:52:26 来源: 田泡泡 山东举报 0 分享至 24法考完美收官,190+113一战告捷!分数虽非顶尖,但心满意足,幸运爆棚!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SN9PC50556A0H4.html
2.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2)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内容结构 劳动技能课程按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进行整体设计,以“个人生活”为基础,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断扩展延伸,分为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四类技能,总共包含十七个项目(见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3.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精选十篇)我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开设的必修课程《知识产权法律基础》已经正式开课。该课程是全校性的公共任选课,面对全校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修完即给2个学分。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网络课程) 授课方式:网络课程(无教室,不限时间,不限地点)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p7hxg8.html
4.课程从广义上看,教师观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教师观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和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第十章教育法律法规 本章主要介绍教育法律基础知识,解读我国主要教育法律,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职场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到法律自觉,依法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89f29a9e60d0f26089
5.2018年半月谈第22期半月谈2018第22期文章汇总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丰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http://www.hebeigwy.org/html/slzl/qt/201904/80_32488.html
6.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教育法律法规16 导学课 三大要素 行为的发出者 行为的承受者 行为 第1节-教育法律基础 教育法的渊源 宪法 人大 母法 宪法 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 人大 教育母法 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 人大、人常 低于宪法、教育基本法 高于法规、地方性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7.学霸的大学四年总结1. 基础必修、限选课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原来我想带这些课本回家,但由于书籍太多、路途遥远,只好割爱了,为了那承载的永恒记忆,我将课本拍了照片,并写下此时的感想,作为诀别吧。 https://www.jianshu.com/p/602378979787
8.2024军队文职笔试公共基次(共23节)1、掌握公共课(公共基础部分); 2、对公共课(公共基础部分)有详实的掌握; 详细介绍 公共课,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与岗位能力(数量、语言、推理)两个部分。本课程讲解公共基础部分。 公共基础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 1、政治; 2、法律; 3、国防与军队; 4、人文与社会; 5、经济; 6、科学与技术 课程大纲 1https://www.cctalk.com/m/group/9091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