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推荐丨守护正义,与法同行襄图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只有不断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体人民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12月4日是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国家宪法日,襄图为大家推荐国家级法治类期刊《法律与生活》,一起守护正义,与法同行。

《法律与生活》创刊于1984年,是由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并发行的国家级法治类期刊。杂志紧密围绕我国法治建设中心工作和全国政法系统工作重点,秉持“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办刊理念,坚持正面宣传报道,传播实用法律知识,倡导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歌领典型的英雄模范事迹,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

片段选读: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句话已经连续三年被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它彰显了检察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司法人员要准确适用“第二十条”规定,做到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旗帜鲜明地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剧中检察官韩明从借调到主办、从应提起公诉到坚持不起诉意见的转变,就是上述执法司法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2024年5月《<第二十条>,让法律捍卫勇敢的“你”》

《民法典》第1122条第1款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当被继承人的网络虚拟财产符合“合法财产”这一标准时,其应被视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因而可以被继承。

但网络虚拟财产的虚拟性、其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及财产性质的争议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参照传统财产的继承方式对其处理。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面临很大的困难。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继承的顺利进行,最简单的办法是确保继承人知道全部可继承的虚拟财产,以及相对应的访问方式和权限。因此,虚拟财产持有者可以在其遗嘱中明确说明其虛拟财产的数量及每一项的管理方式,以便继承人能够顺利获取这些遗产。

--2024年4月《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困局与破解之道》

“没有谁能活在真空里”,这句话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全程,牢牢记在程兵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和脑海中,这世是三大队坚持到底、执着追凶的信念所在。

这份底气,源于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对应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辦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以及视听资料、电子数据8种证据形式。同时,《刑事诉讼法》还强调,“证据必领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在上述证据中,言词证据、书证、物证等是传统的证据形式,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是伴随互联网、刑侦技术的发展,逐步纳入法律规定的证据光型。不过,这部电影并没有展示高大上的网络科技手段,办案全在细节处,全面展现了一线刑警的日常工作:现场勘验、检查,痕迹提取,犯罪档案库检索,深人街头巷尾排查,进行群众走访,卡口布防,暗线调查等,真实感满满。

--2024年2月《<三大队>:12年、11785公里的“刑警”追凶记》

学位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事关学位体系、学科发展、人才评价标准等,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学位法》共7章45条,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子程序、学位质量保障等内

容,……

--2024年7月《<学位法>:为人才强国提供法治保障》

1993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法》,标志着公司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30年后的同一天,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完成了对《公司法》的第六次修改。30年来,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发展完善,必将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THE END
1.民法典背后的秘密揭开生活之网的神秘面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一系列条款,而是像一张安全网,覆盖着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选择。民法典作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法律文本之一,其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深远而复杂。 二、保障基本权利与自由 首先,民法典确立了个人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原则,这意味着无论性别、种族还是社会地位,我们都享有平等的人身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60482.html
2.普法宣传一起学习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 此同时,它也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 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 http://www.tjbcwhg.com/portal/category/read/?id=2782
3.图书荐读丨宪法宣传周图书荐读第2期广州新华学院《宪法学习读本》由陈庆立主编,是一本帮助读者深入学习宪法知识的书籍。它系统地阐述了宪法的基本原理、重要条款以及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体现与作用,内容涵盖宪法历史发展、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与职能等核心领域,通过清晰的条理、准确的表述和丰富的实例,引导读者全面理解宪法内涵、把握宪法精神,提https://library.xhsysu.edu.cn/info/1517/4143.htm
4.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A.宪法 B.立法法 C.民法典 D.刑法 正确答案:C 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 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编华图题 库微信公众号。 ②关注回复“刷题”获取更多试题和资料。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691524.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础知识(一)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http://jytyj.ordos.gov.cn/ZTZL/yhyshj/202305/t20230516_3392183.html
6.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律师普法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有https://www.110ask.com/tuwen/3004676686619983814.html
7.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2日起施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废止。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35666.html
8.2022年中考政治热点时事: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中考政治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政治热点时事: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 热点时事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http://www.zhongkao.com/e/20211229/61cc12714794f.shtml
9.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_》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宪法 C、外商投资法 D、民法典 知识点 参考答案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0091189.shtml
10.生活百科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https://tuanju-wap.bingtuannet.com/news_details.html?id=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