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之剑规范科技应用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法学家的梦想。5月22日,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实现这个梦想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的民法典草案,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它。

起草之时正值我国互联网勃兴之际,民法典因此有着鲜明的“互联网+”的时代印记。以法律规范科技的应用,确保科技始终造福于人类,成为重要的立法理念。

规范人体胚胎等

有关医学和科研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制定一部民法典,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因此采取了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的办法。

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9年4月,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首次对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医学和科研活动作出规定: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

但在草案审议过程中,有的常委委员、地方提出,从事这类活动,还应当强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在民法典编纂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

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

总则编草案中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

构建立体、综合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网

只要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明星的航班信息?相比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个人行踪的泄露同样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人个人信息被随意侵犯、收集、买卖的情况也日益突出。

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草案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解读,有时泄露个人信息达不到动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用民法寻求救济,相当于构成了一个立体、综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网。

人格权编编纂中,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章节回应了上述新问题,从一审到四审,“隐私”定义不断完善,将“生活安宁权”纳入隐私权,明确提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恶搞换脸”侵犯肖像权

黄先生父母早亡,与之相依为命的哥哥年初又不幸去世。因家中大小事务包括自己低保都预存、挂着哥哥手机号,黄先生便到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材料,带着全部手续去手机移动营业厅办理号码过户,但数次被对方以“需双方本人到场”为由拒绝。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新型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就是其一。

民法典草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比如,首次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肖像权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一直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不过,去年有人用AI技术将演员朱茵的脸换成了杨幂,“AI换脸”对肖像权维权提出了新的挑战。

两个月后,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提请审议时,回应了“AI换脸”的肖像权维权问题,新增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二审稿还将“声音”纳入了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也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恶搞换脸”;伪造他人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拼接合成虚假内容,均属于侵犯肖像权、声音权。草案清晰地表达了民事基本法保护公民权益的态度。

THE END
1.民法典背后的秘密揭开生活之网的神秘面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一系列条款,而是像一张安全网,覆盖着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选择。民法典作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法律文本之一,其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深远而复杂。 二、保障基本权利与自由 首先,民法典确立了个人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原则,这意味着无论性别、种族还是社会地位,我们都享有平等的人身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60482.html
2.普法宣传一起学习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 此同时,它也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 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 http://www.tjbcwhg.com/portal/category/read/?id=2782
3.图书荐读丨宪法宣传周图书荐读第2期广州新华学院《宪法学习读本》由陈庆立主编,是一本帮助读者深入学习宪法知识的书籍。它系统地阐述了宪法的基本原理、重要条款以及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体现与作用,内容涵盖宪法历史发展、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与职能等核心领域,通过清晰的条理、准确的表述和丰富的实例,引导读者全面理解宪法内涵、把握宪法精神,提https://library.xhsysu.edu.cn/info/1517/4143.htm
4.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A.宪法 B.立法法 C.民法典 D.刑法 正确答案:C 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 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编华图题 库微信公众号。 ②关注回复“刷题”获取更多试题和资料。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691524.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础知识(一)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http://jytyj.ordos.gov.cn/ZTZL/yhyshj/202305/t20230516_3392183.html
6.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律师普法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有https://www.110ask.com/tuwen/3004676686619983814.html
7.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2日起施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废止。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35666.html
8.2022年中考政治热点时事: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中考政治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政治热点时事: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 热点时事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http://www.zhongkao.com/e/20211229/61cc12714794f.shtml
9.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_》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宪法 C、外商投资法 D、民法典 知识点 参考答案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0091189.shtml
10.生活百科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https://tuanju-wap.bingtuannet.com/news_details.html?id=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