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机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并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在网络安全领域常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法规原文可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官网查看
2.等保2.0
等保2.0全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国策、基本制度。2019年12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实施,标志着网络安全等保建设进入2.0时代。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等保2.0是一系列等级保护要求标准的总称,具体如下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25058-20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25070-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28449-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36627-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试评估技术指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范围、处理原则、处理方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强调了个人信息权益的不可侵犯性,并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合规措施,如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合规审计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法规原文可在中国人大网查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七章五十五条,分别是总则、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和附则。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9年10月26日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是为了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律。是中国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
6.《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于2021年4月27日国务院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制定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