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0241039)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二十九条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千零三十条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一条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记载;获得的荣誉称号记载错误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更正。

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第一千零三十六条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

(二)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

(三)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

第一千零三十七条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发现信息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

第一千零三十八条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THE END
1.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律师普法更多>>https://www.110ask.com/tuwen/1423838279018011378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96于都县信息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96 分类: 其他有关文件 生成日期: 2021-05-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第二百九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https://www.yudu.gov.cn/ydxxxgk/c100259uf/202105/93521ec372aa4c5cb23e9a452d2d1024.s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 A. 正确 B. 错误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与设计创造力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思维是( )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97e97beb7a543fcb2f56d4731f67084.html?fm=bd8255bd19c9a8e55924ad0f9a3c64f7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https://zcjygl.pdsu.edu.cn/info/1024/1198.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中英对照)第四编 人格权Book Four Personality Rights第一章 一般规定Chapter I General Rules第九百八十九条 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Article 989 This Book adjusts the civil relations arising from the enjoyment and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https://www.weiislaw.com/service/26136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集成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第一章 基本规定(1-12)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3-25) 第二节 监护(26-39)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40-53)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54-56) 第三章 法人 第一节 一般规定(57-75)http://www.law168.com.cn/doc/view?id=18086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汉英双语版)(民法典官方英语文本正式发布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官方英文正式版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建翻译专家组进行翻译和审定。本书通过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种载体,向世界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民事方法,与世界分享中国法治建设新成果,向世界阐述中国法治方案,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治形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法治智慧。◎《中华人http://www.96192.com/product/detail/859093
8.江阴普法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下载,PDF文件) 本网编者注: 因《民法典》篇幅过长(共1260条),为方便大家阅读学习,请点击下方的链接下载全文(PDF文件)。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pdfhttp://www.jypfw.cn/a/202006/7opmedaf0rbg.s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精要》法律人必备司法审判指导用书阅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通过。我国《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化的重大成果,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即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实现,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要实施好《民法典》,完整准确地把握好民法典体系至关重要。为帮助党政机关工作http://www.mzyfz.com/html/1024/2021-01-13/content-1457210.html
10.西门子PLC学习讲课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民事权利的保护法典,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在民法典实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8n7e5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