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规范解释宪法的活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2条〔忠于宪法原则〕

解释宪法应当遵循宪法的规定和基本原则。

第3条〔人权与秩序原则〕

解释宪法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宪法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第4条〔程序法定原则〕

解释宪法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5条〔解释的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申请解释宪法的,按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动解释的,按照本法第五章、第六章的程序进行。

第6条〔解释的事由〕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解释宪法:

(一)宪法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宪法实施中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宪法依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可能与宪法相抵触的。

第7条〔请求解释的主体〕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解释宪法的要求。

第8条〔预防性解释的请求主体〕

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对宪法进行解释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解释宪法的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9条〔抽象审查性解释的请求主体〕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60人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或者一个代表团,认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宪法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受理。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宪法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对建议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第10条〔具体审查性解释的请求主体〕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或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为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宪法相抵触的,应裁定中止诉讼程序,提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解释宪法的要求。

当事人认为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宪法相抵触,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的,而人民法院(或法官)认为确实存在抵触的,应裁定中止诉讼程序,提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解释宪法的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生前款的情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解释宪法的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提请解释宪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11条〔个人请求的条件〕

任何人认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侵害,穷尽所有的法律途径仍得不到救济时,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解释宪法的请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12条〔请求提出的方式〕

提请解释宪法的要求和建议,应以书面方式提出,并说明理由。

宪法解释请求书应载明请求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请求事由,具体的宪法规定,需要解释宪法的理由等内容。

宪法解释请求书可以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送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特殊情况可以直接送达。

第13条〔接收机构〕

宪法解释的请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接收。收到解释请求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应予以登记、送达回执,并对申请人是否具有提请资格、宪法解释请求书是否符合要求作出初步审查。

法制工作委员会应于10日内将符合要求的宪法解释请求书转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法制工作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14条〔请求的处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接受解释宪法的请求后,应在60日内就是否需要解释宪法提出意见。需要延长时日的,经委员长会议批准,可延迟30日。

法律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解释宪法的,应予驳回,并将驳回理由书面告知提请解释的请求人。

第15条〔决定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审查后认为确有必要解释宪法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会议讨论决定。委员长会议认为需要解释宪法的,应启动解释程序。

委员长会议作出解释或不解释宪法的决定后,法律委员会应书面告知提请解释的请求人。

第16条〔宪法解释咨询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宪法解释咨询委员会。

第17条〔解释案的起草〕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讨论决定需要解释的,由法律委员会征询宪法解释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拟订宪法解释案。

第18条〔解释案的初步审议〕

宪法解释案由法律委员会初步审议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程。

第19条〔解释案的提出〕

宪法解释案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之前的五日内印送常务委员会全体委员。

宪法解释案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经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审议意见对宪法解释案修正后,可付诸表决。

审议中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委员长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因各方面对解释宪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终止审议该宪法解释案。

第20条〔宪法解释的通过〕

宪法解释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21条〔宪法解释的公布〕

宪法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22条〔宪法解释的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第23条〔全国人大的审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宪法解释。

本法自二〇〇年月日起实施。

(人民大学宪法解释程序研究课题组起草)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扫码下载 法律效力位阶:法律 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时效性:有效 施行日期:1990-12-28 公布日期:1990-12-28 WPS版本 公报原版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MmM5MDlmZGQ2NzhiZjE3OTAxNjc4YmY1Yzg3YzAxNDU
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https://www.ilawpress.com/law/detail?id=i1xR4yL9wRMQvPa0IkhccQ
3.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https://www.tax.vip/web/laws/detail-7989.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 (专家建议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程序主体 第一节 行政机关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其他参加人 第三章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 第一节 电子政务 第二节 行政公开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 第四节 行政调查与证据 https://www.taodocs.com/p-437621701.html
5.会计视野法规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https://law.esnai.com/mview/32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全文)(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往国际会议或者派驻国际组织,并在该会议或者该组织内参加条约、协定谈判的代表,但是该会议另有约定或者该组织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前款规定的条约和重要协定是指: https://0797cx.com/page37?article_id=112750&pagenum=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研讨会综述.pdf内容提供方:wudixiaozi 大小:283.37 KB 字数: 发布时间:2016-03-18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2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研讨会综述.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311/37367185.shtm
8.《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丁小溪)国务院法制办15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进一步规范条约缔结,加强条约管理,使缔约程序法相关规定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符合我国对外缔约实践需要。 根据意见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名义进行双边、多边条约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15/c_1120634929.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行政执法第十一章 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海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海事案件,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海事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本法。本法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http://www.mzyfz.com/info/laws/national/minshi/20090106/200635.s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八条 海事法院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海事案件,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的规定。 第九十九条 债权人基于海事事由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申请支付令。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9&page=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丁小溪)国务院法制办15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进一步规范条约缔结,加强条约管理,使缔约程序法相关规定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符合我国对外缔约实践需要。 根据意见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名义进行双边、多边条约https://news.sina.cn/2017-03-15/detail-ifycnpvh4553860.d.html
12.行政处罚法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行政处罚法是规定行政处罚中的缘由、过程,依据,决定的作出等程序性规定,属于行政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https://www.64365.com/zs/914604.aspx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虽含有实体性规定但在性质上属于【单选题】用过氧乙酸消毒法消毒,其浓度应为(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具有分泌房水功能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并于当日起实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晶状体上皮的说法错误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a83d9fd05b49458ba8c528059151fb5a.html?fm=bd411e2c57ffbb7366d2347cf00dc1dcb0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恃别程序法》,船舶所有人承租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恃别程序法》,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经营人、救助人、保险人在发生海事事故后,依法申请责任限制的,可以向()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A.地方基层法院B.地方中级人民法院C.海事法院正确答案:C推荐:江苏学习平台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8da79b5ea61041d394579853a289814e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B法律部门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https://www.360ckw.com/timu/detail-e63bcl6p.html
16.[共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兼具[共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兼具实体法 程序法和组织法的综合性法律相关推荐 [海峡两岸]恪守一中原则 美国不能来虚的 [东方时空]北京市启动第三代社保卡集中换发 第三代社保卡来了 有啥不一样? 《今日关注》 20241118 签约额超2800亿元!中国航展彰显大国力量 [长空鹏程]珠海https://tv.cctv.com/v/v2/VIDEiP87V8IbIibX1ikD03w820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