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96100条的释义

第九十六条【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的制作】

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五)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决定书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加盖印章。

【条文释义】

根据本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后,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是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表现形式,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具有约束力,必须依法履行。同时,也为被处罚人、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而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提供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也是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中,需要重点审查的法律文书之一。因此,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无论是当场处罚还是依照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必须依法出具《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依法将决定书或其副本交付或送达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被侵害人。依照本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被处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姓名,是指户籍证明或者居民身份证上注明的常用姓名,如有与案件有关的曾用名、绰号等也应在决定书上注明。对外国人,应当写明其汉语音译名,并注明其使用本国语言文字的姓名。身份证件,是指所有能够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贴(附、印)有本人照片的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护照、工作证、学生证以及军人和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等。住址应当写明被处罚人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或者暂住地。根据本法第18条“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和第54条第3款“取得公安机关许可的经营者,违反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可以吊销许可证”的规定,这里的被处罚人应当包括单位。如果被处罚人是单位的,则要写明被处罚单位的住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址。另外,对外国人,应当在《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中注明其国籍。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79条的规定,对外国人国籍的确认,以其入境时有效证件上所表明的国籍为准;国籍有疑问或者国籍不明的,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协助查明。

(3)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种类,是指公安机关给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单处或者并处的处罚种类以及附加适用的处罚种类。处罚的依据,是指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的名称及具体条款的规定。对于依法应当采取取缔、收缴、责令被处罚人12个月内不得进人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等强制措施的,依法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具体种类及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及具体条款,也应当在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上一并载明。

(5)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这是处罚决定书告知诉权的部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必须要告知被处罚人和被侵害人不服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依照本法第102条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处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自知道该处罚决定之日起的60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知道该处罚决定之日起的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即处罚决定书必须载明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全称和作出处罚决定的年月日。

除上述内容外,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必须加盖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印章,没有加盖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印章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是无效的,被处罚人可以拒绝执行。另外,公安机关在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时,应当使用公安部统一制定的文书格式,不得使用自行制作的文书格式,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对被处罚人无法律约束力。

第九十七条【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的宣告、送达、抄送】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所受到的治安管理处罚,通过宣告、送达等方式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仅使被处罚人知晓自己所受到的处罚情况,而且便于其依法履行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同时也为被处罚人因不服处罚而申请法律救济提供了条件。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所受到的治安管理处罚告知被侵害人,是保证被侵害人知情权的需要。因此,建立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的宣告、送达和抄送制度,对于被处罚人(包括其亲属)和被侵害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条规定,公安机关在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履行告知义务。

(2)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2日内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本条规定中的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主要是指被处罚人不在场,或者经通知被处罚人拒不到场听取公安机关向其宣告处罚决定书的情形。行政处罚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考虑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及时效率原则,对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处罚决定书的,本法规定的向被处罚人送达处罚决定书的期限比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期限相对要短得多,实践中要严格按照本法规定的送达期限送达被处罚人。

(4)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罚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被侵害人是治安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与其有着直接利害关系,而且按照本法规定,被侵害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因此,为了保护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罚决定书的副本抄送被侵害人。这样,不仅能保证被侵害人的知情权,便于其监督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而且也能保证其及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如果案件的被侵害人涉及多人,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罚决定书副本抄送每一位被侵害人。

第九十八条【听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机关依法、正确、有效地适用法律,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举行的有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等参加的,听取上述人员的陈述、申辩、质证的行政程序。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听证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一种特殊程序,并不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只有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且违法行为人要求听证的,才举行听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属于听证程序的法定适用范围但违法行为人未要求听证,或者违法行为人要求听证但不属于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案件,行政机关可以不举行听证。本条根据上述规定,适应办案实际需要,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中听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作了规定。

1.听证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条规定,并不是所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案件都必须听证,治安管理处罚案件中的听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l)公安机关拟作出吊销许可证或者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的。吊销许可证,是指公安机关依法收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单位已经取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证书,以取消或者禁止被处罚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特许权利或者资格的处罚。比如,典当、公章刻制、旅馆等特种行业许可证、保安培训机构经营许可证、剧毒化学品购买或者准购证等。2000元以上罚款,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处罚的。根据本法第118条“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的规定,拟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2000元罚款的,也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听证的适用范围。由此可见,听证主要适用于一些对被处罚人利益造成较大影响的行政决定。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也是治安案件适用听证的前提条件。如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没有要求听证,公安机关认为有听证必要的,在征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同意和参与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提出听证申请。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口头形式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并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签名、盖章或捺指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条规定,公安机关在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这是公安机关的法定义务,也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定权利。因为如果公安机关不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既无从知道公安机关可能会给予其什么样的处罚,更谈不上依法及时行使其听证权了。

2.听证的适用程序

第九十九条【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第一百条【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及时处理治安案件,本法对当场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按照本条规定,人民警察(包括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的人民警察)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治安案件,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2)有当场处罚的法律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确规定,如果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将当事人的行为列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设定处罚的,人民警察就不得对当事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同时,当场处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必须有法律规定,人民警察不得超出法定的当场处罚种类和幅度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

(3)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处罚的。这是指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警告或者200元以下(包括200元)罚款处罚,并不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对此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最高处罚是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因此,如果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应当作出200元以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则不得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

THE END
1.法网天地刑事法律常识百问一、法网天地:刑事法律常识百问 二、法律的根基:刑法基本原则 三、罪行与责任:犯罪构成要素探究 四、证据之重:证据规则概述 五、司法公正:审判程序保障人权 六、罚则明确:刑罚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七、救济途径:赦免制度的价值与意义 八、预防为主:社会治安管理体系构建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bao-gao/402548.html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https://www.xunlv.cn/laws/560
3.中国人民警察常用法律法规100条网络深圳公安辅警招聘考试网为你分享:中国人民警察常用法律法规100条,更多关于中国人民警察常用法律法规100条,深圳公安辅警招聘考试快讯的内容,请关注深圳华图微信公众号【szhuatu】与深圳公安辅警招聘考试频道。 >>>深圳辅警招聘笔试班(周末上课,含协议班+非协议班) >https://shenzhen.huatu.com/2021/0925/2248219.html
4.人民警察法常用法律法规100条(精选5篇)人民警察法常用法律法规100条(精选5篇) 篇1:人民警察法常用法律法规100条 常用经典语录汇总100条 1、臣妾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2、搬家前收拾房间也是一件伤感的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翻出来哪一段心塞的回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0wevzy4.html
5.荐藏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常用法律法规汇编(2022年11月7.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法律文书式样(试行)(公通字〔2019〕4号) 8.关于修改和补充部分刑事法律文书式样的通知(公法制〔2020〕1009号) 9.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2022年施行) 第三节 继续盘问 1.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的解释(1995年施行)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606348.html
6.江西警察学院法律系法规指引本案适用法条主要为《刑法》第128条第1款:“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5号,2001https://flx.jxga.edu.cn/news-show-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