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2024年总目录《中外法学》

(刘晗)宪法的原旨解释及其中国路径/1:63

(王利明)论越权代表中相对人的合理审查义务——以《合同编解释》第20条为中心/1:84

(刘艳红)监察中心主义倾向的理论反思/1:106

(赵宏)作为主观权利的程序公权/1:123

(卢超)包容审慎监管的行政法理与中国实践/1:143

(丁亮华)我们需要怎样的专门法院/1:161

(张凇纶)登记对抗主义废止论——以物权变动模式二元并置的内在矛盾为中心/1:181

(施鹏鹏)“普遍嫌疑”及其规制——以德国法为借鉴/1:199

(金印)二审和解不履行的实体后果与程序应对/1:219

(孙清白)论大型平台企业数据交易强制缔约义务/1:241

(张涛)通过算法审计规制自动化决策——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为视角/1:261

(杨显滨)我国私密信息保护模式的再造/2:307

(赵精武)个人信息匿名化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2:326

(申晨)论数据产权的构成要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2:346

(童云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衔接机制/2:366

(谢增毅)我国平台用工规制路径的反思与改进/2:386

(董坤)辩护律师保密权的法教义学分析/2:407

(徐运凯)优化行政司法的内在逻辑及法治化展开/2:427

(谢小剑)涉案人供述的证据准入:考量因素与系统反思/2:447

(王世杰)请求权在行政法上的功能定位/2:467

(宋春龙)裁量型追加当事人制度的反思及优化/2:486

(朱铮)论对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查/2:504

(戴小强)实质法益概念的自由保障机能/2:522

(刘恩志)经营者风险预防义务的证成与边界——以AED配置义务为重点/2:541

(余成峰)法律人工智能新范式:封闭与开放的二元兼容/3:586

(裴炜)何以为“庭”——刑事在线庭审制度的基本逻辑与建构路径/3:607

(陈可翔)数字时代公共服务行政法构建的法理及进路/3:627

(周光权)刑事再审案件适用“行为时的法律”的反思——兼论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7〕5号第10条的完善/3:648

(娄宇)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法理障碍及纾解——从“不完全劳动关系”教义学出发/3:669

(李奋飞)论涉案企业合规中检察裁量权的规制/3:690

(刘练军)异地用检的宪法争议及反思/3:707

(王湘淳)论我国金融法适应性的实现路径/3:727

(高仰光)规范性视野之下的法律史学/3:746

(赖骏楠)商战与律例:晚清的重商主义法律改革/3:764

(陈灵海)“孔子诛少正卯案”在宋代的旅行——经典名案的援引与创生/3:784

(刘赫)违法性认识错误可避免性:可罚性本质与规范性判断/3:801

(严立)可得利益赔偿中的证明标准:从确定性规则回归优势证据规则/3:821

(张欣)算法公平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实现/4:866

(李学尧)人工智能伦理的法律性质/4:884

(陈小君)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的体系证成/4:899

(张新宝)法律漏洞填补的原理与方法解析——以《彩礼纠纷规定》为例/4:919

(朱广新)动产抵押登记对抗规则与优先顺位规则的体系关系/4:940

(巩固)认真对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4:961

(杨登峰)程序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说之否定/4:1002

(柏浪涛)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4:1021

(王彦强)牵连犯成立要件的判例研究——基于对1700余件裁判文书的观察分析/4:1041

(包丁裕睿)法律家长主义视角下《民法典》合同制度的发展/4:1062

(马家曦)牵连关系下民事案件审理进行之立法原理与裁量类型/4:1081

(何宁)司法鉴定中的无关信息污染:规范、实践与治理/4:1100

(聂友伦)刑事诉讼法的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5:1141

(程衍)论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性原理——对阶段式诉讼构造的反思/5:1163

(舒国滢)逻辑学在法学中的应用及其难题——以欧洲大陆法学的知识成长作为考察样本/5:1184

(林来梵)迻译与拒弃:近代中国权利观形成中的自主性/5:1200

(刘银良)从三维人格同一性探究人格权的客体/5:1220

(朱芒)行政协议中行政性与合同性的关系——从司法审查中争议类型角度的观察/5:1240

(李曙光蔡嘉炜)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指标与我国破产法修改/5:1261

(向燕)强奸迷思的证据法反思/5:1282

(郭旨龙)论预备行为的风险评价/5:1303

(李贝)中国继承法中的扶养考量:功能与局限/5:1324

(杨奕)型塑双重组织格局:跨行政区划司法管辖制度改革的反思与构造/5:1344

(江辉)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含义与识别/5:1363

(李会彬)法秩序统一视角下的刑民占有关系界定/5:1379

(石佑启韩永红)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之优化/6:1427

(姚莉)司法体制改革的协同配套系统集成问题研究/6:1449

(庄加园)应收账款转让的功能主义担保内核:在先登记原则/6:1466

(汤文平)违约方解除之法教义学体系定位/6:1486

(岳卫)论保险法中的利得禁止原则/6:1507

(吴奕锋)走出“合同僵局”:以承租人的转租权为重点/6:1526

(金燚)轻罪治理实践下危险作业罪的认定——兼论具体危险犯的结果归责/6:1545

(章凯业)机器中的作者与创作:从摄影技术到生成式人工智能/6:1564

(付新华)论数据治理的使用权范式/6:1584

(王文君)数据产权分置下反垄断规则调适与制度构建/6:1601

THE END
1.法律智囊团解锁法律世界的基本要素宪法是国家最高的立法规范,它规定了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原则以及公民权利义务等。宪法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基本法律体系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各自国情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必要的。 三、刑事诉讼与刑罚制度 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21694.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法律之网中国法治的纹理与结构在这张庞大的网络中,每一条线索都代表着一个法律条款,交织成了一幅精致的图案。这个图案是由无数法规和规定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中国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切。 立法基础 中国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源,它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根本https://www.seohspm.com/ke-pu-wen-zhang/473306.html
4.法律法规的海洋守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法律法规的海洋守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它们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类型及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法 在中国,这类法律为少数民族地区规定了特有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以保障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134445.html
5.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体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6.2020年法考客观题试题(卷一回忆版单选部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http://www.dujiaoshou.com/fakao/zhenti/202111088296.html
7.法学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4) 法学(law science),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8.国际法考试大纲应用:如何妥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和边界问题。 第五章 海洋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的概念和法律地位;理解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制度;掌握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https://www.zikao365.com/demo/flz/c504171-examOutline/
9.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先,滨海的发电厂,不管是核电厂还是火电厂,都会产生温排水。其次,核电厂的温排水必须符合国家对水体质量的要求,即对人体和周边海洋环境没有不可接受的影响。再次、核电厂正常运行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必须满足规定限值。 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经过近2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核电厂运行http://www.bb1y.com/yydt/info.aspx?itemid=1611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019年10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隆重开幕。世界VR产业大会已经成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本次大会的主题是()。https://www.shuashuati.com/ti/ff13fe17f4d84847948e90c30f49fd69.html?fm=bdb88c82215033ea0eb3cbed50bc35c6c3
11.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法律,也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它确立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为了实施该法,国务院陆续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379
12.中潜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拥有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相近的法律体系。与大陆相 比,主要客户更倾向于在香港进行交易。 经审慎核查,保荐机构及发行人律师认为,公司通过香港尚盟完成交易, 主要是为了外汇收取、结售手续简化及节约结售汇成本,同时利用香港较为便 利的贸易、融资环境等,发行人通过香港尚盟境外销售及境外采购,属于公司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72000000415_15.shtml
13.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13条第一次将“国际法”引入了中国法律体系。国际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展开,五大政法院校和主要大学法律系,以及外交、外贸、军事、公安等院校恢复招生。北京大学于1978年开始招收国际法硕士研究生,1979年开始招收国际法专业本科生。“由于国家开放对国际法人才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
14.c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精选6篇)上海海洋大学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电子商务C2C商务模式的现状研究 1.3.1 C2C模式优势 在西方,这种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物品主要是二手商品,C2C电子商务平台的性质和传统二手市场或者跳蚤市场有些相似,这些是和西方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的方式息息相关的。然而在中国.在一方面消费者面对不能真实接触到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z25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