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养殖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水产养殖水体自然生物处理方法
使用自然生物处理池塘养殖水体的方法一般有稳定塘、自然湿地及利用土地处理等方法,其优势是对于处理含TN和TP的养殖水体,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非规模化水产养殖的自然水体本身类似于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其自净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净化池塘养殖水体,并且经济合理。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本身就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渔业养殖水体的处理中,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渔业养殖污水。
2水产养殖水体物理处理方法
2.1机械过滤法
由于渔业养殖废水中的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饵料等主要以悬浮物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机械过滤去除是最为便捷、高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过滤设施有砂滤器、压力过滤器、机械过滤器等[2]。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机械过滤器使用较多,分离效果较好,其工作原理是将通过喷淋管喷洒到过滤箱,过滤箱内的过滤器和小粒径沸石颗粒过滤后的水返回到水池。
2.2光照处理法
光照处理作用机理是通过将微生物的DNA链断裂,造成微生物永久失活,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光照处理系统对渔业养殖废水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NO3--N、NO2--N、NH4+-N、TP、COD的处理效率分别为52.5%~61.73%、48.9%~57.86%、68.91%~80.07%、41.56%~49.87%、13.86%~25.68%[3]。光照处理法利用光照对池塘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具有成本低、操作易、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2.3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法是利用气泡的气液界面可吸附、浓缩污浊物质的性质,从而分离去除水中污浊物质之浮选分离法的一种方法[4]。泡沫分离和臭氧消毒设备对渔业养殖水体中异养微生物、NH4+-N、NO2--N处理效率分别为86.72%~94.66%、36.56%~40.21%、37.59%~39.12%,能明显提高水体溶解氧,对COD的处理效果较低;连续工作24h后,能有效降低渔业养殖水体中的NO2--N的含量和异养微生物数量。泡沫分离法处理效果一般,在泡沫分离设备处理后位置比处理前位置的NH4+-N、NO2--N和COD浓度能降低38.92%~43.45%、23.65%~28.71%、10.52%~13.85%,但能明显提高出水溶解氧含量。
3水产养殖水体化学处理方法
养殖水化学处理法指通过在养殖水体洒入一定量的无机或有机化学制剂,与水中污染物或悬浮物发生反应以改善养殖水质,这种方法在传统渔业养殖中使比较普遍。根据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中和法、沉淀法、络合法、氧化还原法[5]。其中臭氧处理法已较广泛应用于渔业养殖用水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臭氧处理法大幅度增加养殖的成本,同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也不能降低养殖水体营养物质TN、TP等的含量,因此在渔业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较少。
4水产养殖水体生物处理方法
4.1生物制剂法
4.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渔业养殖水体生物处理的关键技术,其是以好氧微生物及其黏附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所组成,具有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能力。在经典的活性污泥处理法上发展而来成的AB法和SBR等处理工艺,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Umbletal在渔业养殖污水排放沟中使用类似SBR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效果良好。Meskeetetal对经典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渔业养殖循环水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NH4+-N浓度较高达不到回用水质的要求。Nugualetal使用SBR法工艺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并研究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处理盐度不是太高的海水养殖废水时,TN去除效果明显[9]。
4.3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由于具有产生活性污泥量少、运行维护便利、处理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渔业养殖废水处理方面也有相对优势。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转盘法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生物流化床法工艺和生物滤池法工艺等,这些技术方法可根据微生物的多样化特征,选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封闭循环使用。由于生物膜上固定化的微生物密度较高、活性较强、反应速度更快,同经典的挂膜微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对NH4+-N和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连续曝气的作用下,生物膜法对渔业养殖池塘中有毒有害的NO2--N和NH4+-N等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尤其对NH4+-N的去除效果比不曝气的好。连续曝气对水体中可溶性P的去除无明显效果,不曝气时明显降低水中可溶性P浓度[10]。
4.4生物滤池法
曝气生物滤池是具有集生物氧化、过滤和生物吸附等多种处理工艺于一体的水处理工艺,其通过维持较高的水力负荷和保留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以减少环境冲击,能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同时污泥产生量较少。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应用于受污染渔业水源的预处理、难降解污染物处理和回用水的深度处理,且应用前景很好。在规模化养鱼池塘中使用的生物滤池设备主要有平流式、降流式和升流式[11]。生物滤池的运行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挂膜,滤料表面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好氧生物膜,则无法对渔业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挂膜从环境微生物学的来讲,即菌体接种,使微生物吸附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的载体为生物滤池中的填料,在不更换滤料的情况下,生物滤池可以连续使用。
4.5渔业养殖水体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3个类型。陈家长等[12]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养区渔业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COD、NH4+-N、NO2--N、NO3--N、PO43--P、TN和TP的处理效率分别变化在32.07%~50.00%、57.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和39.53%~71.43%,平均处理效率分别为41.69%、76.91%、53.06%、60.88%、61.33%、54.22%和59.15%。
5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
6参考文献
[1]王君英.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北京水产,2004(4):4-6.
[2]TILLEYDR,BADRINARAYANANH,ROSATIR,etal.Constructedwetlandsasrecirculationfiltersinlarge-scaleshrimpaquaculture[J].AquaculturalEngineering,2002(26):81-109.
[3]晏小霞,唐文浩.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01-205.
[4]谭洪新,周琪.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析[J].渔业现代化,2008(1):15-19
[5]郭立新.循环水培高等陆生植物系统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邹健,方建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7,10(43):60-61.
[7]孟睿,何连生,席北斗.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1):28-31.
[8]尹艳娥,沈新强,晁敏,等.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727-1732.
[9]方圣琼,胡雪峰,巫和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9):51-55.
[10]张寒冰,黄凤莲,周艳红,等.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废水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5,14(1):26-29.
[11]ROUSSEAUDPL,VANROLLEGHEMPA,PAUWND.ConstructedwetlandsinFlanders:aperformanceanalysis[J].EcolEng,2004,23(3):151-163.
[12]陈家长,何尧平,孟顺龙,等.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98-190.
[关键词]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解决方案研究,这一课题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越南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起着重大作用。
1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的解决方案
1.1投资与信贷
继续优先投资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的水产基础设备,比如海鲜开采、海岛上养殖的设备等。加大对于向工业化、集中生产方向建设海岛上水产养殖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在繁殖生产海鲜特别珍稀种类和健康的种苗高科技技术,饵料生产,水产疾病,海带加工制品,海鲜制作功能性食品、药物,收获后保管技术等研究方面,不断增加投资资金。制定出吸引海岛上水产养殖外资、私营企业资金,尤其是公私合作(PPP)投资形式的激励政策,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优先配置基金并加以吸引外资、政府开发援助等资金,激励经济成分参与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为工业化现代化的海岛水产养殖业创造动力,提供技术设备。继续研究制定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的优惠贷款政策,例如给企业、合作社、渔民贷款投资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海鲜开采物流服务加工、海岛养殖生产实施套期保险的政策。政府应当投资建设岛屿、海湾、海上集中养殖区域里必不可少的工程、技术设施如电力系统、浮标系统、养殖区与海上交通线边界或其他区域的警报灯、主要网箱的锚系统、废水处理厂。
1.2水产养殖水面、土地的使用政策
继续实施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的激励政策。鼓励投资开发未经过使用的岛屿、海水面、土地来进行水产养殖。研究制定给各经济成分按商品生产方向租赁水面的政策,发展岛屿与海上水产养殖经济。根据渔业法推进对沿海水面的使用,并将其分给各地方各级政府管理。
1.3环保政策
实施支持水产养殖业中清洁养殖规程技术、节约水资源、环保技术、废物处理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的激励政策;帮助改造、新建海上集中养殖区的废物处理系统;对海产养殖良好实践养殖模式的应用继续给予支持的政策。鼓励水产加工企业建设废水、废物处理厂,研究先进的技术,从而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预防。
1.4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策
优先培训生物技术、高科技应用、海洋研究以及海洋、岛屿养殖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人员。给从事水产业的年轻工作人员、学生以及渔民孩子在国内外提供先进的海岛海鲜养殖技术的大学学习,帮助其进修本科学位或研究生学位。
2联结产业价值链、提升产品价值的方案
3分析并提出越南岛屿水产业向生态养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关键词:水稻;播种方法;秧苗素质;产量
KeywordsRice;Sowingmethod;Seedlingquality;Yield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中,水稻是单产最高的作物,全国有60%的人口食用稻米[1,2],因此水稻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山东省地处黄淮北部,属华北单季稻作带,光热资源充足,夏季雨热集中,境内黄河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湖泊水库面积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为麦茬夏稻高产栽培奠定了基础[4,5]。自建国以来,山东省水稻生产随着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单产水平发生三次飞跃,由解放初期的1110kg/hm2左右提高到近年来的8400kg/hm2左右,但近十年来单产变化不大,增产困难[6]。要实现山东水稻单产再次飞跃,需要从品种和栽培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也就是说需要良种良法配套。
山东省在高产品种选育和引进方面已经取得可喜成就,但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旱育秧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苗弱一直是制约水稻更高产的技术瓶颈。农谚曰“秧好半年稻”,秧苗对产量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也就是说要想获得高产,培育壮秧至关重要[7]。为获得高产,华北黄淮区域麦茬夏稻多采用的是旱育长龄大秧,多年实践证明,在水育秧条件下,难以培育出50d以上的长龄壮秧,周洁等[8,9]研究总结出“二次覆土、厚盖浅长”的旱育秧方法,这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育秧方法,但该方法主要是针对黑粘土地易失墒、鸟害重、难立苗提出的,由于覆盖土层厚,出苗过程中地中茎长、出苗弱,秧苗素质差,产量低。近年来,广大稻农在生产实践中又总结出“一次覆土后灌蒙头水”的轻简育秧方法,但该种方法易形成土壤板结层,导致种子发芽生长时氧气供应不足,致使苗弱,产量降低。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出能够培育旱育长龄壮秧的播种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永平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黑粘土,常年稻麦两熟,保肥保水能力强,灌溉条件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9.6g/kg,碱解氮83.6mg/kg,速效磷25.8mg/kg,速效钾76.9mg/kg。常年降水量7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200d左右。
1.2试验材料和设计
试验品种为临稻16号。5月10日播种,播种量为37.5g/m2。小区面积为6.0m2,3个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其它管理同一般旱育秧田。本田试验对应秧田进行设计,同样设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5.0m2,长5m,宽3m,栽插12行。6月25日插秧,行距25.0cm、墩距13.0cm,每墩4苗。
1.3试验栽培管理
水稻收获后进行冬耕冻垡,于次年播种前20d再次耕耙并做畦,同时将猪粪30.0t/hm2全层施入,播种时将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总含量为45%)600.0kg/hm2、尿素(含N量为46%)150.0kg/hm2、ZnSO415.0kg/hm2施入到10~15cm土层内,浅翻整平,土肥混匀,然后分区播种。播种后喷除草剂封闭除草,2.5叶前不浇水,2.5叶时结合浇“走马水”追施尿素75.0kg/hm2,5叶期结合浇水追尿素120.0kg/hm2。病虫草害防治与一般秧田相同。
大田试验栽培管理与一般大田相同。
1.4测定项目
大田每小区定1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定双行20墩,每墩定4苗,调查分蘖动态和主要生育时期。收获后进行考种测产,各小区单收单打、单计产量。
1.5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3和DPSv7.05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方法对出苗的影响
2.2不同播种方法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播种方法对秧苗素质影响较大。从苗高和叶龄来看,T1出苗生长较快,苗高为28.2cm,叶龄为8.1叶;T2和T3出苗生长都较慢,而且两者之间差异不大:T2苗高为27.5cm,叶龄为7.8叶,T3苗高为27.2cm,叶龄为7.7叶。从单株分蘖、根系生长和百株鲜重来看,T1都明显高于T2和T3。T1的平均单株分蘖数为1.42个,平均单株根条数为44.6条,百株鲜重为259.5g;T2的平均单株分蘖数为0.75个,平均单株根条数为35.5条,百株鲜重为219.1g;T3的平均单株分蘖数为0.89个,平均单株根条数为37.2条,百株鲜重为224.8g。总之,浅播并覆膜,出苗生长快,前期生长旺盛,分蘖早,根系发达,秧苗健壮。
2.3不同播种方法对本田群体变化的影响
2.4不同播种方法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播种方法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有明显影响,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从单位面积穗数看,T1最多,为372.0万/hm2;T3次之,为355.5万/hm2;T2最少,为334.5万/hm2,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从穗粒数来看,T1最多,为106.5粒;T3次之,为97.8粒;T2最少,为96.2粒,T1与T2、T3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2和T3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千粒重来看,T1、T2、T3均为26.4g,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从产量来看,T1最高,为10459.2kg/hm2;T3次之,为9178.7kg/hm2;T2最低,为8495.2kg/hm2,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总之,浅播覆盖地膜,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单产。
3讨论与结论
采用“浇底墒水撒种一次覆土1.0cm覆膜”的播种方法,能增温、保墒、防鸟,提高出苗率,出苗快,苗全苗齐,分蘖早、蘖位低,秧苗素质好,移栽后早生快发,群体适宜、个体健壮,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提高单产。采用“浇底墒水撒种二次覆土3.5cm出苗前退土保留1.0cm土层”的播种方法,虽然能够保墒、防鸟害、出苗齐,但由于覆土较厚,在出苗过程中地中茎加长,种子养分消耗多,出苗慢、出苗弱,秧苗素质差,移栽后返青分蘖慢,容易导致群体不足、个体发育差,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撒种一次覆土1.5cm浇蒙头水”的播种方法,由于大水漫灌出现板结层,加之覆土较厚(覆土过浅容易出现落干),种子供氧不足,出苗慢、出苗弱,秧苗素质也较差,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也较少,产量也较低。
秧苗素质差一直是制约华北黄淮区域麦茬夏稻高产的技术瓶颈,传统育秧采用的“浇底墒水撒种二次覆土3.5cm出苗前退土保留1cm土层”和“撒种一次覆土1.5cm浇蒙头水”两种方法都难以培育出优质壮苗。本试验确立了培育壮秧的适宜播种方法,即“浇底墒水撒种一次覆土1cm覆膜”,探明了浅播、覆膜、壮秧与高产之间的内在联系,覆膜保墒是浅播的保障条件,浅播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措施,壮秧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该播种方法简便易行,增产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2]牛兆国.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43-344,347.
[3]PengSB,TangQY,ZouYB.CurrentstatusandchallengesofriceproductioninChina[J].PlantProductionScience,2009,12:3-8.
[4]崔太昌,陈峰,李华东,等.山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6):24-26.
[5]袁守江,杨连群,宫德英,等.山东省优质稻米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4(6):65-67.
[6]吴修,杨连群,陈峰,等.山东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5):119-125.
[7]张旭,刘彦卓,黄秋妹,等.高产水稻秧苗生长特性[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S1):1-7.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2008年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已经达到上万吨以上,虽然水产品的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体污染,给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资源环境造成压力和困扰,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同时逐渐形成中国水产生产中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及国家带来影响,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水体净化技术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策略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2012,(9):68-69.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实情况
一、测报水产养殖病情实际情况
二、注重水产养殖病情测报项目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基本一步就是病害测报,测报把病害现象进行总结和解析后及时传递给各地,让未有病情的地方,特别是水系相同或同一品种的生产地方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病害带来的危害;方便准时的记录整理、解析和预报病害的产生与传染情形。即使鱼病产生因素有很多种,但天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是主要的。水产养殖病害的产生会伴随地方性、气节性等特征,同时人为制造因素等也可带来影响。若是把不同地方的病情资料实行对比解析,或许会了解到某一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原因,那么就可通过养殖技术来降低病害的出现。病害测报活动就是进行“以防为主”,提升水产养殖病情预防措施,带动渔业效益提高、渔民收益提升和水产养殖业稳定进步的新项目。
病害测报工作内容还含有:加强提升水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球都注重的一个工作就是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发达国家对引进动物和它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更为严格。中国出口的水产品常常被拒接、扣押、返货、暂停交易,在某个时期,一些国家与机构甚至不再引进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国民经济。为了彻底确保中国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就要实施病害测报工作,从而准时发现、防止水产养殖病情,这就可以降低养殖用药、进行健康养殖。
三、把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项目做好
1.国家应注重技术提升,开创条件
2.国家建立统一的水产养殖测报网络平台
为了把目前国内所有测报点连接在一起,从而做到资源烦的共享、数据的互通、信息的相互连接,国家建立了病害预测网络平台和预测软件系统来提高水产养殖的病害测报工作。与此同时,全国个水产养殖基地,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从测报平台取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来提高自己水产产品的生产。
3.将更加完善水产养殖病害的预测作为工作重点
为了监控水产养殖的水域的水质和病害,基层水产养殖应该加大对水产苗种的检疫力度,严控传染源和杜绝传播。对渔业作业者加强病害预防和合理用药技术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渔业作业者的健康养殖知识和技术,还要让渔业创业者了解到水产品质量的安全也是关键的。
总而言之,对于如何预测水产养殖工作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要做的还有很多。想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必须加强同行业之间的经验和心得的交流,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测报、诊断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将经验、知识、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做的更好。
[1]孙涛.吴江市――水产病害测报网络的建设[J].科学养鱼,2011(1):47.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4
1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在1988年占水产品总量的50%,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水产水产品养殖的产量为4547万t,2014年便又增加了200多t,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水产计,2015年我国养殖的水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全部养殖产量中占有61.7%的份额,且我国2015水产年1―11月期间累计水海产品的总出口量为347万t,金额达到了1743655.2万美元。
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箱养殖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将纤维或金属网片等不同材水产料制成的箱体架设在水体中,使水体形成一个天然的渔场形式,网箱养殖投资的资本少,水产但收益比粗放养殖要高,而目水产品的更为优质,因此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虽然居世界首位,养殖水域的面积也比较广阔,但是我国的水水产产养殖模式、水域管理、养殖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水产在追求水产养殖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国水产品的养殖水域范围愈来愈大和水水产域管理的不善,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增加养殖的密度,并为防止水生物因病害或密度过大死水产亡,大量的投入鱼药、饵料,这些饵料、鱼药以及水生物的排泄物不断在水中堆积,造成水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和养殖水域及周边水域的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的对策建议
2.1建立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强化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必须大力推广国内外的各类水产品质水产量标准,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造作规范,从苗种的生产放养、饲料、水产肥料、药品等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水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完善各地区的水产质量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水产力。对检测结果采取奖惩措施,保护和奖励优质水产品,曝光质量不合格产品,水产提高社会舆论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督。
加快水产养殖标准的建立,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水产品养水产殖过程中育种、捕捞、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确保水产品符合水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本地水产品牌的发展,不断扩大水产品牌的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经营优势。
2.2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
2.3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是指在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不削弱养殖能力的前提下特定养殖环境中所能承受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当养殖规水产模和密度在科学范围之内,水产养殖才有可能顺利而持续的发展。为单纯提高经水产济效益而盲目加鱼苗的投放,导致养殖密度远远超出合理范围,是部分水产养殖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能力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因为养殖容量受到养殖品水产种和水域的影响,应当不同的水产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密度进水产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养殖区域制定单独的科学养殖容量,为确定不同养殖阶段、水产规格下,水产养殖生物的合理养殖容量和密度提供科学的依据。逐步降低因为养水产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区养殖能力减弱的问题。
3结语
面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现状,一定要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一、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行政管理机制
二、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优化的对策
>>丰都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初探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比较分析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农村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与应对措施畜禽养殖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及对策上海市水产养殖业的演变及现状分析繁昌县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长兴县特种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农发行支持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论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刍议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管理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浅议水产养殖业中病害的防治“药物依赖”成水产养殖业顽症太湖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调查养殖业引发的环境问题简论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管理的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3年4月15日。
由上可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面积规模和产量规模都很大,对水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客观的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而,无论基于水产养殖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还是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规模和地位及其对水环境的重要影响,都要求加强和改善其水环境管理。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
从管理主体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水产养殖户自身管理以及水产品消费者与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监督管理组成。从1986年《渔业法》实施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及其管理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行政管理层面
我国水环境行政管理实施的是统一监督管理和部门分工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环保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渔港监督部门等分部门则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对管辖范围内环境要素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到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行政管理,由各级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渔业农业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
(二)法律法规层面
(三)养殖场主自我管理层面
但是在散户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主对生产行为的水环境后果是不重视的,关于水环境的管理是混乱的。笔者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以实地访谈、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不执行《养殖用药记录》,使用禁用渔药、消毒物,超量使用渔药,不经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养殖水等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数散户没有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更是没有概念。
(四)水产消费者与养殖水体周边居民监督层面
三、国际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问题和不足,反映了与我国水产养殖业地位不匹配的水环境管理现状。纵观全球,我们发现挪威、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先列,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有《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基础上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法律体系,尤其是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在我国现行渔业法律体系中,关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专门法律法规还是空白,亟需加紧立法和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在这方面,美国在针对水产养殖及其环境管理的立法过程中广泛吸取各部门和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员尤其是生态学家的参与,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在水产养殖业过程中,对渔药的监管制度是需要特别重视的。美国水产养殖用药严格遵守联邦政府和州的法令法规、条例和指南等管理规定。水产养殖排放的杀虫剂和其他潜在污染物必须由国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统许可才能使用。而在挪威则根本没有渔药店,养殖户在市场上购买不到药品。当鱼病发生时,养殖户必须经由专业兽医开处方才能获得渔药。这些渔药管理规定使得渔药管理更简单有效,减少渔药对水环境的影响。这一经验体现的预警原则应当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立法得以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述民众监督只能发生在环境后果发生且严重化、明显化之后。
(三)发挥养殖户主体作用,调动渔业协同管理机能
在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方面,养殖户组织所发挥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十分重要。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系统完善的渔业协会,每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是协会的会员。这些协会以非政府组织的性质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协助政府提高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在质量控制、发展水产养殖、行业自律、水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种协会是一种“自我控制式”的管理系统,能促进养殖户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激励养殖户自发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活动中去。KwangNamLee,J.M.Gates,JungsamLee.RecentDevelopmentsinKoreanFisheriesManagement.Ocean&CoastalManagement,2006(49).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各国已有经验,鼓励水产养殖户采用HACCP体系进行自我质量和水环境管理,并发挥养殖户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协调政府共同管理水环境。
关键词:高效益;低密度;趋向;展望
1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2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
2.2加大养殖品种优化
2.3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
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3总结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提高国民经济生产的同时,也为水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度,同时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不好的养殖习惯,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必须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同时进行,不断优化养殖结构和养殖品种,在创新性养殖模式的引导下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和方向。
[1]刘焕亮.中国水产业及其养殖业的发展与科技成就——庆祝建国五十周年[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03).
[2]王海华,徐厚民,黄江峰,盛银平,吴苏敏.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03,(01).
[3]杨正先,孟范平,朱小山,李永祺.海水养殖业与可持续发展[J].海洋科学,2004,(10).
关键词: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632070
座落在渤海湾的秦皇岛市依燕山山脉而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秦皇岛市,贯彻海洋开发战略,海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秦皇岛市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危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现状,力求构建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以期为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2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1水产养殖产生的营养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当前世界上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为投放饵料养殖,秦皇岛市的水产养殖也是如此。但是,饵料投喂在满足养殖动物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饵料因多种原因未被使用而沉积在水中。这使得饵料投放后产生的无用废料成为污染海洋环境的罪魁祸首。有研究发现,在养殖鲑鱼时,只有81%左右的饲料能被鲑鱼吃掉,其余的饲料则变为废弃物留在水中;同样,在养殖对虾时,其饵料的实用率同鲑鱼养殖接近。这种情况比比皆是,造成了饵料的极大浪费。另外,养殖动物在消化饲料后排放的粪便也构成了海洋污染物之一。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营养物,即未食用的饲料、排泄的粪便、悬浮颗粒物及其他有机物被随意排出到临近水域后,造成海水水体变质,富营养化情况突出,从而造成海水污染,而这一污染又造成了沿海水域赤潮的发生,变成了恶性循环。
2.2水产养殖所用的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药物已成为养殖常态,正如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的,养殖户为达到治病增产的目的,在养殖中使用的药物多达20多种。这些经常使用的药物多数为化学合成的药物,一部分在投入水中后进入养殖动物体内,另一大部分则直接遗留在水中,长此以往,对海洋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养殖户对化学药品的过度使用,不仅杀死水产养殖中的病虫害,而且对海水中的一些有益菌也会造成伤害,导致海洋生态失衡。
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很多都是很难逆转的。比较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往往会给海洋环境带来持续的、多方位的影响。如广东等地沿海曾出现过为治理虾的流行病而投放硫酸铜,致使硫酸铜中的铜金属元素污染长期存在的典型案例。
2.3水产养殖造成的底泥富营养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毫无疑问,水产养殖区底泥中的C、N、P等的含量和耗氧量是偏高的,从养殖区底泥中,经常能找到养殖动物未食用的饲料残渣以及化学药品等物质,这些污染物沉积在水产养殖区底泥中,造成微生物的异常活跃,耗氧量随之增多。正是在这种缺氧状况中,脱氮和反硫化反应突出,从而促使NH3和H2S这些毒物得以产生,并加速藻类的生长,促使养殖区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这种情况在使用深海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最为常见。在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中,底泥富营养化也比较突出。从《秦皇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可见,秦皇岛市海水中被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秦皇岛市海洋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底泥富营养化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3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的构建路径
3.1多元立体综合性养殖方法
考虑到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可通过多元综合化养殖的方式构建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具体而言,是利用某些养殖动物的生物特性,将其进行共同养殖,实现种间协调促进。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共同养殖的动物之间不能互相捕食;养殖的数量应严格控制比例;养殖动物之间在饲料与环境要求上互补,可循环利用。如,将对虾与鱼类、对虾与贝类进行混合养殖,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不同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水产养殖体系的优化,可以增加水体容量,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作用。如,通过扇贝与藻类的间养不仅可以增产增收,还能净化水体环境;又如,将扇贝与海带进行间养,二者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病害发生率却显著降低。秦皇岛市的扇贝养殖规模大,养殖户众多,可以考虑这种方式,通过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3.2构建工厂化的海洋牧场
近年来,秦皇岛市在其海洋渔业的整体规划中已引入了“海洋牧业”这一概念,政府多方筹措,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向海洋定期投礁的方式,进行增殖放流,着手打造优质的“海洋牧场,”对本市渔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海洋牧场”是建立水产养殖生态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与途径。但在海洋牧场建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养殖动物的遗传性污染与流行病高发的难题,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秦皇岛市应减少散户浅海筏式养殖,可通过发展“工厂化”的海洋牧业养殖方式,采用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开发养殖新设施,将工厂集约化养殖与海洋牧业完美融合,扬长避短,打造精品,从而实现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实行短期养殖及养殖区域互换的养殖方式
3.4发展生物修复技术,改造水产养殖生态
面对水产养殖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选用生物技术这种污染进行水体净化与原位修复,无疑是确保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构建的最佳途径。生物净化与修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海洋微生物或部分水草等水生植物的成长发育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有研究者建议在水产养殖区域内通过投放光合菌等微生物来净化水质,实现有害物质的改造,帮助养殖动物生长,抑制流行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微生物已成为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首选。
4结语
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虽然养殖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养殖产业也因污染环境的负效应而受人诟病。因此,打造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生态循环模式下的水产养殖路径进行了设想,水产品的养殖必须建立在安全质优环保的基础上才是人民群众与政府需要的产业发展方式,在这方面,秦皇岛市还需要继续努力。
[1]杜利强,李顺才.秦皇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