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工作报告解读实录:“如我在诉”“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分别做工作报告。当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问答之间》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副主任杨剑波解读“两高”工作报告。两位也分别是最高法工作报告和最高检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之一。

关键词概况报告特点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面展示人民法院一年来履职情况,既是接受人民监督,也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阐释中国特色司法理念、主张和生动实践。报告特别注重理念阐释、法治引领、回应关切和以案释法,列举了62个典型案例和109组数据。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关键词”。

“能动司法”是贯穿张军院长工作报告全篇的主线,也是过去一年司法审判工作最鲜明的特点。我们这里通过三个关键词和一些高频词来理解。

第一个词是服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报告中服务(保障)的词汇出现了37次,人民(群众、百姓)的词汇出现了20次,彰显了人民法院的大局意识和为民情怀。

第二个词是治理,办案就是治理,通过办案引领法治是更为重要的治理。报告中治理一词出现了28次,例举了人民法院坚持办理与治理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以“我管”促“都管”凝聚治理合力等12个典型案例,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现人民法院努力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担当。

第三个关键词是做实,扎扎实实、久久为功,以严实作风保障公正严明司法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报告中做实一词出现了25次,每一项工作都强调做实、抓实。做实,归根到底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落细、作为“纲”和“魂”融入司法审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实际行动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副主任杨剑波:最高检的工作报告是全体检察干警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年度答卷。这份“答卷”不是起草组“写”出来的,而是20多万检察人员一招一式“干”出来的。结合起草经历,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今年报告的特点。

一是聚焦法律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我们常说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这一宪法定位。最高检的工作报告通篇都聚焦法律监督,报告履职情况。

二是体现检察使命。最高检鲜明提出,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挥检察职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直接体现在报告前三部分的标题之中。

三是凸显法治理念。报告不仅汇报做了什么,而且更加注重阐释检察履职的理念观念。比如,报告提到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再比如“让正义虽久必至、虽远必达”“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等等,这些理念都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

司法的温度

我们都知道,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主要的职责职能就是惩治犯罪、定分止争、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在今年“两高”的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一些特别让人暖心或者说感动的话,比如“如我在诉”,比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如我在诉”,是要求法官、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近年来法律工作者常说一句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最高法的报告中介绍了对很多群体的保护,比如老年人,比如外卖小哥,法官如何做到“如我在诉”

余茂玉:什么是“如我在诉”呢我这里举个例子。去年3月15日,张军院长到最高法履新,3月16日召开的第一次党组会上就明确提出“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很朴实的一句话,就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诠释了“如我在诉”。法官不仅要依法居中裁判,更要多想一想,如果我是当事人,希望法院怎么做

比如您刚才提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老旧小区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而加装电梯,绝大多数住户都同意,一两户不同意的提起诉讼,要求拆除电梯。法院认为当前方案是合理的,本来可以简单地直接依法判。但判完之后呢邻居们怎么相处特别是老人年纪大了,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事,“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法官积极释法说理,开展调解促进达成和解,既方便出行、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难题,又促进邻里和睦、守望相助,让老年人和家人都免除了后顾之忧。

再比如,外卖小哥权益保障问题。有的用人单位“善于”运用法律,这个善于是带引号的。用人单位和服务外包公司签订外包合同,服务外包公司再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最后由劳务公司和小哥签订承揽合同。明眼人都知道的劳动关系,层层转包成了承揽关系,法律属性变了,保护力度大打折扣。遇到拖欠工资之类的问题,法院能机械地按照法律,认定承揽关系么当事人怎么想老百姓怎么看所以,法院识破这种“障眼法”,按照劳动关系依法支持外卖小哥的合理诉求。这些都是“如我在诉”的鲜明例证。

最高检的报告中有一句话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网友们觉得这句话很接地气。杨副主任,能否介绍下检察工作是如何体现人民性的

杨剑波:我们检察院前面冠有“人民”二字,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回应人民关切。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安全生产、平安寄递、生态环境、涉诉信访等热点问题。比如,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6万件,去年9月应勇检察长在山西新绛县下访接访,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解开“法结”,打开“心结”。

二是维护人民权益。报告起草过程中,我们召开多场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把脉问诊,把各类群体的意见建议都吸收到报告中。最终形成的这份报告,全面汇报了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企业家、医生、军人军属、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合法权益的主要做法。

三是接受人民监督。报告专门用一部分汇报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情况。去年,聘请95名全国人大代表担任新一届特约监督员。15名全国政协委员担任特约检察员。认真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深化检务公开,做实公开听证,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常态化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对媒体反映的涉检问题快速核查、及时回应,真诚接受监督。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两位的回答都回应了那句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被电影《第二十条》引用,同样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最高检报告中提到了2个典型案例,检察机关均认定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构成犯罪。杨副主任,检察机关是如何通过办案,引领正当防卫理念的

杨剑波:电影《第二十条》塑造的韩明等检察官形象是检察履职的艺术化表现。最高检报告再次引用2个正当防卫案例,连续6年在报告中向社会释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强烈信号。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个案件:

一是湖北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二是广西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这两个案件中,棋牌室管理员、快餐店老板面对持刀行凶的不法侵害人,一个将对方划成轻伤,一个造成对方死亡,从形式上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特征。那么,如何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对检察机关是巨大考验。

从正当防卫的认定来看,湖北、广西检察机关没有采取事后标准来苛求行为人的应激反应,没有因为出现不法侵害人受伤或死亡的后果而息事宁人,而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适用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依法认定属于正当防卫,再次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从检察机关的履职来看,这两个案件,一件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一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进行立案监督,集中体现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同时,这两个案件只是检察机关日常履职的缩影,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持续引领了正当防卫理念。

这些案件的高质效办理,生动诠释了检察机关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也是法治理念的引领者。

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中特意提到一组数据,“两高一部”2020年出台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之后,2021年至2023年,仍有77名被告人被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报告中还举了一个案例,余副主任,这说明什么问题

余茂玉: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出台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并没有。正当防卫在实践中适用起来依然很难。电影《第二十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难题。

真实的案件远比小说、电影复杂,有时候,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或者是互相斗殴,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楚。特别是,老百姓讲究“死者为大”,一旦出了人命,即使确实属于正当防卫,在认定的时候也需要顶着很大压力。电影中,死者的家属带人到司法机关闹事、施压,就是这个情况。

最高法报告中介绍了一个正当防卫案例。付某酒后夜间到马某家砸门,叫嚣着要杀人,马某跟他说找错人了并报警,付某不予理会并继续闹事,砸碎多片窗户玻璃,马某拿着刀开门出去制止,两人扭打到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马某手部、背部受伤,付某被刀伤了多处,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那么,马某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并不是那么简单就有一致意见。这个案子,经历了一审、上诉、抗诉、二审发回,法院坚持认定马某属于正当防卫、无罪,过程确实不容易。您刚才提到,2021年至2023年,仍有77名被告人被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充分说明了这种不容易。正如张军院长在工作报告中讲到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两位嘉宾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直播,很多听众是在网上听,网上看,网上参与的。此次“两高”报告都提到了网络暴力防治问题。最高法的报告用了比较长的篇幅专门讲这个问题。“网暴”“社死”“人肉”也确实让人们不寒而栗。如何防治“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余副主任说说您的观点

张军院长在工作报告中用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适用公诉程序的网络诽谤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有罪判决人数同比增长102.4%。这说明网络暴力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友们特别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犯罪等的惩治力度,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在用法治力量推动网络清朗方面,检察机关做了哪些工作

杨剑波:去年,检察机关统筹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协同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诈网赌,最高检会同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5起重大跨境电诈犯罪集团案件,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随着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人员陆续遣返回国,案件相继进入检察环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去年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比上升66.9%、起诉网络赌博犯罪同比上升5.3%。

二是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等违法犯罪,最高检会同最高法院、公安部制定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在网上肆意造谣诽谤、谩骂侮辱、“人肉搜索”等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维护公民权益,推动网络清朗。

三是针对“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参与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对一些收集负面舆情,制造负面新闻,进行敲诈勒索等典型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打出这套“组合拳”,目的就是要警示“越界”网民: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电诈”,也就是“电信网络诈骗”是这几年的热词。“两高”报告都提到了此类案件的处理,最高法报告提到,去年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增长48.4%,案件量很明显是居高不下。余副主任,对于这类犯罪要如何处置都判刑、关起来吗

帮助犯罪的远多于直接诈骗的。帮信罪已经连续几年居于刑事案件第三位。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帮信犯罪案件10.2万件14.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5.4%、10.5%。

一些在校或刚毕业学生因为给电诈犯罪分子提供手机卡、银行卡而涉案。危害后果不大,法院判得也不重,但这些学生由“校门”进“牢门”,一旦贴上犯罪分子的标签,对自己、家人一生都会有很大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此,人民法院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方面,打蛇打七寸,坚决严惩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毫不手软;另一方面,对受蛊惑出售出租“两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沦为电诈“工具人”的学生依法从宽处理,同时加强教育警示。

办案就是治理,把治罪与治理结合起来,坚持宽严相济,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有度、罚当其罪,才能确保更佳的办案效果,才能有更佳的社会效果、治理效果。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2%,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1.3%。网络给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不法侵害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检察机关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剑波:少年触网是无数家长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去年以来,检察机关优化综合履职,发布典型案例,引导孩子安全上网,远离网络伤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宽严相济打击涉网犯罪。一方面,坚持“零容忍”,起诉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92人,坚决斩断利用网络伸向孩子的“黑手”。对于“隔空猥亵”等行为,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另一方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于一些未成年人因社会经验欠缺,使用本人银行卡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等行为,情节较轻的,依法作出不起诉,给予更多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三是综合履职加强隐私保护。当前,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泄露问题突出、危害严重。比如,肖某等人建立网络交易平台,非法买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95万余条。检察机关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通过公益诉讼责令被告人支付损害赔偿金、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推动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最高法的报告提到“办案就是治理”,最高检的报告也提到“社会治理”“诉源治理”,可见在推动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司法理念高度一致。最高法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高额彩礼”“知假买假”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案件如何办理,余副主任说说这些新规中哪些裁判原则老百姓要了解

“知假买假”问题也是如此,支持索赔有利于惩治假冒伪劣,但也存在借维权进行敲诈等现象,该如何处理多年来标准不一。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知假买假”典型案例,亮明惩治造假售假的态度,同时明确只在“生活消费”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什么叫“生活消费”范围呢张军院长在工作报告中举了个很生动的案例。某人分46次刷卡购买46个过期咸鸭蛋,一次一个,两块多钱,然后要求十倍的惩罚性赔偿。按照法律规定,单次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的,按照一千元赔,那么46次,每次一千,应该是四万六。法院认为,一次买一个,分46次买,这不是“生活消费”的习惯。但是一共买46个,家里吃,这个数量是符合消费习惯的。所以按照总价100多块钱,乘以十倍,判赔了一千多元。这样,不仅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发挥对“制假售假”有力监督、遏制作用,形成“鲶鱼效应”,而且能够有效遏制借维权名义敲诈,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公众、商家广泛认可。

除了高额彩礼、“知假买假”等,报告还介绍了“宠物伤人”“钓鱼式维权”等治理问题。面对两难选择,人民法院直面矛盾,正确处理“求稳”和“引领”的关系,不仅化解个案纠纷,更通过裁判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引领法治进步、社会进步,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

杨剑波: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从2014年部署探索到今年正好是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检察公益诉讼走过了领域不断拓展、办案不断规范、效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一是办案领域不断拓展。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修订英雄烈士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时,都增加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现在拓展为14个法定领域。

二是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案件方面,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75.6万件,年均上升14.6%。去年,办理公益诉讼19万件,其中最高检直接对长江干支流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沿江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575件,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全闭环。

三是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正如主持人所讲的,公益诉讼不仅是就案办案,更加注重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堵塞漏洞,在解决公益损害问题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势已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力推动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立法计划,最高检正积极配合,推动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法制化。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最高法报告提到“社会在发展,司法须前行”。请余副主任介绍一下法院具体是怎么“前行”的体现在哪些案例判决上

杨剑波:“为法治担当”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客观需要。最高检提出,检察官不仅要做犯罪的追诉者,还要做无辜的保护者。您点到的两个案件非常典型,我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个案件是陈仓抢劫再审抗诉案。1997年4月,陈仓伙同他人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杀人灭口,案发十七年后因指纹比对被查获。因其翻供,法院认为证据间存在矛盾判其无罪,最高检审查认为现有证据已形成完整链条,能排除合理怀疑,依法提出抗诉,被改判为死缓。

第二个案件是“毛某强奸杀人案”。2006年8月,四川乐山有个流浪女被奸杀,毛某到案后作了10次有罪供述。四川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客观证据不能认定其作案,要求作DNA鉴定,发现真凶另有他人,督促公安机关依法释放并持续跟进监督,十四年后真凶落网。

公正与效率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最高法的报告提到“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最高检工作报告鲜明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请两位说说对此的理解,也简要介绍下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余茂玉: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反复强调,“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毫无疑问,公正与效率都不可或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公正”这个根本要求,不考虑公正、不考虑效果的效率是低效率、负效率,这样的越快其实越慢,更背离了公正!同时,效率也要兼顾,积极回应“效率”这一人民期盼。“迟到的公正”总比不到要好,但是“迟到的公正”是打了折扣的公正,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正义提速!

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能动司法,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围绕提质增效重点抓实三项工作。一是深化诉源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促推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二是全面推进交叉执行。指导地方法院将本院部分难以执行的案件移交其他法院执行,加大执行力度,形成有力监督,减少不当干扰。三是建设数字法院。把建设数字法院作为数字时代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要求,推进智慧法院迭代升级,以数字化驱动审判工作现代化。另外,将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贯通做实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全面提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最高检的报告鲜明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如何做到

杨剑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司法公正的原则性、基础性要求。

当事人往往都是通过案件与检察机关打交道。无论检察机关内部分多少程序、有多少环节,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个案件”。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因此,检察机关只有“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检鲜明提出,要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同样贯穿于明年的工作中。关于2024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的安排。这里,我特别介绍两个“专项行动”。

一是“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围绕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打击治理空壳公司、加强对涉企案件立案监督等11项重点举措,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社会保险领域检察监督、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反电信网络诈骗等11项行动重点,用心用情办好民生案件,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通过两位的解读,报告中的数据有了故事,报告中的案例折射出法律的威严和温度,让我们感受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法治力量。

THE END
1.劳动争议法律点评:探讨劳动法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法律点评是指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法律分析、评论和评价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我国,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为了解决劳动争议,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为劳动争议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劳动争议法律点评是对https://wap.jobxzc.com/ldzy/253701.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评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评价标准。 预测作用: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人们可以通过法律预测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在法律上是否有效,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鹿鸣工作坊系列活动第二十九期:法学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法学论文写作是学术科研的基础要求,是检验法律基本功和培养法律思维的重要环节。为帮助同学们提升论文写作水平,本期“鹿鸣工作坊”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张翔教授,为大家讲解法学论文写作的选题及准备、结构安排、具体操作、修辞及积累等。 活动福利 现场参与讲座即有机会获得张翔教授新著《法学写作课》签名版(限量) http://fxy.cupl.edu.cn/info/1313/14848.htm
4.亳州市普法网司法实务如果严格按照“法化”行为定性标准对行为人实施的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定性,可能会造成“事实”与“评价”两个不同性质的语词混淆和过分强调法律条文的适用一般性,忽略其适应性。 “法化”行为定性是依靠事实性标准实现的,但是刑法文本是一种规范性评价的表达。如果完全以事实性标准取代规范性评价,就可能会造成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8529.html
5.尊宪崇法丨漫评:宪法的守望与前行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作出工作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和宣传员,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宪法和法律成为全民最http://www.tznews.cn/article/content.html?key=674ed0d070dc62cb1f8b456c
6.法律评论英文怎么写法律评论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沪江词库精选法律评论英文怎么写及英语单词、英语单词怎么写、例句等信息 【法】 law review 相似短语 in review 回顾, 检查中 to review 阅兵校阅 environmental review 环境评论 continuous review 连续检查 court review 法院审查 security review phr. 安全审评 commission of review 【法】 复查委员会https://www.hujiang.com/ciku/881775_-1247922303/
7.法律建议书(通用16篇)没有结论也没有作出法律的评价。 七、最后的处理建议 1、被告人砍伐树木的当时,该宗土地的使用权仍在争议状态,被告人砍伐的树木是一种权利待定的树木,故行为人实施砍伐的对象,并非法律规定的“他人财物”。行为人当时并没有损毁“他人财产”的直接故意。 2、上述认定符合实际情况。也合当时接警的公安机关的认定相http://www.yueduku.com/fanwen/jianyishu/900/900846.html
8.深度揭露国内外投融资套路/骗局方式——来自资金圈业内人士解读注意事项:原文于2019年年底所写的,评论过千,后因触及空壳资金公司(也称假资方)利益被集体举报下架,经过在平台不断协商调整遂成新文新日期发布,以下长篇原文详细介绍包含国内投融资套路/诈骗/骗局与境外(香港、澳门)投融资诈骗/骗局/套路方式,有需求请耐心看完,也可帮助项目方/居间人快速了解投融资市场行情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72907545&efid=glT-3Dwl0SOXawdSIEvlWw
9.新闻评论的写法(通用8篇)讲道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 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4、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没必要绕圈子。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三大部分最好一目了 然。 即多用演绎法,少用归纳法,这是由新闻时评的“新闻性”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2mh92vc.html
10.哈佛大学法律评论怎么样?哈佛大学法律评论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学术期刊,它的内容涵盖了法律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税法、国际法等。它的文章深入浅出,深入探讨了法律领域的各种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法律的平台。它的文章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法律领域的权威期刊。总的来说,哈佛大学法律评论是一本非常https://www.compassedu.hk/wb_145368
11.「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专题解读与实务指引·结合在《法学家》《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商事审判指导公司法评论》人大法律评论》《人民日报(学术版)》《金融时报(理论版)》等报纸杂志就商事审判、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法经济学等问题发表论文十余篇独著《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问题研究——团体法的视角》,参与撰写《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买卖合同司法解释http://cdn.ilawpress.com/lpdpres/html/519320924009267715.html
12.胡建淼:如何应对无效行政行为?中国法律评论为民网| 中国法律评论 目次 · 行政无效的标准和情形 一、国外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和情形 二、我国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及细化 三、无效行政行为的具体情形 · 疑难问题探讨 一、无效行为与可撤销行为的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有何区别? 二、行政行为被确认无效后对公民更加不利怎么办?http://www.wmtv.cn/dkjt/2691.html
13.GitHubalivebao/cleancode避免在源文件中写入法律评论将你的 LICENSE 文件置于源码目录树的根目录。反例:/* The MIT License (MIT) Copyright (c) 2016 Ryan McDermott Permission is hereby granted, free of charge, to any person obtaining a copy of this software and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files (the "Software"), to deal https://github.com/alivebao/clean-code-js
14.《我不是药神》探讨的人性道德法律良心专利生命(我不是毕竟,用道德约束自己,好过一切法律;用道德约束别人,坏过一切私刑。500的药,瑞士诺瓦公司卖37000,程勇卖5000。人们总是惦记程勇赚了大家4500,却忽略了他帮大家节约了32000。吕受益的妻子也是如此,当初程勇帮助了吕受益,她就整杯白酒一饮而尽以表谢意,后来程勇没有不帮忙了,面对程勇给的钱,她就叫程勇走,仿佛是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86904/
15.《法学评论》期刊《法学评论》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法学类学术期刊,法学评论期刊的创办时间为1980年,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42-1086/D,国际标准刊号:1004-1303。https://www.xueshushe.cn/fa-xue-ping-lun
16.网贷逾期说申请司法仲裁什么意思,解读网贷逾期:申请司法仲裁的网贷逾期被申请仲裁怎么解决 网贷逾期被申请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法律纠纷,对当事人而言,应积极采用措解决疑问。以下是一种可能的高是解决方案,供参考。 一、熟悉仲裁程序 1. 仲裁概念:仲裁是一种替代争议解决方法,通过第三方仲裁员对争议实施公正、独立、合法的指在裁决,进而解决纠纷。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626255.html
17.谈逃税案件的辩护方法与思考(附法官律师点评)陈立强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现执业于河北杰大律师事务所,中国法学会会员,环渤海律师网首席律师,环渤海刑辩团队创始人,中华毒品犯罪辩护联盟河北地区负责人,河北法制报(网)、河北工人报律师顾问团成员,长城网唐山频道法律评论员,燕赵都市报(网)“民生说法”栏目公益律师,环渤海新闻网房产频道特邀律师,唐山广播电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703/154080.shtml
18.新闻评论创意写作中需要避免的几种“硬伤”时评学院新闻评论写作的目的是扬善惩恶,激浊扬清,合理合法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很多评论并不能做到这个基本要求。 一位同学在论述怎样治理校园暴力、防止校园凌霸现象时提出的观点,竟然是“向校园凌霸说不,‘以暴制暴’未尝不可”。这种提倡以暴制暴的说法,显然有违现有法律规定。甚至存在教唆校园暴力嫌疑。 https://hlj.rednet.cn/c/2017/05/04/4284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