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目录《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5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曾立城的《类似案件的概念:一个功能主义的理解》一文认为,类案类判的支撑价值是裁判的确定性,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司法目标。但由于类似案件的存在是构成性事实,类案类判的实践困境是类案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作者提出:当待决案件可被涵摄于裁判规则,两案就构成类案。当待决案件未因正确性或合法性要求偏离裁判规则,两案就构成强意义的类案。类案类判及其中国实践,实际上对裁判说理提出了更高的司法要求。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磊的《从审判管理到诉讼博弈:类案运用的视角转换与制度构造》一文,在比较全面、深刻把握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视角对类案运用的实际状况及类案运用不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文提出从审判管理到诉讼博弈的视角转换,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构造条件,并从司法制度理论和法社会学及哲学进行了论证,结论颇具启发性。

思想

从礼法生成看家国一体共同体的形成

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摘要:

法教义学的方法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教义学的方法是指法律人与实在法打交道时的作业方式,而非进行这种作业时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就此而言,法教义学的方法虽与法学方法论联系紧密,但不完全等同于后者。法教义学的规范性立场决定了,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出发点,各环节相对独立但又前后相连的规范性作业过程。它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或三个步骤,即意义阐释、法学建构和体系化。意义阐释是对特定实在法之意义的科学阐释,以法律解释活动为主。法学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构造,即将法律规范回溯到更为抽象的概念与制度上去;二是事实归入,即将特定事实归入既有的法学范畴之下。体系化亦包含双重作业,一是致力于连贯性的概念—规则体系化(外部体系),二是致力于融贯性的价值—原则体系化(内部体系)。三种方法本身处于“诠释学循环”之中,紧密结合构成了教义学作业的整体。

人格尊严的规范塑造:论人权的法理证成

郑玉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论公共监控的功能边界

郑晓军,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嵌入识别技术的公共监控兼有行政调查的柔性与刑事搜查的强制性。不同识别技术对权利的干预程度不等,缺乏对技术的有效区分不仅抹杀了技术红利,还有可能导致为警察执法设定的实体与程序要求,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隐私论存在不周延之处,隐私权并不能有效防备监控权的侵害风险。一个更妥当的解决方案是,维续前数字时代识别信息的模糊性,保障个体在公共场所的匿名期望。这是一种个体身份不被行政机关持续、隐匿、不加区分识别与追踪的自由,而非不被观察的自由。由此,应一分为二地讨论公共监控问题,图像采集的权力可以是宽泛的,身份识别应是个别的、回应性的。

论宪法视角下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以“遗赠非法同居人案”为例

李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

影像

本期影像题为《从朝阳大学到人民大学》,由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撰文。中国人民大学是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并抽调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创立的。华北大学源于陕北公学,中国政法大学源于朝阳大学。前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后者承载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成果。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讲好中国法治的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应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的必由之路。

批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大兴撰写《公司法修订草案中的关键缺失》,认为公司法修订草案中一些理论界长期争议的重大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也缺失一些关键制度,一些修改方案的设计甚至可能属于“头痛医脚”。作者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规范构造两个方面,揭示公司法修订草案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后续修法能有所助力。

策略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郑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王翔撰写《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概括评述——以“三有原则”为纲》,一如前四份年报评述,本评述的结构以2021年备审年报的结构为基础展开描述性评述。总体而言,“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有原则”)及“制度和能力建设”四大板块,作为各年备审年报的主体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同时,备案审查研究的比重和重要性持续递增。“备”“审”“纠”“制”“研”五字诀,可成为分析探究2021年报告中行宪轨迹的基本结构。其中,“三有原则”在备审年报中具有支撑性结构意义,涵盖内容结构的主体部分。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封安波撰文《论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高等教育法>为中心的规范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治理的“四权”结构,即高校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管理职权、学术委员会的有关学术事项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同时认为《高等教育法》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为“党、政、教治理结构”,“党”即为高校党委的领导权,“政”即为校长的行政管理权,“教”包括学教授主导的学术委员会职权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他们共同参加高校治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讲师刘宇撰文《疑难案件裁判思维的路径选择——间接后果主义路径的合理性论证》,以“裁判思维”为视角,为解决疑难案件问题寻找一条可行路径,认为间接后果主义路径最有可能成为疑难案件裁判思维的有效路径,为法官在面对疑难时的思考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THE END
1.清华法律评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更新时间: 2024-11-08 16:14:54 清华法律评论 《清华法律评论》杂志创刊于2006年,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主管单位是,期刊被知网收录,影响因子0.01的政治期刊。 关键词分布: 刑事和解、市场化开发模式、土地储备、街头摊贩、身体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宪法的默示、人体器官、行为规范、法律https://qk.lw53.com/6843/
2.《清华法律评论》大学阅读教材.pdf《清华法律评论》大学阅读教材.pdf,论 附条件买卖买受人期待权效力 的扩张 兼论其在破产法上的影响 马俊驹陈洪 附条件买卖是 世纪中叶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运用的一种交易方式 。它通 常体现在一些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上,如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多采用分期 付款买卖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3/125754102.shtm
3.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目录(2024年)学界要闻《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东方法学》《China Legal Science》《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法律评论》《民主与法制》,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27132
4.第39期新技术法学会议征文汇总(11月15日更新)新技术法学算法与裁量:法律与技术的交汇 数字裁量的程序保障机制 自动化裁量基准的设定与应用 数字执法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数字时代行政法治建设的新理念 截稿日期:2024.12.31 https://mp.weixin.qq.com/s/6kkPnp4qD57-IVc6D-1WjA 青苗法鸣与《清华法律评论》联合征文大赛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201493.html
5.清华法律评论(豆瓣)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页数: 259 丛书: 清华法律评论 ISBN: 9787519754365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清华法律评论》是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编辑的法学连续出版物,以半年为一辑,全年为一卷。《清华法律评论》以促进中国法治进步和法学繁荣为己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77059/
6.清华法律评论杂志清华法律评论杂志省级期刊 Tsinghua Law Review 预计1个月内审稿周期 清华法律评论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清华法律评论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https://www.xueshu.com.cn/qhflpl/
7.清华法律评论期刊《清华法律评论》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2006年,发行周期是年刊。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主管。主要栏目有论文、主题研讨:行政权力的内外部约束机制、主题研讨:侵权责任体系的建构、明理讲坛等。主管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ISSN:暂无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CN:暂无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创刊时间:2006https://www.hfabiao.com/qhflpl/
8.《清华法律评论》征稿启事维普期刊官网3. 《清华法律评论》目前不向本刊作者支付稿酬,但将赠送作者当期刊物两本。 4. 来稿被《清华法律评论》采用,其电子版也将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北大法宝等平台收录,并将被“清华法律评论”等微信公众号推广。 5. 任何来稿视为作者、译者已经知悉并同意《清华法律评论》的征稿条件。 https://cstj.cqvip.com/Qikan/Academic/SiteNewDetail?ID=1282&from=index
9.征稿函8、任何来稿视为作者、译作者已经知悉并同意《清华法律评论》的征稿条件。 篇1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征稿函 周期:旬刊 国内统一刊号:11-3117/G4 国际标准刊号:1004-9290 主办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管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lq0zb7y.html
10.第五届“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年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第二单元由四川大学法学院冯露副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教授(线上),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何挺教授(线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陈实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雪松,吉林大学法学院贾志强副教授先后做了主题发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于晓虹副教授对大会发言做出评论。 https://law.scu.edu.cn/info/1011/11658.htm
11.吉林大学期刊评定等级(博士毕业必备)3.政法论坛(原名: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 中国政法大学 学学报) 4.法商研究(原名: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大学学报(法学版)) 5.法学华东政法大学 6.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原名:法 西北政法大学 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7.法学评论武汉大学 2.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20种) 序号刊名主办单位 https://m.360docs.net/doc/b945921814791711cc791760.html
12.评论网组织结构评论网中国民主统一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宇龙国际文化传播集团公司 山东县域经济研究院 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 法律顾问: 北京市勤道律师事务所 王辉才 主 任 北京市明度律师事务所赵玉忠 律 师 【内部机构】 《中评网》---全球http://pinglunnet.com/about/about.html
13.《清华法学》中国法学 北京 双月刊 影响因子:13.061 TOP5 人民论坛 北京 旬刊 影响因子:0.493 相关论文 浅析中国政治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自信的关系 浅谈中国中国政治经济模式及其未来 浅谈现场直播画面的法律性质在体育赛事的体现 浅谈平行进口知识产权在我国的法律规制 以时空社会学为视角浅谈青少年犯罪成因 https://www.91xueshu.com/q-qhfx/
14.中财法律评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比较法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电子知识产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江西社会科学》《北航法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法治论衡》《经济法学评论》《法理》《商业法评论》《北航法律评论》《北大法律评论》《人大法律评论》《中财法律评论》《清华http://zcfp.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09112135-456e-4366-9478-99c24f296f7c&mid=z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