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2019
3.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研究员,2019
4.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2018
5.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会,委员,2018
6.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理事,2015
7.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14
8.《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副主编,2012
9.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研究员,2011
四、荣誉奖励
1.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2019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奖,2019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
4.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2013
5.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2
6.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2
7.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0
8.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岳诚奖教金,2009
9.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优秀教师”,2006-2007
五、代表性成果
科研论文
2021
1.“法律的‘职业’伦理:一个补强论证”,《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页44-53
2.“宪法的性质:法律总则还是法律环境?——从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出发”,《中外法学》2021年第2期,页285-304
4.“权利可能新兴吗?——新兴权利的两个命题及其批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年第3期,页90-110
2020
1.“不可放弃的权利:它能成立吗?”,《清华法学》2020年第2期,页5-2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4期
3.“自动驾驶与乘客优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页6-19
2019
1.“回应‘权利泛化’的挑战”,《法商研究》2019年第3期,页40-49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6期
3.“权利的规范力:一个对利益论的批判”,《中外法学》2019年第3期,页584-602
4.“实践权威能够创造义务吗?”,《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4期,页80-98
5.“法理学的性质:关于法律一般属性的讨论如何可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4期,页62-77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0年第1期
6.“有理由支持基因改进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页6-18
《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
2018
1.“‘习惯法’是法律吗?”,《法学》2018年第1期,页3-18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8年第7期
2.“捍卫预防原则:科技风险的法律姿态”,《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
1期,页59-71
3.“存在做错事的权利吗?”,《法律科学》2018年第2期,页3-14
*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8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8年第11期
5.“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5
期,页136-148
年第10期,页4-12
2017
1.“法治必然承诺特定价值吗?”,《清华法学》2017年第1期,页5-21
2.“比例原则的普遍化与基本权利的性质”,《中国法学》2017年第5期,页279-302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8年第1期
2016
“忠诚于法律的职业伦理——破解法律人道德困境的基本方案”,《法制与社
会发展》2016年第4期,页149-172
2015
1.”面对转基因问题的法律态度——法律人应当如何思考科学问题”,《法学》
2015年第9期,页118-128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6年第1期
2.”法理论的性质:一元论还是二元论?——德沃金方法论的批判性重构”,
《清华法学》2015年第6期,页5-29
2014
《中研院法学期刊》第14期,页407-428
2.“法理论为什么是重要的?——法学的知识框架及法理学在其中的地位”,
《法学》2014年第3期,页50-67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4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
3.“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吗?”,《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3期,页33-53
2013
1.“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政法论坛》2013年第1期,页46-60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4年第2期
2.“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中国法学》2013年第3期,页46-61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3年第10期
3.“命令与法的基本性质”,《北方法学》2013年第4期,页5-15
4.“《法理学》课程体系的两个难题”,《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3,页61-67
2012
1.“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法治”,《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1期,页3-25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2年第5期
2.“存在一种独立的原则理论吗?”,《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页38-44
3.“道德善、理性化与法的规范性”,《法律科学》2012年第4期,页25-36
2011
1.“开放结构的诸层次”,《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页665-680
2.“哈特《法律的概念》导读”,《台湾法学杂志》第189期(2011),页28-38
2010
“规则的扩张:类比推理的结构与正当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10年第1期,页165-195
2009
“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页3-17
2008
1.“规则的普遍性与类比推理”,《求是学刊》2008年第1期,页76-81
2.“规则、道德衡量与法律推理”,《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页46-62
2007
1.“什么是内在观点?”,《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页3-13
2.“权威与法概念:理论史的考察”,《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7年第2期,页169-192
2006
1.“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实证观念与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6年第1期,页3-23
2.“合规范性:规范基础上的合法观念”,《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页58-72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7期
4.“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页121-137
2005
“另一种法律推理的可能性”,《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5年卷,页293-308
2004
1.“法律解释的效力:一个难题的追问”,《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页72-76
《法理学精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独立的法之研究对象的确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4年卷,页169-206
2003
“事实的法律意义”,《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页661-679
《诉讼法学精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学术著作
1.《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90页
2.《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349页
【书评】王鹏翔:“追寻当代英美法实证主义的发展轨迹”,《政治与社会
六、代表性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
“面对科技风险的法律与权利”,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9
七、其它
1999-2004,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助教
2004-2019,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2004-2008)/副教授(2008-2015)/教授(201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