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目录《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5期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曾立城的《类似案件的概念:一个功能主义的理解》一文认为,类案类判的支撑价值是裁判的确定性,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司法目标。但由于类似案件的存在是构成性事实,类案类判的实践困境是类案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作者提出:当待决案件可被涵摄于裁判规则,两案就构成类案。当待决案件未因正确性或合法性要求偏离裁判规则,两案就构成强意义的类案。类案类判及其中国实践,实际上对裁判说理提出了更高的司法要求。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磊的《从审判管理到诉讼博弈:类案运用的视角转换与制度构造》一文,在比较全面、深刻把握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视角对类案运用的实际状况及类案运用不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文提出从审判管理到诉讼博弈的视角转换,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构造条件,并从司法制度理论和法社会学及哲学进行了论证,结论颇具启发性。

思想

从礼法生成看家国一体共同体的形成

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摘要:

法教义学的方法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教义学的方法是指法律人与实在法打交道时的作业方式,而非进行这种作业时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就此而言,法教义学的方法虽与法学方法论联系紧密,但不完全等同于后者。法教义学的规范性立场决定了,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出发点,各环节相对独立但又前后相连的规范性作业过程。它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或三个步骤,即意义阐释、法学建构和体系化。意义阐释是对特定实在法之意义的科学阐释,以法律解释活动为主。法学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构造,即将法律规范回溯到更为抽象的概念与制度上去;二是事实归入,即将特定事实归入既有的法学范畴之下。体系化亦包含双重作业,一是致力于连贯性的概念—规则体系化(外部体系),二是致力于融贯性的价值—原则体系化(内部体系)。三种方法本身处于“诠释学循环”之中,紧密结合构成了教义学作业的整体。

人格尊严的规范塑造:论人权的法理证成

郑玉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论公共监控的功能边界

郑晓军,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嵌入识别技术的公共监控兼有行政调查的柔性与刑事搜查的强制性。不同识别技术对权利的干预程度不等,缺乏对技术的有效区分不仅抹杀了技术红利,还有可能导致为警察执法设定的实体与程序要求,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隐私论存在不周延之处,隐私权并不能有效防备监控权的侵害风险。一个更妥当的解决方案是,维续前数字时代识别信息的模糊性,保障个体在公共场所的匿名期望。这是一种个体身份不被行政机关持续、隐匿、不加区分识别与追踪的自由,而非不被观察的自由。由此,应一分为二地讨论公共监控问题,图像采集的权力可以是宽泛的,身份识别应是个别的、回应性的。

论宪法视角下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以“遗赠非法同居人案”为例

李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

影像

本期影像题为《从朝阳大学到人民大学》,由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撰文。中国人民大学是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并抽调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创立的。华北大学源于陕北公学,中国政法大学源于朝阳大学。前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后者承载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成果。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讲好中国法治的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应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的必由之路。

批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大兴撰写《公司法修订草案中的关键缺失》,认为公司法修订草案中一些理论界长期争议的重大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也缺失一些关键制度,一些修改方案的设计甚至可能属于“头痛医脚”。作者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规范构造两个方面,揭示公司法修订草案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后续修法能有所助力。

策略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郑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王翔撰写《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概括评述——以“三有原则”为纲》,一如前四份年报评述,本评述的结构以2021年备审年报的结构为基础展开描述性评述。总体而言,“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有原则”)及“制度和能力建设”四大板块,作为各年备审年报的主体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同时,备案审查研究的比重和重要性持续递增。“备”“审”“纠”“制”“研”五字诀,可成为分析探究2021年报告中行宪轨迹的基本结构。其中,“三有原则”在备审年报中具有支撑性结构意义,涵盖内容结构的主体部分。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封安波撰文《论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高等教育法>为中心的规范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治理的“四权”结构,即高校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管理职权、学术委员会的有关学术事项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同时认为《高等教育法》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为“党、政、教治理结构”,“党”即为高校党委的领导权,“政”即为校长的行政管理权,“教”包括学教授主导的学术委员会职权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他们共同参加高校治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讲师刘宇撰文《疑难案件裁判思维的路径选择——间接后果主义路径的合理性论证》,以“裁判思维”为视角,为解决疑难案件问题寻找一条可行路径,认为间接后果主义路径最有可能成为疑难案件裁判思维的有效路径,为法官在面对疑难时的思考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THE END
1.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微博《中国法律评论》微博 +关注 g 私信 =主页 291关注 110830粉丝 3233微博 《中国法律评论》微博 ü 简介: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中国法律“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是一本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法律专业 T 友情链接 中国律师网 中国法学网 中国法学期刊网 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学创新网 北大https://weibo.com/n/%E4%B8%AD%E5%9B%BD%E6%B3%95%E5%BE%8B%E8%AF%84%E8%AE%BA%E6%9C%9F%E5%88%8A
2.中国法学网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13 2024-11 香港廉政公署丘树春副专员一行来访法学研究所 19 2024-11 《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山东省龙口市召开 13 http://iolaw.cssn.cn/
3.《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2期要目法治立法《中国法律评论》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65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17家,非核心期刊58家,集刊81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2年3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92661位作者的275562篇文章,总期数15706期,总字数23.8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UGBNF50530W1MT.html
4.《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全6册)《中国法律评论》秉持 “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阐释法律思想,弘扬法律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拟治理策略,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为繁荣法学服务。《中国法律评论》设有“卷首语”“对话”“专论”“思想”“立法”“判解”“影像”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4055315763&distributorId=1070956076
5.《中国法律评论》期刊《中国法律评论》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法学类学术期刊,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创办时间为2014年,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10-1210/D,国际标准刊号:2095-7440。https://www.xueshushe.cn/zhong-guo-fa-lv-ping-lun
6.出版业务《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的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借鉴国际经验,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https://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department&m=index&column_id=48&page=3
7.法学院肖梦黎老师在《中国法律评论》发表论文近日,法学院肖梦黎老师在《中国法律评论》发表最新成果《从隐喻到场域:“数字守门人”的反思与重构》。 内容摘要:“数字守门人”正成为平台治理领域的热门话语。与传统守门人的“单向寻路”不同,数字守门人蕴含着复杂的关系导向。在将守门人隐喻迁移到平台治理领域时,需要重新处理复杂生态与多边市场下所指与能指的问题https://fxy.ecust.edu.cn/2024/0329/c13483a165923/page.htm
8.《《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4月第2期总第56期)双月刊法律期刊法律出>《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4月第2期总第56期)双月刊 法律期刊 法律出版社上海中法图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4月第2期总第56期)双月刊 法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99931341037.html
9.《中国法律评论》刊登栾少湖律师文章《中国法律评论》刊登栾少湖律师文章 2014 年9 月10 日,2014 年第3 期《中国法律评论》 刊登了合伙人会议主席栾少湖律师题为《法律职业共 同体的构建与司法研修制度》的文章。https://www.deheng.com/news/22199.html
10.人大法律评论《人大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2022年02期 350-352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91K] 下载本期数据 最新动态 更多>> 上传稿件注意事项 汇款注意事项 系统开通公告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知网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 人大法律评论 创办日期: 1999 https://rdfl.cbpt.cnki.net/
11.《人大法律评论》征稿启事《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人大法律评论》初创于2000年,2009年《人大法律评论》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第七辑。《人大法律评论》将设明德讲堂、专题研究、法学争鸣、法学译文、实证研究(包括判解研究和调研报告)、博文选摘等栏目。 《人大法律http://www.procedurallaw.cn/info/1019/1310.htm
12.《北大法律评论》《北大法律评论》是北京大学主办,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收录,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法律评论作为国内首家,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其成立填补了中国法律学术刊物的一项重大空白,并代表了国内法学界对美国主流法律学术刊物的办刊模式。 https://www.kuaiqikan.com/bei-da-fa-lv-ping-lun/
13.解开《中国合伙人》背后的法律困惑(中国合伙人)影评解开《中国合伙人》背后的法律困惑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最近很火,上映3天便票房过亿,超越了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登上周票房冠军,受到很多企业界大佬们热捧,甚至有创业企业专门组织员工去团看。作为“中国第一部创业传奇轻喜剧”,影片传达了一种青春励志、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充满正能量,被誉为男版“致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985598/
14.环球法律评论赵宏:法律关系在行政法上的功能定位与体系结构 (72-88) 陈鲁夏:精神隐私可以成为新兴权利吗? (89-104) 雷槟硕:案例群方法的重构 (105-122) 田思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合同性质与从业者的相对性保护—— (123-138) 徐方亮:有限公司中的强制购买股权——以《公司法》第89条第3款 (139-155) 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
15.北大法律评论(第21卷·第1辑)最新章节《北大法律评论》(2020) 第21卷·第1辑·页1—20 Peki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21, No. 1, 2020, pp. 1-20 内容摘要: 马赛克理论和完美监控理论是法治国家在强化大数据侦查等新型侦查手段法律规制过程中创设的重要理论。从发展渊源来看,完美监控理论是在马赛克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马赛克理论侧重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75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