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例6篇

第三,我们现在面临的受众结构复杂,因为文化、经济、社会地位甚至阅历的不同,对传播形式非常苛求。这几年,广播在分众化广播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以频率、时段、节目和栏目细分受众,确定不同节目栏目的不同听众,受众分割的集中度在不断加强。那么,某一个栏目的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心里就会有自己的目标听众,听众在选择节目的时候有自己心仪的主持人。所以广播主持人在传播方式上和受众接收方式上互相契合,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热点评说》在节目选材上注意观点的“交锋”。对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一条新闻会引发不同的观点。编辑着力条分缕析,归纳汇编,融会贯通,夹叙夹议,集中、深刻阐释各方观点,让观点碰撞,让听众自己去辨析。激发听众的思维,让人想听、愿听,听后还能引发一些思考,激发参与欲望。

参考文献

④[美]秀兰诺蓝哈:《进入传播业――二十一世纪新生涯规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一、节目的核心诉求是策划的中心语

差异的存在是信息有效流动的前提。“议”的动态过程的实现也必然要求不同的意见之间形成张力。“央视论坛”播出的两年间,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3次撰文分析节目的运作方式。指出节目邀请的嘉宾由于身份相似,研究领域相近,思想认识相仿,很难表达出有差异的观点。在节目中,只有温和的交流,没有观点的交锋,更不用说激烈了。节目的运行偏离了“论坛”的定位。

观点间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流动的剧烈程度。“叙事中的冲突因素”会引起人们努力去建立新的秩序以达到新平衡的心理活动,“结构中的不平衡”成了人们继续欣赏的动力和钩子,人们追求的就是欣赏冲突的过程中体会建构和寻找秩序的心理。

主持人:这两个规定仅仅是对已有的法律的一个重复和强调吗

白岩松:那不是。首先我们要尊重普通人的质疑……但是我觉得大家不是法学家,所以要认定大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可是另一方面我觉得要回到法律的范畴内,我们注意到,相当多的法律工作者对出台这两个法规是高度赞赏的……

……

樊崇义:对。这两条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前面我已经问过岩松这个问题,我也想听听您的意见,这两条法规现在的出台是不是对已有法律的一个解释和强调,还有其他的意义吗樊崇义:它不光是对已有法规的解释……

正如前文所讲,“评”与“议”是节目的核心诉求点,“评什么”、“如何议”则成为区分节目个性的标志。言论的生产者是参与节目的主体,他们的表现与个性的累积构建了整体节目的个性。正如提及“有报天天读”人们脑海中呈现的杨锦麟手执报纸圈圈点点的形象,正是这个自认“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体型太胖,样子太老”的主持人和他的节目“不仅提供了别样的诠释方式,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幽默、机智、具有洞察力、充满激情”;又如经济学家郎咸平,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郎眼看财经”这档节目充分展示了他的风趣与睿智。他将一个个看似宏观的经济话题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浅出地阐释着生活中的政治与经济。阐述中他表情丰富,神情投入,时常举起胳膊在空中比划,讲到兴起时甚至会拍案而议。同为专业人士,郎咸平却没有高高在上的疏离感,言谈间极具亲和力。正是他本人个性化的表现使整档节目始终处在轻松、诙谐的交谈氛围之中,收看节目成为一种享受,诸多“郎言郎语”也潜移默化地被理解和吸收。

三、开放的言论场塑造节目的深层语意

注释:

①赵振宇、王黎妮,《“述”多于“评”:一年来节目调查及批判》,第117-120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5期。

②潘知常、孔德明主编,《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第96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③南方周末专稿,《致敬!2003中国传媒》,2003年12月31日,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媒体面对的已经不是媒体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是受众自由选择媒体的“买方市场”。媒体间的竞争首先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又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效果上。公众欢迎的是新闻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信度高、可读性强并且能够让他们参与到传播活动中的媒体。而媒体的这些品质不可能自然地生成,必须靠有创意的新闻产品设计和有意识、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来营造。新闻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媒体的新闻产品和策划、组织新闻报道。

1.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体形象的设计师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创办或者改版,以总编辑为首的编辑委员会担负着制定编辑方针的任务,编辑方针规定了媒体的受众对象、报道内容和风格特色,成为编辑部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并指引所有新闻业务活动。新闻编辑还担负着设计新闻媒体产品的信息规模、结构和外在形象的任务。

每一个新闻版组、每一块新闻版面、每一个新闻频道、每一个新闻栏目都是由编辑策划的,它们作为新闻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向广大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媒体产品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水平,都直接受编辑水平的制约。目前正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的决策与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一个融合的媒体集团中,每一个媒体的定位要求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而同时对于不同终端产品,还需要有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促进“产品链”的生成和传播效果及媒体收益的最大化。

2.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报纸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版面主编,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新闻频道总监、新闻部主任、栏目制片人、编辑策划人等都担负着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任务,这项任务在任何新闻媒体都常规性地、日益频繁地进行着。社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不断提高,他们不满足于获知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而要求媒介围绕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背景资料,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带来的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向。为此,新闻报道由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从单向性走向多向性,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运用得越来越多,公众参与新闻传播也越来越多,新闻编辑设计和组织报道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

媒介融合之后,策划内容生产与管理内容分配的高层编辑人员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如在大型媒体新闻编辑部中有分设“策划总编辑”和“分配助理”,也有分设“白班分配总编辑”、“夜班分配总编辑”和“周末分配总编辑”的。而在小型媒体编辑部中,通常只设一个“分配总编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负责内容生产。研究者认为,“在多媒体的或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制片人和分配总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最好地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在线平台上完成新闻报道。”显然,高层编辑人员策划和组织传播的工作对象已经由单媒体变成多媒体,策划与管理报道活动的难度大大提高了。

3.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新闻编辑不仅策划报道,而且是每一个重大报道战役的指挥者,他们向记者部署采访任务,协调各部门、各工种以及记者之间的关系,随时了解记者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提供采访线索、提供资料、推荐合作者等。在记者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编辑还要为其做好参谋。编辑与记者的工作性质不同,更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可与记者互补,加深对报道客体的认识,与记者一道找到更有价值的选题和更好的报道角度,生产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可以说,新闻竞争越激烈,媒介就越需要足智多谋、指挥有方的新闻编辑。

二、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者和总把关人

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是新闻传达至读者的最重要的一个关卡。有人把编辑比作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如果说传球失误还可以寻找机会更正,或者被守门员拦住而不至造成败局的话,守门员的失误却无法修正,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虽然记者、作者对新闻都有自觉“把关”的责任,但编辑由于其特殊地位,在把关上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技术性的差错。新闻编辑无法阻止各种差错的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版面之外,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者

当记者、作者把新闻稿交到编辑部时,这些稿件已是对原始的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加工后的成品,但是,这些成品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报纸的要求。编辑选择和处理稿件,首先是对新闻素材重新认识的过程。由于新闻采写与编辑工作的种种差异,编辑和记者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新闻选题和新闻素材的,工作在一线的记者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真实、深切,但也可能因为身在其中难以保持客观冷静,而且视野会受到限制。编辑所处的位置相对超脱,更多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对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把握得更加到位,对同类情况有更多的报道经验,因此有可能看到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价值提升,还表现在编辑面对的新闻稿件众多,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进行对比、联想、拓展,从中提升出一个更深刻的报道主题,或者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重新策划和组织报道。

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加工修改,不是简单的“剪刀加糨糊”的技术性工作,而是根据编辑方针和报道意图对新闻素材进行再挖掘和再表现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当然,编辑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不能随意添加或杜撰,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一点来说,新闻编辑的能动性、创造性又是受制约的。

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素材的选择、组合、提炼与创新。编辑选稿、改稿、制作标题,就是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的过程。二是对新闻表现形式的选择和创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又关系到内容传播的效果。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表现形式的选择主要通过选择稿件的写作方式、编排手法、版面或栏目的设计包装等来实现。

四、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新技术与新媒体使普通公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能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从整个社会的新闻信息流动来看,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在职业“新闻把关人”控制范围之外广泛传播,这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一、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专职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1]这种概括尽管比较全面,所指出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其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归纳,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审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专业划分太细会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建议大学开展“大文科”“大理科”式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过细的专业划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划分更为细致。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阶段细致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但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和视野。因而,有学者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认为“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科技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5]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精细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把这种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带到属于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很不合适。笔者认为,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从内在因素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从外在因素上说,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

三、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有的学者主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调动研究生会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9]有的学者主张,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0]并强调深刻把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11]在实践中,有的高校按照“构建导师团队是关键,研究生集体建设是重点,研究生辅导员建设是基础,明晰主体权责是根本”的思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12]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作者:魏胜强单位: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清平,陈巧玲.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5):16-17.

[2]马香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6):112.

[3]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研究,2010,(06):137.

[4]蔡晓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效果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77.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研究,2012,(09):131.

[7]谢晓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09):101.

[8][14]唐检云,龚婷.以专题讲座增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42-43.

[9][15]苗云飞.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3):151-153.

[10]顾慕娴,邹再金.构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9):83-86.

[11]顾慕娴,邹再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2,(07):179-182.

THE END
1.期刊介绍《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http://www.chinalawreview.com.cn/article/about_description.html
2.中国法律评论是北大核心期刊吗?影响因子多少?中国法律评论是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是5.12。 中国法律评论杂志(CN:10-1210/D) 创刊于2014年, 目前以双月刊形式发行, 是一本由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CSSCI南大期刊。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 邮编:100073 https://www.haotougao.com/zhonggflpl/wenda/06.html
3.中国法律评论审稿周期中国法律评论审稿周期为1-3个月。 《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的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借鉴国际经验,聚焦中国社https://www.schwyx.com/question5/zgflpl
4.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微博中国法律评论期刊,《中国法律评论》微博。中国法律评论期刊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n/%E4%B8%AD%E5%9B%BD%E6%B3%95%E5%BE%8B%E8%AF%84%E8%AE%BA%E6%9C%9F%E5%88%8A
5.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为进一步完善健全中国法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经2024年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并报中国法学会主要领导同意,将《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法律评论》《民主与法制》列入“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目录。 自2009年起,中国法学会开始对全国法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中国社会http://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27132
6.环球法律评论期刊点评 数据下载 登录 关于我们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政法社会 / 法学 投稿-录用 —— 投稿-拒稿 4个月 录用-见刊 —— 版面费 ¥ -- / 篇 审稿费 ¥ -- / 篇 稿酬 ¥ -- / 篇 更多信息 ISSN 1009-6728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编辑部TEL 010-64022194 编辑部邮箱https://www.fabiaoji.com/periodicalDetail?id=504834b0-d137-46a4-9b2f-f5ee02d24162&commentId=b3afab244d6247f6ada2f86cd0acf8ef
7.84个常用的数据源网站分享!(保持更新,建议收藏)东方影库雪球提供全球各类金融产品实时行情数据,还包括最新资讯以及各雪球大V门的精华跟踪点评。 20、保险数据 bxjg.circ.gov.cn/web/si 中国保监委定期发布的国民保险数据及统计。 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公开、采购招投标) 21、政府招标采购信息服务平台 chinabidding.org.cn/ind https://blog.csdn.net/BAZHUAYUdata/article/details/100779439
8.湖北佘祥林案件的反思与点评陈旗陈兴良1. 湖北余祥林案件的反思与点评 [J] . 陈旗 .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 . 2017,第004期 2. 论处于贫困境况国家赔偿请求人的生存保障--以"佘祥林案件"为例 [J] . 王伟奇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第001期 3. 对佘祥林案件的法律思考 [J] . 阮金枝 . 甘肃农业 . 2005,第009期 4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law-review_thesis/0201280321266.html
9.本刊顾问梁衡点评: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期刊篇名 本刊顾问梁衡点评: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来源期刊 新湘评论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美文中国历史 梁衡顾问中华民族 思想文化 人格行为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 页数 1页 分类号 D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被引次数趋势 (/次) (/年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20368xxpl.html
10.湖北佘祥林案件的反思与点评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2期期刊>社会科学Ⅰ辑湖北佘祥林案件的反思与点评陈旗陈兴良 一、案件回放佘祥林,又名杨玉欧,男,1966年3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原系京山县公安局马店镇公安派出所治安巡逻队队员。1994年1月20日晚,余祥林之妻张在玉从家中失踪。同年4月11日,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水库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法医鉴定系他杀。无名https://wap.cnki.net/qikan-FLPL201402025.html
11.胡广清新闻评论作品集(五)——请您咀嚼回味欣赏点评:《湖北新闻》(18:30首播) 庆祝“七·一”党的生日的报道仅有《省领导在汉慰问基层党员》一条新闻,缺少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庆祝活动等内容,显得宣传力度不够。 ■作者:胡广清 2014年7月2日 点评:《湖北新闻》(18:30首播)《一天六个项目落户武汉》一片中说:在7月1日一天之内,有分别投资数十亿元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533706
12.公共管理学相关中文期刊点评——经验总结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可以在管理类、政治类、经济类和综合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今天小编结合身边经验谈谈发公共管理类文章较多的中文期刊,主要是管理类和政治类刊物(英文期刊暂时还没能力进行点评)! 公共管理类期刊在国内能发的级别最高刊物自然是《管理世界》,该刊物设有“公共管理论坛”,但发表的文章一类是https://bbs.pinggu.org/jg/guanli_guanlixue_2903342_1.html
13.遵纪守法文章点评范文(通用6篇)与道德相对的是法律。在社会法治完善的路上,人们习惯于仰望法律,仰望那些白纸黑字、奖罚分明的文件,生怕触犯“天条”。此时人们安于“被统治”,便缺乏忠诚数据,选取了当前中国时政新闻类期刊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新周刊》等六本主流刊物略作点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y8y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