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璐:涉企刑事申诉案件特点实践痛点及健全常态化纠正机制的建议

2023年9月2日下午,第十五届“刑辩十人”研讨会在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聚焦研讨“涉企冤错案件防范纠正及申诉再审机制”。

参与论坛研讨发言的有京城“刑辩十人”: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矿生、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兰亭、北京市紫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钱列阳、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郝春莉、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北京市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北京市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赵运恒、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毛洪涛。

同时,本次论坛还邀请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专家作为特邀发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教授作为点评嘉宾。来自法学院校、律界同行、实务部门、行业媒体的专家、学者、律师、资深人士等共计四十余人现场参会。

以下是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晓璐在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刊发以飨大家。

程晓璐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中,第(十)点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其中明确提到:“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以及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等机制,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我注意到,2023年最高法工作报告对近五年工作进行回顾,提到依法再审纠正张文中案等重大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209件283人,这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在涉企冤错案件纠正方面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近几年实践来看,还是离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接下来,我就涉企刑事申诉案件的特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健全常态化纠正机制的有关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涉企刑事申诉案件的特点

2、从案件本身特点来看,往往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地带,罪与非罪存在争议。比如我们代理的魏某某案,从一审一直代理到申诉环节,其中就涉及对于企业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进行对企业转让涉案土地使用权的股权行为,是否按照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来处理?我们通过案例检索,发现对于类似案件既有有罪认定,又有无罪认定的,但有罪认定的案例在前,无罪认定的刑事审判参考案例是后来才出的,这就涉及法律适用统一性的问题,亟待通过申诉再审程序,让上一级法院就类似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给出更权威的意见。

3、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往往牵扯巨大经济利益,案外因素干扰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给申诉带来极大阻力。比如我们代理的胡某、孙某诈骗案,所谓诈骗事实涉及到当地政府某项目,原本孙某、胡某和张某在同一个案件中,一审为常德中院,二审为湖南省高法,但张某还涉及其他关联事实,湖南省高法责令两次发回重审,第二次发回时,通过分案审理,将孙某、胡某案件指定给常德下面的基层院审理,原一审法院常德中院摇身一变,就成为二审法院,实际是变相通过降低案件管辖级别让案件整体消化在常德范围内解决,方便地方政府掌控。这样的案件,如果还非要依照法律程序从原生效判决法院逐级申诉,指望法院自查自纠,基本不可能。

二、办理涉企刑事申诉案件的实践痛点

从2013年中政委[2013]27号文《关于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件的规定》发布,最高法紧跟着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号),再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再到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等机制,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其间还有习总书记的多次讲话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印发《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规定(试行)》,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案件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

可以说,各种规定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

虽然2023年最高法工作报告对近五年工作进行回顾,提到依法再审纠正张文中案等重大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209件283人,这样的数量似乎对于日益增加的刑事申诉需求相比,似乎并没有提振多少信心。政策规定一箩筐,但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感受却逐年降低。

从全国法院2010年-2013年申诉及受理情况来看,申诉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比例极低,平均为2.23%[1]。也有人统计,2015年和2016年再审率10%左右,2017-2019年则只有7%还要右[2],这样的数据是否准确不得而知。由于刑事申诉数量不公开,再审立案占刑事申诉比例多少不清楚。从实践办案感受来看,至少我本人保持谨慎的乐观。

2、刑事申诉制度纠错功能弱化,盲目维护原裁判权威,不愿改、不敢改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定位是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但目前刑事申诉和再审工作的最突出的问题依法纠错功能发挥严重不足,不愿改、不敢改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不强。

说白了,刑事申诉制度主要解决求告无门,告诉家属不要上访、不要闹,不服生效判决可以依法申诉,于是从原审生效判决法院逐级申诉到最高法巡回法庭。

如此这般,接待法官很难做到真正认真审查每一份申诉材料,甚至是想尽办法拒收材料,打发走人,无疑会更加加剧申诉人及其家属对司法的不满,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也受到极大影响。

《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百五十二条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诉状。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

(二)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者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申诉通知书、再审决定书、再审判决书、裁定书;

申诉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出具收到申诉材料的回执。

3、现行法律关于刑事申诉规定笼统,办案过程不透明,申诉后如何通过初查,何时获得反馈不清楚,申诉立案、审查均由法院单方完成,辩护权受到极大限制。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刑诉法第253条虽然规定法院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申诉应当启动再审程序重新审判,但申诉是否符合立案审查条件则缺少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申诉制度也并未按照‘诉’的特点进行运作。申诉立案、审查均由法院单方完成,刑事申诉次数无限制,受理申诉无期限、办理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从申诉受理到再审立案,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实践中绝大多数申诉案件被挡在申诉环节,能进入再审立案的凤毛麟角。有的案件从提出申诉后再无下文,处于无限期等待中。

比如我们代理的陈某某贪污案,从2017年向最高法三巡递交申诉状,至今未收到任何回复,也不知道承办法官是谁,没有官方正常的沟通渠道,通过窗口接收材料的法官也并不告知。一个申诉案件,不管律师们认为多急,多么重大,有多么重要的资料需要提交,但对于律师来讲似乎永远也不知道最高院谁在负责案件审查。

三、关于健全涉企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的建议

本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提出“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等机制,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和建立健全涉企业家错案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

第一,严格遵循和用好用足已有规定。尤其2013年中政委《关于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件的规定》(中政委27号)和最高法《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号),其中有27条意见,只要将其中规定落实,做到位,相信一定大大减少冤错案件。包括独立审判原则,审判公开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何种情形下排非,法院不得参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联合办案,不得通过降低案件管辖级别规避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不得就事实和证据问题请示上级人民法院,建立科学的办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得以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单项考核指标评价办案质量和效果等等。可以说句句箴言,段段入心。

第二,成立巡回工作组专门受理此类案件申诉。建议中央层面成立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地方巡回组,专门受理此类案件的申诉、再审,提振企业家信心。虽然根据官方报道,201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涉产权错案冤案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加大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清理力度,且势头很强,但目前只能检索到6件最高法再审案件,且是截止到2018年,没有检索到2019年后平反的最高法刑事再审案件。鉴于当前纠正涉企冤错案件的呼声高,需求大,建议对于涉企冤错案件掀起一场拨乱反正,在中央有关部门牵头下,成立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工作小组并设立地方巡回制度,专门受理涉企业案件的申诉、再审,提振企业家信心。

第三,建立涉企刑事申诉案件当面听取律师意见制度。确保申诉人及其代理律师的有效参与机制以及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当然,申诉审查程序也仅仅是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的先决程序,其本身也不等同于再审,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审判程序,由此也决定了申诉人及其代理律师对申诉审查程序的参与范围和程度不可完全比照审判程序。但申诉案件,尤其有律师代理的申诉案件,至少应当面听取代理律师的意见,而不是可听取可不听取。

第四,建立刑事申诉案件提级管辖和异地审理的常态化机制。目前刑事申诉的救济路径,从法律规定来看存在天然不合理性,“同级同地管辖”的这一制度设计容易产生“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原审法院缺乏自我核查动力,无论申诉人理由多么充分,几乎没有哪个原审法院会主动作出再审决定,导致申诉周期无限延长。虽然最高检早在2017年就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规定(试行)》(2017),但似乎并未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今年5月,最高法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案件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的提级管辖,是针对第一审的刑事案件,而其中规定的再审提审,针对的又是民事、行政案件。迄今为止,最高法对于刑事申诉案件的异地审理和提级管辖没有相应规定。建议可以参照最高检规定的异地审查案件的情形,由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重大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和提级管辖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刑事申诉案件提级管辖和异地审理的具体情形。尤其对于原生效裁判是经审委会讨论决定的,原则上应异地审查,重大疑难复杂的,原则上应提级审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规定(试行)》(2017)

第二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省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原处理决定、判决、裁定有错误可能,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可以指令由其他省级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

(一)应当受理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经督促仍拖延办理的;

(二)办案中遇到较大阻力,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因存在回避等法定事由,当事人认为管辖地省级人民检察院不能依法公正办理的;

(四)申诉人长期申诉上访,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五)其他不宜由管辖地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情形。

第五,定期梳理总结涉企刑事再审典型案件。建议对已经通过再审程序纠正的涉企冤错案件进行常态化梳理和总结。尤其对于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的近五年已经纠正的209件涉企产权案件,提炼裁判要旨,作为办案的参考。因为纠正一批错案胜过制定一沓文件。

THE END
1.政府信息公开征集结果 其他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通知公告司法部关于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公布以及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等事宜 2024-11-29 《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 2024-11-26 司法部2024-2025年度机关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4-11-21 司法部政府采购办https://www.chinalaw.gov.cn/zwxxgk/fdzdgknr/fdzdgknrtzwj/
2.中国法学会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公告方式:笔试、闭卷。 内容:时政、财会等相关内容。 联系人:于老师、李老师 联系方式:010-66122462/13810307875/13810276728 (三)《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法学会网络中心) 5.编辑部专业技术岗 时间:2024年4月16日(星期二)上午09:00-11:30(150分钟)。 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3425.html
3.肖江平在职教师法学院联系方式: 研究成果 一、著作 《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经济法案例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经济法学”部分(合著)(载《中国法律年鉴》(2010))中国法律年鉴社出版2010年9月 “经济法学”部分(合著)(载《中国法律年鉴》(2011))中国法律年鉴社出版2011年9月 https://www.economiclaw.pku.edu.cn/xzfc/zzjs/1279147.htm
4.中国法律年鉴汇总(1987你好,我想买,我的微信15845036036方便联系一下 觉2021-03-10 16:21:43 您好,我想购买2010—2020年中国法律年鉴,请问可否联系一下。谢谢 Ainy2021-03-14 14:06:48 请联系支付宝kuboat@163.com 豆友1676393632018-04-29 16:27:24 我也要买,怎么联系啊 豆友1676393632018-04-29 16:30:46 请留联系方式 https://www.douban.com/note/432278520/
5.何正才专业人员列表(长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公安厅第六届、第七届特邀监督员,农工党湖南省委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律师协会公司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律师协会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2016年度最受欢迎中小企业服务专家,2017年度《中国法律年鉴https://www.hanshenglaw.cn/CN/0502/85f60cbce0625f56.aspx
6.包万超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871 2开设课程编辑 1.《宪法与行政法学》(本科生) 2.《宪法与行政法原理》(研究生、MPA) 3.《中国宪政研究》(本科生、研究生) 4.《法律与行政》(本科生、研究生) 5.《宪法分析史》(本科生、研究生) 3学术兴趣编辑 主张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开放性研究中建立宪法与行https://baike.sogou.com/m/v63429390.htm
7.河北钧日律师事务所钧日律所入刊《中国法律年鉴》(英文版)涉外律所 LAW YEARBOOK OF CHINA(2019~2021) 冯路钧主任作品荣获全国律协摄影作品二等奖 钧日行:祝贺入选市政府特聘律师和全省涉外律师人才库 摄影作品荣获京津冀首届&河北省第二届律师书画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启动月钧日行6:冯路钧主任受聘河北佛学院客座教授 http://justsunlaw.com/
8.海口李大兴海南新概念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被《中国法律年鉴》辑入年度人物,其辩护词被海南省律师协会评选为“十佳辩护词”。业务擅长李大兴律师擅长刑事辩护、房地产、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婚姻家庭等领域的法律事务。主要业绩在刑事辩护方面,有众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死刑改判死缓保命(郑某军破坏电力设备案、高某故意杀人案等)、羁押者https://www.66law.cn/lawyer/2f0906b0d081d/
9.民主与法制社怎么样收藏 中国法律年鉴社 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 浏览(73次)/ 100-499人/ 法律 收藏 民主与法制社上海记者站 浏览(21次)/ / 其他行业 收藏 民主与法制时报驻湖北记者站 浏览(805次)/ / 其他行业 收藏 民主与法制时报上海记者站 浏览(191次)/ 50-99人/ 其他行业 收藏 岗位https://www.jobui.com/company/8875108/
10.北京职务经济犯罪辩护律师北京强奸罪律师荣誉头衔: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部主任,被选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 年鉴人物,载入《中国刑辩大律师》。律师荣誉2016年度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2017年度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2018年度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https://www.maxlaw.cn/xsbh-bjzwjjfzbh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