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迫于地域的多元性、信息的隐蔽性,法律行业的薪酬一直较为神秘。本文则以法务群体为调查对象,揭示了法务的就业现状、薪酬待遇。
阅读说明
1
2
样本数量:问卷投放1663份,有效回收858份
3
收入说明:如无特别注明,本调查所称收入、薪酬均指年税后薪酬
4
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法务画像
-分布情况
-个人情况
-工作情况
-收入情况
-外部因素
-个人因素
-年终奖
-股票期权
-非本职工作收入
第四部分自我评价
壹第一部分法务画像
1、分布情况
-性别
-城市
-行业
-公司性质
-是否公众公司
2、个人情况
-专业
-学历
-证书
-工作年限
-跳槽情况
3、工作情况
-工作性质
-工作角色
-工作内容
-工作时长
-团队支持
-团队人数
-外部律师
4、收入情况
-本职工作收入
-工资收入
-股权期权
-提成
1法务画像——分布情况
1.1性别——男生与女生比例约为1:2
男女比例与2019年的调查基本持平,2019年该比例为35.1%和64.9%。
1.2城市——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法务占比88.8%
一线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一线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二线
佛山沈阳无锡济南厦门福州温州哈尔滨石家庄大连南宁泉州金华贵阳常州长春南昌南通嘉兴徐州惠州太原台州绍兴保定中山潍坊临沂珠海烟台
*三线四线五线:略
附:
法务更多集中在一线(4城)与新一线城市(15城),占比73.1%,如果再加上二线30座城市,占比更高达88.8%,法务吉祥!
相较2019年,北上广深法务占比下降3.3%,从44.7%降至41.4%。
1.3行业——线下实体吸纳了最多的法务就业,在线上行业就业的法务在增加
行业
线上/互联网
线下实体
线下服务
线下实体就业的法务最多,这与2019年的调查相同。线上行业就业的比例为21.8%,相较2019年的13.5%上升了8个点。
1.4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法务最多
性质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法务就业由多到少的企业排序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三分之二,国有企业为四分之一,外资企业不足10%,只有6.2%,低于2019年的7.7%。
1.5是否公众公司——非上市/挂牌企业居多,上市/挂牌企业占比在增长
公众
境内上市/挂牌公司
境内非上市/挂牌公司
境外上市公司
非上市/挂牌企业占比68.6%,境内上市/挂牌及境外上市公司合计占比31.3%,高于2019年的28.2%。
2法务画像——个人情况
2.1专业——80%为法律专业,复合专业占比13.5%
专业
法学
非法学
复合专业
2.2学历——硕士及以上占比32.6%,增长明显
学历
A:985/211本科
B:985/211硕士/博士
C:非985/211本科
D:非985/211硕士/博士
E:留学本科
F:留学硕士及以上
G:其他
985/211的同学为28.8%,普通院校为67.4%。硕士/博士占比32.6%,高于2019年调查时的27.%,学历普遍提高。留学同学占比2.2%。
2.3证书——除法考外,证券从业及基金从业资格为法务优先报考项
证书
A:法律职业(律考/司考)
B:注册会计师(CPA)
C:董事会秘书
D:税务师
E:基金从业
F:证券从业
G:专利代理师
H:企业合规师
I:外语(专八/LEC/TOLES/托福/雅思)
J: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
K:注册内部审计师(CCIA)
L:内部审计从业
M: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N:职称(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审计师)
O:其他
P:上面的证书我一个也没有
除法考外,持证最多的是基金从业和证券从业,占比达25%。另外,法务同学持证由多到少的排序为:
法律职业证券从业基金从业职称合规外语董秘专利税务师注会
2.4年限——工作3~10年的同学为法务主力军
工作3~10年的法务占比65.3%,构成法务群体的中坚力量。
2.5跳槽——流动平稳,跳槽周期平均为3~4年
总体看,没跳过槽的同学占到20.8%,跳槽一到三次的为64.9%,四次及以上的仅为14.3%。从统计结果看,在跳槽的同学中,跳槽周期平均为3~4年。
通过比较不同工作年限中占比最大的情形,发现工作1年以下的,61.5%的同学没跳过槽,工作1~3年的,34.3%的同学没跳过槽,工作3~5年的,27%的同学跳过一次槽,工作5~10年的,27.6%的同学跳过两次槽,工作10~15年的,26%的同学跳过三次槽,工作15~20年的,22.2%的同学跳过四次槽。
3法务画像——工作情况
3.1工作性质
3.1.1工作角色——超过一半的公司法务职责不清晰
各公司大小、性质、发展阶段、管理方式等不同,其下总监、经理、主管、专员的工作内容及管理权限亦均不同,不具可比性。因此我们摈弃了传统按Title划分职级的方式,试图按描述方式确定法务的工作角色,并按管理权限从大到小的方式,以“ABCDE”来指代法务职级。
A
我派活,协调,监督,检查,考核,深度介入公司运营和管理工作
B
我干活,不找活,偶尔跨部门协作,以法务身份偶尔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工作
C
我只负责干活,不找活,很少跨部门协作,不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工作
D
我只干活,不找活,很少跨部门协作,不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工作
E
E类同学最多,占比55.5%,这在缺少外部强监管的公司较为常见,管理架构、权限设置不完善,比如非金融、食品药品行业,非上市/挂牌公司,或尚处初创/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大部分一人法务或可归于这一类型。
3.1.2工作内容——合同、争议、劳动为法务主要工作内容,同时新型业务在增长
内容
A:合同审查与管理
B:争议解决(投诉/纠纷/诉讼/仲裁)
C:催收
D:劳动用工
E:投融资
F:知识产权
G:合规(数据合规、ESG等)
H:BP/项目法律事务/区域法律事务
I:公司治理
J:综合法律管理,指导公司法律工作,全面介入公司运营、管理工作
合同审查与管理是法务最主要的工作,其次是争议解决、劳动用工,这是法务工作的三大传统板块。同时也看到,涉及知识产权、数据合规、法务BP的比例也不少,这对法务在法律之外的专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从事综合管理、公司治理、投融资事务的法务也不少,这说明部分同学工作边界已向外拓展。
3.1.3工作时长——57.1%的同学能做到在家吃晚饭
时长
A:166小时以内(在家吃晚饭)
D:301~420小时(007)(公司管饭)
E:421小时以上(公司就是我的家)
3.2团队支持
3.2.1团队人数——一人法务占比下降,超七成公司有法务团队,法务作用在提升
72%的公司有法务团队,其中2~5人的占比为38.7%,这表明部门有条件开展分工协作。相比之下,一人法务占比仅为28%,刚过四分之一,这一数字相较2019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38.2%),这说明法务部的架构、组织在完善,法务在公司的作用和地位在上升。另外,6~20人的比例为20.4%,21人以上竟然达到了9.6%,民营线下实体在其中占比最高。
什么样的公司会有这么多的法务?
从调查数据看,某银行保险行业法务人数最多,某同学称有1100人,另一同学认为“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是全集团法务人数肯定在千人以上”(金融银行),其他行业的情况分别为:1000(快消食品),300(建筑),280人以上(房产服务),250(互联网电商),200人以上(贸易批发零售),165(互联网电商),100(房地产),超过100人(高端制造),估计100左右(建筑),91(互联网/软件开发),86(装饰装修),80(建筑),70(制造),60(物业),集团兄弟单位多,总数应在60人左右(制造),48(金融保险),46(制造),30(交通运输),28(贸易批发零售),24(房地产)。
3.2.2外部律师——近八成公司的法务有外部律师支持
外部
A:未聘请
B:只有一家,委托大部分常规法律事务,遇特定业务另行委托
C:有多家,因为业务涉及不同专业领域
D:有多家,需要平衡内外部关系
根据法务阶梯另一调查,有78.6%的公司聘请了外部律师,这是法务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4法务画像——收入(税后)情况
4.1本职工作收入
4.1.1工资收入——超过一半的同学年税后薪酬在120000元以上
期间
(如无特别注明,本次调查所称收入均为年税后薪酬)
A:60000以下(5k*12)
B:60001~96000(5~8k*12)
C:96001~120000(8~10k*12)
D:120001~144000(10~12k*12)
E:144001~180000(12~15k*12)
F:180001~240000(15~20k*12)
G:240001~300000(20~25k*12)
H:300001~500000(25~41k*12)
I:500001~1000000(41~83k*12)
J:1000001以上(83k*12以上)
从期间看,年税后薪酬在60001~96000元期间的同学占比最高,为22.26%,从总量看,超过一半(53.85%)的同学在120000元以上,但仅有不到1%的同学超过了500000元。
4.1.2年终奖——四分之一的同学年终奖超过了30000元,比例较四年前有较大提升
奖金
A:0
B:1~5000
C:5001~10000
D:10001~30000
E:30001~50000
F:50001~80000
G:80001~150000
H:150001~300000
I:300001~500000
J:500001~800000
K:800001以上
接近八成的同学有年终奖,27.6%的同学奖金在10001~30000元期间,26.8%的同学超过了30000元,这一比例在2019年仅为15.9%。
4.1.3股权期权——这是少部分同学的事
其他
A:期权so
B:股票/实股sa
C:限制性股票rsu
D:虚拟股/干股ps
E:其他类型股权激励others
F:上面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与我无关
仅有8%的同学有股权期权等激励,大部分同学与此无关。
4.1.4提成——催收、案件与项目激励机制欠缺
提成
A:无
B:案件提成(标的额1~5%)
C:案件提成(标的额5~10%)
D:案件提成(标的额10%以上)
E:催收提成(标的额1~5%)
F:催收提成(标的额5~10%)
G:催收提成(标的额10%以上)
92.8%的法务没有催收、案件与项目提成,激励机制欠缺。
4.1.5福利——基本覆盖和完善
按各类福利占比多少排序如下:
A:提供生日、节假日、年庆、工龄福利(礼金/礼物/假期)
B:提供免费/优惠员工餐食
C:足额缴纳社保、医保及公积金(这得算福利)
D:提供补充养老(如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如重疾险、专属医疗保险)
E:协助申请地方人才、住房补贴、申请公租房等
F:提供公司免费/优惠住房
G:提供免费通勤(班车/公共交通费用报销)或私家车使用补贴
H:提供商业养老、医疗、意外保险
I:啥都没有(0福利)
J:提供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优惠购买资格
K: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并报销费用
L:提供学历津贴
M: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49.8%的公司“足额缴纳社保、医保及公积金”。另外,竟然有12.9%的同学选择“啥也没有”,分析得知,这部分同学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
4.2非本职工作收入——四分之一的同学有非本职工作收入,转化率存在提升空间
外快
A:法律职场培训(如面试)
B:法律专业培训
C:同事亲朋的咨询代书
D:诉讼或非诉事项转介
E:法律写作(投稿/出版/自媒体)
F:其他
G:以上都没有
公司激励制度不完善,那工作以外的收入怎么样呢?统计显示,23.8%的同学有工作以外的收入,主要渠道是两个,一是同事亲朋的咨询代书,二是诉讼或非诉事项转介,分别占比8.4%及7.8%,这不包括更多未转化的无报酬咨询。如能标准化常规咨询模板及流程,逐步拓宽咨询面,扩展外部资源支持,则非本职工作收入有向上提升空间。
索引
1、外部因素与收入关系
2、个人情况与收入关系
1.分析——外部因素与收入关系
1.1城市——一线城市收入高过其他城市
对比发现,一线城市收入高过其他城市,男生收入稍高。以一线城市为例,在低收入期间,女生比例高过男生,然后在180001~240000元期间形成交叉,高收入期间则男生比例高过女生。
更进一步,以各城市中收入占比最大的群体进行比较得知,一线城市中,男生收入从高至低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女生收入从高至低为: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男生与女生比较,同样呈现男生在高收入期间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如下图:
一线城市收入占比最多期间比较
最大比例/薪酬期间
(男生)
(女生)
24.1%/240001~300000
27.1%/144001~180000
24.1%/300001~500000
深圳
20.6%/24001~300000
28.6%/180001~240000
20.6%/180001~240000
24%/180001~240000
25.4%/144001~180000
广州
26.9%/60001~96000
32.8%/96001~144000
在新一线、二线、三线等城市中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
1.2行业——线上(互联网)高过线下
1.3公司性质——初入职场,国有薪酬低于民营及外资
起薪阶段,相较民营及外资,国有年税后薪酬低于60000元的比例更高。而在60001~96000元期间,国有、民营、外资三类性质企业差别不大。在最高值方面,外资在180001~240001元期间的数据明显高于另两类性质的企业。
1.4公众公司——上市/挂牌公司收入高过其他公司
1.5工作时长——更多的收入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2.分析——个人因素与收入关系
最多比例收入期间比较
985/211
非985/211
本科
23.1%/96001~120000
29.7%/60001~96000
硕士及以上
18%/144001~180000
20.3%/120001~144000
留学
38.9%/180001~240000
2.2证书——技多不压身,但证书可能只是诸多努力的一个外在体现
回答“上面的证书我一个都没有”的同学中,66.6%的年税后薪酬在120000元以下。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同学中,77.4%的同学年税后薪酬超过120000元,这一比例在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的同学中为71.3%。有外语资格证书(专八/LEC/TOLES/托福/雅思)的同学中74.4%年税后薪酬120000元。5.5%的同学取得了合规师资格,其中61.6%的同学年税后薪酬超过120000元。但收入表现非正态分布,呈离散状态,21.3%的同学在60001~96000元期间,同样比例的同学在180001~240000元期间。
证书对收入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以女生为例,取得合规师资格的同学中,87.5%的同学通过了法考,37.5%的同学通过了证券从业,12.5%基金从业,6.3%外语(专八/LEC/TOLES/托福/雅思),6.3%董秘。从上可知,收入高的同学,考取的证书也较多,但并不能证明证书对收入的直接促进作用,证书只是诸多努力的一个外在表现。
工作年限越长,薪酬越高,不跳槽情形下,多年媳妇也慢慢熬成婆婆了。
以男生为例,下面是每一工作年限期间占比最大的收入情况:
工作年限与薪酬的关系
1年以下
37.5%/60000以下
1~3年
36.7%/60001~96000
3~5年
20%/96001~120000
5~10年
16.5%/180001~240000
10~15年
29.7%/240001~300000
2.4跳槽——跳槽次数与薪酬高低无明显关联性
上图为每次跳槽的薪酬变动幅度。短期看,单次跳槽中,76%的同学实现了薪酬正增长。但综合分析发现,从长期趋势看,跳槽次数与薪酬高低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1、年终奖
2、股票期权
3、非本职工作收入
1.分析——年终奖
城市/行业间较为均衡,工作时长与年终奖无明显关联性。
以女生为例,下面是不同城市、行业占比最大的收入情况:
城市间占比最大年终奖
一线城市
30.7%/10001~30000
新一线城市
27.8%/10001~30000
二线城市
29.3%/10001~30000
三线城市
31%/0
四线五线城市
50%/1~10000
行业间占比最大年终奖
线上行业
27.1%/10001~30000
28.6%/10001~30000
年终奖超过50001的,线上行业为11.2%,线下实体行业为11.9%,线下服务行业为19.9%。
城市/行业间较为均衡,以公司性质/是否公众公司为标准来衡量也体现了相似的均衡性。
2.分析——股票期权
公众公司/民营/线上企业授予较多。
虽然股权期权大多是别人家的事(仅占比8%),但分析得知,授予股票、期权的行业/性质/公众公司的占比数依次为:线上线下实体线下服务,民营外资国有,境内上市/挂牌境外上市非上市/挂牌。
3.分析——非本职工作收入
民营同学遥遥领先。
以男生为例:拥有非本职工作收入的同学中,城市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企业性质方面,民营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两类性质的企业,排序为民营国有外资,其中民营线上行业的同学占比高达95%。从业年限方面,大部分同学集中在3~5年和5~10年这两个期间。
男生和女生在获取非本职工作收入方面有什么不同呢?男生在转介诉讼和非诉事项方面较多,男女比例分别为79.4%和69.7%,而男女同学在同事亲朋的咨询代书方面的比例相当,分别为78.8%和77.4%。法律写作方面,女生比例略多过男生,分别为40.0%和37.5%。
肆第四部分自我评价
评价
A:低
B:一般
C:刚刚好
D:不错
E:高
回答“一般”及“刚刚好”的总计为71.4%。正面评价“不错”和“高”的比例为17.7%,超过了负面评价“低”(11%)。
总体而言,小日子还过得去。
1、问卷数据其实在2023年7月已经获取,8月完成初步分析,但拖拖拉拉,跌跌撞撞,时至今日才提交成果,忐忑不安。
拿到数据,从哪些角度分析,考虑哪些因变量,使用什么分析工具,又如何呈现结果,完全一筹莫展;初步形成思路后又发现调查工具和分析工具有硬伤,个别重要、关键信息无法交叉分析,差一点将数据一个一个另行人工敲打,就差一点点;然后是数据的核对,文字及表述的统一,长夜漫漫的感觉;接着是呈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图形,饼图柱状图折线图阴影图面积图,不同部分配以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老眼昏花;初稿出来,有同学提出配图配色“太接地气”,又赶紧学习色彩搭配,到处抄别人作业,一个一个比对,牵一发动全身,一张图的配色更改可能涉及所有图的调整,绝望!最后发现,天赋就那样了,认命吧。
好多次,一边看着一堆数据图形一边发愁,发呆,心想这哪是人干的活啊,自找苦吃,以后再不这样,再不这样。但好在,都过去了,今年继续。
2、说点正经的事。这份调查报告还有很多问题,缺憾,甚至是硬伤,没关系,我们每年都要做一份,类似的其他调查也会陆续推出,这些问题在今后都要解决。
3、最后,感谢在问卷设计阶段、分析阶段给予帮助的同学,以及不断催促的同学,没有你们,这份问卷不能顺利完成,还有各位认真填写问卷的同学,谢谢,谢谢。
2024年,祝大家幸福,快乐,健康!
——Richard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