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中国法制史研究图书推荐法学著作文献中国法律思想史

与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要学习和精通现代法学,不仅要懂得它的今天,还要懂得它得昨天和前天,方能融会贯通。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使人们了解法制的发展历史和社会背景,前人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建树,中国的法律传统和国情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

明代则例辑考

杨一凡著

2023年12月出版/26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28-2137-5

本书题名“辑考”,前部分为研究成果,后部分为辑佚成果。

则例是明代重要的法律形式,主要用于表述食货管理的标准及运作规则的法令法规。明代则例的名类甚多,有赋役、漕运、开中、商税、钱法、钞法、官员俸给和考核、捐纳、赎罪、宗藩、军士供给赏赐及优给、马政则例等。则例是国家法律的细则性规定,具有法律规范具体、详细和数字化的特点和因地制宜实施国家经济法律制度的功能。明代则例在各地自然状况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为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发挥了重大作用。

古代法制资料钩沉(全10册)

杨一凡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6800.00元

978-7-5201-9963-6

《明清条例选编》(全38册)

杨一凡编

2022年6月出版/26800.00元

978-7-5201-9449-5

本书收入吏政、食货、军政、刑事、监察、宗室管理条例及条例汇编文献44种,其中明代23种,清代21种。所收文献版本珍贵,内有明刻本、抄本23种,清嘉庆以前刻本13种;其中孤本8种。

多年来,明清例的整理和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重大缺陷。明代条例研究还处在文献内容介绍层面,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在清代条例研究方面,学界对条例内涵的界定发生了偏差,已出版的教材、辞典、著作和发表的论文,凡论及“条例”内涵和性质者,除个别表述为“主要指刑事法规”外,几乎都把它界定为“专指刑事法规”。史实的真相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各部院署条例并存,共同构成条例文书的全貌。本书的出版,为重述明清法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古代地方条约辑存》(全15册)

杨一凡李守良编

2021年12月出版/9800.00元

978-7-5201-9356-6

全书收入宋、元、明、清地方条约425件,分为综合、吏政、田土、钱粮、仓储、漕运、盐政、学政、书院、风俗、军政、保甲、弥盗、乡治、乡约、狱政、营造、河工、蠲恤、杂规20类编辑。其中,条款涉及面广的综合类条约34件,吏政类33件,田土类8件,钱粮类12件,仓储类26件,漕运类11件,盐政类11件,学政类61件,书院类22件,风俗类11件,军政类28件,保甲类18件,弭盗类13件,乡治类3件,乡约类14件,狱政类10件,营造类3件,河工类32件,蠲恤类31件,杂规类44件。本书是首次对中国古代地方条约的辑佚、汇编,从多个方面填补了中华传统法律的馆藏空缺。

《明清珍稀食货立法资料辑存》(全10册)

杨一凡王若时编

2020年9月出版/6800.00元

978-7-5201-5959-3

古代食货立法从形成、发展到高度完善,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本书收入从明清珍稀典籍中辑录、选编的食货立法资料31种,其中明代16种,清代15种。除个别者外,均是首次出版。文献版本珍贵,内有明刻本、清嘉庆以前刻本、孤本、抄本和辑佚成果28种。其中,辑佚成果6种,孤本7种。从国外复制的资料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本书所收文献是研究明清史特别是法制史的珍贵资料。它的影印出版,无论是对于抢救中华文化遗产还是对于学术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清代判牍案例汇编·甲编》(全五十册)

2019年1月出版/29800.00元

978-7-5097-7363-5

《清代判牍案例汇编·乙编》(全五十册)

2019年3月出版/29800.00元

978-7-5201-4197-0

清代是中国传统法律最为完备、判牍案例集编纂最为兴盛的时期。本套书甲编收入清初至嘉庆朝的珍稀判牍案例文献十七种,其中四种为抄本;乙编收入嘉庆朝至清末的珍稀判牍案例文献二十七种,其中七种为抄本,另有多种文献系海外图书馆所藏孤本。本项目可为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材料,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秋审案例(全18册)

宋北平编

2018年11月出版/9800.00元

978-7-5097-9775-4

中国律学文献(第5辑全14册)

2018年6月出版/8800.00元

978-7-5201-2777-6

在中国古代,围绕律和律典的制定、诠释、实施及如何处理律与其他法律形式的关系等,形成了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基础、注重实用、与古代社会法律制度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律学。其内容涉及律学理论、应用律学、比较律学、律学史、古律辑佚和考证诸方面。要科学地阐述中国法律史,必须重视古代律学研究。

本书收入中国古代律学文献16种,按照内容划分,其中汉代1种,明代7种,清代8种。在这些文献中,有12种系从境外复制而来,其中8种为我国大陆所不藏,有重要的版本和史料价值。每一种文献附有文献简介,主要介绍作者、版本、内容及意义价值等,以便使用者全面了解文献信息,方便使用。

清代成案选编(甲编)(全50册·影印本)

2014年8月出版/39800.00元

978-7-5097-5842-7

清代成案选编(乙编)(全30册影印本)

杨一凡陈灵海编

2016年10月出版/24800.00元

978-7-5097-9719-8

清代成案选编甲编收录清初至乾隆年间代表性成案集15种,通行成案1种。乙编收录乾隆至清末成案集25种,所收文献,版本稀见。尤以记述乾隆、嘉庆两朝先例和案例的成案集10种,抄本、孤本9种。其数量之多,在我国出版的法律文献整理成果中尚属首次。

甲乙两编合璧,使读者一览现存于海内外的40余种有代表性的清代成案集全貌,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清代成案的面貌、性质和功能,有助于人们利用清代成案记载的各类法律和案例,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法律史,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文化遗产流传,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折狱要览(全16册·影印本)

2015年10月出版/9800.00元

978-7-5097-7915-6

本书收入司法指南性文献49种,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先秦至唐代有关办案方略和司法运作规则,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司法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还收入了宋、元、明司法指南文献多种,其中明竹林辑《新锲萧曹遗笔》系从海外搜集而来,明人王世茂辑《仕途悬镜》系抄本,是不可多见的珍贵文献。本书为古代司法指南性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均是新中国成立来首次影印出版,有重要的史料和版本价值。

古代判牍案例新编(全20册·影印本)

2012年7月出版/9800.00元

978-7-5097-3085-0

《古代判牍案例新编》收入文献29种,仅是现存古代判牍案例资料的很小一部分,但这些文献大多版本珍贵,其中有元刻本1种,明刻本和明抄本6种,清康熙至嘉庆刻本15种,清抄本2种,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部历代判例判牍汇集。就多数文献的内容来说也颇有特色,例如《仁狱类编》《折狱龟鉴补》是明清人编纂的先秦至清代的折狱典型案例的汇集,载有案例170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是明代及明以前各代的案例,记述了历史上先贤慎刑恤刑、公正执法的故事,反映了他们理讼断狱的聪明睿智及丰富经验,有助于弥补清以前司法研究资料的不足。

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丙编)(全15册·影印本)

杨一凡刘笃才编

2012年4月出版/8900.00元

978-7-5097-3016-4

本书共收录中国古代稀见地方法律文献20余种,主要是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代表性的省例、著名地方法规和法制文献,其中70%以上的篇幅收入了有代表性的清代省例。“省例”是清代省级政府制定的用以规范地方事务的法规、政令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省例的编纂、刊印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法规建设已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本书对于中国法制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地方法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相当数量的民事法规,是研究清代民事法律制度的宝贵资料。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共15册·点校本)

杨一凡主编关志国副主编

2012年1月出版/8900.00元

978-7-5097-2690-7

本书收入唐、宋、元、明、清代表性的司法指南性文献72种,包括唐至清代办案要略和操作规则类文献31种,明清两代著名的折狱经典3种,古代司法检验文献12种,讼师秘笈8种,清代秋审条款文献18种。这些文献大多版本稀见,有38种属于清乾隆以前的善本,有8种属于清抄本,其他均是版本不可多见的法律典籍。本书集历代有代表性的或有特色的司法文献之大成,为学界提供有关古代司法指导原则、办案要略和司法运作方面的文献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全13册)

2009年8月出版/4600.00元

978-7-5097-0821-7

本套书是国家“十五”规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法制史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续集,收入当代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史考证专著13种。这些专著是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又历时8年之久的精心撰写和修改而完成的。

收入本书的成果皆属作者独立创见,这些专著或是对有关古代法制的重新认识,或是对史籍记载错误和前人不确之论的厘正,或是对历史疑义和争议问题的考辨,或是对稀见法律史料的考释,其内容涉及到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等各个方面。本书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学术突破,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中国律学文献(第四辑)(全5册·影印本)

2007年5月出版/2600.00元

978-7-80230-556-4

本书收录律学文献12种,有7种是不可多见的孤本、珍本。由于唐以前的律学著述基本失传,本书收入的《刑法奏议》《论刑法》等四种两汉至隋朝的文献,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法学和法律思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文献的影印出版,在许多方面填补了我国法律文献的馆藏空白,对研究唐以后的古代法学理论和法律史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中国法制史入门书单推荐

一、忆昔花间初识面:初步建立对中国法制史的总体印象

中国法制史研究不同于一般的部门法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说,相较于部门法,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要更加宽泛,成文法、习惯法、礼仪规范等所有可以被称为规范的实务均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之列。除此之外,中国法制史研究更偏向社科综合研究,经常需要综合历史学、文献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学习研究

(一)理解好何为中国法制史

1.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全10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

新中国法制史研究的系统总结,兼有大量法条原文的整理。初学者可以将此丛书作为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教材,但该书设计的纲领性的理论架构较少,适合贯穿初期广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的整个学习阶段,并不适合作为中国法制史的第一本启蒙读物。

2.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杨鸿烈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奠基级别的著作,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总体论述,类似于西方法哲学流派研究的书籍。

3.陈新宇:《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4.杨一凡:《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杨一凡教授近年来的著作,内容是中国法律史的一些系统研究,有对传统观点的继承,也有突破创新的点,可以同仁井田陞先生的《中国法制史》一齐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史”和“中国法制史”两个不同的概念。

5.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

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从内容上讲,我国较早的系统探讨传统社会中法律与社会如何互动的巨著,昭示着传统社会下法律的精神和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讲,作者把法律研究、史学研究同社会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法社会史学的研究方法。建议结合杨庆堃先生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起阅读。

6.(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中国法制史研究绕不过的著作,这本书既是沈家本先生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成果总结,又是我们研究中国法制史需要参考的重要工具书。

7.【日】仁井田陞:《中国法制史》,牟发松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奠基人、中国法制史草创时期荒原上大踏步而行的探索者仁井田陞先生学术研究的系统性地概说,阐述了一些如今已成为学界共识的基本。本书语言较为平实、内容简明扼要,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国法制史学习研究开蒙书籍,亦是笔者在教材外接触的第一本中国法制史研究著作。

8.【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张建国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滋贺秀三先生的成名作亦是代表作,详细地介绍了“身分”概念与传统中国社会中血脉传继关系下朴素自然法,阐述了“家国同构”的传统中国社会法律层面的一般原则。

9.【美】德克·布迪、克拉伦斯·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西方汉学界中国法制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与中日学者不同,布迪教授用一种带有好奇的局外人视角,细致地观察了一些被身处这一环境中的人所忽视的现象,进而阐述了三个重要观点:中国传统社会中法律的公法性与惩罚性、中国传统社会中法律制度的严密性与审慎性、中国传统社会中将“家”作为最小的法律意义上的单位。

(二)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列举近现代西方历史学家共计51位的著作节选与主张,探寻西方治史方法。

11.(清)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2018年版

辨别史料、传统的文献分类法、目录学工具书。

12.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

史学研究的引路书籍,析分重要书籍、精读书籍、检阅书籍。

13.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构建历史思维,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14.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书中提出了提出“基本史料”与“其他史料”的概念,历史研究的工具书,通过本书可以培养史料选取意识,在研究某一具体议题时,能够析分哪些材料要主要参考、哪些是精读史料、哪些是略读史料。

二、当识庐山真面目:中国法制史的原典阅读

(一)法律原典阅读

15.《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先秦法制史研究难度较大,不建议入门即投身于先秦法制史研究。但本书校订、排版十分认真,甚至附有译文,是先秦法制史中不可多得的阅读门槛较低的原典。

16.《唐律疏议笺解》,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版

唐律疏议在中国法制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刘俊文点校版本较为详实可靠。

17.《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薛梅卿教授点校版本较少疏漏。

18.《大清律例根原》(全四册),郭成伟等编纂校订,2012年版

该书对大清历次修律的记载较为全面,然而点校排版存在一些错误,可配合马健石等编纂校订《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一齐阅读。

19.《大清律例》,田涛、郑秦校订,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该书排版校订较为准确,以乾隆五年修订后的大清律例为主,源流考察较少可首先阅读此本。

(二)成案判例

《清明集》记录判词十分详细,可以详尽地看到宋代法律如何运行,对研究礼教与法律在宋代生活空间内的互动、宏观立法与具体司法活动的隐秘离心。

21.《古代判牍案例新编》,杨一凡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收录了大量的明清私人案牍判例,对研究明清司法、明清法律思想大有帮助。

22.《刑案汇览全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收录了自乾隆元年至同治十年共九千二百余件案件的简要判决,对清代司法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3.(清)沈家本:《沈家本辑刑案汇览三编》,凤凰出版社2016年版

可看作《刑案汇览全编》之补充,汇编清末以来成案。

24.(清)全士潮:《驳案汇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配合刑案汇览全编看,可以看到清代中央与地方对同一法律问题的不同考量,也可看出中华法系下判例法与成文法的互动。

(三)法律民族志

由部门法转向中国法制史研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法制史狭义理解为法律史,理解为成文法的历史及其在历史中的运行,从而忽视中国社会中的无处不在礼仪规范与其他规范。

25.《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丁世良等编,199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

以地区分卷,收录明清地方志较多,对研究民间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社会约定成俗的婚姻、家庭、继承、祭祀、商业习惯等习惯法,具有重要意义。

26.《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极其厚重翔实的庞大资料库,做传统商事习惯研究的基本史料,共四十册的巨型丛书。建议按需阅读对应时期即可,是工具书。

THE END
1.牛津国际法权威学术著作牛津历史条约数据库开通试用(2024年12月4日Oxford Historical Treaties是研究历史条约的首要资源,提供The ConsolidatedTreaty Series的全文,是唯一收录所有国家在1648年至1919年间订立的所有条约的资源库。该系列中的各条约均可使用PDF格式呈现,与印刷版完全一致,还可按照条约缔约方、Consolidated Treaty Series(CTS)的引用、时间范围、条约名称和描述对其进行检索。 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077/7283.htm
2.8月3日起,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开始!(附考试大纲)产业第一部分专利法律知识 第一章专利制度概论 基本要求 了解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熟悉各种专利体系及特点;熟悉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掌握专利代理的概念和相关的规定;掌握与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相关的概念和规定。 第一节专利基础知识 http://m.iprdaily.cn/article_25279.html
3.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5、 11AZS010 中国历史上割据分裂时期的政治地理研究 李晓杰 复旦大学 6、 11AXW001 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研究 吴永和 华东师范大学 7、 11AZZ001 比较政治学理论发展跟踪研究 李 明 华东政法大学 8、 11AJY004 国防经济资源保障绩效研究 陈晓和 上海财经大学 http://www.sh-popss.gov.cn/newweb/newsInfo.asp?idval=151
4.党内法规实施的百年历史经验借鉴与实践进路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通过党内法规的有效实施构建依规治党的党内秩序。考察党内法规实施所经历的初步萌芽、曲折推进、恢复发展和全面完善四个历史阶段,其以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全面从严为遵循、以系统性思维为指导、以准确把握纪法关系为要求,为当前党内法规实施提供了经验借鉴。当代党内法规实施应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226/10097580.shtml
5.久远银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并已由有权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或人民 法院作出相关判决的,公司将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及其派生股份。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招股意向书及其 摘要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其他政府部门对本次发行所做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https://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5062500000023
6.12月整理的学术文献链接20、全国人大的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t.cn/h1kd7c,可以查询各级法律法规,个人觉得搜索功能比有些数据库好,适合在家写论文用;全国人大的法律释义http://t.cn/hrXIWy;全国人大的英文法规数据库http://t.cn/aokcQw,部分法律法规未进行翻译的更新。 https://www.douban.com/note/477169197/
7.当法律与AI碰撞,未来将有十种发展可能然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学习的语义检索和法律问答已经在开始改造传统的法律检索服务。比如,号称世界首个机器人律师的ROSS就是基于IBM的Watson系统的智能检索工具,利用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向律师呈现最相关、最有价值的法律回答,而非像传统法律数据库那样,仅仅呈现一大堆检索结果。 https://36kr.com/p/1721746309121
8.区块链大咖谈之蔡维德:法律的自动执行将颠覆法学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认知计算的一个应用就是法律, IBM 将法规和案例放进Watson系统, 并且交给大学(例如多伦多大学)和律师办公室实验。以Watson技术为基础,ROSS系统将认知计算运用在了法律检索领域。[9]不像传统的法律检索工具,如WestLaw, LexisNexis,BloombergBNA, 通过输入关键字,而后会列出一些列相关联的法律条文,案例、文献等,使用人需https://blog.csdn.net/Urh3t1/article/details/84207182/
9.人工智能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应用前景智慧司法解决方案一、人工智能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的系统,是基于数学、逻辑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知识论和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和应用。 早在1943年,神经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在合著的《神经活动中固有的思维逻辑运算》(A Logical Calhttps://www.faanw.com/zhihuisifa/1291.html
10.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行业动态2006年以来,杨冬权局长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档案部门要把握大局,珍惜机遇,适应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要求,提出无论是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级各类档案馆,都要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远程服务的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http://www.cdky.cn/113/15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