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律人AI使用指南

原文:法律|法律人AI使用指南|法官|法院|文书|公司法_网易订阅

01

引言

我有一个比喻:在AI时代,对于法律工作而言,AI擅长的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90,律师的工作重点由“做简答题、论述题”变成了“做选择题、判断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不同的可能性中间,根据我们的专业能力与过往经验,挑选出我们认为最具说服力的一种,然后构思出一个初步的论证思路。至于更为具体的、详尽的分析论证工作,就可以交给AI去完成。由此,AI可以将我们从诸多琐碎的、重复的、程序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某种意义上,这其实对律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需要穿透AI那看似华丽的表达,去甄别其背后的观点到底正确与否。

无论是此前多年的公司法务工作经历,还是如今来到律所的商事诉讼团队,我自己始终在民商事业务的一线,并且用AI产出过一些自认为质量还算不错的工作成果。所以我想从一个更加贴近实务的角度聊聊,法律人应该如何用AI来有效地协助自己日常的法律工作——哪些地方可以用AI,哪些地方没有必要用AI,能用AI的地方具体应该如何使用AI——以增强AI对于法律工作的实用性,进而实质性地提升法律人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还有必要再强调三点:

02

常用法律AI介绍

开门见山,先介绍几款我常用的AI,以及他们在法律工作中的应用特点。

1.通义:通义是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大语言模型,万金油式的AI,我曾横向对比过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大语言模型,最终感觉自己最喜欢的还是通义,在法学的专业性与语言的流畅度上,这是目前我使用体验最好的一款。

2.通义法睿:是通义专门针对法律行业开发的一个大模型,在法律领域更为专业,使用体验很好,尤其在“法律咨询”、“文本阅读”、“文书生成”等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还免费,强烈推荐。

3.kimi:与通义类似,其优势在于长文本的处理,比如可以让其阅读篇幅极长的文件并进行归纳分析。

5.讯飞智文:我主要用讯飞智文来做PPT,目前市面上可以做PPT的AI很多(比如Gamma的制作效果肯定更好,只是要收费),讯飞智文目前的优势在于免费。

6.案牍:尽调报告神器,我日常使用的频率不算高,但专门做非诉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此外,我看一些朋友也专门推荐过“法智”和“得理法搜”,自己试过,也挺不错,只是目前收费较贵,并且他们主要的功能基本都可以通过其他AI实现,所以我日常用得很少;我们团队还买了Alpha,Alpha也推出了“AlphaGPT”,但坦率地说,他的使用体验并不算好,甚至比不过免费的通义法睿,并且也是需要单独收费,所以我几乎不用。

总之,以上提到的这些AI,大家有兴趣都可以试试,有时候也许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别,用得称手的才是好的。

03

AI使用技巧概述

在以上各类AI当中,有必要先重点讲解一下以通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使用技巧,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其他各种语言类AI最终都源于这类底层的大语言模型。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使用这类大模型,那就基本意味着你能有效地使用所有AI。

在使用这类大语言模型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你其实可以把他当做你的助理,可以把他想象成的一个只能线上联系但真实存在的“人”。这个人他有一些特点:

1.虚拟对话伙伴:他虽然也是一个“人”,但他毕竟不在你身边,他只存在于屏幕的另一端,只能用文字(或语音)回复你,所以你们之间只能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意味着他有他的局限性,比如他不可能替你去开庭,不可能替你去和当事人沟通……他不可能去做那些实体化的人才能做的那些事情,他不可能完全替代你。

2.严肃的写作者:他是一个比较严肃板正的人,他能够用很流畅且正式的语言进行表达,这让他很适合进行法律文书的起草;但他还没有自己成熟且独立的人格,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文风,所以你还不能指望他能像我们一样,进行很日常且个性化的表达,如果硬要他进行这种日常化的表达,通常就会显得很别扭。当然,专业性的法律文书其实并不需要多么个性化的文风,只需要足够的专业、流畅、细致、准确即可,所以很大程度上,AI这种严肃、正式的文风确实很适合法律行业。

3.精准沟通需求:他还是一个跟你不大熟的人,更不是你肚子里面的蛔虫,不会仅凭你的三言两语就能够完整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面对他的时候,你需要足够清晰、准确、详尽地向他传达你的要求,让他能够清晰地理解你最真实、完整的想法。

5.语言逻辑强而法律逻辑弱:他有着极强的语言逻辑,能够清晰而流畅地用中文表达各类观点;但他缺乏对法律的体系化的学习、缺乏法律实战的经验、更缺乏对法学的体系化的解释能力,所以他并不一定具备很强的法律逻辑。他完全可能用很流畅的语言一本正经地论述着一个完全错误的法律观点。

而如果我们想要让AI有效地协助某项工作,就只能以对话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在此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准确而清晰地向AI传达我们的指令(prompt),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公式——身份+背景+任务+要求。

例如,对于合同审查而言,一段比较基础的指令就是:你是一名经验丰富、极致专业的律师【身份】;以下是客户给你的一份合同,客户在合同当中的地位是甲方【背景】;现在请你审查一下这份合同,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客户利益【任务】;你需要提示出合同中对客户存在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中需要进行修订的合同条款,你可以直接在原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逐条进行修订,然后向客户回复修订过后的合同条款,并批注相应的修订意见【要求】。

当然,以上这个公式是比较基础的版本,你还可以向AI下达更进阶的指令。比如你可以向AI提供相应的模板或案例,对文字的语调、文风、受众、篇幅等作出具体要求。理论上,你对AI所扮演角色的描述越准确,你给的背景信息越齐全,你对任务的描述越具体,你的要求越细致,那么AI就越可能产出符合你期望的工作成果。

大家不要嫌麻烦,对于指令(prompt),稍微多做几次就会逐渐熟悉,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指令模板、指令库,后期用起来就会非常的快。

04

律师工作内容概述

在介绍完AI的特点与基本使用技巧以后,我们或许有必要再谈一谈律师行业的工作内容与律师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只有梳理清楚了这个话题,我们才能确定律师的哪些工作内容是AI能够进行有效协助的,哪些工作内容则是AI无能为力的。

律师行业作为服务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资产投入,我们售卖的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方案、我们的意见……同时法律工作的一个特点在于,我们的工作成果即我们的方案与意见,大多数时候正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而这正让AI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律师工作内容的两种粗浅分类,并且律师所需要掌握的能力也肯定不止以上这些,此处就不再展开,在后续对AI基本功能包括应用场景进行具体介绍的时候,我会再顺带着分析律师的哪些能力可望得到AI的辅助与增强。

05

AI基本功能概述

1.分析解答功能:

例如,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遇到了一个法律问题,于是向AI进行提问,让AI进行解答;又如,我们遇到了一起纠纷,那么可以向AI陈述纠纷的基本事实经过,让AI来分析相应的法律关系以及应对策略,对此他也可以进行解答;再如,我们需要审查一份合同,于是向AI上传这份合同,由AI对合同条款逐一进行分析,并批注相应的修订意见,这也算是“分析解答”功能的体现之一。

“分析解答功能”指令示范:你是一名经验丰富、极致专业的律师;你的客户遇到了一起法律纠纷,以下是客户向你咨询的法律问题;请你帮他进行解答,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客户利益;你需要细致地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风险,给出具体的实操建议与应对策略,表达应当专业、细致、流畅:XXXXXXX【所咨询的具体问题】。

2.文书起草功能:

即让AI直接起草法律文书及协议条款,这应该是目前AI让我最惊喜的一种功能。当然,也要分情况讨论,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文书或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之下,AI能够发挥相当出色的文书起草功能,但在某些场景下就略显鸡肋(对此,我将在后续关于AI具体应用场景的介绍中进行详细展开)。总的来说,要想让AI进行有效协助,需要你对AI的功能有清晰的认知,并具备相应的技巧。

法律工作所涉及的文书多种多样。整体来看,我认为目前AI特别适合用来起草商务函件、内容简单的协议、单独的某个合同条款、不涉及事实证据而仅就法律适用进行分析论证的法律意见(包括给客户的法律咨询意见,或者在诉讼代理/辩论意见当中就某个法律问题进行论证分析)等篇幅不长的非事实性文书。但你确实不能指望AI在了解的信息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起草好一份相当完备的协议或一篇专业且详尽的律师代理意见。

某种意义上,你可以把AI想象成一个憋了一堆漂亮话,但缺乏自身观点的人,所以往往需要你给他一个的方向、一个指引、一个法律观点,他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否则,他的表达就很容易虚无缥缈,甚至完全可能煞有介事地用一堆漂亮话去分析论证一个完全错误的法律观点。

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律师行业的特点在于,你发表的意见应该足够专业而简洁,所以某种意义上,法律行业的特点与AI爱说空话的特点是冲突的,也就难免会有很多律师觉得AI很鸡肋。要想消除这种矛盾,那就意味着在你给AI的指令(prompt)当中,要对“背景信息”交代得足够详尽,并且最好给AI一个观点,而后让他基于你这个观点去进一步发挥、完善。这是让AI能够发表专业意见的有效方法。

还需要指出的是,就起草法律文书而言,对于证据情况较为繁杂、事实认定存在争议、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的案件,AI目前确实还很难直接进行有效的法律论证。我们都知道,作为法律人在进行分析论证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需要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流转,“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几乎密不可分,而目前AI在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综合提炼事实层面的能力还相当有限,并且由于他法律逻辑的缺乏,所以AI更难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有机结合起来,也就难以进行深入而复杂的法律论证。这时候,只有律师先进行初步的论证工作,而后才能交给AI去进一步润色,这就涉及到接下来的一个话题,即AI的文书润色功能。

“文书起草功能”指令示范:你是一名经验丰富、极致专业的律师;自然人A是你的客户,客户是B公司的股东,持有B公司40%的股份,现在客户准备向B公司行使股东查账权,根据《公司法》第57条之规定,股东需要先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请你帮客户起草好相应的《查账申请书》,要求专业、细致、流畅。

3.文书润色功能:

AI虽然还难以独立开展复杂的法律分析论述工作,但他在组织语言、格式调整及提升文书表达的精确性和流畅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只要我们能恰当引导,AI就能成为提升文书质量的强大工具。其中,AI的一个特点在于,他特别适合用来进行正式而严肃的表达,并且他的表达十分符合语言逻辑,流畅且极富条理,这就特别符合法律行业的需要。我时常会用AI来润色自己的法律文书,文书润色功能与文书起草功能相互结合,几乎构成了我使用AI的大部分场景。

AI的出现就解决了我这个痛点,对专业性的法律文书而言,只要指令(prompt)合适,AI润色的成果在大多数时候都让我相当满意,我强烈建议大家多试试。

使用习惯以后,对于法律文书的撰写而言,你甚至可以直接先借助“语音转文字”的功能,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快速地“吐”出来,然后初步形成带有自身法律观点的法律意见,这份初步的意见不用太过准确,甚至可以很口语化,然后你可以把他交给AI做进一步的润色与优化,最终AI完全可能产出一份专业且流畅的法律意见,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

“文书润色功能”指令示范:你是一名经验丰富、极致专业的律师,以下是我所起草的法律意见的一部分,请你帮忙润色一下,让整段文字变得更加专业、流畅、细致:XXXXXXX【给AI润色的具体内容】

4.检索功能:

我们进行类案检索所针对的对象,往往是某个具体的争议焦点,以此了解实务中各地法院对于类似争议焦点可能具有的裁判观点与裁判倾向。相较于裁判文书网而言,现有的Alpha、北大法宝、威科先行等法律数据库,已经对类案检索的流程进行了优化,但仍然比较费时费力,需要你掌握高度的检索技巧,输入比较准确的关键词,并且最终仍不免需要从海量的裁判文书中做进一步的筛选……总而言之,检索方法还没有做到足够的智能化。

5.总结提炼功能:

比如,此前我在对一家上市公司做法律尽调的时候,需要了解该公司某个业务板块的经营信息,就需要阅读该公司的《投资者报告》,但一份报告的内容往往上百页,阅读起来费时费力,这个时候,我就让AI帮我阅读了该上市公司的报告,AI提炼、总结得相当准确;又比如,我们可能需要阅读一份篇幅极长的判决书,通读下来会非常费时费力,梳理其中的案件事实及法律争议也会相当麻烦,这种时候也可以交给AI,AI可以比较迅速、准确而简洁地提炼出判决当中的案件事实、争议焦点以及法官的裁判观点。

还有些时候,当我撰写完一份法律文书,可能还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起各个部分的小标题,这种时候也可以让AI代劳,他往往会做得很不错,简洁而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开头思维导图的内容就是用AI帮我提炼总结的,虽然我也有做进一步的完善,但整体而言AI大大提高了我的创作效率。

6.启发功能:

在我起草法律文书或准备各类资料(如PPT)的时候,时不时会遭遇一些思路上的瓶颈,这种时候,我就会想起AI,通过向AI提问的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路。形式上,“启发功能”与第一点所说的“分析解答”、“文书起草”等功能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就我们想要实现的效果而言,AI确实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又比如,我现在需要撰写一份工作总结或代理意见,但我可能并不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面对这种情况,也可以向AI提问,把相应的背景和需求给他说明清楚,让AI帮忙列一个相应的大纲,或是起草一份初步的分析意见,或许就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进而完善我们的内容。

06

AI在法律工作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在此,我从两个维度进行了区分——第一,按照是否涉及具体的案件“事实”,由此区分出“高事实类文书”与“低事实类文书”;第二,按照是否涉及高度的法律“专业”知识,由此区分出“高专业类文书”与“低专业类文书”。而之所以从“事实”与“专业”两个维度进行区分,一方面,是因为“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本身就构成了法律工作的两大核心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我强调过的、目前AI所具有的两大缺陷——

第一,AI并不能搜集证据,也较为缺乏综合分析证据并提炼案件事实的能力,简而言之,AI不了解案件事实,他对案件事实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人为的输入。很大程度上,证据、事实的搜集、整理与呈现正是诉讼律师的核心工作内容,对此AI尚无法进行有效协助。虽然目前一些AI已经具备上传并分析文档(包括word和pdf)的功能,但整体而言,AI分析文档内容、综合认定事实的能力还很有限,尤其是在案件事实相对复杂、证据数量相对繁多、证据形式不够规范(比如对于手写的证据、字迹不清晰的证据,AI很难识别、分析)的情况下,AI根本抓不住重点,基本无法进行有效输出。因此,对于“事实类文书”而言,你很难指望给AI上传一堆材料,然后随便发出一句指令,他就能自动生成一篇专业且详尽的法律文书。对于此类文书,我们更多地需要使用AI的“润色”能力,而非“起草”能力。

第二,AI具有极强的语言逻辑,而相对缺乏法律逻辑,他完全可能用看似极其流畅、严谨的语言去分析论证一个完全错误的法律观点。虽然AI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法律专业分析能力,包括可以对简单的法律问题进行咨询、解答,但其发挥仍然很不稳定。AI擅长的是对既有观点的“归纳”,而非基于法教义学所展开的“演绎”。因此,对于“专业类文书”,要注意重点核查AI的论证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己方立场,对此类文书的起草,需要你基于自身的专业判断先给AI指明一个方向,然后再由他用更严谨、华丽、流畅、详尽的语言,对观点做进一步的充实。

综合上述两个维度,我们就可以把法律文书分为四类——“高事实高专业类文书”、“高事实低专业类文书”、“低事实高专业类文书”、“低事实低专业类文书”。

3.“低事实高专业类文书”:典型的如合同/协议,或是对某个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法律意见书。对于此类文书而言,往往不涉及某个纠纷的具体案件事实,或者说案件的事实信息往往不构成文书的重点。此类文书主要侧重于法律分析、策略建议、逻辑推理等非事实性内容,AI的辅助价值开始显著提升。对于此类文书而言,我们往往可以借助AI的“检索”、“起草”、“润色”及“分析解答”功能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4.“低事实低专业类文书”:最典型的就是心得体会、工作汇报这类八股文风格的文书。这类文书既不需要深入的事实调查,也不强调法律的专业知识,AI的辅助最为高效。对于此类文书而言,你可以极度信任AI的“起草”功能。

对于前述四类文书,从“高事实高专业类文书”到“低事实低专业类文书”,AI的参与程度会逐渐深入,其协助法律工作的有效程度也基本呈递增的趋势。

接下来,针对这四类法律文书,我会在每一类中再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书,介绍AI的具体协助过程。通过实际工作场景的展示,来帮忙大家了解利用AI提升法律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高事实高专业类文书

1.起诉状

起诉状是诉讼案件中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书。起诉状的目的主要在于启动诉讼程序,对起诉状而言,其内容最重要的其实就两点——第一,精准确定诉讼请求,第二,清晰阐述案件事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往往并不需要在起诉状里进行长篇大论的法律论证,对于案件基本事实的甄别及表述,才构成了起诉状的核心。而如前所述,AI相对缺乏综合分析证据并提炼案件事实的能力,因此你不能指望AI能直接帮你起草好一份起诉状。在这种情况下,AI的起草功能就显得相当鸡肋——因为如果你要用AI帮你起草好一份起诉状,那么你就需要在指令(prompt)的“背景”信息当中,将案件的诉讼请求及基本事实先向AI交待清楚,而你一旦将这些信息交代清楚,实际上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起诉状最核心的工作内容,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让AI来进行起草工作呢?

所以我才说,对于事实类法律文书,你不能指望AI能够直接帮你完成文书起草工作。

那对于起诉状而言,我们能用AI做什么呢?在这种应用场景之下,虽然我认为AI的“起草”能力基本不可用,但其“检索”功能与“润色”能力仍然能够发挥巨大的用处——首先,诉讼请求的确定对于起诉状相当重要,因为诉讼请求直接决定了案件的审理范围,而对一些稍微冷门或疑难复杂的案件,我们在起草起诉状之前,通常都会检索类案,通过比对类似案例的过往判决,来了解实务中的裁判倾向,并确定恰当的诉讼请求,这种时候AI的检索能力就相当重要,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我们可以直接去meta.law之类的AI进行检索,很快就能找出类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对于起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在我们初步陈述清楚案件基本事实以后,就可以交给AI,让他协助去做进一步的文书润色工作,以增强论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规范性,对此AI通常可以做得很不错。

简而言之,AI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助手,你不能指望AI能完全替代你,对于起诉状的核心工作(确定案件基本事实),目前最好还是由真人来做。

2.代理意见

此外,针对代理意见等诉讼文书的起草,基本也可以参照上述起诉状的流程。但需要提醒的是,在诸如答辩状、代理意见这类文书当中,我们通常都会进行分点论述。有些部分可能涉及到事实认定,而有些部分可能是纯粹关于法律适用的分析【例如法官要求原被告双方就“父母为子女买房的出资款能否认定为借贷”进行分析说理】,而对于这类非事实性的法律分析,那么该部分内容便可以考虑直接使用AI的“起草”功能,通过向AI预设我们的法律立场【例如我们认为父母为子女买房的出资款应当认定为借贷】,引导AI基于我们给出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论述,直接起草相应的法律意见。这也就与本章第三节“低事实高专业类文书”的应用场景比较类似。

应用实例:我直接让AI围绕“父母为子女买房的出资款能否认定为借贷”的争议焦点起草专业的代理意见,他论述得还挺不错:

▲可上下滑动查看

(二)高事实低专业类文书

某些法律函件或者商务函件即属此类,包括各类通知、申请书、告知函等等。

可见,对于此类文书而言,“事实”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因AI还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件基本事实的梳理工作,仍然需要我们亲自去做。当然,我们对事实的陈述可以尽量简洁,不必花费太长的篇幅去做冗余的表达。而只要事实梳理清晰,后续我们只需向AI说明起草该函件的目的(如催款),那么AI通常就还可以直接生成不错的内容。并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要求AI对文字的语气和风格进行调整,比如催款函的文风可以相对强硬,也可以相对温和,确保函件既专业又符合预期沟通策略。

(三)低事实高专业类文书

1.合同的起草与审查

对于“低事实高专业类文书”,我想重点讲解的是合同(或者说协议,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作为同义词)。因为对大多数民商事律师而言,合同的起草与审查工作几乎构成了非诉工作的大部分,其中,合同类型的不同也直接影响着律师的工作流程与工作重心。

在这一节,我想重点讲解的是前一类合同。

面对篇幅较长(如五千字以上)的模板化合同的起草工作,我通常不建议让AI直接生成出一份完整的合同。因为就目前而言,AI在生成长篇幅的规范法律文本的能力上,仍存在较大局限。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先通过各种合同库、资料库筛选出与客户业务领域相匹配的模板合同,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和交易背景,再就模板合同的某些条款单独进行定制化的补充与修订,而对于这些单个条款的补充或修订,AI通常可以完成得极好。(请注意我的用词,极好!)

应用实例:如果我直接让AI帮我起草一份完整的合同,他虽然能够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但这份合同还是太过简略,基本不可用:

但如果我让他专门针对合同里面的某个条款进行完善,那么他就可以做得相当不错,这个条款我几乎可以直接拿来用:

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合同审查的流程。目前大多数AI都支持上传文档,AI分析过后便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回复合同条款的风险及其修订建议;此外法律类AI基本都专门出台了“合同审查”的功能,有些AI能够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之上进行修订,直接生成一份包含修订痕迹的修订版合同(如Alpha),有些AI是可以生成相应的合同风险清单(如通义法睿)……而无论是以什么方式进行合同审查,目前我的使用感受是,AI的合同审查功能整体而言还比较稚嫩。因为AI确实缺乏现实的纠纷解决经验,他很难分得清合同条款的主次轻重,所以很多时候,对于真正具有现实风险的条款,他视而不见,而对于现实风险无足轻重的条款,他又能提出一堆意见。甚至于,有时候AI可能会对所有条款都进行风险提示,最终因过度预警而使重要信息淹没在大量无差别的提示中,这种“普遍撒网”的方式实质上削弱了风险提示的有效性。

当然,也不是说AI对于合同审查而言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看法是,有意义,但意义很有限,你不能指望AI能够直接帮你完美地修订好一份合同,他目前更大的价值在于,AI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我们看到AI所提出的一系列修订意见的时候,往往能够让我们察觉到自己遗漏的部分,让我们发现先前忽视的盲点,进而促使审查工作更加周密。因此,将AI作为提高审查效率与质量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方案,才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明智选择。

2.PPT制作

用AI制作PPT的常见流程是,首先你可以向AI下达指令,让他就某个主题生成相应的PPT大纲,然后你再在这个大纲的基础之上进行丰富完善,接着把最终完善过后的大纲上传讯飞智文这类AI,他就可以依据大纲的内容生成相应的PPT。

就整个PPT的制作过程而言,AI能够有效协助的地方主要在于可以帮我们省去一些排版、配图方面的工作,但毕竟法律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对于PPT的内容,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律师的专业判断,AI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四)低事实低专业类文书

在法律实务当中,这类文书往往以商务函件居多,企业的某些日常管理制度也大致可归于此类。这类文件通常侧重于形式与礼仪,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充满了各种官话、套话、场面话,其往往并不需要提及具体的案件事实,也不需要你进行深度的法律分析。AI在生成此类文书时,便能够展现出其在模板化内容生成上的优势,能够快速生成符合商务或行政规范的文本。

基于此,对于各种心得、体会、总结、汇报等等,用AI来写就特别合适,他就适合写这种充满空话套话的八股文。你只需要简单交代一下相应的写作背景以及要求,AI就可以产出相当完美的文案。具体如何操作,我就不再赘述,因为这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应用实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若要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需要履行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的前置程序。对此,你也可以让AI来起草相应的申请书。如下,他起草的申请书相当可用:

规避泄密风险:

07

结语

聊到这里,我基本算是全面介绍了AI在法律实践中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场景,希望这些介绍多少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在此基础之上,大家也可以多做尝试,将其逐步融入日常工作当中,我相信大家慢慢就会熟悉起来,对AI也会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在此,我也再次重申一个观点——法律行业以其深厚的专业壁垒与经验累积著称,而这是当前AI技术尚未完全具备的。因此,要让AI全面接管法律工作尚不现实,它更多是作为辅助工具的角色而存在。

而对于AI的未来,我也有一些展望。

此前高盛的一篇报告显示,44%的法律工作可由AI完成,而初级律师将被AI全面取代的言论也屡见不鲜。这多少表达了我们法律人的一些焦虑。

如上所述,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目前受限于两点关键缺陷——第一,其相对缺乏法律逻辑,缺乏对法学的体系化的解释能力;第二,AI相对缺乏对各种证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炼案件事实的能力。基于前述这两点缺陷,AI在法律工作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然而我相信,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随着他对更多法学经验与法学知识的摄入,他对法律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将持续完善,虽然或许还达不到完美的程度,却也足以应对大多数日常法律事务;同时,随着AI扫描能力、分析能力的逐渐加强,他对各种文件、各种材料、各种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炼事实的能力也会得到逐渐加强。当AI的这两种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我相信那才会是对律师的专业性工作造成实质性冲击的时刻。包括我通过新闻已经了解到,有法院已经在试点由AI来审理简单的案件,甚至可以预料到,不久的将来,对于大部分诉讼案件,法院可以直接用AI扫描、分析、处理案件的证据材料以及诉辩意见,然后直接生成相应的裁判文书,极大缓解审判压力。

那一天,我相信并不遥远。

此外,随着AI技术的深入发展,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会拥有一个专属AI智能助理。他在摄入我们以往创作的文字、文书、聊天记录等各种文字信息后,便能逐渐形成与我们相似的表达风格,他不仅能精准输出专业的法律文书,甚至还能直接模仿我们的文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如果再结合一些最新的语音技术,他甚至可以代替我们与他人进行线上的语音交流(比如解答他人的法律咨询),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我们的赛博人格。到那时,律师的工作形态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端的、重复性的、低专业性的岗位完全可能被AI所替代。当然,届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也将不再局限于法律行业,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字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法律人风险防控的职业习惯往往容易让人变得悲观。但面对未来,我依然保持审慎的乐观:)

THE END
1.专利检索:架起创新与保护的桥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SIPO):官方平台,提供权威的专利信息,是了解中国专利法律和政策的重要窗口。 佰腾:以其丰富的数据库和便捷的检索功能受到用户欢迎,特别适合进行大量专利检索的用户。 专利之星:提供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专利管理等服务,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https://blog.csdn.net/2401_88767384/article/details/144284355
2.国家政策解读平台智慧共享法治引领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信息爆炸和知识碎片化成为常态。为了确保公民能够有效地获取、理解和运用国家政策,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来整合和提供政策信息。因此,政府部门推出了“政策百科官网”,旨在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各项法律法规。 首先,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zi-xun/403880.html
3.北大法宝北大法宝(4) 中国第一套法律查询软件“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在北大英华公司和北大法制信息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内容极大丰富,技术全面升级,取得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并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北大法宝 位置 北京 类型 程序 功能 查询目录 1产品简介 2产品详情 法律法规检索https://baike.sogou.com/v451822.htm
4.北大法宝中国法律信息检索系统(东莞理工学院)订单名称: 北大法宝-中国法律信息检索系统(东莞理工学院) 订单编号: DD20211021000011 成交总金额(元): 30,000.00 一、商品信息 商品名称 品目 品牌 单价(元) 协议价格(元) 数量 运输费(元) 其他费用(元) 北大法宝-中国法律信息检索系统(东莞理工学院) 中文http://www.bidizhaobiao.com/info-195810508.html?companyId=27
5.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20240227.docx4.优势和价值北大法宝作为中国法律检索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以下的优势和价值:a.精准和全面的检索北大法宝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法律判决和法律案例,用户可以在该系统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检索结果准确且全面,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检索服务。b.快速和高效的搜索引擎北大法宝采用了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能够在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971903.html
6.专利侵权风险分析(FTO)法律服务观韬中茂首先,FTO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技术、法律、财务、外语等各方面知识的结合,企业内部的法务部门很难兼顾好以上所有方面。某一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降低FTO报告的价值,比如在检索阶段遗漏了重要专利,从而导致产品完全落入了他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不自知;又比如在将产品投入到国外市场时,由于对国外侵权比对原则的不熟悉,从而得出https://www.360doc.cn/article/30656440_997306037.html
7.浅论LexisNexis数据库内容及价值Lexis.com是LexisNexis数据库中的在线检索系统,专门提供在线法令、判例、法案等法律方面的检索服务,内容非常丰富,所收文献涉及法律(Legal)、新闻和商业(News & Business )、公共信息(Public Records)三大领域。本文重点介绍其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法律文献。法律部分又分为以下五类:(1)美国法律文献(2)美国以外包括中国http://iolaw.cssn.cn/gyyd/200809/t20080929_4601416.shtml
8.“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调仲云链(香港)常务副理事长 周蔚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智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包括律师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科技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提供的有力支持包括:通过使用电子文档管理、在线协作工具和智能法律检索系统,律师可以更高效地处理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fzgzapp/ggfzfwapp/lsgzapp/202312/t20231213_491532.html
9.标准检索论文范文6篇(全文)[2]刘光.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程-组件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民商事案件法律检索标准流程 第2篇 (个人微信号:gaoshanbujun)【按语】 中国法上现行有效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已经浩如烟海,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记忆,已经无法找全、找准特定案件所应适用的法条。要提高办案时找法的查全率与查准率,除了借助外部数据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xg5pd4i.html
10.无讼阅读换个方式,打造你的专属法律法规数据库(内附福利)随着经验的持续积累,需要走完整个法律检索流程的问题会越来越少,通过「本地数据库检索」的过渡,最终升级到「不需要检索」的终极状态,而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快。 1.2 量身定制 专业数据库要追求大而全,而律师个体更应该追求小而美,我们知道「多」永远不是优势。这就好比百度、Google收录的资料,在量级上远远超过专业的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92813370-2277-4c34-b8ab-841141d7c9dd?downloadLink=2
11.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李宝明中国系统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宝明 一、系统法学流派的兴起与现状 将系统科学引入法学领域的尝试,自系统科学问世之初就已经开始。一般认为,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著《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是系统科学与法学的最早结合。维纳运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对有关法律、正义、道德、社会控制等问题所作的“纯技术性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4710_1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