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辛,男,祖籍河南汝州,原名郭有勇,笔名解清等。历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宣部党委副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时发表《白毛女》《吕梁英雄传》《王贵与李香香》《李国瑞》,话剧《打石门墕》。1956年被评为高级知识分子。著有《书与电影评介》《怎样写特写》《深入开展抗美援朝的创作运动》《西瓜兄弟》,编辑《水落石出终有时》《走在延安的大道上》等作品。作品《西瓜兄弟》入选小学课本。近年发表回忆秦邦宪(博古)的稿件约20万字。
2、闫全义,男,汝行集团董事长、汝州市青瓷博物馆馆长。他斥巨资兴建青瓷博物馆,为汝州大地撑起了文化产业的一片蓝天。青瓷博物馆的建立,为汝州对外交往建立了一个平台,以丰富和珍稀的藏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汝州参观交流,提升了汝州知名度,扩大了汝州影响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积极回报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扶贫助困,连续三年举办春灯节大型传统艺术展演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其事迹先后被《中国扶贫杂志》《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今日汝州》等媒体报道。
3、宋兆普,男,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1964年3月出生,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十大慈善爱心人物”、“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2014年度“全国助残先进”等称号。从2009年开始,宋兆普运用自己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的“金庚康复疗法”,救治福利机构收养的脑瘫弃婴和社会贫困家庭脑瘫患儿,至今共救治了脑瘫弃婴3000多名,已有900多名趋于正常化。2015年,先后接收3批40名新疆脑瘫患儿来金庚医院免费治疗,其中19名患儿已经康复回到新疆。宋兆普和新疆墨玉罗科曼医院等3家医院联合,在当地组建了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先后有1400名维吾尔族患儿在当地得到救治,619名孩子得以康复。
4、闫素云,女,汝州市临汝镇人,现任中国轻纺城河南汝州商会会长、浙江省绍兴凯文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绍兴凯杰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汝州百瑞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她在外打拼多年,从事纺织品行业近30年,为了让更多的家乡百姓脱贫致富,为振兴汝州经济作出贡献,正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她却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15年11月份入驻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公司在10天内迅速投入生产,带动40多家企业入驻创业园,解决了2600余人就业,安置女职工1800余人。闫素云正在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含义。
5、姚金成,男,1948年10月生。国家一级编剧、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大型豫剧《村官李天成》《焦裕禄》《全家福》,越剧《韩非子》、话剧《承诺》、锡剧《浣纱谣》、婺剧《赤壁周郎》等。其作品曾获得中国艺术节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文化部文华编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现代戏研究会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河南省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等。其中,廉政戏《全家福》在全省巡演反映强烈,2015年11月,被改编成戏曲电影。文化界、新闻界高度评价姚金成的戏曲作品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称他“为新世纪河南文化赢得了地位和尊严”。
6、任庆河,男,汝州市蟒川镇唐沟村人,被称为“诚信鸡蛋哥”。荣获央视“3·15”贡献奖、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荣誉。2004年,任庆河来到郑州市,在丰产路和政七街交叉口附近租房开店。2012年9月,由于沿街店铺整治,他的店铺被拆迁,而此时,他已预售出的6000多斤鸡蛋票还没有来得及给顾客兑现。为了诚信,任庆河决定把鸡蛋装车,每天都在他原来的店址前等候顾客来领取鸡蛋,而这一等就是三个月。寒冷中的坚守,为他换来了“诚信鸡蛋哥”的称号。“诚信鸡蛋哥”任庆河的事迹,先后被《今日汝州》、《河南商报》、新华社、《河南经济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央视新闻频道等媒体报道。
7、张浩,男,龙道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龙式理论创始人,北京《前沿讲座》特聘金牌讲师,创业者商学院执行院长兼首席讲师。1995年,从事营销培训,独创“龙式营销”理论。2012年,主讲的“龙式创富法则”在全国几百家电台竞相播放。曾在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少林寺武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100多所学校演讲300多场。2013年,受邀在泰国为美国EFT公司精英讲解龙式营销闪电创富。2014年,成立的龙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培训教育、投资担保、慈善基金上市孵化、复利理财、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张浩认为,汝州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市场,交通体系健全,功能配套完善,政府服务到位,这些都让他进一步坚定了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的决心与信心。目前,龙道国际集团在汝州的投资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8、武东元,男,汝州市焦村镇槐树村农民。他年迈身残,义务修路30载;他持之以恒,无私地帮助村民;他无怨无悔,汗洒山村羊肠道;他诚实守信,坚守着做人的良心;他无私奉献,演绎着人间大爱。从1983年开始,只要过了农忙时节,武东元每天天不亮,就会推着架子车带着工具上山修路。一天挖一点,一天修一点,有空就去干。武东元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干了一辈子的农活,只想着把路修通了,大家外出干活都方便。30余年来,究竟修了多少条路,修了多少公里路,武东元已记不清楚了,反正看到哪里有损坏的道路,或者通往田间的路不通,他就走到哪里、修到哪里,小小的村落里,每一条道路都印满了他的足迹。
9、崔占,男,汝州市小屯镇人,中国剧协会员、汝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15岁进入原临汝县曲剧团学艺,师承河南曲剧第一代名角王立、樊大立、胡定、王中彦等,兼学生、丑,后专攻丑角,曾成功塑造《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等艺术形象,被老少观众笑称为“老鼠精”,书画家刘万林为其题写“中原第一鼠”。任政协汝州市第三、第四届委员,连任三届市剧协主席,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汝州市曲剧团团长、书记。退休后,继续为传承曲剧艺术奔走,任汝州市曲剧研究院书记、汝州市曲剧促进会名誉主席、河南曲剧大家唱协会主席、中国曲剧艺术节组委会委员等。
10、郭娟,女,汝州市王寨乡郑铁村农民。1968年,19岁的郭娟从王寨乡茶庵村嫁到郑铁村裴家。1971年,郭娟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年仅22岁的郭娟守了寡。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她任劳任怨,一个人挑起全家的重担,照顾公公婆婆。公婆离世后,郭娟又毫无怨言地伺候起无儿无女的大伯哥来。她用无声的行动和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多难的家,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孝老敬亲的优美华章。她孝老敬亲的事迹先后被平顶山新闻网、网易新闻中心、《今日汝州》等媒体报道。
11、鲁慕迅,男,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任《长江日报》美术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北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副主席等。其美术作品《马蹄莲》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并刊入《人民大会堂藏画集》,《清风朗月》、《荷叶小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鲁慕迅被国务院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作品《高风图》搭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鲁慕迅先生关心家乡文化事业,1992年,在故乡汝州举办《鲁慕迅乡情诗画展》,展出后将作品全部留赠家乡。
12、李树建,男,汝州市寄料镇徐庄村人,当今豫剧领军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豫剧“李派老生”创始人。主演代表作有豫剧《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登殿》《鞭打芦花》和现代戏《乡村警官》《试用丈夫》《儿大不由爹》等,曾获第十届、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香玉杯”艺术奖、首届中国豫剧节金奖、第十届“文华”大奖表演奖等。《程婴救孤》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
13、刘万林,男,国画家、教授。就学于河南艺术学院和中
国美术学院,刘万林学习中国画师从丁中一、马基光、李震坚、方增先、冯远、陆俨少等名家,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国画作品十多次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览,中国美协特邀展、提名展,三十多次入选省级展览,六次入选国际展,获国际文化交流奖、国际一等奖、文化部优秀奖、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省文艺成果奖,十多次获省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等。他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担任艺术主持,组织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河南省军区、八路军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徐渭纪念馆、蒲华纪念馆,海内外多家画廊及识家收藏。他的诸多作品在海内外重要专业报刊发表,河南卫视台、郑州电视台、山东卫视台《时代美术》栏目以《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为题做专题报道。出版有画册两种,入选多种大型画册、典籍。
14、任天成,男,家住汝州市蟒川镇柏树村,研究生学历,
2000年创办北京山河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先后帮助2000多名汝州老乡在北京、天津、上海、郑州、西安等地就业,多次参加捐资助学活动,现为北京汝州商会会长。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广泛宣传汝州,并多次带领北京汝州商会人员及各地企业家到汝州考察投资,为汝州经济发展尽心尽力。“天然气的引入、汝登高速的建设、城乡环境的改变、工业区的集中开工建设、全市社会风气的改善,必将加快汝州大发展、大飞跃的步伐,我为此感到振奋和骄傲。”作为北京汝州商会会长,任天成表示在外一定会宣传、推介好汝州,带领各地的企业家朋友到汝州投资兴业,为汝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15、李红军
16、朱文立,男,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人。高级工程师,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汝瓷文化杰出传承人。1975年,朱文立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原临汝县汝瓷二厂,他师从汝瓷传人郭遂学艺。1983年,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朱文立协助研制,调制配方,进行烧制试验,使天青色汝官瓷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汝瓷的这项空白。朱文立不断探索,在张公巷找到北宋官窑遗址。2006年5月,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朱氏汝瓷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宣布为汝瓷方面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7、孟玉松,女,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汝瓷行业领军人物、高级工程师、郑州大学客座教授、汝州市陶瓷协会名誉会长。她从事汝瓷研究和恢复工作40多年,使一代名瓷得以全面恢复并重放异彩。先后成功研究了天蓝釉、汝瓷十七号豆绿釉、汝瓷天青釉和汝瓷月白釉等,为中国陶瓷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参加全国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并受到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的亲切接见。作品《中华尊》荣获“上海世博会汝瓷礼品评选活动”特等奖。其代表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澳大利亚—中华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收藏。
18、禹民政,男,汝州市纸坊镇中山寨村党支部书记。2008
年以前中山寨是纸坊镇出了名的乱村、穷村,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几乎没有。2008年5月禹民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强化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清发展思路,做到真抓实干。运用4+2工作法化解矛盾,连续八年全村无一例信访。他先后筹措资金,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做到老百姓说事有处去,办事有人管。搞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建游园、搞绿化、安路灯、建文化广场和戏曲舞台、球场,让群众休闲有处去,健身有场地。中山寨村是我市目前唯一的一个省级文明村。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评为“汝州市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党务工作者”,2014年被授予“省优秀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19、李素勤
20、孙海玲,女,汝州市诚鑫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从2010
以来,连续6年到汝州聋哑学校、城区敬老院、大峪镇敬老院、骑岭乡敬老院、金庚医院开展慰问活动,累计捐助5万多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万元,在市妇联组织的“百元救助一位贫困母亲”活动中捐款1万元。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热心助学、光彩助学”活动中,分别捐款2万元、3万元、5万元和6万元。2014年至2015年,她连续两年在高考期间联合市交警大队,设立“爱心加油站”,累计捐出价值7万多元的六个核桃和伊利核桃乳,为考生加油送祝福。2013年至2015年,连续被市委统战部评为“先进单位”“荣誉单位”“光彩之星”;连续多年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突出贡献奖”;连续两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企业”,被市工商局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平顶山市总工会评为“平顶山市五一巾帼标兵”,被平顶山市妇联评为“爱心企业家”。
21、魏占强
22、曹春方,男,汝州市寄料镇坡根村党支部书记。1987年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全村干群治山治水、植树造林、修路架桥,荒山造林200余亩,道路造林200余亩,使贫困的山村逐步富裕。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村800多口人全部吃上了自来水。为开发建设九峰山景区,他带领群众修通九峰山盘山公路3公里,景区荒山造林1500亩,营造各种生态树达20万株。荣获平顶山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平顶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汝州市十大新闻人物。
23、李麒,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书协名誉主席。他出生于汝州市一个书香家庭,母亲李清莲是新中国成立后临汝县立中学的第一位女教师。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奋好学的人”的家风一直影响着他。上世纪九十年代,李麒的书法作品就在全国纺织系统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9年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2013年入选首届全国云峰杯书法大赛,同年被批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积极传承中国文化,以一个书法家的担当和自豪,多次到大峪镇、温泉镇等地以及市残联、公安局、地税局等单位为农民、公安干警、残疾人等义写春联,服务家乡人民。
24、张玉梅
25、李向阳,男,汉族,中国法学会会员、河南省律师协会
理事、汝州市政协委员、河南神鹰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共党员,现年43岁。李向阳积极推进普法教育,扩大律师职业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市广电总台联合举办了“法在身边”电视节目,用身边事、身边人讲解法律,受众达到上百万人次。多年来,李向阳积极参与法律服务“六进”活动,仅2014年1月至今,就进行了专场“以案说法”讲座20场、接待咨询群众8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汝州的普法工作。几年来,李向阳共接待了近100名老上访户,协助市领导做好信访工作。三年来,他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件,免费接受法律咨询上千件。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神鹰律师事务所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司法行政先进集体等。他个人连续被评为河南省文明职工、河南省律协优秀党员、汝州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汝州市优秀政协委员。
26、杜书安
27、王二长,男,汝州市蟒川镇滕店村人。1937年5月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从汝州市煤炭局退休后,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义务在蟒川镇滕店村燕子河滩种树。近20年来,共植树造林1060亩,铺就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王二长被村民推举为“种树协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周边5个行政村2000多户农民都纷纷上山种树,仅柿树就种了8万多株,为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他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和汝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汝州精神”先进人物。
28、陈明亮
29、武兵强,男,小屯镇河张村乡村医生。2014年8月3
30、杨爱英,
31、李三昌,男,汝州市寄料镇观上村人。1930年2月出
生,1947年10月入伍,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汝州市老干部学校名誉校长。曾先后担任中共临汝县骑岭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农工部长、三门峡市政协常委、义马市政协主席、汝州市政府顾问等职。1993年3月离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仍担任汝州市老干部学校名誉校长、汝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连续十年被汝州市委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佳“五老”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32、孙红亮,男,汝州市纸坊镇人,共青团河南省委驻厦门
33、梁巴金,男,汝州市温泉镇温泉村人,中华黄龙碑林(位
于骑岭乡范集村南端)创始人。自2006年开始,历时10年,自费90万元筹建占地20000平方米的碑林,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专门镌刻国学经典和孝文化的碑林。目前,已经刻制由中国当代600多位书法名家书写,内容以弘扬中华孝文化为主的成品石碑700余块。碑林建成以来,先后有近百名海外华侨和近2万名国内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34、杨景旺,男,洗耳河街道西西社区主任,河南省景旺贸
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热心公益事业,关爱贫困学子,倡树尊老爱老风尚。他救助失学儿童,为他们提供钱物达6年之久。自2005年至今,参与光彩助学21万元。2000年以来,每年春节他都向本社区65岁以上老人发放大米,油,面粉等,发放澡票3万余张。2015年春节,他免费给本社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大米6000多斤,折合人民币1.3万余元。
35、李现朝,男,温泉镇官西村人,华豫面业有限公司董事
长、汝州市人大代表,工商联执委。2000年开始自主创业,他致富不忘乡邻,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之路。曾资助一位相亲10万元承包土地300余亩,帮其优化种植结构。2010年,临近一村民的小型屠宰厂因缺少周转资金,不能按时给南方客户发货,他马上送去现金15万元,使该企业解除危机。2007年,他投资3万多元为村里安装路灯100余盏。他积极参与光彩助学活动,每年资助贫困学生,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36、周遂记,男,汝州市王寨乡温庄村人,现任河南省四知
堂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81年9月开始创业,198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温庄村建立两座学校,为家乡修水泥路、装路灯、打机井,使温庄村成为汝州市第一个有水泥路、有路灯、有自来水的村庄。从2015年开始,他编写教师日志赠送给全市教师,为村里的老年人发过年红包。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他多次出资承办大型文艺活动。
37、夏天海,男,杨楼镇夏庄村人,汝州市第一曲剧团团长。
2011年5月,自筹资金成立了汝州市第一曲剧团,致力于曲剧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斥资排演的剧目先后获省委宣传部优秀剧目奖。市第一曲剧团连续荣获汝州市“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他心系家乡,2014年损资2000元位村里添置铜器,连年免费为家乡唱戏进行文化宣传,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38、赵素省,女,汝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从医30多
年来,始终把减轻呼吸病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作为己任。她培训乡村医生300余名,累计诊治呼吸病患者10余万人,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近500万元。她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心里时刻装着患者的痛苦,义务为病人排忧解难。被评为河南省“医德先进个人”和平顶山市“医德标兵”,荣获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感动汝州十大人物”。
39、闫宇涛,男,临汝镇白土泉村人,郑州空军153医院放
射科主任,上校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委员,郑州医学会放射分会委员兼秘书。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专利4项,主编专著一部,参与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一项,任第一主研任主持军队科研项目一项,先后参加国际非洲维和、银川卫勤演习,玉树抗震等军队重大活动。
40、李六一,男,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肌病专科门诊
41、朱振芳,女,汝州人,上海思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创办上海思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高端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澜学堂,与杨澜创办的阳光传媒集团合作推广女性身心灵课程活动。2013年与万科地产、招商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社区高端教育服务平台,同时开设社区学堂。2014年打造高端社区生活美学平台--澜品会。2015年与招商地产共同策划“衣旧暖人心活动”。为家乡留守老人与儿童筹得价值16万元的物资。
42、李占成,男,寄料镇观上村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
43、腾永江,男,陵头镇桥沟村人,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
会会员、雕塑师。他1988年办工艺厂,作品曾多次获奖。近30年来,为周边多个县市寺庙及公园设计标志性水泥雕塑。他自筹资金30万元,开筑山泉九处,引水入池两座,修建孝贤碑林,进行古树保护,开发景点五处,雕塑古圣先贤圣像,教育子孙后代,绿化环境。为促进乡村旅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遗余力。
44、贺二奎,男,汝州市纸坊镇人。1978年应征入伍,1983
年7月入党,1985年元月退伍,同年5月在长东村担任村主任。1989年4月被汝州市司法局聘任到纸坊司法所工作至今。二十九年来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500件,无发生一起民转刑现象,避免上访106起,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44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9800人次。2016年5月以他个人名字成立了“老贺调解室”,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省、市领导多次表扬和群众的好评。2004年被平顶山市司法局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员,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2017年5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45、彭忠彦,男,汝州市寄料镇赵沟村人,中国散文学会会
员、汝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创作、编著、出版文学和文化专著16部,其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黄金女》《天爱》《窑祭》;散文集《乡情似火》《古韵汝州》;人物传记《国医外科大师——宋金庚传》《街长梁贵生传》;纪实文学《坚韧的守望》《爱心圣火》《历史的跨越》;长篇小说《曲行天下》等。任市作协主席期间,积极组织文学采风、文学交流、会员培训、作品研讨等活动,为促进汝州文学队伍出人才、出精品,推动汝州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4月,被授予“汝州市乡贤人物”荣誉称号。
46、彭天明,男,汝州市骑岭乡大张村人,骑岭乡大张村五
老协会会长。从2000年到2011年,他带领十余名老同志义务为村里主街道打扫卫生,数年来不分季节变换从不间断,不计报酬。为创建星级文明村,他带领五老协会的老同志积极参于化解信访问题,感化了一批想通过上访达到不良目的上访老户,现在大张村信访工作形势良好。他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1.8万元,为村里248名70岁以上老人购置生日礼品,为村里127名留守儿童购置了学习用品,使村里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47、张富年,男,汝州人,退休后,多次被评为老干部发
挥作用个人、老干部开展“十个一”活动先进个人。积极组织参加了焦村镇关工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的报告团。先后到七个单位作巡回报告,并先后捐款5000余元,慰问乡敬老院老人;为村里改变人居环境捐款1000元,还为受灾地区、特困户、村里铺路进行资助。身体力行倡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48、宁天镜,男,汝州市陵头镇宁庄村人。从事教育事业
40余载,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被临汝县人民政府给予“记大功”奖励,1987年被平顶山教育局评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他省吃俭用,捐资助学,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还动员在外创业的孙子宁洪涛拿出一部分钱,共计拿出4.4万元,帮助陵头镇11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圆了大学梦。
49、丁来福,男,汝州市环卫处退休干部。1980年以来,
义务从事书法社会教学,有1600多人在他的辅导下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为我市成功创建河南“书法之乡”作出了积极贡献。10多年来他婉拒学费,让跟他学习书法的学生和家长节省300多万元,被公认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进行文化交流,被有关部门授予“中泰文化大使”和“辛亥百年中国百位艺术大家”等称号。2017年4月,被授予“汝州市乡贤人物”荣誉称号。
50、张菲斐
51、许宗合,男,汝州市焦村乡人。1972至2002在陆浑灌溉管理局工作。2002年2月退休。1992至1997连续五年获奖,奖励一级工资,期间汝州电视台制专题片连播4次。
2012年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获平顶山市宣传部二等奖,并赠奖品。该同志处事严己律行,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法纪为底线的前提下,要机关力奋大业,能和领导同志融合相处。在村以敬他人获得他人所敬,在家孝敬老人以行支教育后人。在社会乐于公益事业,总以友富不如友仁、宝珠莫若宝善为怀。以言行举止膺获他人爱戴人尊崇。邻里之间村民有纠纷,都能及时调解,化解矛盾。还不断为他人起公司名、起人名、写申请、写对联等,有求必应。
52、郭二才,男,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人。郭二才同志自
53、李法亮,男,汝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退休干部。2002年退居二线后,组织成立了汝州市呈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填补了汝州市工程建设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可研报告编制等业务方面的空白。撰写了《浅谈招标代理机构如何开展代理工作》《浅谈如何通过施工图审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等论文,并获得优秀论文奖。他本人酷爱集邮和收藏,10多年来,先后组织参与了我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及唐代医学家孟诜逝世1290周年集邮收藏展览》、《汝州市第四届集邮展览》、《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集邮展览》等大型展览。所展出的内容大多是党和国家重大节目、重要纪念日安排的内容,主题鲜明,教育意义深远。有些图片十分珍贵,对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4、马小林,男,汝州市临汝镇人,市林业局退休工程师。参加工作四十年来,在造林、育苗、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等林业行业积累了一定的丰富经验,而且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员,为汝州市的林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1年退休后,先后被聘为“农业科技1101汝州服务站站长”、“河南省农业广播学校汝州分校兼职教师”等和多个大型果园、苗圃及全市多家林果专业户的编外指导。几年如一日,常年累月奔波于田间、地头和农业课堂,为群众林果生产排忧解难,深受群众好评。2014年被河南省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先进个人”。
55、冯社奇,男,汝州市临汝镇关庙村党支部书记。他以
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求实创新,奋进奉献,带领全村5500口村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风风雨雨十年,先后投资5285万元,修路、架桥、打井、建设新社区,发挥优势办企业,繁荣农村经济,农林转型升级,成绩优异。关庙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容村貌改观,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成为汝州市西北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正向生态旅游业迈进。关庙村先后荣获“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汝州市三星级文明村”“汝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星级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56、宋青林,男,庙下镇宋王村党支部书记,他认真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跟形势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加强党的知识学习,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坚持每月党课日学习习近平主席两学一做精神,和党员一起学习党的宗旨,任务目的使广大党员明确如何做一个标准合格党员。在紧要关头如何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同时和两委成员紧密团结劲往一处使,工作不松懈,带头作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真抓实干做出成效,受到群众的满意。建设了党群服务站、眼球场、门球场、健身器材、戏院、乒乓球、太阳能灯的架设等,街道整洁干净,树、花相映衬托显得格外多彩。
57、韩向阳,男,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人,汝州市向阳医院院长。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他常年开展扶贫助残活动,每年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80余万元,多次获得汝州市残联扶贫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以来,连年为我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免费进行准分子近视激光手术,并为每人资助学费2000元,所在班级班主任奖励2000元。2014年为我市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资助学费4000元。2016年以来,先后为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60岁以上老人、全市在职教师和糖尿病患者免费进行体检,大力弘扬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58、甄奎亮,男,汝州市夏店镇夏东村人,教育系统退休干部。他热爱书法、诗词,先后荣获国家、省级书法奖78次。现任香港书协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书画家协会汝州分会名誉主席,中国古文化研究会学部委员,北京华夏国艺书法院客座教授,汝州市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他热心群众的红白大事,只要群众有求,必定到场主持帮忙,做到既不失礼仪,又节俭办事。在附近几个乡镇享有盛名,深受群众欢迎和称赞。他善于调解民事纠纷,成功化解数百次家事矛盾,受到夏店镇九任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1995至2017年连任镇主席团(人大)成员。
59、王心志,男,现年64岁,中共党员,汝州市陵头镇陈爻村人,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退休后,他决定在家为村里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因其他曾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工作,面对村民对法学知识了解甚少,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他免费主动承担起了村民法律问题的咨询者的任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纠纷,控制事态继续扩大。回村三年来,咨询服务达百余次,为他人撰写各种法律文书数十件,在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邻里纠纷的调解,为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积极为村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村建言要大力发展经济林,他的呼吁受到村两委重视,两委决定在村里发展花椒基地和重要材种植。
60、贾苍现,男,汝州市小屯镇范湾村人,汝州市众诚选
煤有限公司董事长。下海经商以来,解决劳动就业岗位300多人,带动公司逐步走向强大,稳健经营。2013年至今每年拿出5万元为小屯镇范湾村60岁以上老人扶持过冬过年。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支持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6年汝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小屯镇会捐资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