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是当仁不让的首考学科,最后阶段的复习,考生们该做些什么?
二、夯实基础,归纳重点,聚焦短板,查漏补缺
中考试卷中75%—80%都是基础知识。考生应把精力更多放在基础知识上。中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如对2011版课标和统编教材要求背诵默写的诗文的复习,可以根据体裁分类顺序检测默写,及时归纳学生易错字,进行强化训练。课内文言文可以分层次,重点、次重点篇目分阶梯、分时段突破。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把之前出现的错题,特别是反复出现的错题找出来,归纳、分析、总结并弄懂。
三、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图,掌握应试技巧
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按文体分类对照考点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每个考点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做到胸有成竹。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反思自己在学科术语、答题逻辑、答题规范等应试技巧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考生应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解题的规范性训练。
四、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作文素材,训练撰写提纲
指导学生掌握一文多用的技巧,建议每位学生准备好3-5篇自己原创的优秀作文,为考场写作做好准备。还要注意积累自己生活的真实素材,从课本中提炼素材,也可以从课外的作文指导书中积累素材。训练学生撰写作文提纲,将思路落实在纸面上,可以防止特殊环境下因紧张而偏题失误,二来也可以反复修改母本,在内容形式上可以提质扩容。
五、名著阅读:系统规划,要点梳理,以点串联,设计梯度练习
2020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统编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12本。近几年刚刚考过的有《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未考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儒林外史》《艾青诗选》《傅雷家书》,《骆驼祥子》(2007年)考查的年代很久,不能掉以轻心。确定重点复习篇目为《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剩下的六部名著为次重点复习篇目。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主要情节,归纳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加强考点复习。课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各省市名师工作室的网课视频,通过钉钉群发给学生在家观看,丰富学生对这些名著的了解。最后,可利用每周套题训练,名著专题作业,强化对名著内容的熟悉。
数学
抓重点有的放矢
二、综合运用知识,注重能力提升
在专题复习中,应着眼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糅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阶段需抓住重点,侧重能力。建议考生根据知识、技能,以及中考热点、解题方法来确定专题,充分做好规划。在复习过程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感悟解题方法,及时总结归纳数学思想等等。
三、强化模拟训练,增强应考能力
四、调整考场心态,提高答题技巧
英语
拿分有窍门
一、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明晰备考方向
二、立足基础,高度整合教材
三、每天坚持限时阅读,点拨解题技巧
后期复习期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每种阅读题型解题的步骤和思路。每天坚持进行相当量的限时阅读,持之以恒。
五、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扫除知识障碍
后期复习阶段是查漏补缺和综合模拟的阶段,每位同学可以备一本错题订正集,把练习、测验和考试中的错误,有选择地摘抄在订正本上,并注明正确答案和原因分析。让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上,扫清自身的盲点。
六、落实学生课堂写作,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提升写作能力
后期作文一定要在课堂上限时完成,学生互评互改,高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好的作文应该是要点齐全、语言描述规范、逻辑紧密、卷面整洁。
道德与法治
找准方向和方法
受疫情和废止考纲的影响,道德法治学科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考生该如何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
一、明确变化,研读课标
2020年取消了中考的考纲,没有了“考试说明”,命题的依据变成了课程标准,题型和分值也有了新的调整。复习的时候,要研读课标,同时要明晰新的中考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备考策略。
三、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构建知识体系
道德与法治复习要注意整体性和综合性。复习时要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为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四大版块,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记关键语句和核心观点,忌大段背书
最后两个月的复习要以查漏补缺、回归基础为主要原则。要想中考取得好成绩,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背书并不是要通篇背诵,而是要找准关键语句和核心知识点。
历史
回归课本规范答题
一、调整心态强信心
二、回归课本固基础
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内容。初中教材的各课引言、插图、表格等也是中考考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现在仍要重视基础知识,尤其需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考重视能力,重视核心素养,但是基础是前提,知识是王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没有基础知识做依托,我们的能力和素养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住基础,从源头上备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模拟训练保状态
四、统筹规划提效率
五、注意答题规范
物理
一、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二、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教材中“想想议议”、插图、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典型例题进行必要的拓宽、延伸,做到举一反三。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基本公式的运用、单位换算、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加强限时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五、要暴露自身问题,突破短板。
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平时收集习题中的错题,根据自己在知识面与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加强该方面知识的复习,把做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巩固深化。
六、规范作答,注重细节。
在训练中,我们要求自己做到:作图清晰明了,解题规范有序,书写整洁干净等等。认真研究中考物理试题的评分标准,少犯低级错误。
化学
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一、注重课本,夯实基础
要针对课本,狠抓“双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而应当挖掘、推理出知识间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每节课前先预习复习的内容,预习步骤可以参照如下:看课本——看课本中自己欠缺部分——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划出难点和不懂之处,上课时注意听讲和记笔记。
二、抓好专题,提高技能
三、抓住问题,注重实效
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要讲究设问艺术,多在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概括时、从旧知引入新知时和学生练习时发现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设问。
地理
梳理脉络注重图表
一、思维导图(知识树)理脉络
建议让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梳理知识,整理思路,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摸清脉络,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解题的思路。
二、心中有图,构建空间感
有些学生能记住大洲、国家地图,但从中抠出一张局部图就不知在哪里了;有的学生知道局部图,却找不到其在世界的哪个方位,这些都说明学生的空间感弱,不能把各个区域图联系起来,形成一张完整的地图。备考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方位练图,比如地中海,让学生在世界地图、欧洲地图、南欧局部图、中东地图、非洲地图、北非局部图中找出地中海,观察地中海在各个局部图中的位置,各个局部图在世界中的位置,理顺局部图之间的相对方位,形成全方位的方向感,继而形成完整的空间感,考试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某地的位置,所属大洲(国家),从而据此分析它的自然人文的基本概况。
三、综合题分门别类,逐个突破
把综合题尤其是简答题分门别类,如工业选址、能源资源调配、农业生产安排、交通运输、高新技术产业、气候的分布和影响等等。对于同类型的题目,师生应注意共同整理出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答对率。对于综合题,学生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光想不练,常常能想到而写不出。所以,备考复习过程中,老师应要求学生一定要动笔写题,写的过程也是整理思路,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并且要注意规范用语,坚持练笔。这样学生就会越写越顺畅,答题水平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注意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拓展思维
五、从课本中来,回归课本中去
教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常常依赖各种复习提纲,完全忽略最朴实无华的课本,导致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一知半解,含糊不清,以致做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从下笔。比如中考题“竖版地图”,很多学生无法判断哪两个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如果学生理解经线的定义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那么就不会把跨越极点的线当作是同一条经线了。所以,课本很重要,在一轮复习后,可以安排学生认真看课本,回归课本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并结合地图,把知识点融入图中理解消化提炼升华。
六、学生勤于学,老师勤于管
生物
梳理知识举一反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的考查主要以课标为依据,围绕十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科学探究,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一、心中有“标”,能够知己知“彼”
二、学会“梳理”,真正“有序有效”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因此,要学会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梳理结构化的知识,对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同时,也要学会资料整理,尤其是大型考试的试卷,能够做到分门别类,让复习过程留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