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3.24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如果你对巴黎有所了解,应该知道在塞纳河南岸有座地标——荣军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那个金光闪闪的大圆顶,绝对是塞纳河畔最吸引眼球的景物之一。而就在这座著名的教堂里,安放着拿破仑的墓。当你置身于庄严肃穆的墓室,面对拿破仑的灵柩时,难免会思绪万千,甚至是心潮澎湃。
荣军院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
拿破仑的墓室位于正对圆顶下方的地下室,周围是大理石的胜利女神像
这段法国历史,人们往往以“拿破仑时代”相称。更有一些人认为,这段时期法国的兴衰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拿破仑的“个人传记”。这里得说一下的是,在法国,严格来讲,只有在拿破仑·波拿巴称帝之后,才能以他的名字“拿破仑”作为正式称谓,而在此之前,只能按姓氏称“波拿巴”。但为让你听起来更加顺当,我接下来将都统称拿破仑。
拿破仑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当时,这个地中海西部的岛屿,由当年的热那亚共和国刚刚“卖”给法国才不久。然而,就是岛上的波拿巴家族诞生的这个男婴,日后不仅使小小的科西嘉闻名全球,还使法兰西变得空前强大,以至于雨果在写《悲惨世界》时,情不自禁地挥笔写道,“科西嘉,一个使法兰西变得相当伟大的小岛。”
怎么样,不愧是法国名列前茅的大文豪吧,写出来的句子就是非同凡响。不过,拿破仑的起点并不是很高,他出身的家庭,充其量只是科西嘉的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因此,他后来有机会到法国本土读军校时,因为穿得过于寒酸,加之说法语时科西嘉口音又太重,经常受到同班同学嘲笑,说他是“冒牌的贵族子弟、冒牌的法国人”。入伍从戎后,拿破仑也因和罗伯斯庇尔有牵连,遭到热月党人的打压,甚至受过牢狱之灾。出狱之后,拿破仑一度极为失意,穷困潦倒。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在讲启蒙运动时提到过的普罗科比咖啡馆,时至今日由它演变过来的普罗科比餐馆,在显摆自己的店史时,仍会提到当年的拿破仑来此消费后,因没钱买单,不得不把他的军帽押在店内。
听到这里,你一定更想知道,后来被对手们惊恐地称为“科西嘉怪物”的拿破仑,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对此,我的回答是,拿破仑的崛起,与法国在大革命时期进行的内外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咱们中国人讲历史时不是常说“马背上得天下”就此而言,拿破仑绝对堪称典型。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再现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登上阿尔卑斯山,奇袭奥地利军队时的情景。
第一点,它在鼓舞法国革命者的士气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瓦尔密之战中,一群刚拿起枪不久的“无套裤汉”,竟然先是顶住了号称欧洲最著名的正规军——普奥联军的进攻,继而还取得了胜利,这不仅震慑了敌军,同时更大大鼓舞了当时法国人的斗志。说到这里,可能还得和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无套裤汉”?“无套裤汉”也叫“长裤汉”。原是穿华贵短裤套的贵族和富人对穿粗布长裤平民的蔑称。但在大革命时期,特别是雅各宾专政时期,这个词一下子成了褒义词,甚至似乎成了爱国者、革命者的同义词。
拿着武器的“长裤汉”
“无套裤汉”(左)与“套裤汉”(右)
第二点,是它具有鲜明的标示作用。法国革命者们在大革命期间进行的战争,可以它为界线,一分为二。在此之前进行的战争,以对付外来武装干涉、重在防守为主要特征;而在这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这些战争将更多地呈现出扩张性、征讨性的特征。
这种扩张性、征讨性的战争又为何会出现的呢?这就和当时的法国革命者想“输出革命”的念头大有关系,说白了,他们就是想借助战争,对其他欧洲国家进行革命教化;想通过征服欧洲,把大革命的“不朽原则”传播出去。
为此,他们还在所征服的欧洲地区,建立起了一连串的“姐妹共和国”,这些“姐妹共和国”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不仅实际上都依附于法国,而且还都是以法国为楷模的。例如,在法国侵占瑞士之后,在原来实行邦联制的瑞士境内按照“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模式建立的海尔维第共和国就是如此。
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期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法国大革命反对的就是专制,但在最后却仍然会出现“举国的驯服”。这种“举国的驯服”何以能在当时的法国出现?这一问题,说来话长,但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论是在战场上的战绩,还是上台执政后的政绩,拿破仑都有拿得出手的“称帝资本”。
拿破仑加冕称帝
此外,我觉得《拿破仑时代》一书的作者勒费费尔这一观点也很有见地,他说道:“正是法国大革命使波拿巴能有如此非凡的命运;他之所以能把自己强加于共和制的法国,是因为只要旧制度的党徒还在勾结外国力图复辟,就有一种内在的需要注定这个国家要实行专政统治。”
拿破仑登上法国权力巅峰时很年轻,也就30来岁。尽管行伍出身,在担任临时执政之前,根本谈不上有治国经验,但早就怀有政治抱负的他深深地懂得:要巩固手中的权力、使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稳定有序,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有一项工作非做不可。这项工作是什么呢?用拿破仑形象的说法就是,“必须要在因连年的社会动荡如同一盘散沙的法国土地上,投入一些大块花岗石,以夯实地基”。而他口中想投放的这些花岗石,说白了,就是包括政治机构的重组、社会经济的重建以及文化教育的重振在内的一系列内政建设。在当今法国最吃香也最难考的那几所以培养精英著称的“大学校”,例如综合理工学院等,就是在那时创办或因得到有力支持而获得大发展的。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创立于1794年法国最顶尖的工程师大学,被誉为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巅峰。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徽校徽中间写着拿破仑所定的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
校服太酷了!不忍心不上图
此外,虽然拿破仑在缺少治国经验的同时还缺乏很多必要的专门知识,但是他有一点做得很好,这就是能够知人善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很有雅量,善于容人。只要你有本事,并且愿意为他效劳,即使以前反对过自己,仍然会加以任用。他对担任警务大臣的富歇的重用,就是个明显例子。关于拿破仑的知人善任,歌德曾在《哥德谈话录》一书中不吝溢美之词。
总之,拿破仑在内政方面以制度创新、秩序和稳定为政策基点,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钦佩的。商务印书馆出的《拿破仑一世传》的作者、英国史学家罗斯因而写道,拿破仑“在内政方面的建设才能,丝毫不亚于他在军事方面的雄才大略。”
当然,拿破仑在统治时期,尤其是在他称帝后,在内政方面也有不少败笔,比如力图和旧贵族妥协,建立“帝国贵族”制度,等等。在这里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他在国内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完全是以个人专权为特征的。他这样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固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管怎么讲,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最后很有可能导致可怕之极的后果。
在为他给法国造成的巨大灾难而感叹时,我不由得想到在拿破仑想当皇帝时,有一位议员为捍卫共和制挺身而出,大声说不。他甚至这样说道,“无论一个公民对他的祖国作出多大贡献,理智要求在向他表示'全民感恩’时,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后来的历史将充分表明,一旦这种全民感恩超过应有限度,带来的后果会何其严重。为此,有一位近代法国的著名人物告诫国人道:拿破仑“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不过,在普通人眼里,罩在拿破仑身上的耀眼光环,或者说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强盛神话,主要还是由他在与历次反法联盟较量中屡战屡胜,建立了威震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大帝国组成的。试问,在法兰西独立建国后,何时有过如此广阔的疆域?欧洲有史以来,又有几个君主拥有他那样大的权力?毫无疑问,此时的拿破仑帝国是强盛的。然而,这种主要靠战争来维持的强盛又必然是不稳固的、暂时的。一旦战争失利,帝国的衰落乃至倾覆,也就指日可待,后来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
在被反法联军打败后,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诏书,前往厄尔巴岛。临行前几天,他获准在枫丹白露同对他忠心耿耿的近卫军告别。当天,拿破仑出现在枫丹白露宫大院子里的马蹄掌形台阶上,挥泪告别了跟了他20来年的将士,当时的场景相当感人。也正因为这一缘故,当你有机会到枫丹白露宫参观时会首先映入眼帘的那个大院,被后人们更多地称为“告别院”。
1814年4月20日,拿破仑心情沉重地走下马蹄形台阶,吻别了他的将士与军旗,登上流放厄尔巴岛的旅程。所以,白马庭院又被称为“告别庭院”。
拿破仑·波拿巴拥抱了近卫军队长
拿破仑在和老兵告别后,不得不登上英国军舰,前往厄尔巴岛,也就是一个介于他的故乡科西嘉和意大利的地中海小岛。这位曾创建法兰西大帝国的人,真的会心甘情愿地终老于这一小岛吗?他再度震惊世界的“百日崛起”又何以会出现?关于这些,我们会在下一讲和你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