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在开始,与法“童”行!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遵纪守法观念,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山东省教育厅制作了系列“以案普法”教育片,邀请法治课教师、法律专家结合真实案例根据政法机关处理结果剖析案件起因、反思案例教训,就未成年人如何做好自我保护、提高法治意识等进行指导。

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大家一起学习,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这些法律常识你知道吗?

01

什么是未成年人?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02

未成年人在什么情形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03

未成年人应如何自我预防和保护?

(一)不图惠。就是不贪图他人小恩小惠;

(二)不入伙。就是不要与不良的玩伴结伙玩耍,更不能被他人教唆参与团伙犯罪;

(三)不逞强。就是不要因鸡毛蒜皮之事,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

(四)不报复。当自己受到不法侵害,当时能力许可反抗是自卫,案发后进行的是报复,报复是违法甚至犯罪;

(五)不气馁。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不要丧气,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六)不涉险。高处、水域、电网等危险地方,千万注意安全;

(七)不耍危。如易燃易爆品的枪支弹药等火工品和管制刀具,以及农药等毒品等不能玩耍。

未成年人身边的案例故事和法律知识拿起小笔记一起来学习吧~

THE END
1.侯立虹:法的根本是维护正义?,而不是不法的保护伞却原来有的人道貌岸然又搬出西方的法治文明,什么“尊重违法犯罪才是高级文明”,什么“越是严重越要依法办事”,他们所谓的依法就是断章取义地依照《未成年保护法》,无视该法保护所有未成年人的立法宗旨,一味保护坏人从来不考虑保护被害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大量司法不公,使这部法律沦为坏人逃脱法律惩罚的保护伞。正如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4-03-25/176464.html
2.“未成年”不是免罪金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该沦为犯罪者的保护这是近期备受关注的几个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其中邯郸这个案子涉及校园霸凌、勒索、杀人、侮辱尸体,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毫无人性,但由于三名嫌犯均不满14周岁,依据刑法“不适用死刑”的年龄,再一次引发了大众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质疑,血债血偿、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非常高。 https://www.jianshu.com/p/286e8cf86ed1
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感12篇(全文)2013年9月4日星期三早上,我和同学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知识,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om8otjb.html
4.切实为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撑起“保护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能够令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切实为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撑起“保护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https://v.huatu.com/gktk/32t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