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一位阳光帅气的15岁男孩小盛,因劝解同学范某不要欺负人,被范某伙同蔡某殴打,医治无效死亡,打人者范某,年仅14岁。
事后校方声称此事件发生在校外,与学校无关,出于人道主义,赔偿给孩子母亲30000余元。这如同羞辱般的30000元人民币,让我第一次觉得,金钱如此肮脏。
校园暴力,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有人说:自打有了孩子,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心痛不已。为人父母,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然而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受伤的肉体可能能愈合,但受害的心灵却难以挽救。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生时代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这些暴力行为对他们的内心造成极大的阴影和后遗症。
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孩子就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自杀。
37岁得一独生子,儿子溘然离去,父母的悲伤,又该如何抚平
回到此次15岁少年为维护正义而被打身亡事件。上述校园暴力可能摧毁的是孩子的肉体和心灵,而这起事件摧毁的却是一条年轻善良的生命,摧毁的是一位53岁母亲的全部希望。
据记者报道,被害人小盛同学的母亲葛玉英,结婚以来一直没能怀上孩子,到了37岁那年,终于发现自己怀孕了,老来得子,让一家人的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夫妻二人努力工作,只为好好抚养这个孩子,他们工作到哪儿,孩子就跟到哪儿,从小孩子就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乱花钱,帮助家人做家务,从来没有与同学发生纠纷。
然而这次,他只是为一名低年级的同学说了句话,一名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就这么被无辜戕害。
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的葛玉英说:以前拼命赚钱都是为了孩子,现在要钱又有什么用呢?只想让受到惩罚,自己的孩子实在是太冤了。
家里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一定能明白,突然有一天自己唯一的孩子没有了,还没有任何说法,这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悲伤逆流成河》中说道: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无处申冤的葛玉英母亲,在53岁的年纪,学会了发微博,发头条,从各大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为自己的孩子伸冤,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作为一个母亲,或许比孩子去世更痛苦的是,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施暴者家长毫无态度:孩子未成年,家长也未成年吗?
如果说孩子年少,不懂得人伦道德,法律法规,那么这样的责任,该由谁来担负呢?一条生命就该这样离去?
事发一月有余,范某和蔡某的家长迟迟没有一个负责任的说法,这件事情目前的结果仅仅是学校出于所谓的人道主义赔偿3万余元,施暴者被送进专门为问题少年创办的学校。
自己孩子杀人害命,家长如此无动于衷,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是否该反思,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一些教导呢?
生理成年,并不代表心理成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未成年人随意欺凌别人的理由
中国的法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不承担刑事责任。14岁的范某如今依然逍遥法外。
一名十三岁小女孩的童年青春,就这么被四个人和社会断送。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
依据《刑法》17条规定: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涉事的这四个男生竟然没有一个年满十四周岁,最大的才12岁。
随着时代的发展,童年时期的孩子接受的不合适的信息越来越多,心理成熟期提前。那么法律是否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点值得所有人深思!
时代的健康发展,正义不能缺席!
请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不欺负别人,更不忍受别人的欺负
应对校园暴力最好的方法,是把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防患于未然。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到,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凌他人。不能以未成年为理由,随意勒索,打骂,欺辱别的同学,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法律和社会观念。
没有了施暴者,哪里还有呢?
虽然我们热烈的期待以上愿景能够实现,但我们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所以,教育孩子不欺负别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不能忍受别人的欺负。预防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需要每一个家长共同努力。
家长们要学会察言观色,关心不仅仅是给钱花
除了平时对孩子的教导,家长还要学会用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朋友圈子,校园生活,如果孩子有以下状况,家长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孩子很可能遭遇了什么困难:
如今很多的家长由于工作忙碌,认为只要给孩子钱就是爱。然而除了钱,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关心,和引导。
缺少父母的童年注定是不完整并且遗憾的,哪怕你给他再多的钱。
所以,请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不要让他留下一生的遗憾!
结语
在为这名正义的少年感到难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正义的行为需要量力而行,你的善良,必须有所锋芒。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齐心协力,制止校园暴力。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是“沉默的大多数”,那么下一步,就是“沉没的大多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