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类权利为己任,因此,法学是权利与秩序之学。西方的法学产生于古代罗马,在中国,法学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法家。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不同的分工,它研究人类的社会治理实践,也研究人们的权利行使。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自创立之日起,始终致力于打造山东省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争创山东省高校法学专业一流水平和国内知名的法学专业品牌。
今天,我们的学院依然年轻,但是已经成为山东省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重镇。在美丽的长清湖畔,山东师大法学院期待新一代法律人的加盟,为你们的成长、成功和成才,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学院概况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校领导为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工作站揭牌
(二)学科专业优势
(三)师资队伍
法学院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由海内外名师组成的高水平专兼职教研队伍,为我国法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学术研究深具潜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师资14人。有硕士生专职导师16人,兼职导师14人。学院先后有2位教师获评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先后有多位教师获评“(青年)教学能手”、“师德标兵”、“杰出青年”、“十佳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其中,诉讼法学新兴领域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
我院教师参加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暨“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格”专题研会
(四)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承担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9项、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项目10余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8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主编教材近10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转载。此外,承担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横向课题20余项。
夏泽祥教授著《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法学院注重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升,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下设两个特色方向:法学专业律师方向;法学专业智慧财产法方向。法学本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是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项目支持的重点发展专业。按照“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专业方向、分段培养”的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法律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科研创新训练,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法学院实施本科生科研班主任制度,为本科班级配置优秀青年教师,向本科生普及科研创新知识,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每年参加科创项目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0%。通过科研班主任、科研培育项目计划等措施,学院形成了立体、交叉式、纵向延伸的科研训练体系。
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中,学院2016-2019年共有61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包括共有26个国家级立项、8个省级立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共有三支队伍荣获金奖,七支队伍荣获铜奖。其中,“3D环梦造”工厂作品最终荣获省级金奖。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学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贫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荣获省级一等奖。
3.重视专业实训教育,强调专业实践能力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除了安排前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实践外,学院还开设《模拟法庭》、《法律文书》、《法律诊所》、《实训课程》等,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法律人风采大赛,并获得了全国模拟法庭大赛季军、山东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决赛二等奖等成绩,大幅度提升了法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上的相互呼应和补充。
4.重视全面综合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提升
除了专业性的训练以外,学院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法学院本科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和其他竞赛活动,屡创佳绩。近年平均每年有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被立为国家级或校级项目,在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金奖1项,连续多年在“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2019年本科生《关于健全大学生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机制的提案》获得全国优秀模拟政协提案,彰显了法学院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奋进的学习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国际化师资:学院30%以上的老师有海外交流经历,先后多位教师赴美国德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休斯顿大学法律研究中心、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纽约福达姆大学法学院、英国爱登堡大学法学院进行高级访学研修,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
2.国际化课程:奎蒙&格雷厄姆律师事务所律师,开设一学期课程。英文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常态化,让本科生与国际大师零距离接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法学院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美国圣玛丽大学法学院签约合作办学:一是双方联合培养法学专业的“3+1”计划(法学本科生4年内获得山师本科学士学位和英国或美国LLM(法律硕士)学位);二是双方联合培养法学专业研究生计划(法学研究生3年内获得山师硕士学位和英国或美国LLM法律硕士学位的双硕士学位)。现有多名同学通过联合培养项目,获得英国或美国硕士学位。
(七)学院风采
我院举办“2019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环境司法专门化研讨会”
我院举办山东省齐鲁法治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暨“西方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讨会
我院学生参加“淮海·玉龙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大赛获得季军
我院在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山东赛区演讲决赛、知识竞赛中均荣获二等奖
我院张锋教授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八)桃李芬芳
张伟荣,我校1982级校友、法学院讲座教授,现为美国辉瑞全球总公司法律事务部高级公司法律顾问、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专利律师。
赵信会,我校1987级校友、法学院兼职教授,现为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侯艳芳,我校1999级本科生,后考取山东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燕,我校1999级本科生,现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员,2003年经省委组织部选调进入山东省检察系统,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检察业务专家”,2014年入选“高检院第一批民行部门人才库”,先后荣获济南市十佳女检察官、济南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全省民行优秀办案人等荣誉。
康宁,我校2005级本科生,后考取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中国比较法研究会英国法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三、联系方式
学院公众号二维码:
毕业生咨询服务8618191686181917,用人单位招聘服务8618191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号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