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道德议论文(精选5篇)

(1)无偿捐献问题——捐献的范围。首先要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器官捐赠这种纯粹使提供者负担肉体的不利益场合,无论如何也不得由法定人行使行为能力欠缺者的器官处分权。其次是遗体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是物权法的客体,归属于生前的本人和继承法理下的其他人,在法律限制流通的范围内可由权利人进行处分。

3器官的分配问题

4建立知情同意制度

5特殊器官的移植——生殖器官及脑移植中涉及的问题

1978年美国silbe首先进行了人体移植,对一例先天性无睾症患者采用孪生兄弟同质移植。术后第8日受体中出现活动,2个月后数与活率达到正常人水平。2年后该受者的妻子分娩一健康男婴。在我国,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1984年首先进行了一例双侧外伤性无睾症患者采用父亲供睾进行同种移植术,获得成功。同时卵巢、子宫移植也在一些大医院展开并获成功。生殖器官的移植中身份权的认定成了争论焦点,现在大多数倾向于依传统的血缘、婚姻为基础确定身份关系,而不是以受者子女的基因信息来确定亲子关系,即无论供者与受者是什么关系,受者都是其生育的子女的父亲或母亲。

脑组织移植是择取供体脑组织一定的神经元或特定区域的细胞群植入宿主脑内,使其存活、生长分化,并与宿主脑组织整合,以替代受到损害或变性的神经元进而重建其神经环路,并产生神经递质等物质,达到调控神经功能、改善症状的目的,并不会使受者丧失原来的意识继而被供者的意识取代,即生物学上的受者成为社会学上的供者,因而也不会带来继承、债务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变更。

在医学领域中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的同时,医学法律与伦理的研究也要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可为拯救人类之伟大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善国.移植的伦理难题[J].政治与法律,2002,(5)

[2]汤晖.器官移植的立法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2,(5)

[3]郭自力.论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J].中外法学,1998,(5)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存在不足推进实践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始课程。开设“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得到感性的再教育,主体能力得以优化。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基础”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四是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五是让大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六是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

2.“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国“基础”课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科学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对实施实践教学没有硬性要求,对学时、学分等都缺少相应的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流于形式。第二,人力、财力投入不足。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扩招速度较快,而相应的资金、设备、实践场地无法保证,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第三,各方面力量重视均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无论是领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实施者与参与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和制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探索

为改变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本课题组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1.设立适合大班的教学模式。

“基础”课重在积极开拓创新,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设置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创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团队为组织,以专题为内容,最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合一、课内与课外合一、适合大班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2.建立新的教学目标。

围绕学生应具备的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诸多能力加以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

3.以小组为单位,摸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模式。

4.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精心设计成果展示。

(1)“学习汇报书”,学习汇报书是每个团队根据选择的主题学习性调查研究,经调查结果以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形式展现的纸质报告书。

(2)“团队亮相”,要求每个团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展示自己的队名、口号甚至是logo,还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团队成员的风格和特长。

(4)“活动感悟”,要求每个团队以简洁的语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触,如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后的心态等等。

5.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精细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团队主题汇报的成绩,作为“基础”课的平时成绩的一半,总分为100分,此分数在学生总评中按20%计算,该团队成员成绩共享,此成绩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

“学习汇报书”、“团队亮相”、“现场汇报”、“活动感悟”四项的分值比为3∶2∶4∶1。

参考文献:

[1]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4.

[2]徐倩.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汉字综合版),2001(6).

[3]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5:41.

[4]郭纯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2008(5),6.

一个人真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会作为一份成年礼不知不觉地落在你背上。它是一个使你不得不时时呵护的孩子,而他回报你的,往往只是灵魂和肉体上的痛苦。这样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给予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有这样一件事:一位记者问挪威大使:“您是第一次到长城吗?”大使说:“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每到星期天我都会自己开车去。长城两边的山崖上游人丢了许多垃圾,我和夫人一起去捡垃圾。”听完这则故事后,你可能会不解,按照某些中国人的逻辑,挪威大使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不是你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你何必要自己开车、自己买门票去长城捡垃圾呢?再说了,长城又不是你自己家的文化遗产,为什么要替它操心呢?大使却说:“上帝只给了我们一个地球,我们要珍惜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20世纪初有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他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被抢,导致他破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当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灵,懂得带着一颗责任之心成长,让人生发出璀璨的金子般的光辉。

(指导教师赵新民)

主题点评

说到责任,我认为应当把它解释成是一种勇于承担、义无返顾的态度和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志士仁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四川地震中,因保护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谭千秋老师,这是出自一种忠于本职岗位的责任感;丛飞资助一百多个贫困学生读书,比尔盖茨“裸捐”财富投身慈善事业,是出自一种关爱他人的社会道德责任;而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就体现了一种人伦道德责任感。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负责任,教师不认真教书,员工不爱岗敬业,公务员不为人民服务,经商的不讲诚信,当官的只顾中饱私囊,人人都偏离职守,置责任于脑后,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还能够生存下去吗?

选材点评

为了证明论点,本文先引英国王子查尔斯的话,对“责任”一词作了解释,再用喻证法、正反论证和例证法论证。如,把责任比作一个使人不得不时时呵护的孩子;外国大使在长城捡垃圾和中国人不理解的态度对比;弗兰克还债等事例,揭示出勇于承担责任给人带来的收获,彰显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思路架构成文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开头部分,从一句格言入笔,引出关于“责任”的话题。

中间部分,列举了挪威大使自己开车、自己买门票去长城捡垃圾的事,以及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因为银行被抢劫遭致破产,因主动承担了还债的责任而过了39年艰苦贫困的生活。有力地凸显了责任给人带来的人格魅力。

结尾部分,以极富哲理性的语言提出希望,愿每个人都怀揣一颗责任之心上路。

微瑕指正

语言点评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本文结合高考优秀作文,试从开头落笔、结构安排两个方面分析赋形思维的操作路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开头落笔的重复与对比

(一)通过因果联系法进行赋形

(二)通过概括联系法进行赋形

又如《三管齐下,不可偏废》(2016吉林)的开头,化笼统为具体,提炼观点,概括有力: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代要求人们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谋求发展,同时也要求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以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并且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三)通过类似联系法进行赋形

泉水默默流淌,汇成小溪,聚集江河,终奔流在广阔大海,喷泉骄傲喷涌,每滴水珠在空中折射灿烂阳光,构成一道绚丽的彩虹。人生路途,或有人像泉水默默前行,或如喷泉闪耀自我。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亦如此: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四)通过问答联系法进行赋形

如若是你,费尽心血,苦心研制,才得以推出花茶新工艺,自己还没有从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便泼了你一盆冷水,你会怎么办?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将他们一网打尽,独占市场?

作者紧扣材料,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下文浑然一体。

再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2015广东)的开头,通过一个问句,引发思考,与下文有机联系起来:

看春光云影,能y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五)通过接近联系法进行赋形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曛曛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熟的板车,起伏的吆喝,一路的[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六)通过对比联系法进行赋形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语文课堂上的接受、社会实践中的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言语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二、结构安排的重复与对比

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重复与对比是结构思维的第一原理,篇章结构的生成原理,是生篇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也是段句行文的第一规律。如果说标题是主题立意的浓缩化,那么,结构则是主题立意分形的外形化体现。高考作文能得优秀者,在结构安排上很多也是运用了“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

作为赋形思维模型的“重复”与“对比”,在写作中制约着材料的生成和凝聚、结构的安排,与话语(语段)的生成。(马正平《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如何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进行结构安排呢?这些高考优秀作文给了我们些许操作路径实例。

(一)议论文结构思维路径

从高考优秀范文中的深层结构分析,议论文作文结构安排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对赋形思维分析最优模型的“起、承、转、合”的变模,对“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操作的灵活组合。它们的开头――中间――结尾宏观结构上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典范,只不过进行重复或对比时所采用的思维路径有所不同。

中间部分的“议”,是通过哪些路径思维方式实现重复与对比的赋形呢?因果思维操作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议论文写作的深刻性问题。通过这种思维模型,针对作文立意,围绕构成分析“是什么”、原因分析“为什么”、措施分析“怎么样”、功能分析“会怎样”四个问题进行思考,或从某一方面,或从某几方面展开,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从这几个角度,依次挖掘、提炼,渲染成文,充分论证。

1.从构成分析“是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2.从原因分析“为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3.从功能分析“会怎样”的角度生成结构。

4.从措施分析“怎么办”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原因、功能分析的价值判断或应对措施,给出“怎么办”的独到对策来解决问题。如《莫拿分数论成败》(2016河南)认为“以分数论成败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5.从相似思维“像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通过联想挖掘出两个独立的事物、人物之间的相似性质和特征,如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从整体上贯穿全文。如《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中心论点“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喻贴切生动,说理形象而透彻。《起伏的波浪才更具有力量》(2016广东)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由漫画内容到漫画寓意,通过分析两个孩子前后两次成绩及所处境况,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观点。

6.从“类”“因”“法”“果”综合的角度生成结构。

所谓“类”即构成分析,“因”指因果分析,“法”指措施分析,“果”指功能分析,即从上述方面综合运用,生成结构。如《张开双臂,拥抱自然》(2015广东)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第4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点明感知自然的目的,感知自然的效果。第5自然段还是运用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感知自然的好处――悦目舒心”,对前面内容从功能分析角度进行渲染重复。

(二)记叙文结构思维路径

1.通过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人记叙文的结构。

2.通过逻辑化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事记叙文的结构。

3.通过空间分析的重复与对比生成以描写为主的记叙文的结构。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与现代法治中的“人民主权”“社会正义”原则相契合,也为践行现代法治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0/t20241015_5790813.shtml
3.中国法律思想史任务一(精选6篇)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来说, 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明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 二) 做好改革中的定位 由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教师则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帮助学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ry7isl7.html
4.《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电子教案.ppt《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电子教案.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第四节 朱熹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朱熹以儒家正统自命,因此,德治是朱熹的一贯主张,他仔细探讨政刑礼德的相互关系。认为礼德为治国的根本,政刑为治过之具,与礼德相比,只能为末。尽管朱熹认为德治为治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7/5311304024004133.shtm
5.民本思想分析论文范文6篇(全文)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无数学者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其中的精华, 为今所用。“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部分, 主张民为国之本, 各代大儒都通过例证向统治者阐述人民的重要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可以证明, 儒家的思想仍然适应这个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历史的经验证明https://www.99xueshu.com/a/lvonlibvjfa3.html
6.南昌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南昌大学876中国法律史(包括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考研通关特训班(一卡通) 3690.00 报名 南昌大学84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强化特训 1990.00 报名 南昌大学835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冲刺特训 1490.00 报名 南昌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考研辅导复试保过定金专用 2000.00 报名 南昌大学211翻译硕士英语考研强https://www.kaoyan1v1.com/yanzhao/101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