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2、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西周的九篇刑书;二是指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3、质剂:买卖契约,西周称为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4、田里不鬻:西周初期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归周天子一人所有,各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无处分权,无权买卖。

5、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分30分)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采取的是法家的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2法经内容;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

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其中的正律包括盗律,赋律,囚律,捕律。

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赋罪名以外的罪名。

具律是关于刑罚的适用,如加减刑罚等。

3法经的阶级本质;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

立法思想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如规定了窥宫,盗玺等。

3)维护封建等级,例如丞相受金,左右伏诛,就是说如果丞相受贿,要把他左右的臣属斩首问罪,这个因为刑不上丞相的缘故。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道试题,共30分。

每空3分)1.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1).媒氏2.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正确答案:1).刑名从商3.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正确答案:1).己恶而掠美4.《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正确答案:1).商5.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正确答案:1).启6.《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正确答案:1).平之如水7.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1).质剂正确答案:2).傅别8.礼制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1).亲亲正确答案:2).尊尊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A.墨刑B.劓刑C.刖刑D.宫刑正确答案:D2.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B.天命与天法罚C.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D.法网严密正确答案:A3.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正确答案:D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正确答案:D5.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A.斩B.戮C.醢D.脯正确答案:C6.“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正确答案:B7.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A.竹简B.丝绢C.铜鼎D.龟骨正确答案:C8.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正确答案:D9.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答案】A【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蜚、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方式被称为“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是()。

A.吕刑B.竹刑C.九刑D.汤刑【答案】B【解析】邓析是郑国的大夫,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竹刑”。

4.赎刑作为一种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答案】A【解析】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夏。

赎刑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周穆王时,曾命令吕侯“训夏赎刑”,就说明了这一点。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A.宋国的“刑器”B.邓析的“竹刑”C.晋国的“铸刑鼎”D.郑国的“铸刑书”【答案】D【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6.下列属于夏朝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律B.格C.令D.王命【答案】D【解析】在夏朝,不成文的习惯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王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西周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A.听狱B.断狱C.五听D.听讼【答案】D【解析】西周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前者称“讼”.后者称“狱”。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刑名从商:《荀子.正名》说:“刑名从商”,意思是说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针对对象是广大的奴隶和平民。

2、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

据郑玄注释,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

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小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

4、田里不鬻: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候和臣属,诸候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这叫“田里不鬻”。

5、六礼: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二、问答题1、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了封建性的国家,为了巩固从奴隶主手中夺取的政权,封建地主阶级采用法家思想作为他们的立法指导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意思是说,取消按照血缘关系而规定的法律特权,取消按照爵位的有无和高低享有不同的待遇,除国君之外,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罚。

这样,开始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意思是说,要制定成文法,并向老百姓公布,是人人皆知法而有法可依。

从而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9月《中国法制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君主制度B.维护等级制度C.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D.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E.有利于巩固与发展奴隶制社会经济参考答案:CD2.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一妻多夫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春秋时期,制作“竹刑”的是()A.子产B.叔向C.赵鞅D.邓析参考答案:D4.秦朝行政管理体制中所称的“三公”是指()A.丞相B.太尉C.都尉D.御史大夫参考答案:ABD5.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记载:旗人有与父异居而后母与邻人私者,父愤不能制,语子曰:“儿为我杀之!”子夜杀后母及邻人于室,自归有司,有司论极刑,部院核拟如所论。

丘持不可,曰:“《春秋》书‘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

夫绝不为亲,即凡人耳。

彼承父治命,手刃父仇,而以大逆论,无乃非《春秋》之义乎”乃以两议上,诏特从末减。

此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种司法裁判方法()A.《春秋》决狱B.三司会审C.临事制刑D.御笔断罪参考答案:A6.汉朝的起诉称为()。

A.告诉B.告劾C.举劾D.弹劾参考答案:B7.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其名称是()A.《泰和律义》B.《大扎撒》C.《条格》D.《风宪宏纲》参考答案:B8.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参考答案:B9.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范围可以概括为()A.代为办理各种无争议的法律事务B.代为调解或处理已经发生纠纷的非诉讼法律事务C.代办单项法律行为D.接受委托,进行见证活动E.代理参加仲裁参考答案:ABCDE10.讨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各个种类,并用案例加以说明。

讨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各个种类,并用案例加以说明。

学生姓名常海兵学号200910640027一、为什么说《法经》是中国古代法典的鼻祖。

1.《法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

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这段时期,在中国古代法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奠基阶段。

战国时期,以土地私有为主体的封建地主经济已逐步在各大国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在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取或已经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经济方面的成果,开始致力于上层建筑方面的变革。

他们以法律为武器,继承了春秋末期的公布成文法的传统,主张以公开的、划一的“法”取代奴隶制的“礼”和秘密的“刑”,并提出“法治”的口号以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礼治”,要求建立保护地主阶级利益、打击奴隶主旧势力、维护封建的生产关系并调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

由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组成“法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变法”、“以法治国”、“一断于法”。

他们在不断认识新的社会关系,总结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完善、充实了自己的法治理论,指导着战国时期的封建立法和执法。

在此大背景下,魏国当时的宰相李悝集诸国成文法之要而作成的中国历史上具备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应运而生。

李悝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保护经济、政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维护新兴地主阶级所取得的利益,使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在变法的过程中总结了前人的立法经验,在“撰次诸国法”的基础上制定出《法经》。

《法经》既是变法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变法成果的肯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

它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以罪统刑,是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建树,对于后世封建法典体例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2.《法经》的篇目及其内容。

根据史料记载,大致可以了解《法经》的篇目结构为:第一部分是正律,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四篇。

第一篇《盗法》,是惩罚侵犯财产的犯罪的法律;第二篇《贼法》,是惩罚杀人、伤人等侵害他人人身的犯罪的法律;第三篇《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讯罪犯的法律规定;第四篇是《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规定。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BCAACBDBBBCDBAA二、多项选择BCCDCDBCABCDABCDCDABCABADCDABBCADABDBCCD三、简答:1、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财产刑,身份刑,流放刑,耻辱刑。

2、主要围绕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录囚制度等简要加以阐述。

3、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制定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

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

标志立法走向成熟,有利于司法统一,有利于立法系统化,将实体与程序分开,等等。

4、律、令、式、廷行事、法律答问5、在汉朝,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其首创为董仲舒。

在运用上容易产生很多弊端。

6、同第三题。

7、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础组成部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凡是礼所不容的,就是刑所禁止的;凡是合于礼的,必然是刑所不禁的。

8、主要围绕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录囚制度等简要加以阐述。

四、论述题1、它继承了魏晋以来各代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重大改革,使封建法典进一步完善,其成就有以下几方面:篇章体例更加简要,刑罚简明宽平,确立封建五刑,创设十恶制度,法律维护特权等级制度。

它所创立的法律制度被唐所继承,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世族门阀特权进一步法律化;表现为“八议”入律,官当制度,重罪十条确立,五服制度使儒家的礼仪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

3、秦代的诉讼形式已有明确的划分,依据诉讼主体的地位,一般可分为公诉;一为自诉,又可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后者的控告官府不受理。

在审判程序上,先听口供,加以笔录;然后再加以讯问;对态度不好者可以刑讯;判决完毕要宣读判决书;还可以上诉。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ACDBAACCACC二、ABCABCDABCACDACDACDABABCABCDBCDBCDAC三、1、主要围绕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录囚制度等简要加以阐述。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夏2.刑罚世轻世重轻中重3.邓析4.廷尉大理寺5.《九章律》厩6.张斐杜预7.北齐律8.十二七9.《唐律疏议》10.非公室告公室告11.杜周杜延年12.《魏津》(《新律》)13.宋14.笞三百弃市15.谋反恶逆16.三年17.理学18.热审19.德主刑辅20.五复奏三复奏一复奏21.斩衰齐衰22.《问刑条例》23.大理寺卿通政使礼部24.《大清律集解附例》25.人民委员会26.《泰始律》27.杂28.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29.元30.明《大诰》31.《大清律例》32.清未修律二.名词解释1.五刑:刑罚名。

有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2.《法经》:魏李悝编撰。

六篇:《盗》、《贼》、《囚》、《捕》、《杂》、《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读鞫:中国古代,断罪判决原则上要对被告及其亲属宣读。

最初出现于先秦。

4.三司推事:首先在唐代,对某些特别重大案件,由中央的大理寺,刑部及御史台长官组织特别法5.六礼: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须合乎一定的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董仲舒:我国封建时代著名唯心主义思想家,哲学家和经学家。

(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

主张以儒家学说思想作为西汉的指导思想,提出“墨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首倡春秋决狱。

7.《大清新刑律》:1905草订,1910颁布。

分总则,分则两编,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条。

依资产阶级刑法体例,采取资产阶级国家刑罚体系。

8.晋律:又称《泰始律》,贾充、杜预对曹魏《新律》删订,颁行。

该律经张斐、杜预作注,又称“张杜律”。

共20篇,增《法例》,增加律疏注释。

9.热审: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审录关押在京师各狱的笞杖罪囚,或免释或减等,或保释。

2.《汤刑》——是一种古老的刑事惩罚方法,源自中国古代传统的惩罚之一,最早见于西汉时期。

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刑罚,此刑罚需要将受罚者裹上特制的油纸或织物,有时将受罚者注满滚水或蒸汽之后,在裹着油纸时将其烧死。

另外也有侵入汤池中烧灼受罚者的手段。

尽管如今汤刑已经不再被使用,但它仍被认为是一种严厉的刑罚,用以惩罚特定的罪行,如盗窃或破坏他人财产等。

3.商朝五刑——指的是一种权力机构根据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每一种刑罚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旨在保护社会的安定,维护当时的法律秩序,使社会可以稳定的运行。

4.周公制礼——西周时期周公将夏商时期的礼制加以整理编撰而成。

5.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周朝的刑书,另一种含义是西周的刑法。

6.六礼——六礼,创自西周,是中国古代聘娶婚的完备结婚程序。

所谓“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7.《法经》——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集各国法律之大成,制定成《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8.刑不上大夫——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

9.公室告——指的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官府一定要受理的那种,一般来说,包括平民和平民之间的谋杀、抢劫、斗殴等情况,这种情况,官府应该受理,并按照秦法来处理这类问题。

10.廷行事——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2叔向认为,晋国《刑书》中“昏、墨、贼、杀”的规定最早是皋陶所至,后来夏代的法律沿袭。

据叔向解释,“昏”:自己做个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3醢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即把犯罪者捣成肉酱.脯~~~~~,即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劓殄~~~,将犯罪者和其亲属和后代都杀掉,即后世的族诛剕刑。

奴隶制五刑的一种,也叫作刖刑。

即断足的刑罚。

4、1、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

2、商朝中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父死子继逐渐取代兄终弟及。

3、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

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什么是“立子以贵不以长”呢?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不管他贤与不贤。

历史上的商纣王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

5西周时期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媒氏6夏朝、商朝统治者立法指导思想都是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包括上帝神和祖先神,把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是上帝和鬼神的力量。

7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候和臣属,诸候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这叫“田里不鬻”。

8。

《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即所谓的"七去",也叫"七出"。

所谓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不顺无子,引渡恶疾,多言窃盗)二、单选1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

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4一、填空题(共8道试题,共30分。

每空3分)1.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注解,并经皇帝批准,颁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

正确答案:1).唐律疏议2.明朝专掌复核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正确答案:1).大理寺3.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

正确答案:1).大诰4.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称为。

正确答案:1).禁榷制度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

正确答案:1).武德律6.明朝的根本性法典是《》。

正确答案:1).大明律7.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是中央政府机关。

正确答案:1).三省六部正确答案:2).九寺五监8.唐代的制度,即现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岁。

正确答案:1).致仕正确答案:2).七十(70)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

A.折杖法B.刺配之法C.凌迟D.盗贼重法正确答案:A2.狭义上的唐律,指()。

A.《唐律疏议》B.《大中刑律统类》D.《贞观律》正确答案:A3.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正确答案:B4.明《大诰》共()。

A.二篇B.三篇C.四篇D.五篇正确答案:C5.在明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督察院D.御史台正确答案:B6.清朝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清会典》B.《大清律集解附例》C.《大清律集解》D.《大清律例》正确答案:B7.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A.三司使B.三司推事C.小三法司会审D.大三法司会审正确答案:B8.《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16秋《中国法制史》作业11: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正确答案:B2:西周时期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传统的“誓”、“诰”、“命”等王命以外,以()为具体表现的周族习惯法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A:“教”B:“礼”C:“言”D:“谕”正确答案:B3: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

A:竹刑B:成文法C:成文刑D:邓律正确答案:A4:封建制法制时期的成熟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正确答案:C5:西周时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契约事宜,称为()。

A:质剂B:傅别C:司约D:质人正确答案:C6:下列不属于西周婚姻“七出”的是()。

A:生病B:不顺父母。

《中国法制史》期末作业答案学生姓名:乌宁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秦代的刑罚种类有哪些?答:(1)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

秦朝死刑又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

(2)肉刑,又称体刑,是残人肢体的刑罚。

既包括传统的奴隶制肉刑黥、劓、斩左止、宫,还包括以竹木棍捶击人身体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

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

(4)耻辱刑,剃去罪犯的鬓毛、胡须或头发,以异于常人。

秦朝的耻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耻辱刑常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

(5)类似于后世流刑的迁与谪,强迫罪犯迁徙到边远地区或新开辟地区从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废刑。

收刑是将一般平民籍没为官奴婢,废刑是剥夺为官吏资格的刑罚。

(7)财产刑,主要是赀刑,强令犯罪人交纳财物、金钱或无偿服劳役。

赎刑是通过交纳一定财物或服劳役,而赎免其他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却具有财产惩罚的性质。

2、简述《法经》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法经》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

《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

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

《法经》的历史地位(1)《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

THE END
1.最新整理国开《中国法律史》形考任务三答案内容提示: 中国法律史 · 第三次平时作业 10- -4 14 章的知识点 1.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1 , 2 , 3 。 填空题(2.0 分)(难易度:易)(请按题目中的空缺顺序依次填写答案) ① ② ③ 正确答案: ① 重典治乱世 ② 礼刑并用 ③ 加强法制宣传 2. 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https://www.doc88.com/p-11468417784847.html
2.国开学习网《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答案清朝明朝大明律朱元国开学习网《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答案 1.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1) , (2) , (3) 。 2. 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 (1) 。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1) 。 4. 清朝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形式是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V9Q4OB05567BI5.html
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中国法律史(第一版教材)形成性考核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1.《禹刑》 答: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2.《汤刑》 答: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3.商朝五刑 答:商朝的五种刑罚,墨、剜、刚、宫、大辟。 4.周公制礼 答:在周公支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621738
4.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docx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 参考答案.docx,《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 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史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 《禹刑》 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包括刑名、罪名和一些刑事政策原则。 《汤刑》 汤刑是商代法律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3/5211314101011013.shtm
5.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精选8篇)《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百家争鸣”,其中在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 3.()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4.法家提出的“壹法”是指统一立法权、统一()、统一人们的思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pws84mx.html
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自考生网为考生们整理提供了“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更多中国法律史试题内容可点击查看中国法律史试题及答案汇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史》形考作业答案1 1、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 查看答案 模拟考场 2、清代将罪犯发配到边远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https://www.zikaosw.cn/gjkfdx/news-53239.html
7.国家开放大学24秋《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秋《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原始社会经历了 1 和 2 两个阶段. 选项: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 1 "产生. 选项: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1 选项: https://www.zy158.cn/m/view-67137.html
8.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docx中国法律史-第一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本文档的说明:下载完本文档后,请用WORD或WPS打开,然后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第一次平时作业第1题原始社会经历了1和2两个阶段。[填空题]参考答案是:1、2、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1901569.html
9.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内容1、问题: (1)案例中未成年人触犯刑法那条罪名? (2)你应从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2、课外作业: 日常生活中你怎样做到遵纪守法,抵制毒品?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课题:遵纪守法,抵制毒品 一、教学目的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https://gq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577
10.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大单元作业(选必1)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一、单元信息 整体认知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先秦到明清时期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了解新中国的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079ct10757n294371.html
11.安徽开放大学24秋学期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标准答案第三次平常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辅导思想是___,___,___。 2.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全国政策的法律是___。 3.中国前史上最终一部封建法典是___。 4.清朝赏罚异端思想,推广文化独裁政策的方式是___。 5.中国封建https://www.188open.com/a/xuexiao/guokaidianda/2024/1009/57664.html
12.机电工程学院1.掌握语文、数学、英语、法律、职业道德、思政和人文社会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品种、性能、规格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土木工程检验机构、项目试验室的建立、运行、管理体制和方法。 4.掌握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和质量验收以及检查方法; 5.了解一般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检验方法。 https://www.gzjszy.cn/site5/n312/20200714/i72.html
13.国际经济法网现在我们再借助一位著名的法律史学家的话,即,曾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执教的伯纳德·施瓦茨在《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的话,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看法。这本书由我和我的同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我们的导师潘华仿教授的指导下译成了中文,最初是90年出版的,现在还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建议你们读一读。施瓦茨在https://ielaw.uibe.edu.cn/zykyjs/fxfflzt/7839.htm
14.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正是在此,法律之为一项世俗的职业与法学之为一项精神的探讨,经由同一个体分别从事的“立功”与“立言”活动,获得了有机协调,而凝结成法意,积淀为法律传统,以文字为载体,传诸后辈,蔚成民族的法律思想历史,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见证。因而,就学术史而言,后人清点文字,佐证于史,释证于事,印证于古今,扑面盈眶的,当然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6484
15.中国侵权行为法的100年历史和新世纪的发展建国以来,在中国法制史这门学科中,对于中国古代侵权法的研究,往往是在研究古代民法的时候,对于侵权行为法做一般的介绍,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阐释。随着古代法律文献的进一步发掘,近年来有的学者在文章中对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作了进一步的揭示和探索。通过学者的工作,已经使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建设的辉煌成就https://china.findlaw.cn/info/minshang/minfa/minshizeren/qqmshzr/308460_6.html
16.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考证笔试教师考证4. 邱老师再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教研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致的,巨贪没有得到认可8. 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 14. 方老师工作勤奋,为人直爽……方老师应该(B) https://www.ahteacher.com/jskz/bishi/120282.html
17.立足创新提高质量构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高地光明日报教育部提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要加强精品意识,注重标志性成果。2001年4月,北大召开了“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大会”,何芳川副校长作了《消除赝品,拒绝平庸,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的报告。我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潜心研究,铸造精品。 https://www.gmw.cn/01gmrb/2006-07/10/content_447121.htm
18.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春《中国法律史》机考网考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55、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A 多选题 1、]根据宋朝法律规定,典卖与一般卖的区别有()。 2、“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 3、“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 )。 4、“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和色听外,还包括有( )https://blog.csdn.net/diandast/article/details/138453165
19.法律分析范文12篇(全文)运用法经济学这一跨领域理论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愈加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利于社会法律制度的探索。 2016年,人民币取得的两项骄人成绩:1、人民币加入SDR。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的货币和金融改革成绩得到世界认可;2、人民币对阿联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亚尔直接交易,加大了人民币成为世界石油货币的胜算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8q1y1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