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

????2019年6月9日上午9:00,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法律史》新书发布会暨教材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明德法学楼602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法律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晓耕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圣平教授致辞。沈阳师范大学霍存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生教授、天津财经大学侯欣一教授、清华大学苏亦工教授、吉林大学吕丽教授、南京大学张仁善教授、吉林大学刘晓林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会林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沈玮玮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谢晶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仰光副教授、朱腾副教授、尤陈俊副教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分社社长姜洁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另有多位慕名而来的老师和同学也一起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一、高圣平副院长致辞

????赵晓耕教授就新书编写过程中法学院领导给予的重视以及作者团队的尽心尽力表示感谢,并请高圣平副院长致辞。

二、姜洁社长介绍新书出版经过

????姜社长表示,2018年法学专业的“国标”将“中国法制史”改为“中国法律史”,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十分深远。教材是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以赵晓耕教授为首的作者团队带着使命感和远见,高效完成了这一高质量的著作。本书从选题立项到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都非常重视,力争做到最好。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小遗憾,但期待通过修订将这本教材做得更好、更精。

三、赵晓耕教授介绍新书特点

????赵晓耕教授作为新书主编,介绍了其在整体结构上的特点。

四、与会作者介绍各自章节的特点和目的

????按照新书的章节顺序,由到会的作者介绍各自章节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希望达到的目的。

????李晓林教授介绍了汉、魏晋、隋唐三章的内容。这三章是法律史的主干,所有中华法系的特征(比如法典化、法律儒家化、以礼入律)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李晓林教授结合给本科生上课的体会,表达了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欲突出的重点。法制史重在描述,而法律史重在制度背后的脉络和逻辑。因此,经“一字之改”的法律史更要揭示制度背后的逻辑和脉络,要构建与当代法的交流平台、揭示与当代法的共通之处。鉴于此,这三章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解释,以便启发学生将法律史与当代法进行关联性思考。

????霍存福教授介绍了宋、辽、金、元部分的内容。霍存福教授表示,在本书编写中,制度史较多采取了通说,思想史则花了更多功夫,并着重提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补充了蒙元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如刘秉忠、郝经、许衡的言行,这更有益于理解蒙元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思想。第二,从变化的角度写宋代的法律制度和思想,纳入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的思想和王安石在变法中的思想。第三,吸收了有关宋史专家和宋代法制专家的研究成果(包括大部头研究成果),论点细致且较为经典。第四,引用了自己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张生教授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内容。鉴于制度史和思想史结合的新体例,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民国初期法学家:董康和黄右昌。他们的思想都经历了重大转变:从激进到渐进,甚至部分转回到传统法。张生教授表示,教科书是学科中非常精妙的部分,其妥当性会对学生的法律观、历史观产生影响,因此希望得到大家就上述新编内容所提出的建议。此外,张生教授对本书编辑错漏之处和参考书目也提出了建议。

????

????侯欣一教授介绍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内容。首先,侯教授就整体结构提出建议:制度史和思想史还是两张皮,如何真正结合还需要今后长期的努力。随后,侯教授谈了编写过程中着重思考的几个问题:第一,如何能降低这一章的政治色彩和回归学术?第二,如何与共和国部分衔接、区别?第三,如何将其置放到中华民国的大背景下?接着,侯教授介绍了以下编写特点:本章第一、二节是最用功之处,第一节以法律思想为统摄,选取了陈独秀对传统法律的批判、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以及董必武、谢觉哉的思想等,讲明了红色苏维埃运动的思想源头;第二节致力于把本章的渊源讲透,比如根据地法律制度产生的环境和特点等。总之,希望这部分能承上启下,让学生淡化其政治色彩,增强法律性。

五、对教材的完善建议

????苏亦工教授表示将来若编写教材,一定参考本书。苏教授也就法律史的研究方法发表了看法。他提出,曾经认为应将法律史建设成法学学科而非历史学科,但现在,观点发生了转变,认为法律史应发展自己的话语体系。传统中国法与当代部门法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基于不同的文化而产生,因此难以沟通。

???吕丽教授表示一直非常期待这本教材的问世。吕老师总结了新书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并希望后续能出版配套的包含案例和史料的参考书。

???高仰光副教授作为在场唯一的外法史学者谈了几点建议:第一,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制度是描述性的现象,但失之于细碎,而思想史抽象程度高,学生又难以接受。因此,建议引入更多的“中层理论”,对制度和思想进行中和。第二,“法律”一词在西方有固定、内在的哲学基础,相比之下,虽然中国传统法的内在哲学基础也很清晰,但近代以来发生了改变。所以,“中国是否有一以贯之的法”的问题是存疑的。第三,本书中关于共和国的内容偏向于常识性,其纳入法律史中的必要性有待探讨。

????尤陈俊副教授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个别章节内容略有突兀。第二,文献引证应明确古籍的版本和页码、尽量避免转引,并选择更权威的当代文献。第三,应加入更多律学内容,以更契合法学院的教学氛围。第四,需要对教材进行精简,减少学生的负担。

????谢晶副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表示,新书皆由各领域专家吸收最新成果编写而成,于教学而言,大有裨益。范依畴副教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看法。第一,本书在体例上的变化很好。第二,本书积极吸收学界新成果可以启发学生。范依畴副教授还转达了范忠信教授的三点意见:第一,如何理解“马工程”教材与本教材的关系。第二,多种教材并存是很好的现象,百家争鸣很重要。第三,建议将“叙”和“议”分开。

????最后,主持人赵晓耕教授再次对到会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在合影留念和签名赠书环节后,历时两个半小时的《中国法律史》新书发布会暨教材和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法制史学习笔记(个人向)Part.1法制史知识点总结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24次,收藏23次。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先秦时期的法律情况,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内容。_法制史知识点总结https://blog.csdn.net/ozawacai/article/details/140022166
3.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服务机构及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临床医学及社区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能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师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4.头条文章帆姐的国经让我在本科国经期末考试时就拿到了不错的分数,我觉得帆姐最牛的地方在于能用岿然不动的面容给你讲最恶心的知识点,并且总结成表格,最后掰着手指头给你数清楚,最后就不用再回头看文字部分。三国的分数并不多,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数都被帆姐拿捏住了,所以无脑跟帆姐就完事了。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25083170947470
5.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内容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 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教师总结: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https://gq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577
6.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11)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实质推理D.辩证推理 【答案】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推理的各种类别和内涵 【考点分析】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条件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包括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两个类别。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就http://www.yuloo.com/news/219779.shtml
7.法制史复习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这一期对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做一个整理归纳,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理清条理,避免混淆。 战国法律制度: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一断于法: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 (二)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法家主张制定并执行相对公正、平等的https://www.kaoyan365.cn/jm/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