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详解)

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是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建设的基础,是依法行政的必要前提。国家通过特种设备的法规规范,提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法规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准则,反映着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使用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加入WTO后,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日显重要与紧迫,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完善程度高,能形成符合我国利益的特种设备技术贸易壁垒,会加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特种设备法规规范认可程度,提高我国特种设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深层次地影响我国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我国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基本结构

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等五个层次构成。

1.法律

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现行法律中涉及特种设备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及节能工作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主席令第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是针对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是处理特种设备违法案例的依据。

2.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这个层次包括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等三种法规。

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由国务院制定,如:《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等。

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人大制定。如一些地方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劳动保护条例、劳动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

3.部门行政规章

部门行政规章这个层次包括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号2001年12月29日起施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号2001年12月29)、《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22号2002年7月12号)、《气瓶安全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2003年4月24日起施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40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经2010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规章。

4.安全技术规范

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简称。安全技术规范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注:2014年1月1日前仍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活动制定颁布的强制性规定。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安全技术规范”通常称为规程、规则、导则、细则、技术要求。

如《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2010,2010年11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D2001-200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10月27日发布,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Z0004-2007,2007年8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等。

5.引用标准

引用标准主要指安全技术规范中引用的标准。引用标准主要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安全技术规范与引用标准主要有如下关系:

(1)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的,标准被安全技术规范引用后其引用部分即是强制的;

(2)安全技术规范是提出特种设备安全要求的主体,标准被引用后是对安全技术规范的补充;

(3)安全技术规范是对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过程的最低安全要求;产品标准中应当清晰表述如何实现安全技术规范的最低安全要求。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简介

1.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涉及7项: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以前,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的法律行为。

1)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即可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而订立的,当然经协商一致可以予以变更。一方当事人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擅自更改合同内容的,变更后的内容对另一方没有约束力。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

5)下列四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THE END
1.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索规范性文本的多维度关系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索规范性文本的多维度关系 一、法律法规系统概述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定。它们在不同层次、领域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宪法、行政 法律、刑事法律以及特别保护措施等。 二、宪法及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hi-shi/425370.html
3.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全解析:从宪法到行政规定,覆盖所有的规范体系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范围。 首先,从顶层结构来看,我们有宪法。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基本权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399887.html
4.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层次构成?爱问知识人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等五个层次构成。(1)法律。https://iask.sina.com.cn/b/6j1ry8neys3.html
5.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主要由以下法律法规组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单选题】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 )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A. 部门规章 B. 国际条约 C. 法律解释 D. 自治条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依据我国特别行政区基https://www.shuashuati.com/ti/eef95108cdcc4af58e6822854bf4c861.html?fm=bdbds0b81456f38da06a8dcf64d87e6814259
6.法规制定范文7篇(全文)第六条 交通运输法规应当备而不繁,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条文清晰,用语准确,文字简练,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第七条 交通运输法规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为章、节、条、款、项、目。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qfrxh5j.html
7.全筑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4)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3、预案停止条件 (1)在上述稳定股价具体方案的实施期间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 收盘价高于每股净资产时,将停止实施股价稳定措施。 (2)若某一会计年度内公司股价多次触发上述需采取股价稳定措施条件的, 则公司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单一会计年度,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30300000045_3.shtml
8.潍坊社工,社工协会,社工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1.定义:社会政策是国家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祉为目的,以国家的立法与行政为手段,促进社会各阶层均衡发展的施政方针,基本原则与具体的行动路线。它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是一系列法律、法规、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http://www.wfsgxh.org/html/0505/n46804960.shtml
9.宋才发发表《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及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明晰中央和地方立法的位阶及判断标准,构建规范高效可行的法律体系形式结构,构建政府职权法定的行政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路径是:建设与宪法相适应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体系,建设更加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审判http://www.fzwcxbw.com/qlys/vip_doc/28139378.html
10.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十三、法律的特征: l、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