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特征和内容

去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国内外庄重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工作目标完成”,同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律体系,对不是专门从事法制工作的同志是个比较生疏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这个法律体系,使大家对它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了解到了解,同时也回答为什么说这个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关于形成这个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吴邦国委员长的报告已作最全面、最权威的总结,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所谓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所有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分类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的构成涉及两个内容:一是法律规范的范围,即哪些规范性文件属于法律体系范围;二是法律规范的分类;即如何将体系内所有的法律规范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

第一,关于法律规范的范围(即一个国家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由于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制度、立法体制、法律传统不同,各国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不是联邦制;政治制度上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三权分立;从法律传统讲属于成文法国家,没有普通法传统。我国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除宪法外,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经济特区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还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据此,我国法律体系的范围和层次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至于规章,虽然是法律规范的形式,但不构成法律体系的一个层次。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组成的统一整体。截至目前,包括宪法在内,共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00多件。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必须从这一基本前提出发。

第一,这个法律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这个法律体系体现改革开放的要求,这是它的时代特征。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的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个法律体系的形成,因为是同改革发展进程相协调的,因此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一方面它要反映和肯定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又要适应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需要。因此,这个法律体系必须妥善处理立法与改革的关系。吴邦国委员长在去年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法律稳定性与实践变动性的关系,妥善处理法律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关系,确保立法进程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对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各方面认识也比较一致的,规定得具体一些,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对实践经验尚不成熟但现实中又需要法律进行规范的,先规定得原则一些,为引导实践提供规范和保障,并为深化改革留下空间,待条件成熟后再修改补充。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用法律来规范还不具备条件的,先依照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先行先试,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时再制定法律”。

第三,这个法律体系是统一而又多层次的,这是它的结构特征。

在这种既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下,如何保证法律体系内部和谐和国家法制统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宪法对此作了原则规定,立法法根据宪法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首先明确十个方面的事项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所谓专属,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能染指的事项。第二,明确不同层次法律规范的效力。第三,实行立法监督制度,包括备案制度和撤销改变制度。

实践证明,这种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符合我国国情,立法法关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规定是行之有效的。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尚未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颁布了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我国颁布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是单一制形式;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肯定和保护的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及其活动的原则等重要内容。宪法还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大的权威性、稳定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实践证明,1982年颁布的现行宪法是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对宪法又作了4次部分修改,使宪法的规定更加完善。

(二)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指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可称为横向关系。

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部门,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同一类社会关系)。民法主体之间地位完全平等,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只能通过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所以,民法的基本原则(调整方法),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和诚实信用(同一种调整方法)。这是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重要特征。

商法是民法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传统民法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事交易迅速便捷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民法部门。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商事关系,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目前,我国在民法商法方面的有效法律30多件。在传统民事法律方面,制定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拍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商事法律方面,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招标投标法、信托法等。

可见,民法商法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大部分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需要适时修改有关法律;二是编纂统一的民法典。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与民法商法调整横向关系不同,行政法调整的是纵向关系。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不是平等协商的产物,而是行政机关的单方面意思表示,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相对人是否同意,都必须服从。行政法的基本精神是,既要保证行政管理效率,又要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使两者都得到兼顾,保持平衡。

依法行政包括4个方面,一是行政机关的设定和产生,由法律规定;二是行政权有多大,由法律规定;三是行政权怎么行使,依照法律规定;四是为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对行政主体及其行政行为要进行监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

行政法制建设的链条比较清楚,从实体到程序再到监督有一系列法律。实体法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相继制定了80件左右现行有效的行政法律,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治安管理、司法行政、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使各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律大体齐备。这些法律对各项行政管理事项的管理体制、权限、原则、程序、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规定,为各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规范了他们的管理行为,促进了依法行政。

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上看,最缺的是一部统一的规范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法。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即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这几种具体行政行为在实施中行政权强大,公民权弱小,需通过立法既赋予政府应有的职权,维护政府权威和有效管理,同时又通过法律确定的原则、制度制约行政权,保护公民权。考虑到制定一部统一的、几种具体行为都包括在内的行政程序法难度太大,采取了“各个击破”、分别立法的办法。1996年3月全国人大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这是国家从法律制度上第一次全面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对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8月通过了行政许可法,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有力地推进了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行政强制法经过常委会5次审议,去年6月获得通过。行政收费法有关部门尚在起草中。

从对行政权的监督讲,行政法制建设还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制定了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和审计法,这三部法律一同构成了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体系。第二个环节是外部监督机制,就是从外部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制定了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行政行为是否受到监督和制约,公民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不正当侵害时是否可以依正当途径寻求救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行政诉讼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正是实现上述途径的有效制度。

可以看出,行政法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今后的主要任务:一是适时修改有关法律,二是在规范行政行为方面,还有行政收费法没有制定,正在起草中,同时要着手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指规范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或调控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是国家在干预市场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一方面与民法商法联系非常紧密,另一方面又与行政法联系非常紧密,是从这两个法律部门发展、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对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又发挥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优势,解决市场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社会法

社会法,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法是在国家干预社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法律关系。社会法对保护劳动者和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法包括两个方面,现行有效的法律20件左右。一是有关劳动关系、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定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二是有关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可以看出,社会法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有关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已经比较完备。今后的任务除适时修改有关法律外主要是尽快制定社会救济法等。

(六)刑法

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部门,与其他法律部门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最广泛。其他法律部门一般只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刑法则调整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不论哪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只要发生了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受刑法调整。二是强制性最严厉。其他法律部门也具有强制性,但都没有刑法严厉。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有效实施的后盾,是国家和社会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手段。所以,刑法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79年制定的第一批7个法律,刑法是其中之一,之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又陆续通过了20多个对刑法的修改和补充规定、决定。1997年对刑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刑法典。可以说,刑法已经比较完善,今后的任务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修正案或刑法解释的方式,适时对刑法加以完善。1997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通过了8个刑法修正案。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指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一个法治国家,解决纠纷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诉讼,通常叫“打官司”,由司法机关对纠纷进行审理,作出判决;一种是通过仲裁,由非司法机关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作出裁决。

我国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诉讼法调整的是在诉讼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法院与诉讼当事人之间、诉讼当事人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3部法律,分别对这3种诉讼活动进行规范。此外,针对海事诉讼的特殊性,制定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作为民事诉讼法的补充。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犯罪引渡问题,制定了引渡法,作为对刑事诉讼法的补充。

仲裁,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民事纠纷的一种非诉讼解决途径。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仲裁机构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1994年制定了仲裁法,对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活动作出规范。此外,还制定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最近又制定了人民调解法,使民间纠纷的调解有法可依。

可以说,目前我国关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已经比较完备,今后主要任务是研究总结实践经验,适时对已经制定的上述几部法律进行修改完善。今年3月14日本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刑诉法修正案,涉及上百条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经常委会初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抓紧立法工作外,还着重抓了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2009年在基本完成法律法规清理后,2010年督促和指导全国范围开展了对现行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国务院和地方人大高度重视,按照各自的法规范围,在全面疏理的基础上,到2010年底,共修改行政法规107件,地方性法规1417件,废止行政法规7件,地方性法规455件。通过集中清理,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否形成,主要有四个标志:一是涵盖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二是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三是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四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废止,使法律部门之间、法律法规之间做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和谐统一。从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看,用上述4个标志来衡量,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主办: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承办: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THE END
1.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三部分:第一,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有的认为立法体制就是立法体系,有的还认为立法体制即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我认为立法体系这样的概念不够准确。“体系”一词与“体制”一词不同。汉语中的“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dhFuECdjBYDc.html
2.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律师普法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构成,具体内容如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https://www.110ask.com/tuwen/17811163668935382878.html
3.牡丹江总工会5、公文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6、公文标题、正文的字体与字号? 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法学基础(一)试卷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https://m.64365.com/tuwen/657569.aspx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六、法律体系:在一个国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2022年泸州公需科目答案51教学网13.根据本讲.0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A.手术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D 14.中国的绿色交遭是指破解交過網堵和0.A.A.实现交革式发展 正确答案:B 15.根据本讲要强化0担当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A.A.能力 正确答案:B 16.根据本讲.0是回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际争端的焦点A.A.知识产权. https://www.51jiaoxue.cn/post/1321.html
8.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说法正确的有()。A以民法为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说法正确的有( )。 A 以民法为统帅 B 以法律为主干 C 行政法规是重要组成部分 D 地方性法规是重要组成部分 E 以宪法为主干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2025版广东公务员行https://guangzhou.huatu.com/tiku/3220570.html
9.会计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有什么(重点说明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4个构成)当面临“会计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有什么(重点说明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4个构成)”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小编将相关的处理办法整理出来,希望能够帮助不清楚的小伙伴学习、参考。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精心整理的资料吧。 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https://www.niuacc.com/zxsscl/481345.html
10.2017法治理论知识的考试试题(2)B.挪用公款行为包括个人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谋取个人利益 C.挪用公款罪要求挪用公款必须只能为个人使用 D.司法实践中往往以是否“平账”来区分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 6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宪法 ②综合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 ④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法规、https://www.xuexila.com/falv/xinwen/18175_2.html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为主干,以()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为主干,以()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 宪法刑法民法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 宪法刑法行政法 D. 宪法法律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501e62a23e949e9a11eb5930c17da47a2.html
12.工会业务知识25.2018年10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26.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的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
13.法律体系由什么组成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组成,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4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