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学习专题讲座第三讲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信春鹰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其历程和成就在世界立法史上前所未有。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六大强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七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大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九大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二十大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从无法可依的历史起点上起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法律制度建设,立法任务之重,克服的困难之多,解决的问题之复杂,史无前例。

从九届全国人大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就把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立法工作政治任务,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都精心研究,每个立法项目都从建设法律体系的目标和结构中去考虑。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间共审议1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113件。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明确提出任期内“以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五年间共审议宪法修正案和其他法律案106件,通过了其中的100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定,集中开展法律清理工作。五年间共审议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93件,通过86件。

2011年1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国有国家立法236件,行政法规690件,地方性法规8600件。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准,一是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二是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三是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四是法律体系内部规范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在传统意义上,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法律,依照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而对现行法律作出的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承载着丰富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载体。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状况,反映着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状况。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都是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指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国家政治价值观,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制度化安排,并通过发挥自身功能明确、保护、促进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国家的政治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法律规范和谐统一。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法律规范可能分别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或者不同层级的法律之中。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要求可以保证法的原则、目的与价值的一致性,法律规范的一致性。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平衡不同领域法律发展的指引。通过对法律体系中不同法律部门的比较,可以发现制度建设的“短板”,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立法,适应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法律载体,通过立法保障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保障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宪法为核心,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发展。不断完善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运行规则方面的法律,确立不同国家机关的体制、职责权限、运作方式、工作原则、议事程序,保障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依法履职。制定各类行政法,规范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推动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管理需要的法治政府建设。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为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大之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制定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立法工作,披荆斩棘,以法律手段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建立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成为当务之急。这个时期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的立法是破冰的航船,肩负着破旧立新的历史使命。在党中央领导下,从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经济类法律、法令有12个。有代表性的立法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商标法等。六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37件法律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有22件,有关对外开放的法律有10件。制定民法通则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大立法成就,确立了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构建了制度基础。七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和59件法律,27个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有21件。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著作权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一些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继续把加快经济立法作为重要任务,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努力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五年间共通过法律85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个。

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制定了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立法质量,进行了很多意义重大的立法实践。这期间制定的物权法,前前后后共审议了8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法律制度。制定的企业破产法、反垄断法等,确立了保护和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到法律的修改完善上,放到推动法律配套法规的制定修改上,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一些新的法律,相继制定了社会保险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侵权责任法、车船税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日臻完善。公司法和各种企业法,建立市场主体资格制度,确保企业都是市场经济中的平等竞争者,都必须按照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物权法等法律,尊重和保护财产权,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益。合同法等法律,维护合同自由,明确市场交易规则。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保障国家对市场的适度干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衡社会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法律制度上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推动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是以立法形式确保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平稳有序。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立法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摆在国家立法机关面前的重大法律课题。改革和法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表现方式不同。法治是立,改革是破。法治是定,改革是变。法治强调维护现行法律的权威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改革是突破体制机制的约束。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看到,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创新实践的法治体现、兴旺发达的法治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和层次

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法学学术界曾经提出过若干不同的法律部门划分方法。现在的七大法律部门的划分,是立法机关综合研究各方面的意见,根据立法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根据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的。

宪法是法律体系的统帅和核心,具有最高法律地位。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行政法部门。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行政法部门的法律数量是七个部门法中最多的,目前有96件,包括一般行政法,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定所有行政机关都必须遵守的普遍原则,也包括部门行政法,如行政管理某一方面的法律。行政法的立法宗旨,是在保障政府有效行使行政管理权的同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不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犯。我国的行政法通过确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职责权限和管理方式,确保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同时发挥不同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生机勃勃的社会局面;通过系统地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6.刑法部门。刑法是有关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部门的法律有4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安全,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刑法的功能,一是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正义,二是规范国家刑罚权,罪刑法定。我国刑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十大类犯罪,确立了罪刑法定、犯罪与刑罚相当、自首、正当防卫等制度,以及财产刑、自由刑和生命刑为主的刑罚制度。我国的刑事法律规范除了刑法以外,还有十一个修正案,总共有483个罪名。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关于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先后制定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构成了我国诉讼制度的有机整体。诉讼法的意义在于为司法权设定程序,防止司法权滥用,目的是为受到侵害的权利进行恢复和救济。司法是恢复正义和获得社会公正的最后渠道。由于诉讼法是程序法,因而其使命即在于保证上述六个实体法门类中权利和义务的最终实现,其价值独特而重大。程序法部门除了诉讼程序法之外,还有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非诉讼程序法。这些非诉讼程序法分别对应相应的纠纷解决方式。

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也必然是一个法律大国。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反映着执政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稳定、社会昌明是法律体系建构的前提。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截止到2023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闭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95件,行政法规599件,地方性法规13000余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宪法实施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确立国家监察制度等,夯实了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使宪法始终保持同时代发展要求同频共振,发挥根本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今年3月修改的立法法,将近年来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中的创新经验和有益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完善主动审查制度,明确专项审查制度、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法律法规清理制度,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二)法律法规体系更加系统完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法工作呈现任务重、覆盖广、节奏快、质量高的显著特征。

编纂民法典是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奋斗的重大立法成果,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把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确定下来,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与此同时,新时代这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作出全面系统修改,网络数据、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涉外领域立法得到加强,涉外斗争法律工具箱逐步充实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新制定法律73件,修改法律244件次,作出立法解释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5件次。这些沉甸甸的数据,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日臻完善的脚步,也推动着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三)立法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发挥不同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一是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有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在立法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确保法治公平、权威、有效。比如,编制立法规划、立法工作计划、专项立法工作计划,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建立法工作专班,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基础性、综合性、全局性重要法律草案的作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立法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法律草案通过前评估等制度等。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进一步成熟定型。

三是立法主体进一步扩展。2015年修改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对地方立法权限范围作出明确规定。2023年修改立法法,将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纳入立法法予以规范,同时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扩大部门规章制定主体。

四是立法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不断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从立法项目的确定到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确保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要求。继法律草案在一审之后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法律草案在二审之后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已经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3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约131万人次提出390多万条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通过立法联系点对153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计划等提出19290余条意见建议,35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新时代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弘画卷,浓墨重彩书写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篇章。以宪法为核心、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深刻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形成了安定和谐的社会法律秩序,宪法法律成为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治力量。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立法任务艰巨繁重。赵乐际委员长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正在向各个方面广泛征集立法项目,将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8个方面,安排了17件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和18件初次审议的法律案。还有一些预备审议项目,如条件成熟也可能提起审议。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THE END
1.中国法律体系构成层次图一共有几层(中国法律体系构成包括)法律体系,是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形成的有机整体。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的名称与该部门所包含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并不完全吻合。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以调整对象为主,调整方法为辅。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http://www.shuohenglaw.com/index.php?c=show&id=874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是什么?爱问知识人首先,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https://iask.sina.com.cn/b/b1Ex9PBnkD.html
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精选十篇)“以宪法为核心, 以法律为主干, 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 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0n8b43.html
4.试论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物流活动环节众多,没有一部法律可以把它们囊括其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他国的物流立法,我国同样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物流法律条文全部整合在一部所谓的《物流法》中,而是根据物流法所调整法律关系的不同,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相互协调的物流法律体系。因此,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框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061128132830_14502.html
5.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的缺陷与问题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1949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成立了民法典起草工作小组,规划了2010年之前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决定制定民法典分三步走。第一步,完成统一合同法,完善交易规则,实现交易规则的统一化和现代化。第二步,完善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规则,通过制定物权法来实现。第三步,在2010年之前制定民法典,最终实现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的目标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720
6.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具有程度差异,它包含连贯性、体系融贯性与理念融贯性三个层次的要求。融贯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裁判者的诠释活动带来的,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诠释方法建构出的产物。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面临特殊的难题,只有从制度体系、背景体系与方法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才能建构出满足三个层面融贯性要求的法律体系。http://www.sass.cn/109000/24631.aspx
7.我国现行国防法规有多少个(一)国防法规体系的层次 根据我国国防立法的权限和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我国国防法规体系按纵向划分有五个层次。 1.宪法中的国防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主要包括: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性质、任务、建设方针和活动的根本准则;军队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公民在国防方面https://www.56df.com/news/149257.html
8.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其次,当前现存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相当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存在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保障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其三,通过立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迫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7729.html
9.民用航空法1、识记:(1)中国民用航空法的层次和法律体系。 2、领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3、综合应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对涉外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 第二章空气空间与领空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理解和掌握领空主权的概念及领空主https://m.360docs.net/doc/844614925.html
10.我国保险监管体系现状其他前言:现行保险监管法律体系主要内容现行保险监管法律体系主要由二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第一层次指现行保险法,它承担统领保险监管、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保险合同行为的基本法作用。第三层次指保险监管指标体系,包括偿付能力编报规则及实务指南,制定新生命表,建立非寿险精算制度等。以1993年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及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0-81839
11.思修学习笔记记录纵向三德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备注: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1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https://blog.csdn.net/qq_50218610/article/details/12573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