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探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基本规律,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思考与总结,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今天我们下这么大的力气来保护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对非遗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保护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论述。该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说,这样系统的概论性著作的问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乃至文化遗产学这样一些应时而兴、急切需要、很有前途的新兴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概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产生于保护的需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科学概念的意义及其定型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紧迫性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

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总体把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正确把握

二、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内涵的原则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要坚持科学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与原则

第五节本书编撰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编撰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

一、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

二、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解释

三、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解释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

二、活态性

三、传承性

四、流变性

五、综合性

六、民族性

七、地域性

第五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一、对于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分析

二、在保护实践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知

第六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规范问题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定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时代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一节国际层面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有利于促进特定文化权利的实现

第二节国家层面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二、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有利于促进全民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

五、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六、有利于缩小发展差异,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均衡发展

七、有利于年青一代的文化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立足新时代,在更高层次理解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增强和坚持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四、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和实践

第五章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二、中国现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第二节新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成绩

一、新中国成立后17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绩

二、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绩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三节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机构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人才队伍培养

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项目、重要会议与专题著述

第六章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一、古希腊对神话传说史诗等的传承及其意义

二、古印度对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

第二节二战后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一、日本:以立法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二、韩国: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

三、法国:制定保护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套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

四、意大利:提出“反发展”的整体性保护新概念

第三节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法国:设立的“文化遗产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二、意大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亮点

四、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益于商业运作和旅游业的参与

五、亚洲太平洋地区:出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第四节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机构和资金情况

一、国外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

二、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设置

三、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工作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与个别

二、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文化学与艺术学上的分类研究

一、文化的分类

二、艺术的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界定的“世界遗产”

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确认

三、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的视野

五、世界遗产的基本分类

第四节国际文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之前的分类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

三、对于上述分类方法的分析

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的制定

一、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要符合保护的实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第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

二、对于国家级名录十大类分类方法的理论分析

第七节本书的分类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二、传承的主要形式

三、传承的理念

四、传承主体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

五、对传承主体的保护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一、何谓“保护主体”

二、各级各类保护主体的职责

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实施合理的价值评定

一、更新观念、端正理念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的放矢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本真性

二、整体性

三、可解读性

四、可持续性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一、立法保护:保护的根本保证

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护的重要基础

三、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护工作的关键

五、财政投入:保护的基本保障

六、系统科学的保护方式:保护实施的重要环节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的必要途径

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

第一节国际机构、区域组织及各国立法情况

一、国际机构的立法概况

二、区域组织的立法概况

三、各国立法概况

第二节国内立法实践的探索

一、国家层面的立法

二、地方层面的立法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阐释

一、总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五、法律责任

六、附则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历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一)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三)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五)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六)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七)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八)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一)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二)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三)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再版后记

主编简介

曾两次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及一次提名奖,文化部文化艺术创新奖,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学术奖项。曾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俄罗斯列宾美院等特聘教授,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THE END
1.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山东省第十五届今年的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方向正确、导向鲜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提高层级、注重结构。本着高水平专家评高水平成果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充实组建2260人的评委库,提高抽取标准,原则上从三级教授以上层级抽取。统筹考虑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11214/Articel07002MT.htm
2.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12篇(全文)为了降低教学难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质量,中共中央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制定并颁发了不少法律和政策,这些文件也就是云南推行双语(文)教学的政策依据,1951年9月中共中央在全国第一次民族教育会上明确指出:凡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小学和中学的各科教学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按当地少数民族的需要和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16ath5v.html
3.马三喜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该书以我国新城镇化为背景,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理论,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在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动力机制、可行性,比较研究了试点地区典型的流转模式,探讨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166/12011.htm
4.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内容一、教学目的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二、教学构思: 运用电教手段,展示毒品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宣传国家关于禁毒的有关法律条文,采取教学互动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https://gq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27577
5.从古老的法谚开始浅谈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1906年,清政府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仿行宪法。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宪法性文件诞生生了,这也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在中国的出现。 三,宪法的阐述 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本是组织、确立、规定和敕令的意思。在古希腊,宪法是关于城邦组织和权限的法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