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现状及前景(精选5篇)

法学专业的热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专业报考过热和过度扩招

就业市场也是一个市场,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市场行情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法学专业如此大规模的扩招,主要源于高校盲目设专业的短期行为,社会上热什么就招什么,而不是慎重地考虑本身的培养实力。

2.专业本身的可行性

对高校来说,法学专业成本低,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需要有实验室,对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要有巨额的投入。而法学专业短时期内上马或扩招起来相对容易。同时,对于考生而言,不需要之前有很系统的理论基础,可以入学后从头学起。而且笔者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对于法律是很崇敬的,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本身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

3.考生和家长存在盲目性

其实,从法学专业的目前的社会需求上来分析,专业就业行情已连年滑坡。狭窄的就业空间难以容得下迅速聚集起来的扩招泡沫,泡沫的破裂――使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就不可避免。

法学专业就业冷的现状及成因

随着法律专业扩招幅度的不断扩大,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大学已达400多所,在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约36万;法律专业硕士点也已由最初的8所院校增加到了45所,已培养出1万多名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在校生约为2.5万人。近年来,媒体和专家们纷纷指出法学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必然导致就业困难。纵观几年来的就业状况,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进人大中城市,因为大中城市的法院、检察院早就人满为患,基本上处于超编状态,稍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通常只要研究生。因此,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能不情愿地进入县一级的法院、检察院及公安局,或改行到中学去当政治教师。即使如此,法律专业就业率也不容乐观,北方网对2004年到2007年的法学类本科专业近四年的就业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法学专业就业率一直持续在70%左右,多数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就业的压力影响和制约着法律毕业生就业,给当前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学毕业生客观上确实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就业领域相对饱和

学生选择法律专业,除了因为法律职业的神圣和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前景。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的就业方向是做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从就业单位性质上来看,党政机关依然是法律类毕业生的首选,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二者占了需求总数的近70%。同时选择到部队、海关、武警边防等单位的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参加公务员考试仍是目前法律专业毕业生进政法部门就业的唯一渠道。由于职位的有限,常常出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报考者竞争一个岗位,必然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遭到淘汰。

2.专业体系相对单一

法学专业的学生是被按照学校的统一计划来培养的,而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培养的。由于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等课程的学习都有最低学分的要求,因此,学生能够真正选择专业选修课的机会是很有限的。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权,导致了专业结构简单,知识体系单一,人才的培养如同流水线生产,难以形成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用人单位也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中国加入WTO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给予法律专业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跨学科,跨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就业期望相对较高

抱着最初的梦想,就业期望较高,必然决定了选择面较窄。基层、西部等艰苦地区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作考虑,集中往大城市跑,而大城市又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就业难就是必然的。

4.法学教育相对普及

职业的高门槛,决定了受过法律教育的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却并不能轻易迈过这个门槛,从事法律职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并非招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也对法学毕业生提出了司法考试资格证的要求。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就业机制、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率的成因。

“冷”与“热”的思考

1.适度限制扩招,控制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过多,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必然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很难保证高质量的生源;二是无法保证好的教学方法的充分实施。实际上,按照法治国家的要求和经验,法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而这种大规模的扩招,与法学教育精神理念背道而驰。

但学生人数的几何式增长和社会需求有限性的矛盾真的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吗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走低,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程度未能达到相应程度有关的。他认为目前中国法科生过剩,实因法科教育的规模超出了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开放和经济转型的进步所能容纳的含量。反过来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市场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政经、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和交往量的增加,中国慢慢转型为一个成熟的法律共同体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法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会随之上升。

2.开阔视野,拓展就业途径

当然,法律毕业生也需要转变非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所不进的传统就业观念,选择“法律工作”仅仅是方向之一,其他各种行当,均不妨考虑,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开拓新的就业路径,积极适应就业、出国、考研、创业等多元化就业新格局。毕竟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可以预期,未来的中国还将更加开放与平等,能够为济济人才提供一显身手的公平渠道,法学学生的就业空间也必将更为宽广。

THE END
1.法学专业就业前景一、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我国正处于由行政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法学专业正经历着阵痛与新生,法学还是有那么一系列的就业热门方向,正在升温回暖。 律师 依旧的黄金职业。律师这个词总会让人想起思维敏捷、风度翩翩等词语,与枯燥的公检法从业环境相比,一直是年轻的毕业生们的理想选择。律师也作为社会https://www.gaokao.cn/gk-mb/11/14
2.石家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增长29%,招聘职位量占石家庄0.487%。地区分布集中在桥西区。发展现状:公司规模50-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石家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行业1.392%。 人气排名前景分析招聘规模排名工资排名增长速度排名 https://www.jobui.com/salary/shijiazhuang-all/ind-lvshi/
3.考研法学就业前景调查:就业率薪资待遇及就业趋势分析法学专业过去曾是最火的专业之一,但随着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就业状况明显不如从前。虽然法学专业的就业状况还未度过“冬季”,但已经显示出升温回暖的迹象。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法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必然会增加,从长远来看,法学专业小伙伴们的就业前景会相当广阔。 https://news.koolearn.com/kaopei/kyzx/142343/
4.2024年法律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法律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法律行业定义及概况、法律行业发展现状、法律行业发展趋势和法律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及环境分析、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信息。https://www.chinabgao.com/k/falv/
5.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市场规模与投资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三、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技术背景分析 1、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3、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4、互联网相关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总结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市场发展阶段分析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43133.html
6.代理记账行业现状思考6篇(全文)招标代理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3篇 《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招标代理行业也随之而产生,《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出台,更进一步明确了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行政区域内一系列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发展的相关文件。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zw44xak.html
7.2014(四)非诉讼法律服务规模 (五)非诉讼业务拓展路径 (六)非诉讼业务服务技能 第三节 中国法律服务政策标准 一、法律服务政策标准概述 二、法律服务机构政策标准 三、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政策 第二章 中国律师事务所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律师行业发展分析 一、律师行业发展现状 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352136.html
8.网贷催收行业发展趋势网贷催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逾期百科网贷催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20年现状与前景展望 网贷催收行业发展趋势 1、背景介绍:网贷催收行业是指专门从事对互联网借贷平台中发生的变化逾期债权实施催收的环境行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借贷平台数量急剧增加,网贷催收行业也逐渐崛起。由于该行业的一种相对年轻和高风险性质,催收方法和行业规不https://www.hezegd.com/lawnews/yuqibaike/111063.html
9.律师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精选6篇)第二部分:律师行业前景 1.未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提高社会的认知度,保证律师执业的法制环境的宽松,使律师执业权力的有效行使。解决律师执业风险危机,现行法律法规对律师执业风险保护制度不健全,使得律师的执业风险日趋加大。并且对律师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律师们不知明天的命运如何。律师的意外伤害、疾病、养老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765dj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