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末,各方媒体与出版商都会公布年度书单,向公众推荐他们评选出来的各种好书。对于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讲,这个书单是不可错过的。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些书单也是一年的风向标,可以一窥大众阅读走向,最末可以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遍览各家书单的时候,我更喜欢的是历史向的图书。在我看来,这些历史类的书相对于虚构的文学作品来讲,他们更多了一份真实、一份厚重。
下文中实际上列举了10本书,其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系我根据《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推荐阅读的另一本书。该书并不在所提到的20份书单之内。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隳」字怎么读了。「隳」,音「huī」,毁坏的意思。《吕氏春秋》中有「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隳三都》一书在豆瓣年度书单、新京报年度书单、文景历史年度书单中都有推荐。
而实际上,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武则天身上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本书突破传统史学藩篱,用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层层剥笋、抽丝剥茧,作者用一个个「个案研究」式的小故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武则天。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是美国狄金森学院查尔斯·A.德纳(CharlesA.Dana)政治学教授史谦德(DavidStrand)的一部作品。
1918年,安福国会选举了北洋三杰之一的老徐徐世昌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直系吴佩孚发布衡阳通电,表示不服。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曹锟、吴佩孚获胜并控制了北京政府。段祺瑞下台,安福国会也在8月遭到解散。而在1919年,则是我们熟悉的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在南方,孙文组织了护法军政府,此时南北出现了两个政府对立的状态。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这就是1920年代的大背景。
一谈到明清的经济,我就会想起读书的时候教材上讲的资本主义萌了个芽。明清时期中国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状态,通过《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我们可窥一斑。
全书一共七章,共涉及苏州商人结社方式、苏州棉布业、滇铜市场、重庆船运纠纷与重庆城的债务诉讼问题、明清中国商业书中的伦理与道德等问题。通过个案分析,邱澎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精彩的互动,即明清时期的中国在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文化观念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之间,作者深入探究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市场演化道路。
在阅读《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一书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本书的主人公颜元。
颜元(1635年-1704年),直隶博野(河北安国县东北)人。青年时曾从事「耕田灌园」,晚年在肥乡县漳南书院任教。在学术上,颜元和学生李塨创立颜李学派。该学派提倡实用主义,主张读书的目的应该是「经世致用」。
《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是一部思想史著作,对于部分读者来讲,这本书可能会稍显枯燥。颜元身处于明清鼎革时期的动荡年代。彼时的社会冲击不可谓之不大,但是在一个「关心民瘼」的儒者笔下却是不同寻常的沉默。本书通过思想史、生活史的角度,来探讨颜元一个「乡里圣人」所具有的思想史价值。
其实谈到王莽与汉朝的时候,总是会让人想起一段故事。「高祖斩白蛇,平帝还命。」白蛇投胎是为王莽,然后毒杀汉平帝,改「汉」为「新」。
实际上,王莽身上有着数不清的谜团。近年来关于王莽的研究也在走向深入,贬者有之,褒者有之。昭宣中兴之后,实际上汉朝在急速地走下坡路。作为一个改革者,王莽托古改制,却最后身败名裂。本书从汉王朝的大背景之下,力图厘清王莽真相,他究竟是「民选的圣主,还是篡汉的罪人」?企图实现「儒家圣王的功业」的王莽,为什么最终的结局却是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一看到《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中的「祥瑞」二字,我就会想起「巫蛊」。这也是一件同样发生在西汉的时期的事情「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最终导致太子刘据自杀,此事成为西汉衰落的重要原因。之类似,在大清康乾盛世之时,一种「叫魂」的妖术也搅的整个社会昏天暗地。
1768年的中国正处于「十全老人」治下的乾隆年间。大清数省都处于一种「叫魂」的妖术恐慌之下。民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皇帝寝食难安……孔飞力以细致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这种蔓延数省的恐慌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在书中,孔飞力写道:……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在《叫魂》一书中,孔飞力从更宏大的学术事业出发,以「叫魂」案为中心,融区域分析、科层制分析、心理分析于一炉,构建了一个大叙事。「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在直面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同时,《叫魂》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思考乃至反思。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驶离纽约港,满载各色货物前往中国。5个月后抵达广州。此事是为两国交流的开始。今天的热点——中美关系,其滥觞于两百多年前的这艘排水量为360吨的三桅帆船。
从留美幼童项目、《排华法案》、石泉惨案,到中美朝鲜半岛恩怨录,王元崇全面分析了中(清)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互动。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大清老去的背影,又可见一个新帝国的冉冉升起。时代交错与恩怨情仇,所有这一切都在书中可见一斑。
通过对于同治十年直隶大水、丁戊奇荒、小清河工程、两湖灾赈、庚子灾变事件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研究,本书系统地呈现了洋务与赈务之间的互动,再现了晚清四十年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奋斗与挣扎。读者可以借此对于盛宣怀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有某些启发。
作为晚清时期的基层官员,杜凤治在担任州县官的时候留下了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杜凤治宦粤十几年,十几年的官场生态都映射在他的日记当中。日常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各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宏大历史叙事的背后隐情。杜凤治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事实的切口。在晚清的大背景之下,为官一方的父母官,杜凤治在其日记中提供了基层治理的诸多细节,比如诉讼时效的考量、广东的民生礼俗等等。这些细节是难能可贵的。
除了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些书之外,我从书单中筛选了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不错的图书把他们罗列如下,以供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
文中所涉书单汇总如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书单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