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各位一起进行民法典的交流学习。
以案例的形式解答民法典中最常见的50个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在立法理念上,民法典贯彻绿色原则,价值取向一目了然,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人格权独立成编也是民法典的最大亮点之一,有利于更全面、充分的保护我国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让人民生活更具尊严。
此外,独立的侵权责任编也彰显了民法作为民事权利救济法的崇高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事宜则有功,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立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由一个总则编和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六个分编构成。总则编是民法典的总纲,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其他六个分编。物权编主要确认物权(民事主体能够对哪些物享有物权,比如说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合同编主要确认民事主体在合同之债当中享有的各项权利(比如买卖合同、借贷合同等),人格权编主要确认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比如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肖像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等),婚姻家庭编(婚姻关系的建立结婚离婚等),继承编(关于自然人死后财富传承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