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被告李某之父因做生意借原告张某10万余元,在无法找到李某之父的情况下,原告多次找被告李某协商,后李某同意代父还款,并于2004年归还了0.95万元,2005年1月7日李某又归还了4万元,同日,原告张某为被告出具了一份李某之父欠张某款全还清的证明条,2005年12月16日,原告张某持被告出具的一张欠条,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李某按欠条上约定的义务偿还欠款4万元及利息,被告以自己和原告协商的还款数目仅为4万元,且原告已经为自己出具了李某之父欠款已还清的证明为由拒绝偿还,两人为此诉至法院。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合议时出现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是替父还款,且双方约定的款项已经支付,原告也在收到李某的款项后为被告出具了其父所欠款项已全部还清的证明,现原告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还款,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虽持有原告出具的被告之父所欠款已还清的证明,但该证明是在被告同意替父还款并给原告打有欠条的情况下,原告为结束与被告父亲之间的债务而作出的证明,被告陈述只打了一张借条,同时又承认还款时撕掉了一张借条,但现在原告持有被告亲笔书写的欠条原件一份,依照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原告关于被告打了两张借条的陈述应得到支持,被告应当依法偿还自己所承诺的款项。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评析]

一、父债子还的法律分析

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经验是法官从事司法活动的生命,在现代证据法上,证据的判断往往将经验法则的具体选择和运用委之于法官,由法官通过自由判断而作出,法官自由裁量权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官以"经验"为基础作出的合理判断。在司法实践中,经验法则往往是被作为证据裁判的根据,用以衡量已知事实、确定未知事实,在证据的评价、案件事实的认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完善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对经验法则首次作了以下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自此,该司法解释将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之一。

所谓日常生活经验,是指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认识和领悟的客观事物之必然联系或一般规律,具有普遍公认或不证自明的性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构成日常经验法则的主要具体要素包括:其一,所依的生活经验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反复发生的常态现象;其二,这种生活经验必须为社会中普遍常人所能体察和感受;其三,这种经验法则所依据的生活经验可随时以特定的具体方式还原为一般常人的亲身感受。在审判实践中,日常生活经验对于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决定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客观联系;决定证据的可采性;发挥证据间的推理作用,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有利于正确认定事实和公正作出裁判和法官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本案中,被告不承认打过两张4万元的借条,只是说协议的数额就是4万元,是原告欺骗了自己,又称借条已在还款的时候被亲手撕掉,但却不能提供证据加以证实。而原告向法庭陈述被告打了两张借条,却仅向法庭提供了一张,如果法官不运用日常生活经验,便无法判断原告陈述被告曾打了两张数额相同借条的真实性。

三、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客观真实,表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人意识反映的对象。法律真实,表示法官作为意识主体对涉案客观真实反映的结果。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在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真理的认识是相对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法官认定涉案事实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就主要体现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法律真实具有客观真实的属性,司法证明活动把实现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相一致作为终极的目标。但法官也只是凡夫俗子,难以摆脱人在认识上的局限,而且,涉案客观真实都是既成事实,不能即时把握,只能凭推定,必然更难接近其本来面目。其次,客观真实对法律真实具有决定性作用。客观真实是法律真实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涉案客观真实,作为认识主体的法官就没有参照对象,就不会产生法律真实这个认识的结果。

THE END
1.以案释法父债子不一定要还原告遗产继承权【以案释法】父债子不一定要还 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王雯琳)如果孩子放弃继承父亲的遗产,那么对父亲的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即使孩子继承父亲的遗产,也可以在所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父亲的债务,如果还有剩余没还完的债务,可以不还。 以案释法:2016年,常某某向原告赊购化肥、农药共计29万余元,并出具欠条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LABUM80534B74O.html
2.我国法律有没有父债子还的规定呢律师普法我国法律没有父债子还的规定。也就是说,孩子没有义务偿还父亲的债务,除非孩子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否则同时继承了他的债务,此时有义务返还。即继承遗产必须继承债务,即父母死后子女继承遗产的,需要在遗产价值范围内偿还债务。孩子的个人财产不需要偿还债务,或者父亲接受父亲的礼物无非是偿还债务,也必须代替父亲偿还债务。 https://www.110ask.com/tuwen/13647466970562133862.html
3.创业法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判断题】“父债子还”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 3、【判断题】甲公司破产,乙、丙、丁都是没有担保的债权人,三位债权人应按比例对破产财产进行分配。( ) 1.9创业资源的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 1、【单选题】甲有一批货物,分别与丙、丁、戊签订了买卖合同,请问三份合同的效力如何?( ) http://changchun.ehqc.cn/show/31_42.html
4.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7篇(全文)古代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制度,普遍存在着“父债子还”的观念,直至清末,近代破产立法才开始。1935年民国立法院民法委员会制定的破产法,现仍在我国台湾施行。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以往的法律,但没有颁布一部破产法典。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第一部破产法———《企业破产法(试行)》于1988年11月1日起施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1tnfzej.html
5.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常识(通用10篇)特种作业人员相对于普通作业人员,由于工作岗位往往更为重要,危险性更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特种作业人员还应该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学法懂法,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ka5q99.html
6.法律网中国法律咨询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咨询、法律法规查询、点对点法律咨询解答、在线案件委托。劳动合同律师、婚姻法律师、刑事辩护律师等为您提供在线律师咨询服务https://www.5law.cn/
7.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B: 父债子还 C: 以遗产实价为准 D: 遗产不足部分按实际情况合理偿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7.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99808
8.9岁女孩成“老赖”?法院道歉!对于陈曼父亲和王某之间的债务,岳屾山律师表示因为陈蔓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就要相应地承担父母的债务,但这仅限遗产范围内的,并不是全部的“父债子还”。 岳屾山律师:比如你继承了10元钱的遗产,发现他有20元钱的债务,你只需要把这10元钱还回去,剩下的债就不用管了。超过遗产范围的那些,没有法定义务去偿还。https://www.chinaso.com/wz/focus_detail/20201216/1000200033169261608116551656522669_1.html
9.涉农法律法规20240116174733.ppt法律法规中重要制度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制度。就是说,法律所保护的民事权利是有时间限制的,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支持;而在法定的时间超过之后才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就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16/613415415201003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