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判决书中罚金刑存在的问题及检察监督——以盗窃罪判决书中关于罚金刑的适用情况为基础的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罚金刑是判处被告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我国1979年刑法就正式确立了罚金刑,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罚金刑在我国目前主要适用于贪财图利或者与财产有关的犯罪,同时也适用于少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1997刑法典分则共有条文350个,罪名400多个,其中有180个罪名涉及罚金刑,罪名相对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两章中,罚金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惩治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同对刑罚主刑研究的浓厚氛围相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罚金刑的研究氛围则比较冷淡,这与罚金刑在刑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但是这并不说明罚金刑在适用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实恰恰相反,与主刑的适用相比,罚金刑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对盗窃罪判决书中关于罚金刑判决分析的基础上,对罚金刑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判决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检察机关如何对此进行法律监督提出了建议。

一、判决书中罚金刑法律依据的写明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判决书中写明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的意义

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在诉讼终局时直接针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判决的法定表现形式,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书,直接决定着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有无及大小。一般情况下,在判决书中,除了应当写明认定被告人犯有指控罪行的证据及叙明具体运用证据的理由外,还应该写明确定犯罪性质和罪名的法律依据,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以及从重、加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和根据。因此在刑事判决书中这些法律依据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必须写明的部分。这是因为写明法律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是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写明这些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判决书的必然要求。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合议庭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做出判决。因此,刑事判决书中写明有关的法律依据,是符合刑事诉讼法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有关的法律要求的。

2、是辩护权行使的必要条件。辩护权是法律赋予被追诉人最重要的权利,它对于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刑事诉讼法中被追诉人处于被追诉的地位,不仅其人身自由受限制,不能及时收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和全面了解案情,而且大部分被追诉人对法律规定了解很少,严重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法律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不知道哪些法律规定对自己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这些严重影响了辩护权的行使。如果判决书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形:被追诉人自己受到了处罚,但为什么被处罚,依据什么法律处罚,还可能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辩护权的行使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才能使被追诉人知道自己被处罚的依据,有条件去分析判断该法律依据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全面与否,从而有利于其辩护权的行使,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3、审判公开原则和提高法官素质的必然要求。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一律公开进行。该条确立了审判公开的原则。审判公开是保障审判民主性、公正性的重要措施。审判公开不仅要求在案件审判中,举证、质证和认证的过程要公开,更要求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要公开。这样,才使社会各界的监督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另外,写明法律依据,对于防止法官凭感觉断案,促使法官认真学习法律、全面掌握法律、深刻领会法律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判决书中写明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判决书应该写明判决所适用的法律依据,这当然也包括罚金刑所适用的法律依据。然而在所调查的大部分判决书中,主刑适用的法律依据写的比较全面,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的写明情况却很不理想。下面通过对两份判决书的分析来说明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的写明情况:

如北京市某区法院对赵某的判决(以下简称赵某模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赵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5月21日起至2008年5月20日止。罚金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缴纳)。

二、继续追缴被告人赵某违法所得人民币二千五百元,追缴后发还被害人宋某。

如北京市某区院对陈某的判决(以下简称陈某模式):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及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4月21日起至2008年2月20日止,罚金在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3个月内缴纳);

二、责令被告人陈某退赔人民币二千一百三十元(含在案人民币八百元),发还被害人石某。

上述判决书中关于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的写明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根据调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1、没有注意到主刑与罚金刑量刑依据的区别。刑罚的裁量,又称量刑,从动态意义上讲,是指人民法院在定罪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刑罚,并决定所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审判活动。从静态意义上讲,是人民法院上述活动的结果。根据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据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刑罚。由于罚金刑本身也是一种刑罚,因此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罚金。但罚金刑的裁量依据不仅是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根据该条解释,罚金刑的裁量出了依据第六十一条外,还要依据“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这是其他刑罚,尤其是有期徒刑的裁量中所没有的。因此罚金刑的裁量,除了依据刑法第六十一条外,还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的规定。正是由于忽视了这种区别,才许多罚金判决书中没有写明该解释依据。

2、重视主刑判决,轻视乃至忽视罚金刑的判决。刑罚的体系,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我国刑法有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刑罚方法;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对犯罪的外国人所适用的驱逐出境四种刑罚方法。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附加刑有着主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司法人员中,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只要能把被告人关起来(限制或剥夺自由)就可以,人们一般不会注意罚金刑的适用,被告人很少对此提出上诉;检察机关鲜有对附加刑,尤其是罚金刑抗诉的案例,都可以反映这一点。这种重主刑、轻附加刑的观念,必然会弱化对罚金刑裁量依据的重视,导致判决书中罚金刑适用法律依据写的不全面。

3、没有把握好总则条文与分则条文的关系。我国刑法主要由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组成。刑法总则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关于犯罪的认定、刑罚的具体运用等一般原理、原则和制度。刑法分则规定各种各样的具体犯罪以及应判处的刑罚。总则与分则之间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我国刑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总则对分则具有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对于任何犯罪的定罪量刑,仅仅依据刑法分则的规定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结合总则的规定。具体到盗窃罪中罚金刑的量刑而言,除了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量刑外,还应该依据刑法第五十二条关于罚金数额的裁量、第五十三条关于罚金的缴纳期限等总则法律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罚金刑量刑时,由于对于总则与分则关系的把握不准,导致了重视分则而忽视总则有关规定的现象发生。

二、判决书中关于罚金缴纳期限与表述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罚金缴纳期限的法律规定

罚金的缴纳期限问题是罚金缴纳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合理的确定罚金缴纳期限,对于被追诉人充分做好罚金缴纳准备工作并及时缴纳罚金非常重要,同时对于及时进行强制缴纳也非常关键。对此,法律作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金应当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但该条并没有对“指定的期限”长短做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判决指定的期限”应当在判决书中予以确定:“判决指定的期限”应为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日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缴纳期限如何表述还做了详细规定:对同一被告人既被判处有期徒刑又并处罚金的,应当在判处的有期徒刑和罚金刑之后,分别用括号注明有期徒刑刑期起止的日期和缴纳罚金的期限。

(二)判决书中关于罚金缴纳期限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于罚金缴纳期限的规定是比较明确具体的,在判决书中应该不存在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所调查的判决书中,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没有指定缴纳期限,从而根本无法确定缴纳期限。如青海省某县法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简称韩某模式):被告人韩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4000元。(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4月22日起至2010年4月21日止)。

3、指定具体缴纳期限,但期限起算点不明确。如北京市某区法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侯某模式):被告人侯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一千元。(……。罚金人民币11000元自判决确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缴纳。)再如北京市某区法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侯某平模式):被告人侯某平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罚金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缴纳)。

(三)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上述案例仅仅是代表性的案例,实际上在所调查的判决书中缴纳期限的表述非常混乱。但上述几个案例基本上代表了存在问题的大部分案例,因此通过对这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判决书在指定罚金缴纳期限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韩某模式中,判决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罚金的缴纳期限,明显违反了判决书应该指定罚金缴纳期限的法律规定。这严重违反了我国刑法第五十三条等有关的法律规定,会导致被追诉人无法确定罚金的缴纳期限,罚金刑执行部门也无法确定何时开始强制缴纳,因为罚金的强制缴纳以被追诉人到期拒不缴纳罚金为条件。

在朱某模式中,虽指定罚金限判决生效后之日缴清,但该期限较模糊,因为判决生效后之日,到底是指判决生效后的那一日,无法确定;在吴某模式中,罚金限判决生效后立即缴清,“立即”也是比较模糊的一个期限,立即可以理解为一分钟之内、一小时之内、一天之内、甚至是一周、一月。这两种模式表面上看是确定了罚金的缴纳期限,实际上还是没有指定具体的缴纳期限,违反了判决书应该指定罚金缴纳期限的法律规定,带来的后果与上述韩某模式所带来的后果相同。

在侯某模式中,“自判决确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缴纳”,判决确定之日的表述也不规范,因为判决确定与判决生效还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在侯某平模式中,罚金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缴纳,该十日的起算点是从生效的当天还是从第二天起算,也比较模糊。这二种模式虽然规定了具体的缴纳期限,但在期限起算点上存在错误,不符合应该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第二日起算的规定,导致罚金的缴纳期限仍有些模糊,被追诉人在如何确定罚金缴纳期限和执行部门如何确定开始进行强制缴纳上仍然存在困难。

三、判决书中的“罚金已经交纳”问题

(一)罚金刑应以生效的裁判文书作为执行依据

(二)判决书中罚金已经缴纳的案例

1、罚金已全部缴纳的案例。如北京市某区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以下简称卜某模式):被告人卜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罚金已缴纳)。

2、罚金已经部分缴纳的案例。如山东省某县法院一份盗窃判决书(以下简称钊某模式):被告人钊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罚金已向本院缴纳五千元,余款一千元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缴纳)。再如北京市某区院一份盗窃判决书(以下简称陈某模式):被告人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罚金已缴纳人民币一百元,剩余罚金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三个月内缴纳。)

3、罚金实际已缴纳的案例。如北京市某区法院一份盗窃判决书(以下简称高某模式):被告人高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罚金由扣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候审保证金中扣抵。)

(三)对上述案例的评析及原因分析

上述所列举的案例,全部是法院的一审判决,仍处在上诉、抗诉期内,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还没有发生法律效力,还不属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法院是无权执行其中的罚金刑的。但是,以上所列举的案例中,不管是卜某模式中的罚金已经全部缴纳、钊某模式和陈某模式中罚金已经部分缴纳还是高某模式中的罚金已经实际缴纳,实际上是已经执行了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中的罚金刑。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从性质上讲,严重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执行了没有生效的刑事判决;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也弊端重重,如果在此情况下,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对罚金刑改判,则可能发生退还或再缴纳罚金的问题。因此,上述案例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使得罚金刑执行非常困难,但不应该采取在判决没有生效的情况下,就执行罚金刑的方式解决,而应该通过采取实行财产状况调查及随卷移送制度、强化执行措施等方式来保证罚金刑的执行。

四、判决书中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的法律规定

主刑与罚金刑的判决模式主要是指主刑与罚金刑及主刑的执行期限与罚金刑缴纳期限等内容如何排列组合与表述。关于主刑与罚金刑的判决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第21条规定:对同一被告人既被判处有期徒刑又并处罚金的,应当在判处的有期徒刑和罚金刑之后,分别用括号注明有期徒刑刑期起止的日期和缴纳罚金的期限。《法院诉讼文书样式》关于刑事判决书(一审公诉案件用)的判决结果部分中规定: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XX犯X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第21条中“分别用括号注明有期徒刑刑期起止的日期和缴纳罚金的期限”所提到的“分别”是指上述日期、期限分别用括号注明后附在主刑、罚金刑后面,即主刑(主刑执行期限)+罚金刑(罚金刑缴纳期限)模式;还是指上述日期、期限用一个括号注明后附在罚金刑后面,即主刑+罚金刑(执行期限+缴纳期限)模式,或者除上述两种模式外,还存在其他的模式,没有做出明确解释,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理解很不一致,以致产生种种不同的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

(二)关于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的司法实践情况

在对近百份盗窃罪判决书后中的主刑与罚金刑的判决模式调查分析后发现,有代表性的判决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依附式判决模式;独立式判决模式;特殊式判决模式。

1、依附式判决模式

如北京市某区法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

被告人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6月14日起至2008年2月13日止),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缴纳)。

该案例中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的特点是:首先写明判处的主刑,主刑后括号内写明主刑的执行期限;其次应写明判处的罚金刑,罚金刑后括号内写明罚金刑的缴纳期限。即该模式应该是:主刑(主刑执行期限)+罚金刑(罚金刑缴纳期限)。由于该判决模式中,主刑执行期限、罚金刑缴纳期限各自依附于所判处的刑罚后面,故可以称之为依附式判决模式。

2、独立式判决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案例有3个,全部是北京市某些区法院的盗窃判决书:

(1)案例一(以下简称赵某模式):

被告人赵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4月12日起至2009年6月11日止;罚金人民币3000元自判决确定之日起三十内缴纳。)

(2)案例2(以下简称崔某模式):

被告人崔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5月23日起至2008年1月22日止。罚金从判决生效的第二日起三十日内缴纳)。

(3)案例3(以下简称肉某模式):

被告人肉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6年12月1日起至2007年9月30日止,罚金人民币1000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缴纳)。

上述案例中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的特点是:首先写明判处的主刑和附加刑;其次在括号内写明主刑的执行期限和罚金刑的缴纳期限后附在罚金刑的后面。该模式可以归纳为:主刑+罚金刑+另起一行+(执行期限+缴纳期限)。由于该模式中,刑罚判决和期限是分开的,是独立的一部分,因此称之为独立式判决模式。

3、特别式判决模式

如重庆市某县法院的一份盗窃判决书;

被告人赵某贤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限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向本院缴纳)

(刑期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7年9月23日起至2009年5月22日止)

该案例中主刑与罚金刑的判决模式的特点是:首先写明写明判处的主刑和附加刑;其次在括号内写明罚金刑的缴纳期限并附在罚金刑后面;最后,另起一行,写明在括号内写明主刑的执行期限。该模式可以归纳为:主刑+罚金刑+罚金缴纳期限+另起一行+主刑执行期限。由于该模式在所调查的判决书中所占比例很小,故称之为特别式判决模式。

(三)对上述各判决模式的简评

综上,在所调查的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中,主要有三种:依附式判决模式、独立式判决模式和特别式判决模式。其中在依附式判决模式中,由于刑罚判决与执行期限和缴纳期限混杂在一起,主次不分明,因此此模式不可取;在特别式判决模式中,因为主刑的执行期限排在最后的括号里,而罚金刑的缴纳期限直接排在罚金后面的括号里,显得有些不对称,不协调,该模式仍然不可取。相比之下,在独立式判决模式中,刑罚判决与期限分开表述,而且期限部分另起一行,层次比较分明,主次清楚,因此该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可取。但是,该模式中两种期限之间的标点符号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在逗号(肉某模式)、分号(赵某风模式)、句号(崔某模式)等标点符号中,用分号比较好,这样独立式判决模式显得更清楚,更容易让人理解。

五、对判决书中罚金刑存在问题的检察监督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这当然包括对罚金刑的判决情况进行监督。如何针对判决书中罚金刑在法律依据引用、罚金交纳期限的表述、判决未生效时罚金已缴纳、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监督,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罚金刑判决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检察机关应该根据各问题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各种检察监督方式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监督工作。

(一)检察机关要做好罚金刑适用的监督工作,必须首先要重视罚金刑适用的监督

上文谈到法官在审判时存在重主刑、轻罚金刑的问题,实际上在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也存在几乎相同的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必须正确认识、对待罚金刑,须知罚金刑也是一种刑罚,而且是适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附加刑。生命刑、自由刑(主要是有期徒刑)等的惩罚性固然非常严厉,在惩罚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罚金刑惩罚的严厉性,其惩罚教育改造罪犯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而且在罚金刑的适用过程中,容易引发司法权的部门腐败。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对罚金刑的监督与对其它刑罚的监督做到一视同仁,重视而不是忽视对罚金刑的监督。

(三)罚金缴纳期限错误和判决未生效罚金就已经缴纳,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应该依法抗诉

(四)针对主刑与罚金刑判决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提出进行规范的检察建议

(五)积极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协调配合,逐步实行罚金刑财产保全制度和财产状况随卷移送制度

THE END
1.第四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琼山法院11号行政判决、海口中院176号行政判决生效后,桃源公司既未加盖房屋,亦无扩建行为,琼山区政府不顾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再次以相同的事实与理由对同一行为进行处罚,是违背事实和法律的错误行为。琼山区政府致函市国土局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也是为了办理消防许可证等相关手续。(三)152号处罚决定认定事实不清http://yxcpws.court.gov.cn/wspx/hundred/detail?oid=ac2f2632-229e-11ec-874a-286ed488c78e
2.裁判文书网app下载判决文书查询软件有哪些推荐理由:聚查判决文书app下载,一款专为法学人打造的判决文书在线查询平台,聚查判决文书app拥有全面权威的法律数据信息,一键精准检索定位,更加高效实用,欢迎下载。 下载裁判文书网上案例App 2023-01-1348.2M v1.8 安卓版 推荐理由:裁判文书网上案例App,收录了100000000多条文书网判决文书;高级检索,提供多维度检索https://www.qqtn.com/qqkey/pjuws/
3.判决文书网下载法院判决文书案例库app,一般又称判决文书app。 收录了100000000多条文书网判决文书,包含90000多条*高法、*高检等推荐案例、裁判、判决、庭审、案例公开,判决书,文书网司法案例。同时收录了1000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2000多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16000多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判决文书软件特色:1. 法律法规详细分https://m.liqucn.com/rj/9499966690902.wml
4.推荐一篇古代判决日以后之生命”至文尾。进一步告诫械斗双方及广大旁听人众,以此为鉴,勿蹈覆辙,实际是结合 案情进行法制宣传。总之该判决书,由始至终,贯穿了事理剖析和阐明道理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 在裁判文书中加强说理,也不无借鉴意义。 摘自:宁致远著《法律文书与法律语言探微》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498
5.法律文书侦查文书等新浪教育(1)依制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诉讼文书,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 (2)依写作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和笔录式文书。 (3)依文种的不同,可以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https://edu.sina.com.cn/exam/2006-09-06/190853263.html
6.是否可以查询未公开的法律文书判决书1. 现在国家法律规定可以公开判决书,因此很多网站都有相关判决书信息,如汇法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中国法院网等,都能进行查询。不过,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部分还是要给予保护,案件本身是可以公开的。 2. 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网,一般的法院生效判决书都能查到。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4796822.html
7.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什么效力律师普法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和执行效力。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一审判决在超过上诉期后没有上诉的判决以及二审终审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销。裁判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裁判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权利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https://www.110ask.com/tuwen/16480171006299467894.html
8.上海夸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否有法律诉讼历史法律文书 0 关联企业 3 搜索案由裁判结果更多筛选 导出 涉案总金额:4144.97万元 序号文书名称案号案由当事人 涉案金额(元) 判决日期 发布日期 操作 1 夸客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A有限公司、上海B有限公司等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案件 (2019)沪0101刑初873号之五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被告: 1https://www.qixin.com/company-risk/4d8cd046-8929-4326-aa17-acd5c560813a
9.裁判文书网案例库收录全国1亿多条裁判文书网判决文书,包含90000多条最高法、最高检等推荐判决、裁判、案例、庭审、案例公开,判决书,以及裁判文书网司法案例。 包含17000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2000多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16000多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全部中国法院网裁判文书网,包含法院案例库。 https://apps.apple.com/de/app/%E8%A3%81%E5%88%A4%E6%96%87%E4%B9%A6%E7%BD%91%E4%B8%8A%E6%9F%A5%E8%AF%A2/id6447852674
10.法院应向当事人送达民事裁判文书生效证明书因此,建议人民法院在民事判决书、调解书、支付令以及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准予撤诉、按撤诉处理的裁定书生效后,由作出生效民事裁判文书的法院在五日向当事人送达生效证明书,并在证明书上载明当事人与此相关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这样当事人只需凭法律文书和生效证明书就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再审、再次起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7/id/1259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