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在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图为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座谈会现场。孙若丰摄
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进一步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判质效提升,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周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就推进审判公开、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中国裁判文书网,推动裁判文书全面在互联网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认真履行法律职责的重要举措。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监督,可以倒逼法官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杜绝暗箱操作,促进公正司法,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司法、信赖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裁判文书公开,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强化了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导、评价功能,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推动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司法交流互鉴,促进了国际治理法治化。
周强指出,中国裁判文书网自2013年11月正式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000万篇,访问量突破22亿人次,已发展成为全球体量最大、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成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支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法院要认真总结近年来裁判文书公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探索创新,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工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泽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司法公开给人民法院提供了展示自己工作的窗口,裁判文书公开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工作思维的积极转变,也是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裁判文书公开不仅不会损害审判工作的程序和实体正义,而且树立了人民法院的正面形象,使司法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人大依据宪法和法律对人民法院实施监督,十分重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裁判文书公开是社会监督司法的重要窗口,也为人大监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希望裁判文书公开能够成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品牌,成为展现人民法院维护司法公正良好形象的一张名片。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所长杨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谢朝华,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副主任杨钦峰,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志远,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振文,国务院法制办复议司司长丁锋,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等先后发言。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主持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李少平,审委会专职委员刘学文出席会议。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部分新闻媒体记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8月30日的座谈会上,播放了裁判文书网视频宣传片,并现场演示了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查询、检索等功能。
最高法出新规扩大裁判文书公开范围2000余万裁判文书上网“晒”出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