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进一步深入解读及引申思考专业文章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你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笔者曾于2021年1月9日《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商务部令2021年第1号,以下简称“《阻断办法》”)出台的当日发布有关《阻断办法》的简要解析(以下简称“简要解析”)。

而本文,则是笔者结合自《阻断办法》发布以来8个多月的实务经验,以《简要解析》为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解读该《阻断办法》的关键条款,并也指出了实务操作与法条规定的差异,相应提出了引申的思考。由于《阻断办法》全文仅16条,具体相应的配套制度细则尚待出台,因此,本文中的思考或许可以就观望下一步配套制度与细则的出台提供参考。

本文全文共约7600字,分六部分阐述。

一、《阻断办法》的立法意图再述

根据《阻断办法》第一条,“为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的影响,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结合目前国际形势,美国目前具有许多“长臂管辖”性质的法律规定,例如《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长臂管辖于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管制的物项(包括但不限于含一定美国成分的混合物项、美国原产物项等),例如,美国一级制裁将其长臂管辖于含有“特定美国成分”的交易(含美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币种为美元或交易物项含美成分),再例如,美国次级制裁适用于在美国贸易制裁方面不受到美国司法管辖的非美国实体。

种种该等外国法律的长臂管辖对中国的企业均产生了持续的不利影响,让不少中国企业蒙受损失。可见,《阻断办法》的立法意图从保护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出发,以阻断该等外国长臂管辖对于中国主体的不当适用。

二、《阻断办法》的适用范围解读与进一步思考

(一)进一步解读

从上述第二条可见,《阻断办法》的适用范围有以下3个构成要件:

1.外国法律与措施的域外适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且

2.不当禁止或者限制;且

(二)从实务操作,尚待进一步观望的问题

由于《阻断办法》第五条规定了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法定报告义务,因此《阻断办法》第二条的适用范围尤其重要,决定了中国企业是否应当遵守《阻断办法》,若是,则从而进一步履行其法定报告义务。

若适用范围制度过窄,则会阻碍中国企业通过适用《阻断办法》以对抗外国法律的长臂管辖,但从客观中立角度而言,若适用范围过宽,则也会导致中国企业过度适用《阻断办法》,届时可能导致商务部门收到过余的报告,也可能导致《阻断办法》被滥用,从而影响正常与外国企业的商业交往中应承担的正常的合规义务的履行。

目前,结合实务经验,尚待明确的是《阻断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中特定的概念:

1.有关构成要件1——“外国法律与措施的域外适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尚待明确,在中国企业根据《阻断办法》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前,谁来判断一项外国法律与措施的域外适用是否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若由中国企业在决定其是否适用《阻断办法》时由其自行判断,加之界定的标准并无法定或政府指导标准,则中国企业在自行判断时会面临困境。

2.有关构成要件2——“不当禁止或者限制”:

尚待明确《阻断办法》中所述的“不当禁止或限制”的标准。笔者认为“不当”的判断取决于视角不同,在同一个交易背景下,交易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的利益往往是相悖的,在该情况下,可能存在站在不同交易主体的角度发生对于是否“不当”的理解不同。因此,是否需要对于“不当禁止或者限制”制定一个符合国际法或国际惯例的客观标准,还尚待明确。

对于“第三国(地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认定标准尚待明确。若“第三国(地区)”以注册地论,则可能会遇到下述问题:

三、《阻断办法》项下的主管部门(即:工作机制)制度解读与进一步思考

根据《阻断办法》,国家建立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工作机制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牵头,具体事宜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见《阻断办法》第四条)

工作机制的职能有:

1.应对职能:工作机制负责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的应对工作。(见《阻断办法》第四条)

2.评估职能:评估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是否存在不当域外适用情形。(见《阻断办法》第六条)

3.决定国务院商务部主管部门是否发布禁令的职能:工作机制经评估,确认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存在不当域外适用情形的,可以决定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发布不得承认、不得执行、不得遵守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的禁令(以下简称“禁令”)。(见《阻断办法》第七条第一款)

4.决定中止或者撤销禁令的职能:工作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中止或者撤销禁令。(见《阻断办法》第七条第二款)

5.指导与服务职能: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即各中央部委,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为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对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提供指导和服务。(见《阻断办法》第十条)

根据目前实际操作情况,由于工作机制由各中央部委构成,层级较高,因此,尚待解决如下问题:

1.地方企业可能存在向工作机制直接顺畅沟通的障碍。因此,期待中央层面工作机制的工作细节明朗化、公开化,尤其是对于中央层面工作机制行使具体职能的具体细化标准。

2.由于工作机制集应对、评估、决定发布、中止或撤销禁令、指导与服务职能于一身,且目前《阻断办法》尚未有具体实际操作的细节出台。因此,期待工作机制在地方层面设立窗口部门,负责为当地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对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报告制度的解读与进一步思考

《阻断办法》规定了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遇到禁止或限制其与第三国正常经贸活动的不当域外适用时的报告制度。根据《阻断办法》的规定,如之前笔者在简要解析中介绍,具体报告制度流程如下图所示:

1.报告义务的起点待进一步明确:

因此可见,30日的起算点以“遇到”为标准,不过,“遇到”的法定定义待明确。否则可能导致实务操作存在困难。例如,中国企业因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企业,包括日韩企业、欧洲企业由于其内部过度合规,发函至该中国企业,表面其拟终止其与中国企业的贸易往来的意图。在该情况下,发函至该中国企业表明拟终止合作,是否是“遇到”还是说必须因为外国企业终止与中国企业合作,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损失之时为“遇到”?

由于报告义务是法定强制性义务,若中国企业不按照《阻断办法》履行报告义务,将会面临潜在处罚,因此,报告义务的起算点的明确,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

2.报告义务的路径及报告的方式尚待进一步观望:

实务中,在遵守《阻断办法》的前提下,被美管制、制裁的中国企业可能承担着双重的报告义务,一方面是根据当地监管监管要求,向当地商务部门报告,另一方面根据《阻断办法》的要求,直接向国务院商务部门报告。

此外,报告的方式尚待进一步明确,包括报告的统一格式,是否要附上作证文件等,以便商务部门收到报告后,更有效率地处理企业的诉求,也便于中国企业可以更有效率的,一次性收集商务部门所需文件及信息。若是,如何直接报送,是否需要按照特定的报告格式以及附上相应的证明文件等细节尚待进一步明确。

五、《阻断办法》赋予的侵权之诉政策的进一步解读与思考

《阻断办法》中“禁令”指的是不得承认、不得执行、不得遵守的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因此,禁令的发布,意味着:禁令范围内的具有“不当域外适用”的外国法律与措施被禁止承认、执行、遵守。

1.当事人若遵守“禁令范围内的具有‘不当域外适用’的外国法律与措施”,侵害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当事人赔偿损失;但是,当事人依照《阻断办法》第八条规定获得豁免的除外。(见《阻断办法》第九条第一款)

2.根据禁令范围内的外国法律作出的判决、裁定致使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遭受损失的,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在该判决、裁定中获益的当事人赔偿损失。因此,若一项判决、裁定是根据“禁令范围内的具有‘不当域外适用’的外国法律”作出的,且导致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遭受损失的,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获益的当事人进行相应的赔偿。(《阻断办法》第九条第二款)

3.上述第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的,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阻断办法》第九条第三款)

因此,根据上述规定,《阻断办法》赋予了中国企业就其被“遵守禁令范围内的具有不当域外适用的外国法律与措施”的外国主体侵权的情况下,就该外国主体的侵权行为,向我国法院进行起诉的权利。该诉讼将会是“侵权之诉”,而非“违约之诉”。产生的影响是,即使该中国企业与外国主体签署的交易文件中,协议赋予了外国主体在中国企业被美国管制、制裁的情况下享有合同约定的单方面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仍可以根据《阻断办法》的规定,针对该外国企业,提起侵权责任之诉。

倘若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通过协议,约定“外国主体在中国企业被美国管制、制裁的情况下享有合同约定的单方面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且约定中国企业放弃就该权利的救济措施”,且该协议的准据法约定外国法,协议的争议解决地约定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则意味着,即使中国企业根据《阻断办法》赋予的权利,有权在中国针对该外国企业提起侵权之诉,但可能存在:该外国企业可根据其与中国企业的协议(适用外国法、在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争议解决),在约定的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针对中国企业提起违约之诉。

在上述情况下,若外国企业依据其与中国企业的协议(适用外国法、在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争议解决),在外国法院或外国仲裁机构提起违约之诉,且在境外胜诉的情况下,则还涉及如下2个问题:

1、中国法院可能进一步面临该外国企业就该外国判决或仲裁裁决在中国大陆申请承认与执行的问题。以《纽约公约》缔约国的外国仲裁裁决为例:

2、届时也可能面临多个跨国平行争议的问题。

六、有关《阻断办法》第十一条所提的政府支持政策

《阻断办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禁令,若未遵守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并因此受到重大损失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见《阻断办法》第十一条)

根据该条款,进一步观望如下细节的出台:

2.在上述情况下,对于哪些类别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会给予政策倾斜,待进一步观望。

3.以及观望《阻断办法》项下的“支持”将会是哪些种类的支持,是否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税务政策支持等,及相应的支持标准与幅度。

4.最后,待观望该等“支持”的申请流程。

结论:

商务部2021年第1号令的《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商务部令2021年第1号),正如其名,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角度,旨在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的影响,即:阻断外国法律的长臂管辖。也是笔者认为的第一部中国围绕反制长臂管辖的部门规章。

正如在2021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批准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所述,在目前局势下,我国通过“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十分紧迫且必要。

因此,本文再次回顾《阻断办法》全文及关键条款,结合实务经验,提出了一些引申思考,以期待并观望下一步就配套制度与细则的出台。

注释

[1]英文原文:ThepartiestotheagreementreferredtoinarticleIIwere,underthelawapplicabletothem,undersomeincapacity,orthesaidagreementisnotvalidunderthelawtowhichthepartieshavesubjecteditor,failinganyindicationthereon,underthelawofthecountrywheretheawardwasmade.

[2]英文原文:Thepartyagainstwhomtheawardisinvokedwasnotgivenpropernoticeoftheappointmentofthearbitratororofthearbitrationproceedingsorwasotherwiseunabletopresenthiscase.

[3]英文原文:Theawarddealswithadifferencenotcontemplatedbyornotfallingwithinthetermsofthesubmissiontoarbitration,oritcontainsdecisionsonmattersbeyondthescopeofthesubmissiontoarbitration,providedthat,ifthedecisionsonmatterssubmittedtoarbitrationcanbeseparatedfromthosenotsosubmitted,thatpartoftheawardwhichcontainsdecisionsonmatterssubmittedtoarbitrationmayberecognizedandenforced.

[4]英文原文:Thecompositionofthearbitralauthorityorthearbitralprocedurewasnotinaccordancewiththeagreementoftheparties,or,failingsuchagreement,wasnotinaccordancewiththelawofthecountrywherethearbitrationtookplace.

[5]英文原文:Theawardhasnotyetbecomebindingontheparties,orhasbeensetasideorsuspendedbyacompetentauthorityofthecountryinwhich,orunderthelawofwhich,thatawardwasmade.

[6]英文原文:Thesubjectmatterofthedifferenceisnotcapableofsettlementbyarbitrationunderthelawofthatcountry.

[7]英文原文:Therecognitionorenforcementoftheawardwouldbecontrarytothepublicpolicyofthatcountry.

THE END
1.《现代法学》2024年第6期《现代法学》摘要:自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的法秩序中从“类型化法律术语”转变为“专用型法律概念”,但这一概念所指代的现实对应物一直模糊不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致力于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建和发展提供新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集http://www.fxcxw.org.cn/html/155/2024-12/content-27691.html
2.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在实践中,尽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明文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但由于缺少判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违宪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或判例,宪法作为根本法究竟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约束人们的行为,什么是“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些问题在传统宪法学理论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273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法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法律解读律视微言 山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婆婆拿走儿媳救急的钱,儿子的做法令人解气! 漫漫情感在线 3跟贴 打开APP 高分美剧不死法医第三集 QG影剧 196跟贴 打开APP 《亡命徒与天使》从天使变成魔鬼,女孩等待的就是一个机会! 无花观影 2882跟贴 打开APP https://m.163.com/v/video/VF3BRE4M6.html
4.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依据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制定本条例。 ◆依法完善招标采购制度,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提高公共资金采购效率,保证采购标的性能质量,统一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惩防腐败http://www.mxgczx.com/index.php?a=show&catid=9&id=2111
5.2解读直销法1法律法规 2解读 1法律法规编辑 禁止传销条例 《禁止传销条例》[1]在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通过表决,由温家宝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4号)中签署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欺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社会https://baike.sogou.com/v7589799.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重要条款之律师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已昨日出台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之所以备受瞩目其关键在于,对数字经济下的平台经济、电子商务新模式新内容等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规范,有助于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其中,对于平台经济领域,如经营者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