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2024年总目录《中外法学》

(刘晗)宪法的原旨解释及其中国路径/1:63

(王利明)论越权代表中相对人的合理审查义务——以《合同编解释》第20条为中心/1:84

(刘艳红)监察中心主义倾向的理论反思/1:106

(赵宏)作为主观权利的程序公权/1:123

(卢超)包容审慎监管的行政法理与中国实践/1:143

(丁亮华)我们需要怎样的专门法院/1:161

(张凇纶)登记对抗主义废止论——以物权变动模式二元并置的内在矛盾为中心/1:181

(施鹏鹏)“普遍嫌疑”及其规制——以德国法为借鉴/1:199

(金印)二审和解不履行的实体后果与程序应对/1:219

(孙清白)论大型平台企业数据交易强制缔约义务/1:241

(张涛)通过算法审计规制自动化决策——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为视角/1:261

(杨显滨)我国私密信息保护模式的再造/2:307

(赵精武)个人信息匿名化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2:326

(申晨)论数据产权的构成要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2:346

(童云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衔接机制/2:366

(谢增毅)我国平台用工规制路径的反思与改进/2:386

(董坤)辩护律师保密权的法教义学分析/2:407

(徐运凯)优化行政司法的内在逻辑及法治化展开/2:427

(谢小剑)涉案人供述的证据准入:考量因素与系统反思/2:447

(王世杰)请求权在行政法上的功能定位/2:467

(宋春龙)裁量型追加当事人制度的反思及优化/2:486

(朱铮)论对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查/2:504

(戴小强)实质法益概念的自由保障机能/2:522

(刘恩志)经营者风险预防义务的证成与边界——以AED配置义务为重点/2:541

(余成峰)法律人工智能新范式:封闭与开放的二元兼容/3:586

(裴炜)何以为“庭”——刑事在线庭审制度的基本逻辑与建构路径/3:607

(陈可翔)数字时代公共服务行政法构建的法理及进路/3:627

(周光权)刑事再审案件适用“行为时的法律”的反思——兼论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7〕5号第10条的完善/3:648

(娄宇)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法理障碍及纾解——从“不完全劳动关系”教义学出发/3:669

(李奋飞)论涉案企业合规中检察裁量权的规制/3:690

(刘练军)异地用检的宪法争议及反思/3:707

(王湘淳)论我国金融法适应性的实现路径/3:727

(高仰光)规范性视野之下的法律史学/3:746

(赖骏楠)商战与律例:晚清的重商主义法律改革/3:764

(陈灵海)“孔子诛少正卯案”在宋代的旅行——经典名案的援引与创生/3:784

(刘赫)违法性认识错误可避免性:可罚性本质与规范性判断/3:801

(严立)可得利益赔偿中的证明标准:从确定性规则回归优势证据规则/3:821

(张欣)算法公平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实现/4:866

(李学尧)人工智能伦理的法律性质/4:884

(陈小君)司法解释规制农地权利的体系证成/4:899

(张新宝)法律漏洞填补的原理与方法解析——以《彩礼纠纷规定》为例/4:919

(朱广新)动产抵押登记对抗规则与优先顺位规则的体系关系/4:940

(巩固)认真对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说/4:961

(杨登峰)程序违法行政行为无效说之否定/4:1002

(柏浪涛)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4:1021

(王彦强)牵连犯成立要件的判例研究——基于对1700余件裁判文书的观察分析/4:1041

(包丁裕睿)法律家长主义视角下《民法典》合同制度的发展/4:1062

(马家曦)牵连关系下民事案件审理进行之立法原理与裁量类型/4:1081

(何宁)司法鉴定中的无关信息污染:规范、实践与治理/4:1100

(聂友伦)刑事诉讼法的解法典化与再法典化/5:1141

(程衍)论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性原理——对阶段式诉讼构造的反思/5:1163

(舒国滢)逻辑学在法学中的应用及其难题——以欧洲大陆法学的知识成长作为考察样本/5:1184

(林来梵)迻译与拒弃:近代中国权利观形成中的自主性/5:1200

(刘银良)从三维人格同一性探究人格权的客体/5:1220

(朱芒)行政协议中行政性与合同性的关系——从司法审查中争议类型角度的观察/5:1240

(李曙光蔡嘉炜)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指标与我国破产法修改/5:1261

(向燕)强奸迷思的证据法反思/5:1282

(郭旨龙)论预备行为的风险评价/5:1303

(李贝)中国继承法中的扶养考量:功能与局限/5:1324

(杨奕)型塑双重组织格局:跨行政区划司法管辖制度改革的反思与构造/5:1344

(江辉)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含义与识别/5:1363

(李会彬)法秩序统一视角下的刑民占有关系界定/5:1379

(石佑启韩永红)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之优化/6:1427

(姚莉)司法体制改革的协同配套系统集成问题研究/6:1449

(庄加园)应收账款转让的功能主义担保内核:在先登记原则/6:1466

(汤文平)违约方解除之法教义学体系定位/6:1486

(岳卫)论保险法中的利得禁止原则/6:1507

(吴奕锋)走出“合同僵局”:以承租人的转租权为重点/6:1526

(金燚)轻罪治理实践下危险作业罪的认定——兼论具体危险犯的结果归责/6:1545

(章凯业)机器中的作者与创作:从摄影技术到生成式人工智能/6:1564

(付新华)论数据治理的使用权范式/6:1584

(王文君)数据产权分置下反垄断规则调适与制度构建/6:1601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现代法治的发展愈来愈清晰证明,法律的实施只有与道德方向一致,并以道德为支撑,才能形成法律被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理想局面。可见,中华文明在法律之外重视道德的作用,与现代法治并行不悖,并能成为现代法律得以遵守的外在机制和环境保障。 当然,文明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明在蕴含着丰富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域核心范畴及范畴体系学术前沿然而,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所谓现代国家干预,是指国家行使其现代的经济和社会新职能,而传统公法、私法二元法律结构适配的是国家政治职能。同为执行国家职能的权力,如果说公法的核心范畴是消极保护私权的国家权力,那么将积极保护私权、维护社会利益的公共管制权力视为社会法的核心范畴,契合大陆法系的形式理性,更是我国管制性http://www.clsslaw.cn/article/?id=8165
3.胡桥:现代大陆法系法律方法的嬗变轨迹及其背后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律方法及法学方法论[1]的迅猛发展,成为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和法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趋势。本文以现代大陆法系法律方法的嬗变为线索,勾勒出一条法律方法嬗变的大致轨迹,同时指出这种嬗变背后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法律方法的嬗变轨迹 http://lmydlf.cupl.edu.cn/info/1026/1302.htm
4.法学在欧洲大陆,开展了广泛的编纂法典的活动,比较法学和行政法学随之兴起。随着英国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从事殖民扩张,普通法法系和民法法系的影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西方两大法系终于确立起在世界范围的地位。 进入20世纪,西方法律和法学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法的社会化”问题,即强调法不仅应保护个人权利,而且应着重保护社会利益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5.法理学导论习题解析13、关于法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义务为本位是法律的本质特征 B.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 C.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只能通过司法予以实施和实现 D.法律普遍性意味着一国之内所有人都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 14、下列关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
6.丰子义: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动态导读【李勇:重视大陆法系法律文化协调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勇认为,我国整体上作为一个大陆法系国家,作为实体法的刑法是建立在苏俄、德日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基础之上的;而诉讼程序却呈现出浓厚的英美法系色彩,作为一体两面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行进。同时在司法实践https://theory.gmw.cn/2017-09/28/content_26369576.htm
7.国防法规介绍法国与我国的历史有着很多的渊源,特别是建国后,戴高乐将军是与我国建交比较早的西方国家的非常开明的领导人之一,再一个法国在法理,就是法律体系上与我国有许多的相通性,法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我们中国的法制建设从八十年代开始起步,到现在基本完成了中国现代法律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搭起来的主要依据是大陆法https://m.360docs.net/doc/527220862.html
8.大陆法系处分原则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借鉴/董少谋德国法这种改革终于把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及其法律体系从民法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提高到科学的理论高度。所以被我国著名比较民事诉讼法学教授白绿铉先生认为德国不仅是对法国法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代表了当事人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相结合的民事诉讼发展的总趋势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155
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全文)尽管二十世纪初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改变了原法律体系的性质,但原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某些形式特征并没有改变,就民事诉讼体制的外貌特征和基本结构而言,依然还保留着罗马法的形态。十分巧合的是所有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处于大陆法系的法律文化圈子内,也都没有因为其社会性质的变异而改变其内存的https://www.99xueshu.com/w/ox4h4q5ooin4.html
10.倒计时121天21年辨析:中国属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2.中国法律体系在早期建立的时候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清末修宪时模仿的对象就是日本和德国。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不断健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吸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考题评析】 本题以辨析题的方式考查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法律体https://zhuanlan.zhihu.com/p/651978791
11.CSD跨境互联模式和制度安排的比较研究与启示债券总体来看,大陆法系国家大多约定本国法院享有管辖权。例如日本CSD规定,当涉及外国间接账户管理机构时,东京地方法院将作为专属管辖法院;作为法国CSD的欧清法国规定,由法国承担司法管辖及与资产保护最相关的管辖职责。 此外,也有国家采用自愿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如明讯卢森堡规定,在发行国际债券时,发行人可通过法律意见书的形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sc/zq/202202/t20220223_240026.html
12.民法典中亲权与监护的立法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应借鉴大陆法系的民法典关于亲权与监护的立法,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我国立法应在亲权一节中,设立总则和分则。总则规定亲权的法律定义,亲权的原则,原则应包括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和共同行使亲权原则。分则规定亲权的内容及亲权的丧失、恢复和消灭。亲权的内容应包括居所指定权,抚养教育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6.html
13.中外法学过刊当时中国的法律中没有明确的“判例”概念,后来经日本学者的引介,“判决例”和“判例”的概念才进人中国。{20}因为大陆法系的制定法容易引进,而且其与中国的法律传统相近,所以中国的法律现代化最终走上了大陆法系的制定法道路。不过,判例和判例法的概念已经成为中国法学领域内流行的语素。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496
14.我国地区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不是引起玻璃体混浊的病因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不属于环境卫生“四定”制度的选项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b57b1cec902a4989bcc7210ced67b73e.html
15.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罪刑法定原则之比较法信期刊名称: 《现代法学》 期刊年份: 1994年 期号: 1 页码: 86 作者: 夏成福 作者单位: 学科分类: 比较法学 摘要: 关键词: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罪刑法定原则之比较 夏成福 罪刑法定原则因其先进性而为当今世界大多数的国家所实行。但由于不同法系国家法律表现形式各异,罪刑法定的体现和实现形式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