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我是最没有“目的性”的一个。从来就没有打算过做律师,而且,至今想起律师的那种烦琐与劳苦,也不免有些“犯醋”。之所以参加律考,完全是被逼上了绝路。
综观我的复习经过,前后近6个月,总计五遍(其中的小回合还不算),大多数必读的法规通读了六、七遍。从投入到复习以来,几乎是全天候的:上班也是看书,晚上时常要到两三点。平均一天没有十小时,也至少有八小时。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自由也要靠斗争去争取。以前上班也会常有些跑腿、打杂的烦琐事务,但去年年底,我的部门经理有一件事犯在我头上,我趁机将积累已久的怒火向他发泄,拍着桌子大骂他一通,从此,他居然不好意思理我,不再叫我做任何事,岂不快哉。给考生讲这些,不是宣扬大家在单位不安心工作,而是说,许多和我一样的,在单位暂时不顺心的朋友,应该想一想什么是最重要的: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呢,是那一点点蝇头小利呢,是那所谓的“温情脉脉”的上下级或同事关系,还是你的前程、理想和抱负?弄清了这一点,你才真正知道“抓大放小,忍辱负重”,才有获取成功的可能。否则,整天“忙忙”的结果就是“碌碌”,世界上这样的人太多了,不可不警惕啊。
能把这不长不短的“马拉松”跑下来,当然得感谢阿甲和他的网站。我在广州,一个人准备律考,而且不认识一个考过或正在参加考试的人,枯燥的法律条文,无谓的反复,确实是考验一个人对“孤独”的承受能力。不过,当你打开网络时,你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在和你一起努力,还有许多已经冲过这独木桥,回头给你许多谆谆教诲。阿甲、阿乙和其他版主们,也不知道哪来的什么动力,写那么多机智幽默文字,化枯燥为轻松,化腐朽为神奇。于是,每个夜晚,虽然没有“红袖添香”,却也孜孜不疲。肖胜喜老师的书,我也看了几遍,收获也不小。他在序言中说:抽一个月来看他的书,通过律考是没问题的,我信了,不过后来发现远没那么简单。考试复习以往年的试题为基础,这是绝对的捷径。不过,如果纠缠于每道试题答案的对错,就误入歧途了。肖老师的答案就和阿甲他们的答案出入多多。到底谁对谁错,有些地方你可以斤斤计较,有些地方还不得不囫囵吞枣。提高复习效率的绝招就是做笔记,本人在电脑里记下的笔记就达五六十页,再加上手工笔记,上百页不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愿我贡献的这些手稿会对考生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考生要自己多动笔头。
考完了,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发现我又无所事事了。以前,每天关在屋子里用功,有时饭也懒得出去吃,随便泡点方便面、米粉什么的。而现在,我做什么呢?没办法,只好把电视节目翻了一遍又一遍。
我真的立刻去买了一辆自行车,一路唱着“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真高兴”回到宿舍,并把消息告诉给了远方的父母。
不过,这种高兴劲并没维持多久,大概就半个小时吧。稍过一会儿,连通知朋友的热情都没有了,因此,许多朋友,都是后来很晚才知道我通过了的,有些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当天是周五下午,等到星期一上班时,连告诉同事的兴奋都没有了。哎,许多东西,在我们得到的时候,觉得它又太平常了,快乐总是那么短暂。我还记得上一届的一个叫ANN的考生的感受,她说:“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平静。生命就是由无止境的目标组成的。律考通过了,要成为一名好律师,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我呢,才算刚踏入法学的殿堂,路还长着呢。
2001年的春天,打算脱离原单位了。早在一年前就想走,为了律考和其他一些事,多耽误了一年。不过,这一年,拿到了资格证,走得也扬眉吐气。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通过了,那些平常没把你放在眼里的人终于对你另眼相看。或许,将来真打算做一名律师,在这里,我就应该向那些帮助我和刁难我的人们,一并顶礼了。并要对后来的考生说,律考固然要靠运气,但更要靠志气。多一分努力,也就多一分运气,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助者天助”吧。(作者:亦正亦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