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决定成败”,这句话绝对适用于公务员考试,无论是申论还是行测,最忌讳的就是没有方向。
1.误区一、看重数学、忽略言语逻辑
言语与逻辑考的绝对不是语文功底,而是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行测大多数题型而言,大家的词语积累绝对够用了,需要的是掌握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指代词主语……这个章节主要探讨复习路径,不谈具体方法。所以通过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迅速提高言语和逻辑分数。
反观数学,要区别对待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两个模块。资料绝对是可以提高的,但数量短期内比较难。
所以初学者要纠正对于行测各个模块认识上的错误,将复习精力优先放在言语、逻辑、资料三个模块的复习上,待这三个模块到一定水平再去复习数量关系。
2.误区二:“复习行测”=“学习某公某图大本教材”
相当数量的小伙伴在决定复习公务员考试的时刻,立即在网上拍下大本教材,兴冲冲的拆开包装,投入知识的海洋里。但书里的东西纷繁复杂,用不了两天的功夫就内心烦躁,及时坚持看完整本书也会发现没记住什么有用的东西。做真题的时候还是依靠以往的语感,成绩依然可怜。
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何大本书用处不大!这些教材里面确实有一些有用的东西,但废话太多,有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或不好用。想象一下,一颗珍珠丢在煤堆里面,还会灿烂夺目吗?因此上来先别啃大本书。
我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抱着必胜的决心看过一遍,可是看过之后发现完全没记住啥东西,可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向已经上岸的同学请教,寻找一些优质的笔记。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源,可以寻求一些上岸大神的录屏课程,他们的总结往往符合考试的要求,上手容易,含金量高。
3.误区三:复习初始就狂刷题
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没有掌握一系列好的方法,仅仅是做题,很可能是低水平劳动,所以不能上来就刷题!
我建议,如果你是公考初学者的话,可以先做5套行测真题并认真分析,了解自己优势模块和劣势模块。找到好的复习视频,结合视频学习。学习视频的话,切记多而不深,每一个老师自然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要学透学深。在掌握住基本的方法之后,结合着技巧再进行刷题!
4.误区四:复习没有计划性
5.误区五:复习常识题
我认为行测各个模块复习性价比从高到低分别是:逻辑>言语>资料分析>数量>常识。可见常识性价比最低,其知识点太广了,很难复习到位。
常识只需要跟着真题一起复习就可以,真正考试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因为常识的分值比较低,即使只能对一半,也不当误同学们上70的!这里再强调一下,行测常识一定要在7分钟之内做完,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因为常识即使反复琢磨,也不可能提高正确率的。
6.误区六:重视行测轻申论
很多同学在考试之前做了大量行测真题,但是一套完整的申论都没做过。在考场上,申论完全是听天由命。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在复习好行测的同时,千万不能把申论扔掉。甚至可以说,行测需要长期积累,而申论短期内掌握方法是可以大幅进步的!所以要两手抓,否则即使行测干到75,申论不行,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行测各个模块复习提分从简单到难分别是:片段阅读--定义判断--资料分析--词语填空--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图推--数学计算--常识。因此,复习行测应该优先复习片段阅读、定义判断、资料分析、词语填空、逻辑推理。而对于图推、数量可以暂时放一放,待前面模块搞懂后再复习。对于常识,我们可以直接放弃复习,因为性价比极低。下面我针对各个模块谈谈我的看法。
片段阅读:技巧和模式固定,主要根据尾句法、四大关系、指代主体、省略主体等方法选答案,提高简单。
定义判断:就那么几个点,主要依靠主体法、定语状语、原因结果、手段目的等方法选答案,只要细心,很容易提高。
类比推理: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做错,这块需要很认真,并且要从多角度做题,且不好复习。
图推:考试的时候,要是不会做,基本就想不出来,复习难复习,及时复习的多,一个新题型能考死一批人,做题要学会放弃。
常识:呵呵了,反正我是没复习。
第一节填空题
1.知识点一:就近主体
先给一道例题吧,思考下咋做。
例2:英国科学家宣称,已找到了一种替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方法,而无需借助任何空间技术。研究发现,激光能够限制并冷却放置于真空条件下的原子,将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上的百万分之一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原子对地球的磁性和重力领域的变化极度敏感。研究者利用这些成果,可以在一台小型装置上限制原子,研究它们的波动,从而定位其运动,并准确查明它们的所在位置。此时,其踪迹定位工作会交由一个仅有1米长的装置来完成,关键在于如何把它打造成微缩装置,以便将其安装在智能手机之中。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A.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革新B.激光在科技创新中的新用途C.新定位系统在前沿领域的应用D.利用原子进行定位的原理我的分析思路:首先看尾句,还是挺有迷惑性的,“关键在于”容易引导咱们认为尾句是重点,但是有一个“它”这个指代词,往前找什么是“它”,前面还有一个指代词“其”,还要往前找,前面一直在谈原子定位原理。所以根据篇幅,就选D了。这题好就好在,答案没有设置尾句的同意转换,我觉得是降低难度了。这题是“是什么”题目与“连续指代词”结合在一起考的。